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5-15 18:06:32

喜讯

临清“忠勤堂”又有一支宗亲与家人实现团聚,请看考证结论                                                                  吉林-汪仪祖脉推断

一、推断缘由   
    汪仪,吉林人,家传:“汪广洋后裔,汪氏91世,原登州府人,后迁河北,后又迁山东,太爷爷弟兄两人(仪公的太爷爷排行为二)不知何原因又迁至吉林。仪公的爷爷辈是兄弟四人,爷爷叫汪茂弟兄,排行为三;父亲辈是兄弟四人,汪忠全与弟弟汪忠礼是亲兄弟;汪忠全子一:汪仪。汪忠礼,子二:汪仁、汪祥。还有一个姑奶奶嫁到了张家,姑奶奶是驼背,汪忠全和汪仁在70年代曾经到过姑奶奶家,那时已经不是河北,而是山东,在记忆中,是河北人"。
二、论据考证
    1、登州府迁移与临清忠勤堂陶山支系一致。
    2、临清处于山东、河北交界,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省东进西出的大门。近600年来,因行政区划数次划归山东、河北,情形一致。
    3、临清汪氏忠勤堂,系洪武25年明丞相汪广洋长子汪子持携儿子躲避锦衣卫追杀,匿藏临清枣科里。枣科里原属馆陶县管辖(馆陶县城在漳卫河西岸、60年代划归河北省,故河西岸俗称河北)。
    4、汪仪祖辈家传,属于颍川侯91世,是明丞相汪广洋后裔。此91世与今临清汪氏家传一致。
    5、世系逆推为:
    汪仪、汪仁、汪祥,汪氏91世(广洋公20世,彦才公18世。);
    汪忠全,汪氏90世(广洋公19世,彦才公17世。);
    汪茂,汪氏89世(广洋公18世,彦才公16世。);
    xxx xxx汪氏88世(广洋公17世,彦才公15世。)。
    同辈份省略,依同。
    6、查临清忠勤堂老谱,伯、仲祖共8支,类似同情况兄弟同时外出的只有:锡瑺、锡榘一处信息。
    7、经走访考证:锡瑺、锡榘二祖,系随父亲汪巨合外出。根据近支系老人逐辈留言:约1880年左右,锡瑺、锡榘二人携父灵柩归葬今山东临清汪堤村,后再无音讯。近支系后人逐辈历年多次赴河北一带寻问査找,无果。本支系近支汪汝高临终前遗嘱: “河北有咱一支人、有机会一定要找。”
    8、汪仪一支,迁移路线应该为:登州府——馆陶枣科里(今山东临清)——老汪堤(今山东临清汪堤,后汪堤)——河北——吉林。
    9、姑奶奶,应该出生在河北,因多次迁移,多年失续,从未往来,査无音信。故该信息不需考证。
三、 脉系结论
    汪仪支系祖脉如下:汪仪脉系推断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生平考   略彦才    明丞相汪广洋长子子持公次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子持匿藏携儿子至东昌府馆陶县枣科里(今山东省临清市杨二庄村)。因受明太祖追杀,祖父广洋及父子持均未敢对外称声张,所以称陶山一世祖仲氏公。妣侯氏,子四:福胜、福宽、福时、福春,是为二房四支。卒葬杨二庄祖茔东北第二塚。 福胜    仲氏公一支,其后人分居小堤上、水波里、山菜村。高、王、张氏,子五:利、勉、荣、渊、沂。卒葬杨二庄祖茔。  渊    尹氏,子二:谭、顺。卒葬小堤上东南。   谭    乡饮大宾。许氏,子二:国文、国泰。卒葬小堤上前。    国泰    字承斋,明省相。王氏,子四:邦政、邦教、邦治、邦宁。卒葬小堤上前。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生      平      考      略邦教    例贡。安、牛氏,子五:承颜、承增、承思、承孟、承华。 承颜    字乐吾。许、辛氏,子二:善继、善述。  善述    字怙瞻。邑增生。侯氏,子八:作霖、作肃、作义、作哲、作谋、作圣、作泮、作澍。   作澍    刘氏,子三:毓英、毓涟、毓琦。    毓琦    郭氏,子一:檀。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生平考   略檀    字坚贞。张、吕氏,子四:思治、思信、思常、思密。 思常    武氏,子二:书铎、书策。  书策    张氏,子四:巨会、巨合、巨度、巨程。   巨合    子二:锡瑺、锡榘。    锡瑺    出外。    锡榘    出外。(汪仪的太爷爷)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生平考   略XX       XX       茂    X氏,子二:忠全、忠礼。 忠全    X氏,子一:仪。  仪  忠礼 x氏,子二:仁,祥。  仁   祥 X女配张氏子。(驼背)                                                                                   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汪氏宗亲山东陶山支系理事会   
                                    考 证 人:达成、寿杰、庆文
                                          二零一一年五月八日

