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马鞍汪君 发表于 2011-3-22 10:53:02

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何

诸位宗亲好,
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汪君。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何时从安徽迁徙到湖北十堰,和当地的汪姓体验什么关联?谢谢各位!!!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张家嘴、封门塥(原觉林寺、倒流河)汪氏:今双港镇长春村、三福村(祠堂尚在,改为小学) 我的世系字辈是:
金之国应士,诗书礼尚贤;忠恕崇孔道,仁义本孟言;
山河锦万古,德泽永千年。科教兴邦社,文明显家风; 睦族志高远,功业誉乾坤。

sg汪新春 发表于 2013-4-5 20:06:28

Re: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

宗亲,我孔字辈

汪启贵 发表于 2014-1-27 18:54:43

Re: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

清乾隆时期有很多安庆人移民陕西商洛、湖北鄖西县、河南淅川县三省交界地区。目前可考的具体迁徙时间在乾隆二十年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早的移民属强制性移民,后来因安庆地区自然灾难不断,投亲靠友去的。
张字嘴封门塥家族的在陕西商南、湖北郧西、河南淅川都有,一百年前还和老家共同修谱(第四修)、1999年老家第五修没有联系到哪边。

东至汪家人 发表于 2014-2-19 17:58:01

Re: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

我们是同辈的,我们应该都是继生公的26世孙,总的是汪家第101代。见到你很高兴。下面我将在本网上收集整理的世系表发给你,从1-76世继生公,全有,看了就知道你的各代祖先是谁了。
汪氏本始源流    1-75世继生公源系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癸丑(公元前2708年)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因长于姬水而改为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又名有熊氏。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亦堪称人文初祖。十二岁嗣位,始黄帝纪年,即建黄帝元年甲子(公元前2697年),在位一百年,卒于黄帝100年癸卯(公元前2598年),享年111岁,葬桥山(今陕西黄陵)。
后稷:姓姬名弃,远古农业先师,夏前重臣,后为部落首领,黄帝第五代孙,元嚣、蟜极、帝喾之后,是夏朝先帝兼治水先师──姬禹的叔祖;约生于公元前2470──2380年。
文王:姓姬名昌,纣命为西伯,商末哲学家,西周始祖;后稷第二十三代孙,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祖绀、古公、季历之后,武王以天子之礼葬之;约生于公元前1224──1134年。
周公:姓姬名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弟,成王叔,周初政治家;佐武王、扶成王、代政、平乱、创典制、立宗法、封诸侯,皆建殊功,为华夏文明之重要显祖,成王以天子之礼葬之;约生于公元前1180──1090年。
鲁公:姓姬名伯禽,周公长子,公元前约1110年受周公始封为鲁国公(西周最重要的诸侯国国君);有子二,后世公爵之位直传长子、长孙及后代长者或胞弟世袭;约生于公元前1155──1080年。
成公:姓姬名黑肱,鲁公第十三代孙,是(考公酉)炀公熙、(豳公宰)徵公费、(厉公耀)献公具、(慎公沸、括)武公敖、(孝公称)懿公戏、惠公弗皐、(隐公姑息、子般)桓公允、庄公同、(闵公启)僖公仲、文公兴、宣公倭之后,公元前590年袭位,在位18年,约生于公元前620──573年。
颍川侯汪:姓姬名汪,系黄帝第四十二代嫡传,周文王第十六代孙,成公次子,襄公胞弟,公元前约550年封颍川侯;生于公元前573年,约卒于公元前520年。相传:姬汪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奇纹,左“水”右“王”,合之为“汪”字,遂得名为汪。
1世:汪公鲁成公幼(庶)子,字象文,春秋,西周,鲁国。长而敦敏,值功于鲁,封爵为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颍河流域,中心豫东),称汪侯。娶大夫王珣之女,生子一:挺。公与妣殁后,同葬于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河南新郑附近),坐坎面离颍川,即晋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西乡靖仁里。
2世:挺公字文质,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己酉,即鲁襄公二十一年,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年生,殁年无),仕周至司谏。妣郑君约之女,生子二:诵、芒;公殁葬于洛阳(河南)中甘山。
3世:诵公挺公长子,字玄通,又云志道,本姓姬,成年后因觉祖父名由来神祥,便以之为姓,故称颍川侯姬汪为汪氏得姓始祖,汪诵为汪氏别姓氏祖。春秋,西周,鲁国。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平阳,平阳郡始此。娶河间(今河北)柳怀之女,生子三:钺、铨、锜。
