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3-7-6 11:25:35

解构格莱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4:03 《中国商业评论》杂

 虽然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情结,但“穷人银行”如是一家趋利避寄害的商业机构,有着清晰的赢利逻辑与风险防范体系。

  -文/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

  尤努斯博士因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声名鹊起。但我们应当看到,他并不是慈善家,而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与金融家。他用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及金融运作天赋证明:不需要慈善,也不需要政府养活,穷人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分工合作体系所形成的适当的金融服务,摆脱贫穷。

  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而且格莱珉银行自1983年创办以来,除了创办当年及1991年至1992年两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年头外,一直保持赢利,2005年的赢利达1521万美元。

  这个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其中96%为在孟加拉地位非常低下的妇女。而格莱珉银行的贷款还款率竟然为98.89%,这也是一个奇迹。它是如何用金融工具救助那些被遗忘的人们,同时,却能实现赢利与防范风险的呢?

  格莱珉信条

  分析格莱珉模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尤努斯和他的员工们所信奉的信条,所有的制度是基于此设计的。

  ●拥抱金融界不可接触者

  在绝大多数国家,穷人被视为“金融界不可接触者”,银行不是为赤贫者服务的。然而尤努斯则认为他们可以用金融工具来帮助穷人。小额贷款不是救济,不是赐予,而是一种商业行为,即要通过贷款获利。市场化对扶贫者与被扶者都应该是双赢的。

  ●每一个贷款者都是诚实的

  格莱珉银行不要求贷款者提供任何担保抵押物,也不打算将任何未能还款的贷款者送上法庭。

  因为格莱珉的基本假设是,每一个贷款者都是诚实的,在贷出者与借贷者之间没有司法工具。尤努斯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甚至当贷款者确实违期偿还一笔贷款时,格莱珉也并不认为他们是恶意的。相反,会设想一定是那些人窘迫的境况使他们无力按时偿还。

  ●相信穷人的生存技能

  尤努斯坚定地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穷人活着,这一事实就清楚地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所以,最紧要的不是教给穷人们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现有的技能。使穷人能得到贷款,就是使他们得以立即实践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编结、脱粒、养牛、拉人力车等。而他们挣到的钱继而转变为一种工具,成为一把开启一系列其他能力的钥匙。

  五人小组

  “五人小组”是格莱珉最为经典的模式,这一制度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了商业贷款的安全和持续性。

  格莱珉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穷人没有抵押品风险如何控制?二是单笔贷款金额较小,放贷成本较高怎么办?在格莱珉,每个贷款者都要参加一个五人小组。每8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中心每周在固定地点与银行人员开会接洽工作。格莱珉银行把部分组织成本转移到小组,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自发成立小组

  一个想要申请贷款的人必须首先找到第二个人,向其说明这个银行是怎么回事。这对于一个村妇来说可能特别困难。她常常很难说服她的朋友——她们很可能害怕、怀疑或是被丈夫禁止不许和钱打交道。终于,第二个人被格莱珉为其他家庭所做的事感动了,她决定加入这个小组。于是这两个人就再去找第三个成员,然后是第四个、第五个。这个小组的组长通常是五人中最后一个贷款者。

  ●参加考试

  贷款小组的所有五个成员都必须到银行去,至少要接受七天培训。每个组员必须单独接受考试。在考试前夜,每个贷款者都十分紧张,她紧张地在神龛里点上蜡烛,祈求真主保佑。她知道,如果通不过的话,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小组的其他成员。考试造成的压力,有助于确保筛选那些真正有需要而且有上进心的人。

  ●领取贷款

  一旦全组都通过了考试,其中一位组员申请第一笔贷款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一笔贷款通常是25美元左右的规模。她是什么感觉?这笔钱在烧灼她的手指,泪水滚下她的面颊。她一生中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格莱珉的每一个贷款者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过去对于家庭来说,她只是又一张要吃饭的嘴,又一笔要付的嫁妆费。但是今天,平生第一次,一个机构信任了她,借给她一大笔钱。她发誓,她绝不会辜负这个机构,也不会辜负自己。她一定会奋斗,一定会还清每一分钱。

