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8 16:41:41

回 29楼(汪天新) 的帖子

      新正月初五,垢堌汪氏来临清祭祖!由近支水波村族落接待!详细情况,待与会长详细交流后,再通报大家!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11 00:47:03

古陵为何坐落聊城———“堠堌塚”今昔

堠堌塚是位于我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西4公里处的一个土丘,南北长110米、东西宽98米,占地万余平方米,当地人称“堠堌 塚”。“堠堌塚”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日前,我市文博研究员陈昆麟先生揭开了堠堌塚的神秘面纱——它是东汉孝德皇陵,亦即清河王刘庆之塚。对于今人而言,孝德皇陵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堠 堌 塚如何保护、整修、利用?   
    前不久,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西4公里处的堠垢塚,终被揭开千古身世之谜,我市文博研究员陈昆麟先生经研究大量文献史料和多次现场调查确认:堠堌塚实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塚,即文史记载中的“孝德皇陵”。
    今天的聊城,远离东汉京都洛阳,一座皇陵,为什么选在了这里?
    孝德皇陵所在的一带地方,东汉时期叫做“清河国”,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设立,刘庆被封为王。王国,在东汉封地中名列—等;而且,清河国还属于远近闻名、较为繁盛的一个国,藩辅朝廷,位置重要。
    刘庆被封于此,跟他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刘庆,系汉章帝之子,2岁被立为皇太子,4岁时因宫廷斗争被废,5岁生母被逼自杀。由于章帝对他十分怜悯,新立的太子刘肇也跟他相处融洽,所以无论是章帝在位期间,还是刘肇(汉和帝)继位之后,刘庆都一直留在京城洛阳,地位非其他王能比。
    刘庆28岁那一年,和帝驾崩,刘庆号泣前殿,吐血数升,导致旧病复发。次年到清河就国,清河国国都在今临清市东北约7.5公里处的石槽乡。当他到达清河国属地贝邱县时,因病重不得不滞留下来。到了年底,最终因病去世,葬于贝邱县南15公里处地势高亢的广丘。广丘,就是今天的垢堌。
    和帝驾崩后,汉殇帝继位,这位即位时刚满百天的婴儿皇帝,在位仅8个月就因大病死在襁褓中,成为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无奈之下,把持权政的邓太后征立刘庆之子刘祜为嗣皇帝,即汉安帝。刘祜即位时年仅13岁,直到15年后28岁时,邓太后卒,才得以亲政。亲政后,安帝采纳有关官吏奏议,尊刘庆为“孝德皇”,生母左姬为“孝德后”,追刘庆生母宋贵人谥号“敬隐后”。尊刘庆塚为“甘陵”、庙为“昭庙”。又配置令、丞等官职,设兵车守护皇陵,并把广川县并入清河国。安帝其实是个荒疏朝政的皇帝,但此事干得算是合乎情理。
    在今人眼中,聊城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而在古代,这方土地却一度是一块发达、繁盛的热土,是人们不可小视的地方。东汉时地位特殊的刘庆封于斯,葬于此,就应该视为有力佐证之一。

    延伸资料:
    “坟、墓、塚、陵”之异同
    “坟”、“墓”、“塚”、“陵”,都指埋葬尸体的地方,但有区别。
    “坟”与“墓”,古代筑土隆起的叫“坟”,穴地而平的叫“墓”。另外,“墓”是埋葬死人时必须的,“坟”则不一定,可以“墓而不坟”。“坟”与“墓”连用,可泛指“坟墓”。
    “塚”,古籍也作“冢”,但比“坟”高大,多指王侯将相及高贵者所葬的坟墓。后“塚”亦可泛指一般的坟墓。
    “陵”,是比“塚”还要高大的坟墓,古代专用于称帝王所葬的坟墓。后来也用以泛指高大的坟墓。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11 00:50:51