备述:平阳郡,现山东省邹城市以西区域,古时该地属于邹国,又名邾国,春秋时是鲁国的附庸,置为平阳郡。因汪姓是姬姓鲁国公室的一族,故汪氏成为平阳郡的望族,平阳郡便成为汪氏郡望。
3世:芒公挺公幼子,其是否同愿改为汪芒?他的后裔是否姓汪?他与“汪芒之后”的渊源传说有无关联?待考。
4世:钺公诵公长子,字智宾,春秋,西周,鲁国。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年),仕鲁至公族大夫(上爵位),封陈郡(今河南)侯,居洛阳。娶颍川钟思恭之女,生子一:嵩;续娶王氏,生子三:汶、洙、郁。
4世:铨公诵公次子,字子殊,仕鲁至司马。
4世:锜公诵公幼子,少时为阻止齐国军队入侵,在郎(地名)之战中英勇献身,谥烈侯,亦即孔子颂扬的春秋杰出的少年英雄。
5世:嵩公钺公长子,字子高,战国,西周,鲁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仕鲁为中大夫(中等爵位,仕居应在河南)。妣江氏,济阳(今河南)人,生子一:建。因功受诏上表修谱。其同父异母的三位兄弟的史料缺,郁为锜承祧。
6世:建公字君行,战国,西周,鲁国。周显王仕左中郎将(宫廷左卫军统领,无受封年份,应在公元前368年后;仕居应在山东)。娶兰陵(今山东)萧亮之女,生子一:考。
7世:考公字公绩,战国,西周,鲁国。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仕鲁至司马(将军之下的军政统领,仕居应在山西)。配太原(山西)叶君楷之女,生子一:欣。
8世:欣公字子悦,战国,西周,鲁国/秦国。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为彭城(江苏徐州)戌主(卫戌军统领)以备兵抗楚,次年楚顷襄王伐鲁攻占徐州,又五年楚灭鲁。公认定能困楚者莫若秦,故举家投奔秦国,誓报灭鲁之仇。配天水(甘肃)姜俭之女,生子一:永。
9世:永公字子长,战国,秦国。秦庄襄王二年甲寅(公元前247年),仕秦为左监门,子承父志蓄势抗楚(仕居应在甘肃、陕西),永公曰:“余不敢忘父母之邦,且以仇楚而志吾之复也”。娶舍人(达公贵族之近亲)李超之女,生子一:陈。
10世:陈公字宇梁,战国,秦国。秦始皇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仕秦为中郎将,助大秦灭六国,征战建功(仕居应在陕西、河南)。配陈郡(河南淮阳)袁义方之女,生子二:良、量。公殁葬长安左冯翊。
11世:良公陈公长子,字文贤,战国,秦国。仕秦为中郎将(仕居地应在陕西、甘肃)。娶吴兴(今浙江)沈文之女,生子一:猛。
11世:量公陈公幼子,仕秦至彻侯(最高爵位),后世居长安。
12世:猛公字君烈,西汉。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为中军司马,后官至沛郡(今安徽相县)守。配范阳(今河北)吕迟之女,生子二:胜、拔。
13世:胜公猛公长子,字伯勘,西汉。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为丞相王陵府(今陕西西安)长史,后仕颍州(今河南新郑、禹州)郡守,封容城(今河北保定)侯。配彭城(今江苏徐州)戌主李温之女,生子三:理、重、泰。
13世:拔公猛公幼子,迁居北地。
14世:理公胜公长子,字仲长,西汉。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为清河(河北)令。配琅邪(山东)吴达之女,生子二;坚、婴。
14世:重公胜公次子,仕居颍州.
14世:泰公胜公幼子,仕居宜阳(洛阳),后分河南汴梁(开封)。
15世:坚公理公长子,仕居清河(河北保定)。
15世:婴公理公幼子,字子雅,西汉。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公元前145年),仕汉至冯翊(陕西西安西)长史,再仕伏波将军。配颍州(豫东)陈度之女,生子一:晃。
16世:晃公字文明,西汉。汉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武帝北征为中郎将(仕居应在今陕西、山东等)。配琅邪(山东)御史王评之女,生子一:性。
17世:性公字公静,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武帝北征为中军司马,后为淮阴(江苏)令(仕居应在陕西、山西、河北等),配河北杜陵之女,生子一:进。
18世:进公字元涉,西汉。汉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仕汉至护军司马(仕居应陕西)。赞曰:自晃来世,以武功显至。配始平(陕西中部)李则通之女,生子三:达、将、勘。
19世:达公进公长子,字子通,西汉。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仕汉至中郎将(仕居应在陕西、安徽等)。配谯郡(今皖北)夏汉宗之女,生子三:雅、悊、卞。
19世:二弟汪将仕居不详。
19世:三弟汪勘仕居扶风(陕西)
20世:雅公达公长子,字景儒,西汉。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仕汉至猃狁(即凶奴,今陕北、陇北、蒙西)戌主,后仕清河(冀南、鲁北)太守。配广陵主簿徐宗彦之女,生子一:勇。
20世:二弟汪悊、20世:三弟汪卞,均仕居淮阴(江苏)。
21世:勇公字伯刚,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以功授予广武将军(仕居应在豫),配陈郡(河南)太守许陵之女,生子一:言。
22世:言公字公辩,西汉-新-东汉。王莽天凤元年甲戍(公元14年)新授广武将军不就,新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从汉授武锋将军,讨王莽有功,任武城(今山东)太守(仕居在陕西、山东)。配清河(冀南)太守张荣之女,生子一:高。殁葬右扶风(西安西北)茂林马邑山。其墓志铭曰:周公末裔,汉代名贤;英英独秀,沉沉蒿田;麒麟卧地,松柏参天;灵龟万世,华表千年;式刊不朽,视此雕镌。
