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18 22:58:28

唐山汪氏  明代汪忠信祖脉(应和汪子凡而发)

明代汪忠信祖脉    临清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为越国公汪华后裔——明丞相汪广洋后裔一支。明洪武帝旨封广洋公“拥军忠勤伯”,故以“忠勤堂”为堂号。公后世子孙繁衍万计,多有外迁。因公终葬于陶山,世居于此的部分子孙称“忠勤堂陶山支系”。      汪广洋,颍川侯姬汪七十二世孙(因广洋公身世特殊,或为规避“九族”之祸,公前祖脉世序较为模糊,宗亲疑为七十五世,待考。)。字朝宗,号洪波,祖居安徽休宁(待考),后迁高邮(今江苏高邮)。幼年随父河公由高邮再迁太平(治当涂)。公少显聪颖,曾投师江南名师余阙,精通经史子集,才华横溢。元朝末期考中进士,后回太平待职。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大军渡江,遍访名士贤良,公得以知遇和重用。初为元帅府令史,历任江南行省都事、中书右司朗中、江西行省参政、山东行省参政、陕西行省参政、广东行省参政、中书省参政、左丞、右丞相。满腹经纶,为人忠厚,居官清正。著有《凤池吟稿》诗集。      洪武三年(1370),公被诏由陕西参政进京任左丞相。时任右丞相扬宪,嫉贤妒能,唆使侍御史刘炳捏造“奉母无状”的罪名向皇帝进行弹劾,公被革职返乡,侍奉老母,进而又受“抗旨延归”诬告,被流放海南垦荒。不久,前丞相李善长以“诬陷同僚”的罪名弹劾了扬宪,杨宪伏法后,公被召回雪耻。朱元璋封广洋公为拥军忠勤伯。洪武四年(1371)初,公被授为右丞相。洪武六年初,因长期“廉明持重、不敢建树”,被派任广东行省参政。一年后,再诏回京,授任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秋,公被再授右丞相,以达到制衡左丞相胡惟庸的目的。然而,公无邦无派,势单力薄,根本制衡不了大全在握、姻亲勾连的“淮西派”的肆意妄为,又担心再陷害,故随波逐流、谨小慎微,朱元璋大为不悦。洪武十二年(1379)末,中丞涂节参奏胡惟庸害死刘伯温一案时,被横加“知情不报”之罪,朱帝大怒,责公“盟党欺君,贬罚广南”。废相敕云“自居大宰之位,并无点督之勤,公事浩繁,惟从他官。剖决不问,是非随而举行。数十年来,进退人才,并无一名可纪,终岁安享大禄。”随后,朱帝又愈加猜忌,追加圣旨“就地正法”。      称帝之后的朱元璋,逐渐变专治、多疑和武断。皇权、相权之争并遇奸臣加害,使公十年内三异相位。最终于贬放广南的途中被追杀于(长江采石矶段,临近于太平府)木船之上,初葬于太平。后被知遇于广洋公的属僚转葬于清源寺(今安徽九华山)。后又被长子子持携孙终葬于陶山枣科里(山东省临清市)。      广洋公,子嗣众多。公受贬蒙法后,其后多流亡,或为隐名埋姓者多。广洋公早已洞察时事,未及“检校”(后为锦衣卫)访查,事先将子持、子守、子元三子及其后人(待考)隐匿于登州府福山县苟塔村(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洪武二十五年(1392),子持携二子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后亦将公遗骨移葬如此。    长子子持(子世),字衡平,又字显卿,尊为福山公。“善风镒因,海氛不靖,携子侄遨游胜区至东昌府现临清市枣科村僦屋而居”。次子子守,字国防,隐居福山。三子子元,字冠军,居隐烟台福山。广洋公现已查明的后裔为三子的六孙中,彦深、彦才,居聊城临清;其它四孙居烟台福山(改王姓,后有部分改回祖姓,具情待考)。广洋公其他子、孙待考。摄于明太祖淫威,为保族门周全,子持及子侄三人,移居陶山后均未敢声张为汪姓。至永乐帝后期,广洋公四世孙(颍川侯汪七十五世孙)称彦才、彦堔为立祖之主,因而有“七十四世立祖茔”之说。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生 平 考略彦才    明丞相汪广洋长子子持公次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子持(子世)携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故与子持之子彦才(财)称伯仲。因受明太祖追杀,祖父广洋及父子持均未敢对外称汪姓,所以称陶山一世祖仲氏公。妣侯氏,子四:福胜、福宽、福时、福春,是为二房四支。卒葬临清祖茔东北第二塚。 福时    二房四支之三,其后人居枣科里九圣祠西。文庙碑记载致政官,世远莫考。称醇谨公,妣谷氏,子四:环、珩、珎(珍)、珉。葬杨二庄祖茔仲氏公墓西第三塚。  珩    称隐德公。妣王氏,子一:杰。卒葬杨二庄醇谨公墓前。    尝闻移封公云隐德公,朴茂浑厚,无世俗态。事兄尚德公甚谨。四组文学公每直隐德公而屈环、珩恒德之云,我无以报汝,又无多子以继汝,后令余子若孙,当世世躬奉祀事以报。盖以文学公乏嗣也。至今四时祭享塚莫办,惟祀于杨二庄祖茔后柏树下。   杰    字世英。称处士公。妣武氏,子四:国臣、国相、国瑞、国靖。卒葬枣科里西南,为立茔之祖。    国臣    妣宋、王、孔、马氏,子三:应和、应金、应试。卒葬里西南祖茔。     应和妣马氏,子四:承业、承印、承芳、承统。卒葬里西南祖茔。      承业    字近波。淮安府驿丞。妣X氏,子二:化卿、化坤。卒葬里西南祖茔。       化坤    妣江氏,子一:忠信。        忠信    无婚配、子嗣记载。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18 23:16:53

