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hllm 发表于 2012-8-28 10:44:44

四明行派各支系世代错乱现象之一瞥

四明行派各支系世代错乱现象之一瞥

世代,暂时定义为几世、几代的意思。如大猷公的世代是65世。世代错乱,即某公的世代搞错了,致使该支系与外支系造成错代。

1、四明行派一世汪大猷公,按《汪氏通宗世谱午中部爽公派》认定58世中元公、59世敬逢公、60世延之公、61世惟谨公(鄞县四明始祖),62世元吉公、63世洙公、64世思温公、思齐公、65世大雅、大猷、大有、大定公,66世“中”字派、67世“之”字派,爽公派支大猷公当是65世。四明行派:
子:大中之道与世弥久公卿子孙必得其寿;
丑:嘉谟祖述 忠孝成章闻羞审范肃政纲常;

2、另一支归到四明行派的爽公派:奉城泮西汪家
汪国斌2007-11-06发布的《浙江奉化城内汪氏家族考》
吾家族系浙江奉化城内红墙外汪家(史称:城内泮西汪家,为奉化汪氏七大聚居村之一),据近来多方考证,主要参考了1947年重修的奉城泮西《汪氏宗谱》,究本清源,本家乘历史也是源长流广。现扎录如下,与各本家交流:
姓起颖川,奉鲁成王次子满为汪公1世,31世文和公为入歙之祖,44世华为唐越国公,45世爽公为华公七子,57世琏公自武毅迁居奉化(四明双溪)为奉化汪氏始祖,63世纯公迁居县西,72世迪功公迁居章岙,77世纶公(又称师古太公)带大房、五房迁居城内泮西,87世嘉函公(元房公),88世谟稷公(兴房公),89世祖栻公(仲房公),90世述诚公(艺房公),93世成林公(信房公),94世本人(章字辈)
“嘉谟祖述忠孝成章”字派在奉城泮西汪家为87世、88世、89世、90世至93世、94世,与大猷公(余姚大隐镇章山村)四明行派的字派比较,低了6代。

3、四明地区归到四明行派的建公派60世德暹公、61时仁高公、62世延芳、63世承佶公后,按《汪氏通宗世谱(祁门五谱丑中部)建公派眀十八廿四》确定74世泰亨公,75世继芳、仕芳、桂芳、义芳、寿芳公,76世思先、思颜,思聪、思明、思恩、思政、思文、思恭、思诚公各分支系。泰亨公是本支始祖。
谱系图如下(根据《汪氏通宗世谱(祁门五谱丑中部)建公派眀十八廿四》整理):
74世泰亨
75世继芳、仕芳、桂芳、义芳、寿芳
76世思先、思颜、思聪、思明、思恩、思政、思文、思恭、思诚
77世公庆、公辅、公爱、公宪、公富、公×、公寅 、公宰、公宏、公宇
78世 汉卿、溶卿┉┉泽卿、汉卿┉┉任卿
79世 ┉┉子昂子昌子晁
80世×孙×孙┉┉
81世宏字派
82世尚字派┉┉

可以看到77世起,到80世用四明行派“公卿子孙”字派,对应的却是73世,到76世。但实际上,宗谱在推算世代时,仍是按77到80世算的。如清水浦大宗汪的汪炳生(兼谟)公是为86世。也就是说,该支在推算世代时,没有按照爽公派的大猷公的世代推算,否则高了4代。当然,各支在通宗、用四明行派时,大猷公的世代当时应该是记为69世,而不是65世。换句话说,泰亨公支是从77世从“公”字的,前推是69世起从“大”字的。否则祁门五谱丑中部不会这样记载,77世用公字派、78世用卿字派、79世用子字派、80世用孙字派。
另从该宗谱可看到,除思先、思颜,思聪、思明公(后两者迁舟山,他项不详),其他各支只用了“公卿子孙”字派四代,81世改用“宏”字派、82世用“尚”字派,而不是“必得其寿”,又脱离了四明行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注意到这几支,其后多出文人,是否是发现了字派与世代错乱的问题呢?

4、另一支归到四明行派的建公派,据《浙江云溪汪谱》载:53世思立公、54世义诚公至57世馗公、奕公,58世(馗公)德升、德昌、德晕公、(奕公)德亮公,59世(德升公)仁欣、仁播公、(德晕公)仁高、仁雅、仁侃公、(德亮公)仁厚公,60世(仁欣公)延皓、(仁高公)延芳、延璋、延谅、(仁厚公)延霸公。都错推算了2代,思立公应为55世,延皓、延霸公应为62世。因为错了2代,延皓子承溍、承清、承满,孙元士、元中,曾孙永源,四世孙思良,五世孙大雅,六世孙行中、积中、得中、稽中、端中,七世孙之美、之望、之义、之纪、之奇、之彦、之章、之音对应新安行派、四明行派成为61至67世,实际应是63至69世,他们都拟于65世起从“大”字,但建公支55世思立公之前遗漏了两代,这实际等于建公支67世起从“大”字,而爽公支以65世起从“大”字,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错乱两辈。但是即使如此,该支与泰亨公支仍存在两代的错乱。