23世:高公字元升,新-东汉。汉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凶奴寇天水、上党诸郡,马援出征,高为裨将,尝出山谷有功,高膂力善战斗,军中称猛烈将军,后从援征五溪,蛮有功,为北寨戌主,(仕居应在陇西)。配彭城(徐州)薛宏之女,生子三:洪、澄、浍。
24世:澄公高公次子,字仕清,东汉。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取武略进士,仕征北军司马(仕居在陇西)。妣河内(今河南)荀氏,生子一:珍。
24世:兄汪洪仕居河西(甘肃),24世:弟汪浍仕居广平(今河北)。
25世:珍公字子玩,东汉。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14年),以父勋仕沛郡(皖北、苏北及豫东)长史,后升沛郡侍郎(应居皖北)。配沛郡宋昱之女,生子一:云。
26世:云公字元汉,东汉。公慷慨有大节,尝谓人言孝不违忠亲,不避艰臣之职也,父残方仕。汉顺帝永建三年戊辰(公元128年)为渔阳(北京)太守,解卑寇边,云屡破之,援兵不至,力战遂殁。久战无援终阵亡。配许县(河南)祭酒(最高学位)许袁昙之女,生子一:讬。
27世:讬公字伯寄,东汉。汉桓帝建和二年己丑(公元149年)为嘉平(地名无考)县令。配太阳(今地名无考)县令胡进之女,生子一:顗。
28世:顗公字子始,东汉。以孝廉献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为太子洗马司。配胡公员之女,生子一:广。
29世:广公字元洪,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破黃巾军乱有殊功,封中郎将(仕居应在甘肃)。配武都(陇西)贺韬之女,生子一:平。
30世:平公字衡甫,东汉。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讨董卓任徐州行军司马,配颍州(豫东)参军陈通之女,生子二:文朂、文和。
31世:文和公平公幼子,字君睦,东汉。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乱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县令,遂居会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平黟、歙二县,分汉丹阳郡,黟、歙二县地利,始新、新定、黎阳、休宁、黟、歙六县为新都郡,治所始新,初王朗为会稽太守,黟、歙尝羁属会稽西部,朗降而黟歙至是始平,文和遂家于歙,爰自其祖考沂而至于颍州,凡三十世,乃修谱牒,遂纪其德行、官爵、墓茔于各代之下,汪氏之谱盖始于此而详焉。配富春(浙江富阳)孙氏,生子二:轸、绍。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九里邵石山。
31世:兄汪朂,居会稽,立文和公次子超为嗣,绍生子越,居会稽。
32世:轸公字公真,东汉-三国。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壬辰,破黄巾贼于故鄣(鄣郡治所,今浙江安吉西北),为弭寇将军、故鄣令。配历阳(今安徽和县)李期之女,生子四:彻、远、徐、万春。葬新都郡前都督山。其墓志铭曰:帝喾之胤,姬旦之苗;股肱周室,羽翼鲁朝;源长派远,金声玉条;文波浩瀚,笔海迢遥;烹鲜驯雉,制锦沉巫;既宰他邑,亦赞松榆;燕辞城郭,雁至衔庐;屡华廷槿,匝固荒芜;十年迅速,七尺斯须;茔来元武,兆示青乌;宗支不昧,万载无渝。
32世:弟汪绍,出继叔父汪勗为嗣,居会稽。
33世:彻公轸公长子,字子明,三国,吴国。因累建功绩,仕吴至湘东郡(今湖南)太守,居湘东;后封新都(浙西、皖南)候,居黎阳(浙西)。配始新(浙西)方信之女,生子三:授、守、谦。葬歙郡(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一曰吴渚山)。
33世:二弟汪远,字子遐,迁南陵(皖东);
33世:三弟汪徐,字子爱,迁庐江(皖中);
33世:四弟汪万春字子先,任庐江郡(皖中)守,居庐江。
34世:授公彻公长子,字元德,行一。三国,吴-西晋。吴赤乌末期年庚午(公元250年),仕吴至射击校尉,宝鼎三年戊子(公元268年),授右将军,仕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配新定(地名无考)余丞通之女,生子四:翊、解、演、旭。后迁居遂安(浙西),葬邵石山。(时新都太守许悌启敕新生都汪、余、方、胡自为一邦四胄之姓)
34世:二弟汪守,居湘东;
34世:三弟汪谦,任豫章(江西锦江流域)郡丞(副郡守),遂居饶州(上饶)浮梁县(景德镇)。
35世:演公授公三子,字德敷,西晋。先后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公元294年)夏,洪水暴涨,所居地渝为溪,徙居遂安(浙西)城北。配王氏,生子一:道献。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
35世:长兄汪翊,任海阳(安徽休宁)令,居海阳;
35世:二兄汪解,任庐江(皖中)郡守,居庐江;
35世:四弟汪旭,先仕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任护军司马、丹阳太守、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晋成帝咸康二年丙午(公元336年),诏索诸姓宗谱,旭乃修谱牒奉表阙下。居宣城。
36世:道献公字君奉,西晋-东晋。新安始祖。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为歙县令,遂居歙县,配胡氏,生子二:恭、威。公卒葬歙郡城东八里吴清山。