陵主刘庆其人——“堠堌塚”今昔

    孝德皇陵陵主刘庆,既是一个身份和地位十分特殊的人,又是宫廷斗争的不幸牺牲品。他短短29岁的人生,划出了怎样的一道轨迹呢?
   “悲怀感伤”、“避嫌畏祸”、“畏事慎法”、“小心恭孝”等,是文献史料中对刘庆所作的直接或间接的评价。综合史料,可以将刘庆的性格品质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悲郁。刘庆2岁被立为皇太子,4岁时因宫廷斗争被废,5岁时生母宋贵人就被窦太后所逼自杀,外祖父宋杨被免后又因事被地方官逮捕入狱,经友人斡旋方得免罪,因消沉郁闷,不久离世。迫于当时“母后临朝,外戚干政”的险境和重压,刘庆不得不权衡利弊轻重,连祭祀母亲之事都不能完全如愿,自己死后随母安葬的请求也得不到准许。和他有手足之情、为他所“仰恃”的汉和帝刘肇,后来也先他而去。所以,刘庆“常泣向左右”也就在所难免了。
    孝敬。不能如愿祭祀母亲,是刘庆的终生之憾。无奈之下,他就在自己家室内按时节祭祀亡母。直到窦太后被诛,他才得以“上冢致哀”。外祖母年老多病,刘庆也经请求皇帝,将外祖母接至洛阳治病奉养,他的四个舅舅也都还京并被封官。
    谨细。刘庆所处的政治环境,对他谨细的性格应该造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年幼之时,他说话就从不敢提及母亲家族之人。后来与取他而代之的汉和帝刘肇相处时,也时时以“废黜”之人自居、自省。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要求下人守规避错,以免怠慢朝廷。
    深远。在诸王中,刘庆与皇帝刘肇最为亲近,出门同车,居则同室,刘肇还常常跟他商议大事。即便幸运如此,刘庆仍不飞扬跋扈,朝谒陵庙时天不亮就穿戴整齐;诸王汇聚时,严格约束下属不得让车马与诸王争抢齐驱。如果说刘庆在危难时期忍气吞声属于“隐忍苟活”的话,当威胁消除、他深得皇帝亲近和信任之时,尤其是窦太后被诛之后,仍然坚持忍让做人、低调处事,却能彰显出他的谦恭沉静和深远目光。
    有为。隐忍收敛的刘庆,在大事来临之际,表现出的是机智果敢。当和帝计划铲除窦氏,需要得到《外戚传》以及汉文帝诛薄昭、汉武帝诛窦婴等书籍、史料以资参考时,是刘庆冒着风险取得这些资料,亲自悄悄送入宫中。因协帝有功,刘庆事后得到和帝丰厚赏赐。
    今天的聊城,有刘庆这样一个人葬于境内并被重新发现,当前来游览、拜谒者在孝德皇陵前扼腕叹息、发思古幽情之时,其精神品质中的积极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潜移默化到人们心里去吧?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11 00:51:58

皇陵如何焕发生机——“堠堌塚”今昔

    作为聊城市范围内唯一的皇陵和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德皇陵的确认,使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孝德陵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这便于它更大地发挥作用。”陈昆麟研究员说,孝德陵紧邻聊城市区至临清市的必经之路,而且向西不远就是武训兴办义学的柳林古镇,发展旅游比较便利,且具有潜力。
    在学术方面,孝德皇陵对研究东汉时期王陵墓葬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诸如历史河道的变迁、清河国国都地理位置变迁等;孝德皇陵对研究东汉时期的宫廷内部斗争也有重要意义。
    皇陵所产生的经济意义,虽然比较间接,但应该是深远的。据了解,现在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或双休等节假日,到这里游览、拜谒的人有很多,最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3000多人。随着皇陵被确认这一消息日益广泛的传播,估计今后的游人会更大幅度地增多。不一定要依靠对游人收费,皇陵对斗虎屯镇知名度的提升、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对乡镇经济发展的促进,也许更具意义。
   “最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意义。”陈昆麟先生认为:印证聊城当年繁盛,显示丰厚文史底蕴,激发人们的自豪感;作为乡土教育的一项内容,引导青少年热爱家乡,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文化名市打造等等,是孝德陵保护性利用中更为重要的方面。
    正是由于意识到了孝德皇陵的潜在价值,当地政府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当地群众保护古陵的意识也日益浓厚。东昌府区和斗虎屯镇,对孝德皇陵的考证、保护、整修、利用工作十分重视,鼎力支持,前不久举办了聊城市“堠 堌 塚”保护利用新闻通气会;陈昆麟先生编著的《孝德皇陵考》一书也已刊印发行。据介绍,对孝德皇陵的封土整修、绿化美化、兴建围墙等事项,也正在积极筹划之中。
    “往事越千年”。孝德皇陵,历经其后的朝代兴替、风云战乱、漠视甚至毁坏,在今天又重新凝聚起人们关注的目光,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我们在感激这个时代、感激经济发展经济促进人文资源受尊重之时,更有理由期待孝德皇陵焕发出它应有的生机。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2-11 18:16:07

“堠堌塚”它是东汉孝德皇陵,亦即清河王刘庆之塚。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不知是什么,今天终于明白了。真是太珍贵了。谢谢楼主。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2-15 21:54:38

回 34楼(临清汪氏) 的帖子

google地图中的垢堌塚
美国人拍摄的!

xajc99 发表于 2014-3-5 07:46:10

康熙时,有两汪灏容易混淆。一字文漪(生于1645年),临清人,乙丑进士,官至贵州巡抚;一字紫沧(生于1660年),江南休宁人。

这两个汪灏,有一个人曾经与他们俩都有过交情,他叫汪晋征,休宁溪口人,康熙休宁县志的主修。


那么临清汪灏的后人现在怎样了呢?

汪志林 发表于 2014-3-6 14:04:50

引用第36楼xajc99于2014-03-05 07:46发表的:
康熙时,有两汪灏容易混淆。一字文漪(生于1645年),临清人,乙丑进士,官至贵州巡抚;一字紫沧(生于1660年),江南休宁人。

这两个汪灏,有一个人曾经与他们俩都有过交情,他叫汪晋征,休宁溪口人,康熙休宁县志的主修。


.......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有关临清汪灏支系,本家有更详细的资料可供交流么?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垢堌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