说明

应和而发!

      2010-06-12 00:59   亮翁推荐
      汪子凡女士(地址:天津塘沽区胜利公寓):我们家来自 河北唐山丰南县汪村 想帮助爷爷整理家谱 寻根认祖 爷爷现在手中有一份起始于明始祖的汪氏家谱起始人 叫 汪忠信 但是我们想知道更多的信息还有我们曾是哪一支的后代 等等
         我谱所载“忠信”,依据世代推算,应该为明代晚期。1392年+9代*25年/代=1608年。1608年为明万历38年。女真兴起,1616年建立满洲,为清前期。1644年移都北京,建立清朝。我谱“忠信”正处于明清混战时期,社会动荡,外出谋生的可能性教大。
       此“忠信”是否就是汪家小姑所言的“汪忠信”?请汪家姑姑联系。
       13863523270      汪寿杰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20 21:49:32

迷茫

不知为何,汪家小姑姑一直没有回音。我用她自己提供的手机号码,给她发了短信,却没有回!还请河北唐山市丰南县汪村的长老们能够联系!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6-29 13:54:47

汪子凡女士回手机短信

汪女士目前在国外工作,回国后会同他的祖父,将认真进行考证!但愿老先生如愿以偿!

喜气洋洋 发表于 2010-7-30 14:24:01

回 3楼(汪寿杰) 的帖子

唐山丰南根本就没有汪村这个地方?你把家谱发到网上大家分享。我是滦南汪村的看能不能帮你。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7-30 15:41:14

回 4楼(喜气洋洋) 的帖子

呵呵,本家。不是我寻根,而是唐山汪氏在寻根。
    唐山汪氏女汪子凡,受爷爷之托付,寻根。她提供的信息是始迁祖明代汪忠信,与临清汪氏族谱记载有吻合之处。

喜气洋洋 发表于 2010-7-31 22:43:20

回 5楼(汪寿杰) 的帖子

呵呵,本家你好|你误会了,我也是唐山汪氏。丰南和滦南两县是相邻的,我也是偶然间看见了这个帖子的。在我们唐山市来说就有我们一个汪村,现在是三个大队。为此我还联系了丰南的朋友和上丰南吧查问了一下汪村这个地方,都说没有这个地方。我不知道咋回她的帖子,所以就............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8-1 07:39:37

回 6楼(喜气洋洋)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寿杰 于 2014-7-5 08:02 编辑

       同我们联系的唐山汪氏,是一位女士,目前还不在唐山。她爷爷在天津,是从丰南(滦南?)县迁出的,已经是将近80岁的老人家了。老人家不会上网,委托其孙女汪子凡来家网,只是“冒了个泡”,再也没有时间来这里了。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会长汪达成已通过越洋电话,联系到了她。只是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很多事情认识不到,老人家手里有“谱”,时光又是很紧急的啊。
       我们这一支在唐山有位做生意的同族弟兄,前几天回山东了,我已经委托他开车赴丰南帮助打探。如果丰南没有汪家村,岂不是白白冤跑呀。
       本家如果知道的更多一些,我们可以联系。13863523270    QQ: 568937708   
       也可以联系我们会长汪达成 13906352018
       我们手里有子凡姑娘的手机号码,只是她在国外。本家可否帮助联系“唐山汪氏”,看看能否在老先生有生之年,了却一桩心愿。

喜气洋洋 发表于 2010-8-1 13:13:52

据老辈人讲我祖上是从山西迁过来的,1403年至1406年有一块老碑上面是汪凤朝?汪公的墓。我们村最早叫汪村1961年才分的三个大队,而且我村的汪姓人都是一个老祖宗的,都知道老祖宗有四个儿子,我们这分1.2.3.4门。早年有家谱排行25辈,在抗战年间被伪军搜走了。我只知道到我辈30辈了。   现在往上只能续到10辈左右。这是从我上7辈以后的排行兆。建。 继。文。朝。就知道这些了。哦还有谢谢本家啊|    替这事费心了。

汪寿杰 发表于 2014-4-30 21:41:10

该贴已经沉寂很久喽。当时子凡姑娘在美国,回复说回国后立即向老辈人细说,不知道子凡姑娘是否还记得这个约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山汪氏  明代汪忠信祖脉(应和汪子凡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