37世:恭公道献公长子,字伯敬,西晋-东晋。东晋孝武帝初(即公元373年后),仕晋至除寇将军。公生性廉洁,不尚财物,所传唯有书史。居歙南乡,配胡氏,生子一:统。享年八十七,葬歙县向杲山。梁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建向杲院。
37世:弟汪威,字伯仪,繁衍至北野灵村、辇村、乌聊琶村诸支脉。
38世:统公字容之,东晋-武帝。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公元394年)为宁远将军,晋制第五品。配程氏,生子一:元爽。享年六十五岁,葬向杲山。
39世:元爽公字克明,东晋-南北朝,宋国。以文学著名,宋文帝云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仕宋至富春(今浙江富阳)令。配程氏,生子一:叔举。卒葬乌聊山(今休宁庙山)。
40世:叔举公字鹏远,南北朝,宋国。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为参军司马,领兵镇歙后,勇退不仕。配江氏,生子五:皓、泰、志、聘、霸。享年九十八岁,神为扦,葬绩溪登岭山白扬坑东山下“将军踏弩”形。
41世:泰公叔举公次子,字亨之,南北朝,齐国-梁国。先仕南齐始高帝(公元480年起),永元年间(公元499年)齐征仓曹参军,后不就;后梁欲大举伐魏,授平北大将军;享年六十三,配姚氏,生子五:然、勋明、杰、默、仁。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迁居绩溪,葬歙县横品山。因历仕有功,后宋追封基福昭佑侯。
41世:长兄汪皓,一子名睦,一孙名宝欢为隋大将军;
41世:三弟汪志,字季道,迁居葛塘;
41世:四弟汪聘,字季孺,迁居临溪;
41世:五弟汪霸,字季武,仕歙县主簿,居歙之长乐乡。
42世:勋明公泰公次子,字智叔,南北朝,梁国-陈国。陈武帝永定三年己卯(公元559年),仕会稽令。因历仕两朝有功,封戴国公。后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配许氏,生子三:僧莹、僧湛、僧叔。享年六十一岁,葬歙县云岚山。
42世:长兄汪然,三弟汪杰,四弟汪默,五弟汪仁,俱迁白杨。
43世:僧莹公勋明公长子,字伯玉,南北朝,陈国。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袭封戴国公,任休宁令,三年壬午(公元562年)迁任稷州长史。配歙西郑氏,生子三:世华、世英、世荣。享年五十四岁,葬歙北云岚山;因仕功显著,后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43世:僧湛公勋明公次子,字天卿,陈天康元年授仕鄱阳令,配周氏,生子七:秩、师、佛、罗、彪、环、珉,公享年八十九,葬溲山。43世:其弟僧叔资料无考。
44世:世华公僧莹公长子,字英发,号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华,隋朝-唐朝。隋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四四世:(1)僧莹公长子-世华公:字英发,后改名国辅,生隋开皇七年丙辰正月十八子时,美髭髯,倜傥有大志,丰神凝峻,好习武事,以勇侠闻,叔父宝欢为隋将,深器之,隋大业间,群雄并起,天下乱离,公以士豪为新安郡募平回玉乡寇,于是威振江南,所至望风归附,奄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带甲十万,仍用隋正朔,众请进号吴王。唐武德四年九月甲子,奉表归唐,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二年赐以信圭,诏授左自卫渠府统军,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归葬歙北云郎山,庙食乌聊山,宋累封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配夫人钱氏、稽氏、庞氏,共生九子: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
44世:世英公僧莹公次子,唐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配李氏,生子四:畅(娶冯氏)、操(娶鲍氏)、素(娶许氏)、术(娶胡氏)。公享年五十八岁,卒葬云郎山。
44世:世荣公僧莹公幼子,唐武德四年敕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五年上表,功论赐采二百匹,袭戴国公,授清江令,配鲍氏,生子四:亮、光、良、秦。公年六十五,卒葬云郎山。
44世:铁秩公:僧湛公长子,隋大业末为兄华裨将,武德四年元月归唐,诏授金紫光禄大夫,歙州总管。
44世:铁佛公僧湛公三子,字懋族,隋末佐兄华保障六州,唐兴奉表纳土,授歙州总管府长史,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配王氏,生子八:广、密、伦、廉、雅、嶷、顺、当。其二兄铁师、四弟铁罗、五弟铁彪、六弟铁环、七弟铁珉资料俱缺无考。
45世:建公世华公长子,字子高,唐贞观五年,配左卫勋府,永徽五年,袭爵上柱国宣德郎、州都督府法曹,永隆元年上表,论父勋诏授沔州杞王府咨议,享年六十,卒葬岐州廪山县,配王氏,生子六:处修、处约、处政、处冲、处讷、处甫。
长子处修:字士修,任临淄令,生子-:鼎公,字国用,授官御史;鼎生子-:世美,翰林学士,配王氏生子三:寿、珏、琦;琦生子凝;凝生子质公;质生子融公;融生子三:秀山、巨山、丽山;秀山生子震公;震生子二:思立、思言;思立生子义城;义城生子宪公。
次子处约:资料无考;
三子处政:字士范,生子蚋公,迁居摩山县;
四子处冲:字士高生子二:升、晃;
