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根远 发表于 2010-9-26 22:27:14

仔细反复的阅读了广洋祖的《自寿》、《济南喜得家书二章》两首诗作,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红颜”二字,古今均非“男子”的专用词。用于古诗词中,指女性得据多。
   (2)此诗二首的写作时间,正是其连年征战,居无定所的时候,广洋祖是不能带家属的,更不会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即使其当了丞相后,不再东跑西颠了,也只有一个妾——陈氏随侍身边。
   (3)“膝下二子”确指“子持、子守”二公。(历次谱载均为李氏子三)其后"“所谓的子嗣”再多也排不到“ 李氏子三”的位置上。
   (4)事实上,迁陶者确为其二子中的长子“子持公”。
   (5)就目前,在还没有发现新的、更确切的文献资料外,“以谱论谱”,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研究某一段历史,光有历史的眼光是不够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等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广洋祖文化研讨才刚起步,应多多研究《明史》的诸多内容及有文献记载的内容为上。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9-27 11:56:15

      大哥:以下几点,属于质疑,有不敬之词,请谅解!   
      
      诗中“红颜”指年少男儿的面庞,可指儿子,也不排除女儿。
      这首诗就是指“年少的儿子”!“红颜二子”从古汉语语法来分析,“二”是数量词,“两个”,修饰“子”的数量;“红颜”是形容词,“娇好的”,修饰“子”的面孔。
      我说的“身边”不是指带在身边,而是指“育有”,并非一定要带在身边!这是最基本的文字习惯,不能“死抠”字眼。
      “(历次谱载均为李氏子三)”,“李氏”是谁的妻子,请说明!“历次谱载”的谱又是哪个“谱”?
         “历史的眼光”就是指“历史阶段、历史环境、地域文化等等”,并不矛盾!
      《明史》我早年读过了!现在又读了2遍!相关明初,乃至元末的文献也在学习中,无须赐教!
      千万别“死抠字眼”!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9-27 22:11:29

回 11楼(汪寿杰) 的帖子

至于“抠字眼”——我只能说“彼此彼此”    “赐教”之说是“莫须有”——也实不敢当。
    我发的所有帖子,除“回复”和直接请教于人外,其余均“对事不对人”。——乃是就事论事的表明自己的一点看法而已,既是《论坛》,就应该畅所欲言,·····································
      请不要误会才好!
   
    十多年来,我所见过的陶山谱上,广洋公的名下、均是“李氏子三”:子持、子守、子元。难道你手中的谱上就不是吗?
祖茔地中广洋公的墓碑上是怎样写的·····································

汪寿杰 发表于 2010-9-28 08:41:02

回 12楼(汪根远) 的帖子

    查了一下,家谱确实记载为:“李氏子三”,我只记得墓碑中的“李氏、陈氏”。
         我整理家谱时,是从伯仲二公开始的,故而记忆有误。
         临清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世谱(一——十五世)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9996

汪根远 发表于 2010-10-7 14:02:37

回 5楼(汪寿杰) 的帖子

今天我把5楼的帖子和我所发的帖子仔细对照了一下:第三是定论,要考虑。第五是佐证,是广洋在鲁的时间···········
   这和我所发的帖子有矛盾吗?我实在看不出——要考虑、或要佐证些什么?故发此帖。
   

固始汪承富 发表于 2011-6-19 16:42:23

诗人广洋留给汪氏后人宝贝让我们去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广洋公遗诗中透露的子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