大风 发表于 2008-12-29 09:35:25

悼挽汪兆镛的几副对联

悼挽汪兆镛的几副对联 (2008-12-29 08:38:17)
标签:杂谈      分类:楹联琐话

悼挽汪兆镛的几副对联



娄国忠



    汪兆镛(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晚号清溪渔隐,原籍浙江绍兴,大汉奸汪精卫的胞兄。他是近代著名词家、学者,18岁从父就读随山馆,致力于经诗古文辞研究,晚年专事吟咏著述,有《孔门弟子学行录》、《补三国食货刑法志》、《晋会要》、《广东元遗民灵》、《微尚斋杂文》等10余种著述传世;他又是晚清时广东一带著名的绍兴籍师爷,岑春煊总督两广时,曾延其入幕府,专司章奏。

    史直在《汪精卫和他的哥哥汪兆镛》一文中说:“两人志趣相异,结果兆铭遗臭万年,不齿于人类;兆镛则高风亮节,令后人怀念。”确实,用“高风亮节”四字来评价汪兆镛,非常恰当。当汪精卫在政坛上翻云覆雨的时候,他就对人说:“精卫心术不端,他日不仅贻羞汪氏,且将为国家罪人。”其时汪精卫尚未做汉奸,他已有先见之明了。家人甚至不敢在他面前提及汪精卫的名字,否则必遭痛骂。汪精卫投敌后,他更是和这个不肖胞弟断绝了往来。抗日战争时期,汪兆镛迁避澳门,宣称:“汉贼不两立,我宁死不能为虎作伥。”

    1939年,汪兆镛逝世于澳门,各方致送挽联颇多,现选录几副。

    光绪年间举人、燕京大学教授张尔田的挽联云:“国仇家恨,萃于一身,居夷廿馀年,何惭西山高卧;孔思周情,期望终古,著书数百卷,卓然东塾正传。”“国仇家恨”即指汪精卫叛国事。“东塾”是清末广东的学者、教育家陈澧的别号。

    著名史学家陈垣与汪兆镛是忘年交,他致送的挽联是:“节拟西山,学传东塾;词刊雨屋,诗著晴簃。”“词刊雨屋”指汪兆镛所著词集《雨屋深灯词》。“诗著晴簃”的“晴簃”指徐世昌编著的《晚晴簃诗汇》。《诗汇》收录的本来都是前人(已经去世的)之作,但却“破例”收有今人汪兆镛《微尚斋诗文集》中的诗。

    近代实业家、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张元济的挽联云:“阅世感沧桑,别有伤心在怀抱;招魂荐泉菊,忍来挥泪对河山。”汪在抗日战争期间逝世,故联中有“忍来挥泪对河山”之语。

    王惺岸、徐佩芝合撰的一联可谓既切地(澳门),又切时(抗战期间):“岭南文献赖公传,惊闻绝笔空山,薄海共悲颓鲁殿;濠上风烟堪自悦,留得避兵故宅,小楼长记榜湖船。” 曾任广东高等法院推事的陈鸿慈有联云:“子美卧沧江,寄身濠镜烟波,钓罢严滩客星殒;仲宣哀故国,惨目海珠烽燧,归来华表鹤声凄。”此联亦是切地切时的。“子美”乃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字,人所共知;“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

    前清翰林张学华撰联云:“水云大隐,志节皎然,著述有千秋,身后益为公论重;汐社旧游,凋零尽矣,迁流方万变,海内弥伤吾道孤。”“水云”是宋朝遗民诗人汪元量的别号,“汐社”为宋遗民在元初所结的文社。张学华因汪兆镛是前清举人,同属遗民身份,故引为同调。

    近代诗人吴用威联云:“藕孔寄吟身,海国尘扬,仙踪定蹑罗浮蝶;药州沉旧梦,风微人往,诗事长留癸酉笺。” 汪兆镛曾得广东罗浮山道士赠以蝶茧,持于树上,茧化为蝶,其大异常蝶,故有“仙踪定蹑罗浮蝶”之语。“诗事长留癸酉笺”的本事是,1933年(癸酉)吴用威来穗访汪,是年广州西村出土晋墓,砖文“永嘉七年,宜君子”,永嘉七年亦是岁属癸酉,两人有诗记其事;药州是广州名胜之一,汪曾陪吴往游。

亮翁 发表于 2008-12-29 10:53:14

国仇家恨惭高卧
孔思周情书正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悼挽汪兆镛的几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