五子处讷:字士仁;
幼子处甫:凤阁舍人,同兄修居故里,生子-:翟。
45世:粲公世华公次子,字子遇,配左卫勋府,后历宣德郎、霍王府户曹忝军,费州、涪州令,配朱氏,生子二:处嶷(同州节使)、处崇(遂父任,即今四川重庆府),子孙遂居涪州,年七十六,卒葬涪州县北五里。  45世:达公世华公三子,字德远,贞观四年,配左卫勋府,征贺龟兹高昌,功袭上柱国公,配葛氏,生子三:哲、澄、惠,公年五十七,卒葬渠府北二十里,巩昌汪总师,元封武义王者,今巩昌卫上官指挥使,麟掌陕都指挥使司事者皆其也。
长子处哲:并州牧咸亨元年敕赐历阳庄,葬县衙后,配鱼氏,生子一:最公,最公生子二:子元(迁休宁、婺源、祁门派)、子贵(和州太守,配宋氏生子四:亮、高、明、成,);
次子处惠:镇守陕西巩昌;
幼子处澄资料无考。
45世:广公世华公四子,字臣君,配左卫勋府飞骑尉,配陆氏,生子三:元、贞、节。
长子处元资料无考;
次子处贞:右卫勋府,生子二:坤、巽;巽生子粹;粹生瑰;瑰又生庶积;庶积生子贤常(名性);贤常生子二:和、毅;和生子玉山;玉山生子复公;复生子二:言立、规立;言立生子贤公;贤生子德公;德生了三:知游(迁充山)、知润(迁凤楼)、知济(名河,迁桃墅始祖,公卒葬祖庙后千人仰堂形)。
幼子处节资料无考。
45世:逊公世华公五子,字谦夫,补左卫勋府飞骑尉,配金氏,生子三:处筠、处斌、处寂。公年五十一岁,卒葬长安积福府南一里。
45世:逵公世华公六子,逵公:字守道,以讨徐敬业,功为蒋王府户曹参军,配王氏,生子一:则。公享年八十有四,卒葬云郎山。
45世:爽公世华公七子,字子开,唐总章二年为岐王府兵曹参军,配闵氏,生子二:礼、处贵。公享年五十二卒葬云郎山,绩溪登源之南右,婺、歙、休、祈、饶、衢、信、宣、常、杭诸派。
45世:俊公世华公八子,字元杰,为郑王府户曹参军,配萧氏,生子四:处嘿、处方、处忠、处厚。迁绩溪、祁门诸谱支皆其后也。
长子处嘿:资料无考;
次了处方:生子彬公(辰州令遂居此),彬生子昭公,昭又生怀公,);
三子处忠:资料无考;
幼子处厚:居绩溪派,生子清公,清生逸公,逸生修公,修又生子时公,时生子敬德,敬德生子二:惠公、志公;惠公生子二:钦公、锦公。
45世:献公华公九子,字云锡,自少俊毅有父风,挥戈走马如飞,尝挟弹弹水鸭,鸭张口衔其丸,神异盖如此,配韦氏,无子,卒年十九,郡人于城南立庙祀之,大显灵异,有求辄应。
45世:伯雅公铁佛公五子,字子正,袭父爵,配杨氏,生子一:周公,公卒葬汪里村。周公生元公,元公迁休宁新庵,元公生子三:龙敏、龙庭、龙海;龙海为晋州司马,生子五:良凤、良选、良举、良达、良通。
45世:伯嶷公铁佛公六子,字子恩,唐折卫都尉,配吴氏,生子三:元坦、元积、元谈。
长子元坦生子二:守本、守松(迁溪源凤亭),守本生子一:敬诠;敬诠生子七:文喜、文成、文忻、文颖、怀德、怀宏、怀斌。
次子元积、幼子元谈资料无考。
46世:处贵公爽公次子,字士博,唐朝,高宗/武则天时期。约生于唐高宗贞观末年(公元648年或649年),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公元673年,父丧)后,应孝廉未捷,后或从教或从商。配李氏,生子一:泰元,生卒及享年无记,侨居安徽太平县(属古徽州的宣州,今属黄山市黄山区、古县城广阳镇现位于太平湖后部),葬宣州太平县。
兄:处礼,字元宪,妣劳氏。
47世:泰元公字道元,唐朝,高宗/(周)武则天时朝。约生于唐高宗乾封年间(公元666—667年),未获仕职,或从教或从商。娶鲍氏,生子二:仁素、仁恭。居太平,父卒后,因孤癖孝行而终身庐于父墓側,享年四十岁,葬宣州太平县父墓傍。
48世:仁素公泰元公长子,字德儒,唐朝,武则天/玄宗/肃宗时期。约生于唐(周)武则天前(公元683—684),娶施氏,生子二:凤思、凤林。随子任,自太平迁居泾县桃花潭,享年八十一岁,卒葬泾县居侧。
48世:仁恭公泰元公幼子,妣*氏,生子三:景荣、景砦、景瑞;
景砦生子文瑞,文瑞生子行乾,行乾生子四:怀玉(生子大伦)、怀珠(生子大盈)、怀珍(生子大绪)、怀仁(生子二:大修、大陵);
景瑞生子文弼,文弼生子三:行员、行方、行圭;行员生子二:怀凤、怀吉,怀吉生子二:大新、大功;行方生子二:怀楚(迁居篁墩)、怀璧,怀璧生子甫仲。
49世:凤思公仁素公长子,字子仪,唐朝,玄宗时期。约生于唐(周)武则天长安初年(公元701—702年),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仕歙县令。妣程氏,生子四:文秀、文景、文相、文希。居泾县桃花潭,后迁居歙县慈菰,享年无记,卒葬绩溪汪里村南山下。
弟汪凤林,又名汪伦,仕泾县令,居泾川,与大诗人李白至交。
50世:文秀公凤思公长子,字焕章,唐朝,玄宗/肃宗/代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前后(公元717—719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仕绩溪县令。娶张氏,生子二:行璿、行节。居绩溪,唐上元初即公元760年为修谱作序,享年五十四岁,卒葬绩溪东龙须乡西山下。
二弟汪文景、三弟汪文相、四弟汪文希,资料俱缺无考。
51世:行璿公字君玉,又字察玑,行一。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前后(公元734—736年),唐代宗广德初(公元763年),任中散大夫卫卿尉。妣王氏,生子七:说言、审言、讷言、昌言、慎言、直言、谨言。享年七十岁,葬绩溪胡里村。
弟汪行节,仕唐至左卫大将军,妣王氏,生子二:正言、察言。
52世:说言公行璿公长子,字昌宗,唐朝,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前后(公元750—752年),约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786年)仕唐至都翰御史。妣李氏,生子三:咸、穆、晋。仕居歙县,享年七十四岁,公妣俱葬歙县。
二弟审言、三弟讷言、六弟直言,资料俱缺无考。
四弟昌言,生子一:师道;五弟慎言,生子二:安、迁;七弟谨言,生子二:谦、雍;其他资料俱缺无考。