胖子道生 发表于 2011-5-15 21:10:43

恭喜贺禧山东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又添一支!

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1-5-15 22:38:28

恭喜!恭喜!

汪明才 发表于 2011-5-15 22:53:17

引用第1楼胖子道生于2011-05-15 21:10发表的 :
恭喜贺禧山东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又添一支!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1-5-15 23:26:45

       楼主等三位本家辛苦了!我基本赞成以上考证结果。请问:所谓91世汪仪公就是汪女士之父吗?

       我细查了彦才公第十五世的全部祖讳资料,兄弟是两人且明记“出外”的只有锡瑺、锡榘这一支,但兄弟是两人而无考略文记的还有很多支,再有彦深公第十五世的类似情况也应不少。考证若能再进一步更好,若能在临清汪堤村找到锡瑺、锡榘之父巨合公墓碑最好,查对一下墓主之孙的名讳是否有汪茂,若相符那就确定无疑了。

汪寿杰 发表于 2011-5-16 01:55:42

回 4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这个结论,是从歙县回来后,召集两会成员集体研究的。
       结论已得到吉林本家认可。
       伯仲八公支第十五世,兄弟二人没有生平略传的共有11处,同时外出的只有这一处。且这一支,家族传说与吉林的家传完全吻合。
       锡瑺、锡榘之父巨合公墓在今S315省道临清——馆陶段20KM处,道北约30M。依据我的记忆,临清这一带的汪氏,有墓碑的情况并不多。即是有墓碑,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只有锡瑺、锡榘二祖名讳,而无茂祖名讳。披云山庄共餐宴会上,吉林说法,本家已经听到,无须重复,也不便上网发布的。

汪传海 发表于 2011-5-16 05:15:03

祝贺临清<<忠勤堂>>又一支宗亲与家人团聚!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5-16 07:42:04

回 4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经走访考证:锡瑺、锡榘二祖,系随父亲汪巨合外出。根据近支系老人逐辈留言:约1880年左右,锡瑺、锡榘二人携父灵柩归葬今山东临清汪堤村,后再无音讯。近支系后人逐辈历年多次赴河北一带寻问査找,无果。本支系近支汪汝高临终前遗嘱: "河北有咱一支人、有机会一定要找"。
   锡瑺、锡榘之父巨合公之墓目前是有的,旦墓碑很可能沒有,如果有墓俧铭-般情况下是不能破坏风水的。

汪育龙 发表于 2011-5-16 10:01:58

引用第6楼汪传海于2011-05-16 05:15发表的 :
祝贺临清<<忠勤堂>>又一支宗亲与家人团聚!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5-17 08:29:27

回 4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临清历史沿革:西汉初建清渊县,隶冀州魏郡。魏、晋属冀州阳平郡。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因依傍清河,取名临清县,属建兴郡,后撤销。南北朝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析清渊西地复置临清,治所在仓集镇(今河北省临西县仓上村),属司州阳平郡。北齐撤销临清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又复临清县,属清河郡;十六年(596年)析临清西域置沙丘县;大业二年(606年)废沙丘入临清。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析置沙丘县;贞观元年(627年)再废沙丘入临清。五代临清先后属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金天会五年(1127年)徙治曹仁镇,即今城南杨桥乡旧县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属大名府路恩州。元至顺元年(1330年)属中书省濮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治中州纸马巷;景泰元年(1450年)修筑砖城;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辖馆陶、丘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临清升为直隶州,辖武城、夏津、丘县。民国元年(1912年)临清降为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属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废道制后,直属山东省政府。1945年9月1日临清城解放,县、市分设,均属冀南行署一专署。建国后,县市分合多次,1983年又撤县复市(县级)至今,隶属关系先后为河北省邯郸专署、山东省德州专署、聊城专署、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