  ●制衡与监督

  小组如果能按时还款,累计到一定的份额,小组的信用额度就会增加,组员们能借到更多的钱。当小组中有成员不能或不愿还贷的时候,别的成员就会帮助她(虽然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小组自己无法解决问题,这个小组在今后的几年里,就没有资格申请更大额的贷款了,甚至会被停止贷款。这其实是加上了一道熟人社会的道德保险杠。

  那些成员不会轻易违约,因为这个小组对于她来说,是她最最重要的社交圈子,那些组员是她最亲密的伙伴。一旦违约,那么她在村里的信用也会受损,很难再生活下去。

  三位一体的身份

  一名格莱珉的贷款者,一般还有另外两个身份:是这个银行的存款者,还极有可能是这个银行的持股者。格莱珉也是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方式,让客户把自己的命运紧密地与银行捆绑在一起,成为了忠实的“格莱珉信徒”。

  ●从贷款者到存款者

  如果不可以接受存款,捐款用光就无以为继。可贷可存,是格莱珉可持继发展的关键。

  在格莱珉银行,贷款者同时是银行的存款者。对于贷款者来说,她们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一年后债还清了,她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令她们一步步脱离贫穷线。

  举例来说,一名成员贷款1000塔卡,贷款年利率为10%,即本息共计1100塔卡,还款期为一年。该名成员每周还款约21塔卡,但同时要存款5塔卡,存款年利率为8%,一年之后,还清欠款,并有265塔卡存款及利息。成功还款后,她便可以再借更大额的贷款,例如2000塔卡,同时每周储蓄10塔卡,这名成员的财政状况会被改善,最终达至脱贫目的。

  1995年,格莱珉银行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捐助资金。以格莱珉不断增长的存款储蓄来运作并扩展其信贷项目以及清偿现有贷款,已经绰绰有余。

  格莱珉银行的待偿贷款全部由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提供,68%的存款来自银行的贷款者。仅存款储蓄已达到待偿贷款的97%,如将自有资金与存款储备两项相加,则达到代偿贷款的130%。

  ●从贷款者到持股者

  格莱珉银行鼓励贷款者成为持股者——他们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成为一名股东。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只要他们有这笔钱,就可以购买一股——每个人限买一股。

  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会使贷款者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如今,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银行”。

  样本一:员工霍桑的一天

  格莱珉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成本控制,即一名员工要服务352个借款人,这个效率是非常高的。

  截至2006年,格莱珉银行已有2185家分行,服务69140个村的639万借款人,但其员工总数仅为18151人,平均每名员工要服务3.8个村子和352名借款人。格莱珉银行的资金成本大概在10%,而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9%,利差达到8%~9%。细节也许比数据更加生动。让我们来看一个个普通的格莱珉员工的一天。

  阿赫塔·霍桑今年27岁,每月薪金2200塔卡,含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和交通补贴。

  清晨6点:阿赫塔起床,洗漱,祷告,吃早餐。

  清晨7点:阿赫塔从分行取了他的自行车、文件与背包,骑车前往一个中心。

  清晨7点30分,40名银行贷款人在中心等候阿赫塔。他们按小组分八排坐好,每一个组长拿着五个组员的存折。阿赫塔开始从每个小组那里回收贷款和吸收存款。

  上午9点30分,阿赫塔骑车到另一个中心参加他的第二个会议。在一周时间里,他要去十个不同的中心,会见他所负责的400名贷款人,收取一般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住房贷款的还款,并接收存款。

  上午11点钟,对贷款者进行家访,并提出建议。这是跟踪了解贷款者需要与问题的重要方法。

  中午,回到分行办公室,阿赫塔填写所有的报告表格,并将分类账目一一填好,由分行经理签名验收。

  下午1点30分到两点,阿赫塔和同事们一起吃午饭。

  下午两点,与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帮助分行经理做贷款分发工作,上午收来的资金都要作为新的贷款在下午发放出去。