53世:咸公说言公长子,字广之,行长。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公元768—770年),约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808年)仕唐至睦州(今浙江)清溪县令。妣陈氏,生子一:浚。居清溪,卒葬资料缺。
二弟汪穆,各项史料俱缺。三弟汪晋,各项史料俱缺。
54世:浚公字文渊,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时期。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前后(公元787—789年),博通经史,文武双全,举贤不第,弃文就武。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公元837年),仕唐至歙州都豪寨将西城池指挥使,仕至散骑常侍。妣吕氏,生子二:师全、师保,享年九十三岁,居歙州,葬歙西葛塘山寺前。重修宗谱。
55世:师全公浚公长子,字义夫,唐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时期。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808年),唐会昌二年壬戌(公元842年),始仕歙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配王氏,生子二:道安、道兴,享年八十一,辛葬歙北云岚山。
55世弟汪师保,生子一:锜(迁居金陵)。
56世:道安公师全公长子,字成泰,又字元振。约生于唐文宗太和初年(公元827---829年),唐大中元年(847)丁卯刺史于德海,以补充衙前兵马司,差充婺源镇都虞侯,总戎婺源,因家焉。为婺源始祖。并修宗谱。年三十七卒,葬婺源武口山。像赞载:宋追封平阳王。娶吴氏,葬山松前溪下坞。生子三:源、濆、淦。道安公治第名大田。
56世:弟汪道兴,世掌越国公诰命,居歙县布政乡,生子一:琏。
57世:源公道安公长子,字深叟,随父总戎婺源始居还珠里乌水源,生子四:敏、惠、勤、强,公葬五镇大田寺。其后裔散徙于浮溪、宣城、弋阳、潜山、池州、庐江、凤阳、宁国、太平、休宁、绩溪等地。宋有翰林学士汪藻,元有礼部尚书汪泽民,明有参政凤翰林学士汪俊、国子祭酒汪伟、编修汪佃。簪缨世济皆其后裔;
57世:濆公道安公次子,字清叟。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王仙芝反于濮州,乾符二年(875)黄巢反于冤句,郡邑骚然。乾符五年戊戌(878)二月,王仙芝死,黄巢统领全军,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其后数月,数十万众分路大举南下,渡淮河,过长江,饶、信、宣等州先后陷,所在自为守备。时公年方十五,挥刃而起,曰:“好男儿当为国杀贼,以俘献天子,安可坐视生民涂炭!”广明元年庚子(880),巢军又陷宣、睦,入歙攻略。时天子幸蜀,诏令不通,汪武以司空镇婺源,奇公才略,命其将汪本、汪适,戴虎、吴与权皆属焉。公与汪本等激励士卒,戮力战守,境内以安。中和四年甲辰(884),补衙前都虞侯,充三浯镇将。光启三年丁未(887),差守婺源,都镇改左横卫都尉。汪武条上其事状,授团练讨击使、殿中侍御史、都知兵马使,阶银青光禄大夫、检教太子洗马宾客,勋至上柱国。昭宗景福二年癸丑(893)夏,鄱寇大至,公战于御铜埠,死之,年三十岁。葬所居宅第大田。人思之,立祠报祭,以御史居台端,故称端公祠,后人“延僧焚修,遂成大田寺(佛寺)”。娶黄氏。生子四:中参、中元、中立、中高。
57世:三弟汪淦资料无考。
58世:惠公(居乌木岭下)生子三:衙推、东公、五公;东公生子操公(迁戈阳);操公生子该公;
    58世:强公生子二:世雄、世杰;
58世:中元公濆公二子,始迁婺源大畈。字彦立。少有大志,遭世衰乱,隐居不仕,寿终于家,葬大畈后村山下。娶黄氏,葬休宁岭南下坦。生子四:韶、石、京、敬逢,大畈汪氏奉道安公为始祖,立祠感恩院,“肖公像于感恩之祠”,元至正壬辰(十二年,1352年)兵变,感恩院灾,子孙筹划立祠里中,明初于“里社之东偏买地鼎新祠宇,岁时率族人祭奠其中。子中有吏部尚书、王府记室参军、常山教谕;共有十孙,孙中有宰相、官学士、评事、端明殿学士等。后裔迁居常山、休宁、严坑、开化、三浯等地,修大畈宗谱。中元公第八代裔孙汪大文,南宋末自大畈渡江徙太湖,卜居邑北之蓝田,蓝田谱尊为太湖始迁祖。)
长兄汪中参,史料缺;三弟汪中立,史料缺;四弟汪中高,唐朝僖宗/昭宗/哀帝/五代十国时期。约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由大畈迁婺源回岭,为回岭始祖。妣X氏,生子一:程;程生子一:颜公;颜公生子四:鼎公(迁彭泽)、茂公(迁遂安)、皐公(迁回岭)、接公(迁休宁西门)。
59世:世雄公强公长子(副使)生子二:知古、知及;
59世:世杰公生子玑公;玑公生子四:沣公(居休宁)、淑公(居休宁)、汉公(居绩溪)、泾公(居宣城)。
    59世:诏公中元公长子,字舜成,任吏部尚书,由大畈迁居宋畈;生子三:文公、兴公(字诏光,任评事)、杰公;文公(进士)生子二:德公(迁开化石门东皐)、彻公;杰公生子三:礼公(字孝先,任评事)、顺公(字彦和)、哲公(字孝则,任学士)。
59世:石公中元公次子,生子四:霆公(迁桥南)、霈公(迁清华)、霖公、霓公(迁三十六都严溪);霖公生子五:春公、风公(迁祁门)、花公、草公、香公。
59世:京公中元公三子,迁开化,生子一:杨高;杨高生子五:得均、得谋、得维、得一、得众。
59世:敬逢公中元公幼子,字元礼,翰林院学士,卒葬休宁岭南蓝田。娶曹氏。生子四:延祚、延贵、延年、延之。
60世: 知古公生子四:大功、子功、十四、十五;知及公生子三:恩公、思公、息公;
60世:延之公字寿卿。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975)生,真宗乾兴元年壬戌(1022)卒,年四十八岁,葬葬里之高路上坞。娶黄氏。生子五:惟厚、惟瞻、惟庆(字景万,有田万亩,声誉蔼)、惟谨(字顺甫)、惟德(仁御史,监烧御器)。
