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11-18 22:42:04

颍川概述
  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阳翟,即是今天的河南禹州。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禹州又成为秦朝36郡之一——颍川郡的郡邑。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17城,户263440,口1436513”,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史记》载:“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8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传说中的稀世宝物“凤皇”、“神爵”,能在颍川大量出现,或许正是因为那里的繁华和富有吧。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出无数优秀儿女的沃土。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徽、吴道子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中华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至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商周断代工程重要成果--禹州瓦店遗址作为禹州是夏朝都城的见证。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2000多年,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为颍川郡。

颍川郡
  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颍川郡属于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中枢,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战国时期,秦兵东来时,很多大的战役都发生在颍川这一区域。东汉定都洛阳,更突出了它的位置的重要性。
  《后汉书》写道“颍川郡,秦置。洛阳东南五百里。十七城:阳翟、襄、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颖、颍阳、颍阴、许、新汲、鄢陵、长社、阳城、父城、轮氏”。自东汉到魏晋,中州(指颍川、汝南、南阳三郡)既是学术中心,也是政治中心。中州士人的活动影响着历史的节奏。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3-7-6 11:20:45

      这是一篇既深入、全面、而又高度概括的宗族知识普及资料,建议广大未及宗亲们细心阅读,以使您尽快了解汪氏历史渊源的概要。

wm166975 发表于 2013-7-6 12:48:22

回 楼主(九华星云) 的帖子

黄帝:相传系盘古氏八十一世、伏羲氏二十世、少典氏十二世,启昆之子,即为黄帝。原姓公孙,名伯荼,字玄律,长于姬水改为姬姓,生于轩辕号轩辕氏,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少典国第十二任国君,始为少典部落首领,后取代神农氏裔成为联盟中央国领袖,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有四妃育子十二人、众妾育子十三人,共有二十五子,十二正子继承姬姓,余十三庶子分赐他姓,黄帝共传十四姓。公元前约2708—2598年。

其他十三姓是甚麼

wjc198806 发表于 2013-8-1 19:39:08

本人家住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汪庙村,听老辈讲我们这是从山东迁来的,具体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了,解放前一场大水把家谱搞丢了,现在是哪支都不清楚,很想重新认祖归宗。听讲刚来时建有庙宇,(应该是祠堂)里面供奉的是十殿阎王,刚来的老祖宗生有十个儿子,但各个儿子正值壮年一个个的离奇去世,后来一个跑江湖的讲他十个儿子正对庙里的十殿阎王,要归位的。老祖宗听讲就把庙拆了,现在就剩一个土坡在那,算遗址了。我们现在知道的辈份就秀   学西建海这几个。上面的和下面的都没人知道了,本家们可有知道,谢谢。QQ648951464

汪潮 发表于 2013-8-20 08:50:13

拜读此文,受益匪浅,谢谢!

汪邦明 发表于 2014-8-10 08:10:58

汪氏渊源与史迹考略

benadottewang 发表于 2014-10-10 11:46:54

顶一个

仁建 发表于 2014-10-30 21:21:19

拜读,谢谢。

青阳汪祗延 发表于 2014-11-13 08:52:43

正宗的 “汪氏史考” 好资料,是初学者的好教材。

仰望星空_g8n8p 发表于 2016-7-23 11:43:24

感谢长富宗亲的考证,我转发了部分文章在山东汪氏微信公众号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汪氏文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汪氏渊源与史迹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