这是一种何等的混乱!要写以上的文字,反复推算,也显得困难。

列一个表格,可以清晰看出错乱:

支派
四明行派世代
本支实际世代
本支自认世代
错乱
1
余姚大隐惟谨公支
从“大”字65
65
65
0
2
奉城泮西汪家琏公后
从“嘉”字81

87
低6代
3
清水浦汪氏泰亨公支
从“公”字73
77
77
低4代
4
云溪汪氏延霸公支
从“大”字65
67
65
高2代


修宗谱本应世系年表,派行生卒,秩然有序,以可免因年湮代远而生娶不知、承祧惑乱、卒葬佚考、懿范失传之虞。在本支内尚可无虑,但在通宗范围内却带来了派行错乱。这失去了修谱的意义,至少是意义之一。

错乱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待进一步研究。从上表可以看出,奉城泮西汪家、云溪汪氏的错乱在通宗中搞错了世代(辈分),清水浦汪氏的世代在四明外通宗虽不错,但在四明行派内与别支通宗时(认字派)却是极易发生错误的。

浙东汪氏用四明行派的还有建公派延皓、延霸公的其他支系等,爽公派的分支等,在查阅有关史、资料后再考。

注:本文未对奉城泮西汪家、云溪汪氏的世谱进行考证,仅仅选用现有资料(家网发表)来讨论。

四明行派的汪氏应讨论、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抛砖引玉,恭请宗亲、世谱研究专家斧正。

上传时发生“错乱”,几经修改。














汪志林 发表于 2012-8-28 11:22:53

“四明汪氏”到底属于越国公下的建公支派还是越国公下的爽公派,一直以来扑溯迷离,错混接比较严重。


“四明汪氏”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周边的错混接都源于“大猷公的------四明行第”,实际上大畈派是“四明行第”的衔接,就是“庄靖公”起派。

而唐模十六族在四明应该是独立传承,但是融合或者连谱后就产生混错方面的衔接了,因为唐模派也有“大猷公”,相隔正好两代。




汪子涵 发表于 2012-8-28 11:56:22

“大猷公”是越国建公派68世。是67世友成公字本顺,官宋刺史娶方氏、吴氏生有三子,长子大昕、次子大作、三子大猷。(68世)


“大猷公”的后裔有部分在贵州贵阳一带,家网会员汪家江本家就是“大猷公”的后裔。


62世延皓三子:长子承满、、次子承清、三子承溍。

汪胜忠 发表于 2012-8-28 12:34:21

姓起颖川,奉鲁成王次子满为汪公1世,31世文和公为入歙之祖,44世华为唐越国公,45世爽公为华公七子,57世琏公自武毅迁居奉化(四明双溪)为奉化汪氏始祖,这个57世琏公之父是谁?

lhhllm 发表于 2012-8-28 14:47:28

记得九华星云在《中华汪氏统宗谱-爽公支世系》中列出,54世浚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兴公、57世琏公,琏公是道兴公独子。请核查。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2-8-28 15:15:30

      《云溪汪谱(建公支)》54世之前少了两代,是该谱将原本三代并为一代所致。谱面“53世思立”应为“55世思立”,故该支名为“65世从‘大’字”,而实为“67世从‘大’字”。

汪胜忠 发表于 2012-8-28 16:53:25

回复楼主:琏公乃道兴公之独子,琏公又生独子记,记公因官仕而有徽州迁开化,其后分居建德、衢州、慈姑等地。我是琏公之后,我所见过的家谱,关于琏公的记载,从未发现有如楼主所述情况。从开化谱、玉山谱及统宗谱都可以佐证,琏公后裔不会有楼主所说的这一支。我族曾于乾隆年间于徽州及苏州各族在苏州举行会谱,显存的家谱应该是道兴公后所藏家谱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当我看到你们也属于琏公后时,不禁愕然。

汪志林 发表于 2012-8-28 19:17:14

关于“清水浦汪”比较认同的是唐模十六族延派,祁门五谱丑中部就有特别说明错混接的问题。




按语特别指出:不究其源,凭空安插

lhhllm 发表于 2012-9-7 16:38:58

这篇世系考很重要。泰亨公系从公字派是77世,就在后面的世系图列出。不知前明南渠公修的宗谱是哪一部,有机会想拜读。

xihu800 发表于 2015-4-26 19:39:37

家谱认证,学术含量要有份量。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四明行派各支系世代错乱现象之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