61世:子功公生子二:京、景;
61世:惟厚公字德甫。宋太宗淳化五年甲午六月初三日生,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九月初十日卒。智识超卓,好礼通儒,积善乐施,能以德化,遂成礼义之乡,远近慕之。葬本里浯村畲田坑水口。娶洪氏,生子二:元凤、元瑞;继娶俞氏,真宗景德四年丁未十月初七日辰时生,神宗熙宁六年癸丑十一月十三日酉时卒。生子一:汝平;偕葬吴村。
    二弟惟瞻公迁畲田。生子一:元龙。
62世: 京公(子公长子)生子二:道雍、道融;景公(子公幼子)生子二:衮公(泗州刺史)、高公;高生子济公(居鹊巢林);济公生子四:宝公、彬公、丕公、彦公;彬生子二:惟忠、惟宣;惟忠生子二:润公、器公;润公生子彻公;彻公生子夙公(贡元);惟宣生子永锡;永锡生子三:师熊、师经、师蒙;师熊(进士兵,官文彬郎);师经生子二:及公、渭公;师蒙生子二:杲公、韦公(县尉);韦公生子四:邦光、邦艾、邦宪(迁湘阳)、邦佐(迁青阳);
62世:元凤公字伯翔。性孝悌,自处俭素,周恤乡族。宋仁宗天圣七年己巳十一月十四日巳时生,哲宗元祐四年己巳十二月二十日卒,葬休宁隐陀。配江妣,仁宗天圣八年庚午九月十八日寅时生,徽宗崇宁二年癸未三月二十七日巳时卒。娶江氏,生子八:绍、绒、绰、缺、纬、绘、纬、丝;绒出祧元龙。有女名九姑,剖肝辽母,时称孝女。
堂弟元龙公承桃元凤次子:绒。
63世:道雍公生子廷美;
63世:道融公生子五:廷罕、廷敏、廷沛、廷晖、廷镐;
63世:绒公公元凤公次子,又元龙公祧子,字子强,号明德,又号青山居士。居鳙溪大畈。治《春秋》。娶朱氏,生子三:敦礼、敦旦、敦诗。
64世: 廷美公生子霖;
64世:廷罕公生子震公(光禄少卿);
64世:敦诗公绒公幼子,与父世治《春秋》。生子三:璨、琰、璋。
65世:霖公生子宗容;
65世:琰公敦诗公次子,迁鄱阳瓦屑坝。兄弟仍居婺源大畈。生子二:程处、十二。
66世:宗容公生子二:完公、廉公;
66世:十二公又名泗泽,字潮清。宣和七年生。娶洪氏,生子一:士元。
67世:完公生子临公;
67世:廉公生子汝林;汝林生子二:廷器、廷真(员外郎,迁乐平);
67世:士元公字廷槐。绍兴十五年生。娶赵氏,生子一:十四。
68世:临公生子二:高厚、处厚(嘉靖甲辰进士);
68世:十四公又名古虚,字照明。孝宗隆兴元年生。娶张氏,生子二:淳三、淳五。
69世:高厚公(临公长子,69世)居大畈,娶周氏,生子二:期凤、麟凤;
69世:淳三公又名熹,娶江氏。生子二:进一、进二。
69世:淳五公字季甫。生子六:清一、清二、清三、清四、清五、清六。
70世:期凤公娶姚氏,生子三:福公、泮公、礼公;
70世:麟凤公生子祧公;
70世:进一公娶李氏。生子二:大一、大四。
70世:进二公字季贤,字与齐。嘉泰三年生。生子三:大二、大三、大五。
70世:清一公生子四:延祖、应祖、兴祖、承祖。
70世:清三公迁淮管头。
70世:清四公迁无为北门。
70世:清五公迁南素寺。
70世:清六公迁老林铺。
71世:福公娶徐氏生子萍公;
71世:祧公生子芹公;
71世:泮公娶施氏生子尚奇;尚奇生子三:贵一、贵三、贵四;贵三生子昆源;昆源(迁太平县南门)生子伏庆;伏庆生子庐公;贵四生子三:书源、策源、平源(生子三,俱迁桐城);书源生子天庆;天庆(迁桐城石马岭)生子四:寿一、寿二、寿三、寿五;策源生子月庆;月庆生子寿六(迁金鸡岭);
71世:礼公娶胡氏,生子藻公;藻公娶章氏,生子万二(字道二居宣城春谷白石滩)
71世:大一公迁桐白莲涧。
71世:大四公迁桐黄柏岭陈冲。
71世:大二公又名福田,字佈金。嘉定十七年甲申生。娶曹氏,生子四:寿一、寿二、寿三、寿四。
71世:大三公又讳明三,迁桐城枞川,复居中渡(现枞阳县黄华村),娶金氏,又娶余氏,生子一:政公;公葬道士坂,妣葬帽子冲;政公娶胡氏,生子一:源公,政公葬莲花池,胡氏葬幕旗山;源公娶王氏生子七:肃、懿、粹、穆、惠、和、允,源公葬金子尖,王氏葬张丝冲。
71世:大五公元末明初时,携子隆乙自江西婺源大畈迁居枞阳县继光村汪家老屋(古称屯田),在隆乙公生活稳定后,大五公又回到婺源大畈,娶金氏,生子五:隆乙、隆二、隆三、隆四、隆五。
71世:延祖公生子一:闻一。
72世:萍公迁获港蒋家墩,娶张氏,生子二:万一(字道一,复迁青阳阴桥)、万六(字道三);
72世:芹公生子畴公;
72世:寿一公又名永和。生子一:童一。
72世:寿二公又名永年。生子一:念一。
72世:寿三公又名耆年。字硕德。生子二:念二、念四。
72世:寿四公又名永庆。生子二:成一、念五。
72世:隆乙公枞阳县屯阳派始祖。隆二、隆三、隆四、隆五,史料缺失,待考。
72世:闻一公生子一:泉一。
73世:童一公娶华塘程宝。随子迁六百丈(今枞阳汤沟镇陈洲与铜陵交界处)。生子二:苍龙、乌龙。
73世:万六公(萍公幼子)生子二:富一(由大畈迁太平),富二;
73世:念一公居东流县,后迁桐西水围(今属青草镇三会村)。
73世:念二公又名博文。生子二:满柱、觉渊。
73世:念四公居池紫严铺,后迁桐将军庙(白兔湖边,今属双港镇)。
73世:成一公翰林学士。生子三:道生、道兴、道爰。
73世:念五公居马岭。
73世:泉一公生子二:庙荣、庙龙。
74世:富一公生子兴祖,
74世:富二公生子浩源
74世:苍龙公迁余冲、南冲、西园等处。
74世:乌龙公居六百丈。
74世:满柱公迁桐西倒流河(明清时倒流河保,今属双港镇张家嘴)。
74世:觉渊公迁桐西觉林寺(明清时觉林寺保,今属双港镇封门塥)。
74世:道生公迁桐缪家山。
74世:道兴公迁桐西云天(云天畈保,今属青草镇中楼村)。
74世:道爰公迁桐江家嘴(今属陶冲镇)。
74世:庙荣公迁桐西高林山(明清时高林铺保,今属双港镇上坂村)始祖。
74世:庙龙公迁桐西三安畈(明清时三安铺保,今属青草镇三畈村)始祖。
75世:兴祖公生子四:坎生、继生、野生、茂生;
75世:浩源公生子三:文一、文二、文三;
76世:继生公生子二:子真、子才;
76世:茂生公生子一官公(由桥横迁境子岭);
76世:文二公生子盛公(迁青阳十七都独山);

