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06-7-17 19:39:07

走进昆明——昆明人汪元的剪影人生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2" border="0"><tbody><tr><td class="a2" align="center"><p><strong><a href="http://gb&#46;chinabroadcast&#46;cn/1321/2005/01/07/542@415308&#46;htm">http://gb&#46;chinabroadcast&#46;cn/1321/2005/01/07/542@415308&#46;htm</a></strong></p><p><strong>走进昆明——昆明人汪元的剪影人生09/01/2004 </strong></p></td></tr><tr><td> </td></tr><tr><td><p>  主持人1:海内外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尹莉。 </p><p>  主持人2:大家好,我是阿迪,欢迎来到新一期的“走进昆明”栏目,今天是2005年的一月九日,再过整整一个月,中国人就要迎来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了。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民间,过春节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这种习俗就好像西方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要精心装扮自家的圣诞树一样。当然,这些贴在中国百姓家中的剪纸虽然内容各异,但是要表达的都是吉祥如意和祈福新年等含义。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46;chinabroadcast&#46;cn/mmsource/images/2005/01/07/criwlkm2005010902&#46;jpg" /><br />青年剪影艺术家汪元</p><p /><p>  主持人1: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剪纸通常是由女性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性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作为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p><p>  主持人2:剪纸算得上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了。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剪纸艺术在中国历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它的爱好者,把中华民族优美的文化和民俗,利用刀与剪的技巧表现得多采多姿,逗人喜爱,流传越久越让人觉得珍贵。 </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46;chinabroadcast&#46;cn/mmsource/images/2005/01/07/criwlkm2005010901&#46;jpg" /><br />汪元在为女士剪影</p><p>  主持人1:不但中国人喜欢剪纸,连不少外国人也对剪纸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钟爱有加。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出自中国民间的剪纸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东和欧洲,至今,在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国的剪纸珍品。  </p><p>  主持人2:剪纸看上去简单而质朴,但是只要你细细欣赏一番,你就能看到每一张剪纸作品当中都表达着中国百姓活脱脱的生活热情,可以说,每一张轻如薄翼剪纸都沉淀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 </p><p>  主持人1:是这样的,如今剪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p><p>  主持人2:今天我们“走进昆明”的主角是38岁的昆明人汪元先生,对汪元来说,剪纸是他的生活手段,也是他的艺术追求,他说,现在在全中国以剪影为职业的艺术家是屈指可数的。汪元最擅长的是剪影,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个门类,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人物、风景的外轮廓线。汪元介绍说: </p><p>  汪元:剪影要求一种准确、生动,要剪得像,非得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抓住人物的特征,形要准,剪出来要准确,要生动。像剪纸,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像从心起,它不要求很准确。 </p><p>  主持人1:与剪纸相比,剪影要求尽可能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体的形象,这就要求剪影人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高超的手上功夫,这也许就是汪元偏爱剪影的原因吧。这位靠自学起家的青年剪影艺术家如今是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的会员,同时也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理事、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员。 </p><p>  主持人2:汪元喜欢参加各种比赛,他的作品“民族风情系列”获得了1999年中国剪纸博览会优秀奖、这套获奖作品如今已经被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他根据云南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创作的《阿诗玛》赢得了2004年中国剪纸邀请赛的铜奖;汪元还得到了中国第4届民间剪纸博览会的山花奖等奖项。他还有不少作品收录在《中国现代剪影》这本记录中国顶尖民间剪纸艺人作品的书籍中。中国剪影艺术协会的会长仉凤皋评价汪元的剪影作品“准确、生动”;河南省的一位同行称赞汪元是“天下神剪、叹为观止”。一位报社记者曾送给汪元一幅对联:“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分钟剪出活脱脱的你;一生追求一世情,一辈子显出沉甸甸的爱”……这些留言都记录在汪元的一本速写本中,汪元非常珍爱他的这本“艺术日记”。 </p><p>  主持人1:这本“艺术日记”记录着汪元与剪影的缘分。汪元从小喜欢画画,也喜欢雕塑,有一次,他和家人到昆明近郊的名胜风景区西山游玩,他看到一个上海的剪影师傅正忙着给人剪影,上海师傅剪得又快又好,汪元暗自惊叹:真像!汪元回忆说: </p><p>  汪元:那时候旅游是很火爆的,当时到西山旅游的不单是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非常多,他们剪影有时候忙起来是排队剪。 </p><p>  主持人2:汪元被剪影这种艺术吸引住了,剪影不仅和他自己喜爱的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在昆明这样的旅游城市中,喜爱剪影的朋友很多,把剪影当作职业是很有潜力的。出于这样的想法,汪元开始自学剪影。汪元回忆说: </p><p>  汪元:开始学剪影的时候是先从身边的朋友剪、亲戚也剪,反复地剪。观察每个人的特征,他们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剪?从哪里下手,最后怎么完成……长期的积累,反复地剪。我剪到差不多能像的时候我就给游客剪,老人、小孩、妇女……反复地剪,一天可以剪几十个,后来才积累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把他们剪出来。 <br /></p></td></tr></tbody></table>

