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07:20

奉化吹打

       极具地方特色的“奉化吹打”组片是我多年前想摄的题材之一,这次桃花节上总算让我碰上了,可惜的是人太多,摄不到全景。 在此贴上祝贺“奉化吹打”申遗成功!
       主角:奉化萧镇云溪汪家村汪裕章老师和他的第三第四第五代传人。确认汪裕章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奉化吹打"的艺术保护落实到个人。http://www.erool.com/images/smilies/default/call.gif
http://bbs.fhnews.com.cn/viewthread.php?tid=34504&highlight=%B7%EE%BB%AF%B4%B5%B4%F2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14:33

奉化吹打的特点是集我国民族的吹管乐、丝弦乐和打击乐于一身, 最大的亮点是创造性地使用了定律的“十面锣”。代表曲目有《将军得胜令》、《万花灯》、《划船锣鼓》等。早年主要服务于 庙会节日、喜庆婚嫁、丧葬祭祀等民俗礼仪活动。

奉化吹打对研究浙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风土人情具有较大的佐证作用; 对于挖掘、整理、传承、发展我国民族器乐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奉化吹打使用的 “十面锣”具有创造性艺术价值,现已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被器乐界广泛使用。
1984年“奉化吹打”被编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
1986年月12月 ,《将军得胜令》等五首曲谱入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
2003年7月“奉化吹打”被编入由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 《中国音乐通史概述》;
2005年“奉化吹打”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奉化吹打源远流长,参照民间艺人的口碑材料及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中所记载的关于江浙一带流行的吹打乐情况,可以推断奉化吹打盛行于明代中叶。

我知道:
“十面锣”和多面鼓(板)它的曲谱以前均为艺人自编的手抄本,以“工、尺、六、伍、乙、四、火、双”等汉字记谱,一般情况下由一人演奏。它有节奏快、音响强、音色亮、音律鲜明、色彩丰富、鼓动性高、可观性强、可实施动态演奏等优势,并在后人的锣经编配、鼓经变化、并和以弦拨乐、吹奏乐的润色,使得其音响更具协和和表现力。所以这就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熟练的指挥技能、演奏技能和记谱能力。、、、、、、
我1975年曾与汪裕章老师同台合作过农村小戏的编排演出,知道他具备以上的过人天赋。他演奏的“十面锣”和多面鼓出神入化,极大地丰富了打击乐的表现力。“奉化吹打”在他和奉化文化局属下有关的志士同仁的共同编排努力下逐步从我国的民间音乐走向世界。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17:22

后注:那天演奏的大型套曲《将军得胜令》,以四鼓和十面锣领奏,既有气势磅礴、激奋人心的散板锣鼓,又有热烈欢快、撩拨情绪的快板锣鼓;既有以唢呐领奏,威武雄壮的行板段落,又有以丝竹乐演奏,热情奔放的四分之一板段落。形象鲜明,情绪激昂,把古代将士凯旋而归时万民欢腾、夹道相迎的生动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真是十分难得的民间音乐精品。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19:46

今年64岁的民间音乐家汪裕章自幼学过笛子、唢呐、三弦、琵琶等乐器。他“家父曾办过民间乐队‘斗会班’。他从小喜欢敲打十面锣。”
1986年在“奉化吹打”著名演奏家钱小毛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十面锣、五合鼓等打击乐器。

1992年,汪裕章自费购置了成套的乐器,在家办起了“奉化吹打”学堂,免费教本村的一些小孩子。

这其中就有他的儿子汪春辉。

汪裕章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人,但让他欣慰的是汪春辉、汪斌、陈浩军、汪召权、汪志仁等

当年的小毛孩已经成为十面锣、五合鼓的演奏好手。

今年,这位将《将军得胜令》演奏得炉火纯清的民间艺术家又自筹资金,

从苏州、临海购置了2套乐器,扩大了“奉化吹打”免费学堂的办学规模。

他表示:“我要将奉化吹打一直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31:56

宁波电视台国际部在抢制专题片。CCTV 7在拍专题片。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49:02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50:56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52:27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53:41

汪京方 发表于 2009-12-20 22:54:43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奉化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