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发表于 2006-7-27 09:09:22

汪兴政 游走古董博物馆

汪兴政 游走古董博物馆
www.hexun.com 【2006.07.25 11:00】 来源:中国商人




  汪兴政 游走古董博物馆

  从“鲜墙房”到“乾门”,再到“雍福会”,这些地方几乎成了他存放古董的博物馆,有人说如果哪天他的古董宝贝装不下了,他也许又会去捣鼓出一个更大的“雍福会”来当仓库。



  汪兴政,上海滩时尚圈的“教主”级人物。1996年他设计的“鲜墙房”就以其古意昂然的装修风格和回归传统的菜式而轰动上海,之后他的音乐酒吧“乾门”(The Door)更成为上海“时尚幽灵”们的死忠地盘。2001年,汪兴政路过永福路200号时,意外地发现刚刚搬走的前英国领事馆虽然看上去破败,却掩不住那种光芒般的豪门气度。他爱上了这里,没有任何的商业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一个让他兴奋的设计梦想,将他的“中西合璧、冲突而和谐”设计理念倾注在这里。按照原计划,汪兴政是想花上半年时间设计自己梦想的乐园的,哪里知道这个华堂让他的灵感翻涌不止,足足做了两年零八个月才施施然对外迎客。开张后他依然不满意,还是会对个中不满意的细节推倒重来。前前后后他投入的资金超过三千万,简直是不惜血本,丝毫没有在意商业价值,他自己也自嘲地说:“从商业角度看我是糟糕的设计师”。

  汪兴政是一个古董狂人,从“鲜墙房”到“乾门”,再到“雍福会”,这些地方几乎就成了他存放古董的博物馆,有人说如果哪天他的古董宝贝装不下了,他也许又会去捣鼓出一个更大的“雍福会”来当仓库。无论是古董床上的蚊帐环,还是走廊茶几上的烛台,或是中堂高墙上的仕女图,雍福会绝大部分的摆设都是汪兴政的私人收藏。

  其实,在“雍福会”中遇到汪兴政的机会,绝对没有在古玩市场上见到他的时候多。每个星期他一定会消失两天出外收罗古董。甚至会三更半夜跑到街上,打着手电在古董市场上翻淘宝贝。匾额是他的第一爱好,所以雍福会中的匾额对联相当繁杂,材质有红木、青瓷、老皮壳、汉白玉等等,门厅走廊上有一块上书“履无咎(庵)”的匾额,是清代刘墉(即刘罗锅)的作品。而一楼大堂的琉璃对联更是有传奇色彩,因为当年琉璃的制成品,一百对中只得一二,堪比黄金。

  而各种时代文化收藏品则被安置在院子中,从红色丝绒的靠背椅,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董镜子,从六十年前的暗绿色Gucci沙发,到从英国旧货市场淘来的经典款English Electric单门冰箱,各种古意的文化在这里和谐地做着文化的碰撞,却让人身在其中举手投足又不显拘谨与不自然。

  他不但在一片草地上造出“密训堂”、“菜香书屋”酒吧,而且从浙江东阳“搬”回一条清代的长廊:木雕饰顶,刻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像积木一样,拆下来在每一个构件写上编号,耗上半年时间,在上海重新组装。而长廊之中再悬挂上书法家杨逸题写的“六艺堂”,硬是营造出露天戏台的味道,哪怕南腔北调,艺术是多元的,也可以不冲突。他非常中意对联和匾额,红木,青瓷,老皮壳,石头,汉白玉,不但看材质,还有年份、书法、名头的讲究。而且由于自古以来就不是流通的商品,每一块匾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让他尤为沉醉神往的,是那些匾上风化的痕迹,由大自然造就,堪称无法人为的美术。

  他常常为了“雍福会”一个完美的细节费劲思量,因为要的是冲突中的和谐、和谐中的冲突。比如,“密训堂”酒吧的一侧由苏州园林的门窗组成,但其间彩绘玻璃已经拥有西方元素。而另一侧,就是彻头彻尾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落地镜。如果采用中式古典大门会很完美,而他以为,“和谐得完美会像假的,会闷”。于是,他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完全现代化的自动门,并且选择了工业用的浓烈绿色进行视觉冲击。这个酒吧自然是中式古典与西式古典的结合,也制造出令人兴奋的意外。

  这是一个一直不愿意直面媒体的人,只有谈起他的“作品”,才会滔滔不绝。

  汪兴政的下一个“实验田”在哪里?谁又知道?

wangjieran 发表于 2006-7-28 19:08:33

我超级佩服他,太强了呵呵,家族骄傲,
对了楼主你认识他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兴政 游走古董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