大风 发表于 2006-7-17 19:40:37

走进昆明——昆明人汪元的剪影人生09/01/2004

  主持人1:汪元剪影的最初几年是在昆明的大观公园里度过的,大观公园是昆明城市当中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畅游昆明的五百里滇池,更可以在和风细柳当中品读中国古代名人孙髯翁题写的有名的“大观楼长联”。每天,这里都云集着很多游客,汪元就为游客们剪影。每次剪完,汪元都会把自己的作品装进一个特制的相框中,这个相框是汪元自己设计的,上面印有大观楼长联,还有汪元用剪刀刻画出的大观楼美景。汪元说,游客们非常喜欢他的这个小创意,总是对他的剪影作品爱不释手。

  主持人2:刚开始为游人剪影的时候,汪元都会很紧张,怕剪得不像没生意,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很受欢迎,常常是一个旅游者剪完了,更多的人要求剪。就这样,剪得人多了,汪元总结出了一套剪影的规律,手上的技艺也娴熟起来,用汪元的话来说就是手上有了随心所欲的感觉,剪什么,像什么。现在汪元对自己的剪影非常有自信,他说他喜欢在人多的地方为游人剪影,当他挥洒自如地表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主角。 

  主持人1:汪元说,要成为一个剪纸艺术家就要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将生活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一面浓缩地表达出来。汪元的这种艺术理念充分地表达在他的作品《象背上的情侣》中。

  主持人2:《象背上的情侣》是汪元最钟爱的一幅作品,是他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旅游后创作的。西双版纳地区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傣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独特的雨林景象、野象、身着筒裙的窈窕的傣家少女、俊朗的傣族小伙子都让汪元着迷。

  汪元把这些美妙的艺术元素都剪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象背上的情侣》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对情侣背靠背坐在一头大象上,小伙子手执玫瑰要向姑娘倾吐衷肠,而另一侧的姑娘面容娇羞,仿佛是在细细品味这人生的浪漫一刻。大象温顺地驮着这对情侣,慢慢地穿行在傣家的芭蕉树间,远处的傣家竹楼若隐若现。汪元说,这幅作品主要是用剪刀剪出来的,细微之处是用刀雕刻出来的,难度很大;当然他喜爱这幅作品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幅作品后面有一个爱情故事,他希望人们能够从他的刀和剪中读懂这个故事。

  主持人1:细细品味汪元的作品,人们会发现,“人”是汪元眼中永远的主题,他说,人这个主题是最富于变化的,他喜欢观察人,观察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征,汪元说:

  剪人更有意思,因为每个人的特征不一样,像不像也体现了剪影水平的高低。我尽量做到我自己满意,我剪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认真,剪影中要省略的,该夸张的要有自己的感觉,首先自己满意,别人才会满意。我剪过很多人物,对很多人的外部特征,轮廓特点现在可以一看就知道。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一步。

  主持人2:汪元被很多媒体称为是“神剪”,他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当中细腻精巧地刻画出人物最细微的典型特征,他可以用剪刀剪出细微的毛发、飘逸的发稍;他可以通过手上的感觉来控制作品当中人物皮肤的质感……人们说汪元下剪如有神。

