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san 发表于 2011-2-27 15:21:44

纪念德昌电机汪松亮先生     &

纪念汪松亮先生 转载
少小离家闯商海

1914年,汪松亮先生出生于浙岭北麓沂源河畔漳前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此时,他已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后来又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长年以耕樵为业的父亲汪万隆、母亲程福子,带着这一群儿女日子过得很艰难。松亮从小聪明伶俐,眼巴巴看着一些小伙伴在村塾读书,自己却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经常上山砍柴、看苞米,心中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挣大钱,读许多书,过好日子。13岁那年的一个秋日,他跟随做生意的姐夫恋恋不舍地告别家人,踏上了去上海当学徒的旅程。从此一别,就是漫漫半个多世纪。凭着坚毅、真诚和好学不倦的精神,他在布店当学徒期间,穿街走巷、摆摊设点,很快就赢得声誉,拓展了市场。年仅20岁就在上海创办起“泰丰”毛巾厂,由学徒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老板。50年代初移居香港,毅然创办“德昌电机有限公司”,同时携夫人顾亦珍女士合力经营“造寸”女士时装,将顾女士1937年创办的“上海华富衬衫厂”发展为员工数万、遍及东南亚的香港服装界上市龙头公司——“香港华孚制衣集团公司”。其一手打造的“德昌电机”,现已发展为拥有数万员工的跨国上市公司,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微电机独立制造集团,并成为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他以骄人的业绩被誉为香港第一代工业家。

“浙水灵源”寄乡思

汪松亮先生从流水潺潺的山间小溪,奔向汹涌澎湃的商海,闯出了一条辉煌灿烂的成功之路,他收获了很多,却也留下了一个终身的遗憾,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却一直未曾有机会回家。在旧中国,为了求生存,为了实现自己从小立下的宏愿,他把青春血汗耗在了大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叵测的商战中,顾不得回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他对新生的人民政权缺乏了解,加上国内国际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的影响,他在香港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思乡心切,想回家又不能回家。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政治环境日渐宽松,他才与定居上海的胞弟汪松求重新取得联系。通过弟弟的介绍,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令他感到无限悲痛的是,劳苦一生的父母双亲重病在床的时候,他不能尽孝道,甚至在他们相继离世时,他居然也没能最后见上一面。为了告慰长眠于九泉之下的父母,1980年元月,汪松亮嘱咐弟弟汪松求、哥哥汪松柏代表他自己及儿孙一起为父母合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并立碑为记。墓在村南浙岭之下,墓前石板古道蜿蜒前伸,沂源河水(发源于浙岭,又名浙水)淙淙流淌,特别是河上贯通南北的单孔石桥,一面题额“履安桥”,一面题写“浙水灵源”,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松亮先生深知其中的含义,树有根,水有源,他无时无刻不想回家看看,却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6年1月16日与世长辞,他都未曾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怀抱。聊以庆幸的是,在他临终的前几个月,通过弟弟汪松求的穿针引线,他与老家的板桥乡人民政府取得了联系,并表达了捐资修建连通休宁、婺源的浙岭公路及为家乡公益事业尽力的良好愿望。

屡捐巨资了夙愿

丈夫汪松亮“壮志未酬身先死”,妻子汪顾亦珍虽然是江苏无锡锡山人,却义无反顾地挑起了丈夫要为家乡休宁奉献赤子情怀的重担。丈夫没能在有生之年回归故里,妻子汪顾亦珍女士作为休宁人民的儿媳,终于在世纪之交满怀真情地回来了。看到如此美丽的山川,看到如此淳朴的人民,汪顾亦珍女士在绽放灿烂的笑容的同时,顿时明白了自己的丈夫为什么那样深深眷恋这片久违了的土地,也更加坚定了完成丈夫夙愿的信心。

从1996年至今,汪顾亦珍女士为修建浙岭公路先后捐资300万元,为筑路工人提供伤残补助金2万元;为修建休宁县海阳中学“汪顾亦珍教学楼”捐资118万元;为修建漳前和板桥小学的两所“汪松亮教学楼”捐资100万元;为溪口到板桥公路黑色化工程捐资300万元。2001年板桥遭受洪水侵袭,顾女士先后两次捐资救助灾民,一次30万元,一次15万元;漳前小学前一座石桥垮塌,顾女士捐资15万元重建钢筋水泥桥。2003年春夏之交,又捐资40万元帮助休宁人民抗击“非典”。

