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杰 发表于 2011-7-19 09:11:03

汪广洋三次被贬广东的原因分析

汪广洋三次被贬广东的原因分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大封功臣,洪武三年正月首封忠勤公任中书左丞,六月廿三日罢中书左丞,首谪海南(广东),洪武四年(1371 年)正月初二日,任右丞相,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十二日,再贬任广东行省参政,次年兼任御史台左御史大夫,并在八月末开始建岭南第一楼,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廿六日,再任右丞相,洪武12年腊月29三贬广东,并在经过当涂水域的船上被追旨赐死。
    据说南蛮荒僻的广东在明朝是很多官员不愿去的地方,况且一直身在富饶江南的忠勤公,出身在高邮,流寓现在的黄山地区(不仅仅是太平地,当涂只是轴心),第一次去广东时间比较短是因为朱元璋最不喜欢没有孝道的人在身边,自从国初定诸多法律的制定以及相关礼仪的规范,自然要在不查实的情况下就先贬公于江南之外了,选择贬到广东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了还需要公的成分------荒蛮难于治理也是一种历练。
    再贬广东是因为没有突出的政绩,同时也在暗示汪广洋要摸透此职业的作用,这个时候朱元璋也在思考相位的改革,也为了显示自己尊重人才的形象不倒,所以让汪广洋兼任御史台左御史大夫,也奉行了自己一贯敢启用人才的常规。
    三贬并追旨赐死,我一直认同正史的“奉旨自经”,至于官婢同赴也当有实。公的恩师余阕坚持安庆数月,至次年(1358年)正月,城陷。余阙引刀自刭。余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死。他的死节方式格外犷悍悲壮,1367年十月,朱元璋颁行国礼的官员在安庆和九江两地为元右丞相余阙和江州总管李黼(fǔ)树碑立祠,岁时祀之。余阕好友刘伯温眼里他可媲美文天祥。公的视死精神尚不背离其师,毕竟1379年已经在举荐人才的好学风上机制已经成熟,文人也好面子但在自己被敕已久的情况下,特别是此时朱元璋对相位改革已经被逼到极限。
    我本无意把公的死推给主宰者,但是也避不开皇权的不容性,能为死后不祸及子孙也是公考虑的事,当然能死在第二故乡,能死在为开国君赏识的地方,也是一种荣耀。
    纵观在广东的时间是:1370年10月(阴历9月)到12月中旬,1373年2月到1374年12月底,两次有诗为证《岭南杂录(三十首)》。其中透露了广东(包括某些周边)在洪武初年所具有的很多风物、已经消失的古迹和生活中的很多习俗等信息,诸如:“庾岭梅”“海角亭”“聱牙”“沙湾泊”“崖州白槟榔”“陈村荔枝”“木绵花”“崖山”“海蚝”“边垆(打边炉)”“马人”“南海庙”“斗南楼”“越王台”“玉镜台”“芭蕉”“薯芋”“竹笱”“罗浮山”等。

   (摘自“梦如烈酒”的博客,其中明显引用了本人在网内所发的《凤池吟稿》内容)
    http://blog.163.com/e9740609@126/blog/static/87962902201097115954664/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7-19 09:40:44

文安邦武定国功昭日月千秋;
二任相四封疆一生忠君爱民。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1-7-19 10:20:52

    上文载:广东为广洋公第二故乡,能死在为开国君赏识的地方,也是一种荣耀。
      《汪氏粤东美德乡族谱》第44页第二十六记述:(汪广洋)为汪姓莅粵之第一人,是参政衔頭,一省行政首长,来頭甚大,在粤留下汪姓后代蕃衍繁殖,日渐昌盛。
      广洋公在粤后人是隐姓,还是随本姓傍系值得思考、论证、研究、探索。在粵广洋公后裔究竟在何方、在哪里呢???????

汪志林 发表于 2011-7-20 07:10:18

摘自“梦如烈酒”的博客,其中明显引用了本人在网内所发的《凤池吟稿》内容


是的


这是我在你的年谱上引用的,因为这样就先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当时还有很多资料要去看就先没有存草稿,由于时间不够就懒得整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广洋三次被贬广东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