东至汪家人 发表于 2014-2-19 18:05:18

Re: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

还有几个资料:
(一)知古公世系:
      (1)少泉公支:第60世知古公——大功——雄——辉——亮——臻——宣——资深——洋——逵——季良——愈——(言字旁加宣字)——(禾旁加责字)翁——瞻——忠孙——廷敏——需——家丰——日昌——长发——泗——嵛——虎——显贵——少泉(第85世,本支迁湖始祖)。
(2)继生公支:第60世知古公——子功——京——道雍——廷美——霖——宗容——完——临——高厚——期奉——福——洋——万六——富一——兴祖——继生(第76世,本支迁湖始祖,生子二:子真、子才)。
(3)胜六公支:第75世兴祖公——茂生——官功——全两——继生——胜六(第80世,本支迁湖始祖,生子文一、文二、文三、文四、文五、文六、文七、文八;弟拾六无考)
(4)福一、福二公支(同迁太湖):第69世高厚公——守奉(高厚公次子)——祧——邠——(金字右边一个挂耳)——(丹字旁右边是萑下加一捌和又字)——发——倬——宸——兜——福一、福二(第79世,本支迁湖始祖,生子显)。
(5)胜一公支:第68世临公——处厚(临公次子)——期龙——三九——华三——忠四——彦一——晋齐——胜一(第76世,本支迁湖始祖弟胜二、胜三同迁太湖)。
(6)真福公支:第76世胜三公——学礼——绵远——真福(第79世,本支迁湖始祖,生子二:元什、元海)
(7)孟夫公支:第70世期龙公——开先(期龙公次子)——继起——希贤——绍裘——绩嗣——作圣——承统——可善——光前——孟夫(第80世,本支迁湖始祖,生子四:荣一、二、三、四)。
(8)实公支(即翼夫公一支):第66世宗容公——廉公(宗容公次子)——汝霖——迷器——芝(翼夫公支的支谱把芝公记为第一世)——慎——实(原居鄱阳,南宋末年到太湖任县丞,其四个儿子随父到太湖定居,因此实公应为本支的迁湖始祖)——燉——谦——颛——素——万顷——翼夫(第78世,支谱记为第九世,并把他作为迁湖始祖,是因为本支原来有很多人,住在县城附近,在元朝时期上了战场,死的死,逃的逃,后来只剩下翼夫公。生子二:贵德、贵先)。

安徽汪氏字派
目   录
八、安庆市(五)
8、太湖县(辖10个镇、5个乡:晋熙镇、徐桥镇、新仓镇、小池镇、寺前镇、天华镇、牛镇镇、弥陀镇、北中镇、百里镇、大石乡、城西乡、江塘乡、汤泉乡、刘畈乡。)
(1)少泉公支:国泰永正家,兴隆文贤良,学士品德宏,勋谦恭务达;
礼义宜明志,翔广宇睿启升平。
(2)士贤公支:家导大必原盛功,宗衍庆长。承先传祖泽,世德启荣光;
正义开家第,琼枝万代芳,诗书裕后昆;
(3)继生公支:东应然时日,正泰运光华,崇仁恭敏慧,谦贞纯笃诚;
祖勋观庆远,毓秀叶含宏。

你看,你的崇字辈出自哪里?清楚了吧?再看看树芬本家的贴文。

汪启贵 发表于 2014-2-20 16:36:49

Re: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

今年元月一日,我去了陕西商洛,调查采访了7天,收获很大,接触到很多安庆移民后代,其中在商南县接触3支汪姓,其祖先分别来自于太湖潜山桐城,尤其是桐城的那支正是我本房的(张家嘴封门塥支).电视专题已经在安庆电视台播出.宗亲门可上网收看:http://xinwen.aqbtv.cn/zt/xg2014/index.shtml.有对安庆人移民陕西这个历史事件有兴趣去做调查研究的宗亲也可和我联系.QQ:454687082.
楼主,从你给出的辈分派行看,我们是一个房头的,谱中迁桐城始祖为73世念二公,念二两子满柱公和觉渊公两房到现在一直合修家谱.
本来这次去陕西找本支宗亲时就知道在陨西有你们这房,但因为采访时间紧抱憾未去,请楼主和我联系.今年我们"寻找根在安庆的陕西人"可能还要去陕西,计划去商洛市的镇安柞水安康市白河.途中会经过陨西.
你们也可以和商南县的本支宗亲联系,他们现在集中居住的地点在商南县试马镇栗子坪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湖北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我是“崇”字辈,请问我们是一支系的,始祖又是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