这期间,为了所捐资金落到实处,真正造福于家乡人民,汪顾亦珍女士又不厌其烦地以电信等方式询问诸多工程的进展情况,并多次派其亲属陈南章先生及代理人等到休宁进行实地督查。其宽厚博大的胸怀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吴天楚地不了情

2001年10月,世代休婺人民翘首以盼的浙岭公路全线开通,人们奔走相告。浙岭公路工程指挥部特意在山巅“吴楚分源”石碑之下,再立新碑以记其事。碑文说:“浙岭公路南起婺源岭脚,北至休宁漳前,贯通皖赣二省,全长14公里。……修路资金主要是爱国港胞漳前人汪松亮先生偕夫人顾亦珍女士慷慨捐助……公路开通,便利皖赣两省交往,对发展旅游事业、繁荣山区经济有巨大作用,被边界人民誉为‘富民路’。”为了永远铭记汪松亮、顾亦珍夫妇的功绩,边界人民纷纷要求工程指挥部将原名“浙岭公路”改为“松珍公路”,并在“吴楚分源”北侧的公路旁盖了一个“松珍亭”,亭内正壁刻写了汪松亮先生的生平简介,亭子正中两柱上题写着板桥小学一位退休老教师代表边界人民撰写的一副楹联:“汪公惟桑梓,顾氏连婺休”;上边横批是:“吴楚同仰”。

汪顾亦珍女士闻讯,非常感动,又追加18万元作为“松珍公路”及“松珍亭”的维护基金。2002年11月上旬,以汪松亮先生、汪顾亦珍女士名字命名的公路和教学楼等一系列工程陆续竣工。为了告慰九泉之下汪松亮先生的英灵,休宁县人民政府在浙岭举行了“松珍公路”油路竣工及“松珍亭”落成揭幕仪式,在板桥、漳前小学和海阳中学举行了“汪松亮、汪顾亦珍教学楼”落成典礼及汪松亮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汪顾亦珍女士因年事已高,加之事务繁忙,没能应邀亲自回休宁参加隆重的庆典活动,但她的亲属陈南章先生却受她的委托,带着华孚公司同仁一行九人再度来到松亮先生的故乡。看到那条委蛇如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中的柏油公路,看到那一幢幢新落成的教学楼,看到那一张张少年花朵般的笑脸,陈南章先生一行也满意地笑了。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2-27 19:45:44

Re:纪念德昌电机汪松亮先生     &a

汪松亮先生、 汪顾亦珍女士成功不忘故土,成名造福家乡!屡屡捐资相助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 必将成为“历史名人”!
         更是“历史巨人”!!

汪天俊 发表于 2011-2-27 20:14:22

Re:纪念德昌电机汪松亮先生     &a

是我们汪氏家族每一个成员学习的榜样!

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1-2-27 21:08:56

Re:纪念德昌电机汪松亮先生     &a

香港联亚集团主席汪建中先生参观故乡板桥汪松亮小学

发布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4-21 15:17:39
  汪松亮教学楼于2001年11月破土动工,2002年7月工程竣工,9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达861平方米,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改变了板桥落后的教育面貌,成为全县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最先进的学校。



图为汪建中先生参观板桥汪松亮小学教学楼



图为汪建中先生观看板桥汪松亮小学专题片



图为板桥汪松亮小学校长致欢迎辞



图为香港联亚集团主席汪建中先生致答谢辞





图为汪建中先生观看板桥汪松亮小学学生舞蹈



图为板桥汪松亮小学学生表演舞蹈---《感恩的心》



图为板桥汪松亮小学学生表演舞蹈---《第一天上学》



图为板桥汪松亮小学学生表演舞蹈---《外婆的澎湖湾》



图为汪建中先生与板桥汪松亮小学师生代表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板桥汪松亮小学是由汪建中先生的父母、著名的板桥籍爱国港胞汪松亮先生、汪顾亦珍女士捐资兴建的,现有学生280名,教学班8个,教师22名。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汪松亮教学楼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矗立在板桥山乡,成为板桥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德昌电机汪松亮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