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1-3-26 15:41:32

一片丹心照汗青

汪道余
时间:2008-11-23 11:33:57 来源:安徽文化网【谈谈观点】 【写写博客】 【听听音乐】 【看看视频】
    汪道余(1898~1953),又名导余,南陵县工山乡垄上汪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幼读私塾、小学,后考进安庆第二模范学校。毕业后为习英语考入圣保罗学校,因不堪忍受教会的奴化教育而退学。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攻读政治学及文学。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国民军,汪遂投笔从戎,担任国民军二军学生队队长。“五卅”惨案后,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生反帝罢课斗争。为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他于民国15年潜赴安徽,以霍山为中心,开展反对军阀孙传芳的武装暴动。事泄后辗转至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混成旅营指导员,后调任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民国16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汪义愤填膺写道:“宁汉分裂蒋叛变,呜呼革命几中断。长江水浊人欲横,再度北伐重振军。”民国17年,汪再度入北平创办燕京通讯社,继续开展打倒列强军阀的斗争,被奉系军阀逮捕入狱。出狱后,他不为南京国民政府官费出洋考察的诱惑所动,却应冯玉祥将军的邀请,留在北平办《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民报》被查封又改办《华报》。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汪被冯玉祥将军委派到山西汾阳创办二十九军军官学校,培养抗日军官。这些军官在以后的长城、芦沟桥、廊坊等战役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有的还成了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民国22年5月,冯玉祥将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汪率一部分同盟军开赴抗日前线,在南口、喜峰口督师杀敌。在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围攻下,抗日同盟军失败。汪忧愤疾书:“孤军转战莫奈何,主帅收军图再举(冯为蒋所迫于民国22年8月离开张家口居泰山)。脱卸戎装暗自忧,壮志报国岂能休?”
  
    民国23年11月,冯玉祥委派汪道余、李荫枫去成都帮助刘湘训练营团级军官。汪等帮助刘湘建立拥刘防蒋的秘密核心组织——武德励志社,出版《武德月刊》,在团结川军官佐、推动刘湘川军出川抗日起了重要作用。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汪向刘湘进言,力主川军开赴前线抗日。10月,刘湘受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汪任政治部主任,随军沿江东下,沿途吸收大批平津沪杭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成立爱国救亡团体,设立医护站、运输队。同年底,汪抵南陵、繁昌、广德、上饶等抗日前哨阵地视察,鼓励青年以民族气节为重,强调“抗日则存,不抗日则亡,决无他路可走”。民国27年1月,刘湘于汉口病殁,第七战区建制被撤销,汪遂把前线工作人员大部分输送新四军,留守汉口的官兵介绍到汾阳民族解放大学和延安。年底,汪重返成都与刘湘旧部组成第三十集团军开赴湘赣抗日。民国29年至重庆会晤中共代表董必武(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多次商谈组织川军第三次出川抗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密捕,用飞机押往西安终南山软禁。汪在狱中大义凛然地写道:“锡麟挖心秋瑾死,断头台上亦平平。”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汪获释后在西安以东南小学为掩护,团结进步人士,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工作。民国38年5月,西安解放,中共中央电令汪任18兵团顾问,随军入川,至宝鸡获悉川军已起义,遂奉命返回西安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社会处处长。后被民革中央委任为民革陕西省委会筹备委员。1953年12月20日病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片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