  主持人1:汪元对自己的剪纸速度也非常自信,他说,每次为别人剪影的时候他都能做到胸有成竹,下剪刀的时候不停顿、不犹豫、剪得干脆流利,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速度。

  主持人2:有一次,汪元应邀为一个国外的旅游团队剪影。当时,这些外国朋友要赶时间乘飞机,于是汪元开足马力、全神贯注地一个接一个地剪起来……当他流畅地完成一幅剪影的时候,一个外国朋友高高举起手臂兴奋地喊道:30秒钟!汪元说,这可能是他的最快速度。

  主持人1:汪元最爱听到的赞美是别人称赞他的剪影剪得像,这个“像”字能给汪元很多快乐和满足。

  剪影要求高就高在剪人物,剪谁要像谁,剪完了要由观众来看,来评价我剪得到底像谁。像不像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剪得像的话人们就会喝彩、高兴、开心,如果不像的话,人们就没有兴趣再剪了。

  主持人2:剪影给汪元创造了很多机会去结识很多人。汪元为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剪过影,为著名的演艺明星濮存昕、费翔、刘德华剪过影;还为不少奥运冠军剪过影。有一次,汪元到昆明近郊的西山公园中一位朋友开的画廊里做客,忽然听到有游客叫喊,说是体操王子李宁来西山了,汪元听后出去一看,果真是李宁。正好剪纸的工具都带在身边,汪元便提出要为李宁剪头像,李宁很高兴地答应了,剪完后给李宁一看,直夸汪元剪得象。 2003年,中国的奥运冠军西部行来到昆明又被他碰上,汪元主动为中国的羽毛球世界冠军龚智超剪了一张后,冠军们觉得他剪得实在好,便主动邀请他去海埂基地做专场的剪纸表演,在那儿,汪元先后为世界跳水冠军郭晶晶、举重冠军林伟宁、张国正等人剪影,冠军们非常高兴,不仅让汪元给他们签名,还与他合影留念。

  主持人1:2003年6月,当听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要到昆明,汪元就想亲自为皇马明星剪影。可当皇马来昆明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未能见到皇马明星,汪元深感遗憾。不过,尽管没有亲眼见到皇马明星,汪元还是根据皇马球员的图片资料,为明星做了剪影。这些根据照片创造出来的剪影登载在昆明当地的报纸《春城晚报》上,很多昆明市民非常喜爱,他们说:这个是贝克汉姆、这个罗纳尔多、这是齐达内……剪得像,传神!

  主持人2:汪元讲话不多,性格有些内向,但是只要拿起剪刀,汪元就会马上变得自信和果断,他说,剪影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他计划出一本书,书中将收录他为一百个名人创作的剪影作品;他还要创作一批反映昆明民族风情的作品,他说干了那么多年的剪影,一定要为自己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他还憧憬着到法国巴黎这个艺术之都“镀镀金”,在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上为世界各地的游人剪影留念,把中国的这项民间艺术带出国门。

  主持人1:再过两年汪元就四十岁了,汪元把自己最珍贵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剪影艺术,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剪影艺术家,这是对他多年执著追求的一个肯定。

  主持人2:每天不用剪刀剪点什么,汪元就会觉得这一天少了一点什么。汪元说,每次出门,都要带上自己的宝贝剪刀。

  汪元:天天用的是剪刀,如果别人用我这把剪刀肯定觉得不好了,但是我使惯了,肯定觉得随心所欲。

  主持人1:汪元说,别人是通过眼睛来看世界,而他的世界是由手中的这把剪刀创造的。

  主持人1:海内外的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走进昆明”第九十二集《剪影人生》到这里就结束了,采编静怡、责任编辑何方、播音阿迪、尹莉感谢您的收听,祝您愉快,再见! 

亮翁 发表于 2006-7-17 21:22:15

别人是通过眼睛来看世界,而他的世界是由手中的这把剪刀创造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昆明——昆明人汪元的剪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