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 发表于 2009-6-7 17:22:41

希望能将古家谱中的文章译成白话文,让多数本家能读懂。

  古家谱中汪松寿写的《汪芒辩》《平阳辩》《颍川辩》等文章实在难读懂全文。希望精通古文的本家,能费神翻译成白话文,并加上标点。让我们大家都能读懂。

汪本翔 发表于 2009-6-7 17:53:23

强烈支持!

汪金民 发表于 2009-6-7 18:30:11

顶一下,赞同!

wcygr 发表于 2009-6-7 20:27:17

好建议,希望开专版。一人白话,大家修改,最后定案。下面将重庆市垫江县本家的《原姓》译文传上,供大家讨论修改。

《原姓》译文
宇宙的原始状态结束,太阳系形成,天地分开,地球上便出现了人类。天地相交感应,地上万物生长。人和物同生于天地之间,而人独得天地的中正灵秀之气,因此能为万物之长。而人类中的优秀人物,更能参与协助天地之化育,推动天地间的相应事宜,陈述天地人之常道,使其各有所用,于是人与天地并提(就是天地人三者并立)。推究天地形成的开始,云气蒸腾飞动,无边广大,渐渐清晰,万物纷纭众多,而动物分成群,人则分男女,夫妇,父子,兄弟,长幼有序,这就是族。而动物没有族,只是按其形状以类称呼。同类动物,又因大小,长短,黑白不同,以目称呼。优秀的领导人物,与自己的族在一起,根据名人的事迹而定其位,姓就分开了。有了姓的人,前面就是冠上某某姓或氏了。(如炎黄长于姜水,就以水为姓,姓姜;因教民农耕种植,号神农氏。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改姓姬,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又因区别不同的称谓,名字就多了,姓名就这样开始了。远古之间,如像五龙氏,燧人氏,大延氏,中央氏,赫胥氏,元怀氏,阴康氏,人皇氏,时间实在太遥远了,已无事迹可以追究寻。降到伏羲女娲,他们像暴风一样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得风姓。炎帝,黄帝都因居住的水名而得姓。姓氏就这样兴盛起来。夏商周以来,宗派就详细了。天子因生的情况而赐姓。夏启的母亲因吃了薏苡果子而感孕生子,故赐姓姒,商契是母亲简狄吃了燕子蛋而生,赐姓子。天子把土地分给功臣,其地名就成了姓氏。有的以德行为姓,有的以国为姓,有的以封地为姓,有的以职业为姓,有的以祖父的名字为姓,有的以先祖的谥号为姓。姓是从祖和父那里继承下来的,所以百世不能变更。氏是表示自己的祖宗是从哪一代分出来的,几世就可能变更(后来姓氏合一,姓氏就永远不能变更的,宗支,郡望,堂号是可以改变的)合起来就是族。宗派有祖,分而为氏,婚姻避开同宗,这是中古圣人制定的规矩。簇,古写为簇,说明是多个群体聚在一起的。姓,古写为生,本源来自其出生情况。氏,古写为示,显示其从哪里分出来的,自从姓表示总,氏表示分这种制度发生了变化,支派就一天天多起来。大宗小宗的宗法制度被废弃,而族属就一天天疏远起来。于是,一姓不变连续几百上千年,而子孙动辄万计。赐姓的,别姓的,变姓的,冒姓的,又纷纷杂于其中,更加分辨不清。这样一来,写家谱族谱辨别真伪的事就多起来,从周朝的小史官,这诸侯世族定世系,辨昭穆,到魏晋以来,一直到唐朝,由朝廷来认定世家豪族的姓氏谱,一般百姓的家史,要由乡里来弄明白。然两仍然有错误断失,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哎!古圣人所定礼制呵,实在叫人叹息呀,终究不能恢复了。
汪氏之先出于轩辕黄帝,从周之祖先后稷分出来。汪族来源于鲁国姬姓,开始于颖川侯。颖川本是鲁成公的次子,是成公夫人姒氏所生。怀孕十月,到期而生,长大以后仁厚而聪明,因得五行之妙合,当然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了。吉祥的征兆显身,汪字显于手,以汪为名,立功受封,开汪氏之先。得名的原因也不同于一般人,以汪为氏,已一千九百年。承袭汪姓而不别氏,支派蕃衍,不是本谱所能收得了的,所以,我推究姓氏的开始和发展,联系到汪姓的起源,以结束我的文章。

wangyulin 发表于 2009-6-8 00:07:55

好!

汪高山兵官 发表于 2009-6-8 14:42:08

《原姓》译文

《原姓》译文非常通俗易懂,建议在编修新谱,一概采用白话文体.....

汪泽根 发表于 2009-6-8 17:01:53

盛世谱谍兴,如今各姓氏修谱成风,汪姓亦如是.《原姓》译文非常通俗易懂,建议在编修新谱,一概采用白话文体.....非常赞同.

汪大文 发表于 2009-6-9 11:17:56

这是个好主意!

汪克云 发表于 2010-8-11 21:29:51

这个问题已经烦扰我多年,从高中起无意获得两本家谱,那时起,我就看这繁体文很吃力。
说了有点不好意思,我自己虽然是教师,但还是文底不够,看家谱只能一知半解得。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0-8-11 22:16:44

回 楼主(wangxw2003) 的帖子

原文句读《颍川论》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0215 ——23楼

原文句读《平阳考》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0215——26楼

古代有以下十七地曾称平阳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0215——29楼

汪氏得姓和郡望平阳考论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20215——30楼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希望能将古家谱中的文章译成白话文,让多数本家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