  下午3点,贷款发放完毕以后,阿赫塔与同事们将新的贷款信息登录入账。

  下午4点30分,阿赫塔喝茶休息,与同事们聊天。

  下午5点到6点30分,阿赫塔到一个在贷款方面有问题的中心去,或是为当地的孩子组织课外教育。

  晚7点,阿赫塔回到办公室,将一些案头工作做完,下班。

  样本二:贷款者穆菲亚的脱贫

  成千上万赤贫的人,从格莱珉银行中获得了贷款,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再来看一个贷款者的样本。

  穆菲亚被丈夫抛弃,以乞讨为生。但她一整天只能讨来几盎司米,还不够她和三个孩子吃。一天,她乞讨到一个女人家里,那个女人开着家庭作坊,制售篮子、席子和其它竹制品,她借给穆菲亚15塔卡,让穆菲亚买些竹子去市场上卖。穆菲亚照着做了,事后,她偿还了借款并赚到了10塔卡。她用这10塔卡给孩子们买了一些食物。在以后的几年中,这样的事又有过几次,但后来那个女人不再借钱给穆菲亚了,于是她又被迫去做乞丐。

  饥荒差点让穆菲亚活活饿死,暴风雨也把她的住所毁掉,但转机出现了——穆菲亚加入了格莱珉银行,借了500塔卡,重新开始了她的竹制品加工生活。当她偿还了首批贷款时,她感到自己得到了重生。她得到的第二批贷款是1500塔卡。虽然有时在竹制品销售淡季她会错过分期还款,但在收割季节经济状况好转时,她总是能补上。

  在加入格莱珉银行的头18个月里,穆菲亚为自己和孩子们买了价值330塔卡的衣服,还有价值105塔卡的厨具。这些都是她离婚15年来从没有拥有过的奢侈品。她和孩子们能够更规律地吃上饭,食物也更有营养了。她们从来不吃肉,但常常能吃上蔬菜,偶尔的,穆菲亚会从市场买点干鱼来开开斋。

  (文中1塔卡约合0.03美元)

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3-7-6 11:48:35

实地采访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穷人的银行"2006年09月12日 14: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罗绮萍
“我们在庆祝贷款不用抵押品。我们宣布了一个长久的金融隔离时代的终结。贷款不止是生意,如同食物一样,贷款是一种人权。”

    正是这些难得的话语,让我们开始一次跨越国境的艰难穿越,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大胆尝试。

    8月,本报高级记者远赴孟加拉国,探访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在达卡,记者见到了当地人的贫困,也见证了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教授倡导的小额信贷给穷人带来的希望。30年前,尤努斯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27美元借给42名穷人,这是格莱珉银行的第一笔生意;30年后,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而格莱珉银行亦持续保持盈利。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曾在亚洲开发银行协助下组团前往考察。与此同时,中国在内蒙、贵州等地的小额贷款试点正在展开,山西日升隆、四川全力等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开业,陕西户县也已成功招标。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源于草根的活力与关怀。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全世界都在效仿的格莱珉模式,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试点。

    作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系列活动的前奏,本报特别策划了“穷人的银行”之“小额贷款专题”。

    穷人的银行持续盈利

    五人小组:格莱珉中枢解构

    到孟加拉达卡采访格莱珉专题之前,记者问过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级人员,他们听说一家银行专门借出小额贷款给农村穷人,甚至身无分文的乞丐,竟然在没有政府资助、没有国际机构捐款下自给自足,每年还有盈利,10名精英的答案一致:"没有可能!"

    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到孟加拉国,除了到格莱珉银行总部专访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尤努斯教授之外,还跑到达卡附近的两个农村Kanmbur及Kashimpur,逐一环节观察格莱珉经营之道。

    “小额贷款机构如果要自负盈亏,首要条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如果我们不可以接受存款,捐款用光了后便无以为继,借债人同时是我们的存户,他们拥有这家银行,我们便像河流般不断有活水;对于借债人来说,她们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一年后债还清了,她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令她们一步步脱离贫穷綫。”尤努斯教授本身是经济学教授,所以银行的经营模式中包含了实际可行的经济学原理。

    每名员工服务352名借款人

    格莱珉银行的这种模式最初需要政府或捐款资助,因为存款数额不足以支付贷款,过了数年之后,银行滚存了一点盈利,便可以补上存款的不足。所以格莱珉银行自1995年便宣布停止接受捐款,最后一笔已议定的捐款于1998年到位后,格莱珉银行便进入完全自给自足的时代。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核心是可以接受存款,这些存款成为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的财政支持,格莱珉银行94%的股权,也是由存户所有,政府持有象征式的6%。

    举例来说,一名成员贷款1000塔卡,实际利率为10%,即本息合共1100塔卡,还款期为一年。该名成员每周还款约21塔卡,但同时要存款5塔卡,存款年利率为8.5%-12%,一年之后,还清欠款,并有260塔卡存款及利息。成功还款后,她便可以再借更大额的贷款,例如2000塔卡,同时每周储蓄10塔卡,这名成员的财政状况会被改善,最终达至脱贫目的。

    格莱珉银行自1983年创办以来,除了创办当年及1991年至1992年两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年头外,一直保持盈利,2005年的盈利达1521万美元(折合1.2亿元)。

    截至2006年6月底,格莱珉银行有2185家分行,服务69140个村的639万借款人,而员工总数只为18151人,平均每名员工要服务3.8个村子和352名借款人。

    Shabr(女)是Kanmbur分行的经理。Kanmbur在达卡西边45公里,Shabr每天早上7时便上班,7时半与分行的6个中心经理开会,讨论当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之后6个中心经理便要分头到附近农村的中心参加每周会议。Kanmbur分行属下有71个中心及3750名成员,6名中心经理每周五天要跑遍这71个中心,即每人每天要跑两三个中心。

    每个中心都有几十名成员,绝大部分是女性,她们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每周派出代表开会,并向中心经理缴付每周的还款及存款。另外每个中心会由成员互选一名中心代表,负责与中心经理紧密沟通。如果当中有成员面临困难,通常不用中心经理操心,小组其它成员或中心代表会帮助她们。这也是格莱珉坏账率偏低的要诀。

    Shabr称,格莱珉银行的五人小组机制也是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关键。这可以让成员互相鼓励,也可以施予群众压力,因为其他成员虽然没有责任代其他成员还款,如果小组内有成员还款纪录不佳,会影响整个小组日后借贷额。

    “每个人都有遇到逆境的时候,小组以至中心的成员,在这个机制下会成为不幸的人的后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Shabr说。

    Kanmbur分行的6名中心经理每人参加2-3个中心每周会议后,下午3-4时便会回到分行,点算当日收到的还款及存款,并以手写方法将所有客户的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交予Shabr签名确认。Kanmbur分行只有9名员工,包括Shabr、1名分行副经理、6名中心经理及1名信差。

    质疑格莱珉账目?

    为了节省开支,格莱珉银行的分行内没有计算机,客户数据填入指定表格后,便会由信差送到附近一个数据中心。这家中心不属于格莱珉银行的编制,而是由相关机构格莱珉传讯经营,该公司向格莱珉银行每月收取服务费,同时为农村提供其它计算机及传讯服务。

    数据中心有五名职员,负责附近10家分行的数据处理,各家分行的数据送来之后,他们会输入计算机,传送至格莱珉银行在达卡的总部,由于数据有统一的格式,总部便可以每周掌握全国2185家分行的数据。

    尤努斯称,格莱珉银行严格控制开支,不轻易增加分行。每一个地方要增设分行,必须先有足够的存户愿意存款,以存款作为贷款基础,总部不会提供资金。另外分行需在开业第一年便盈利。

    格莱珉银行的账目曾经受到国际知名经济学者质疑。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乔纳森·莫多克(Jonathan Morduch)在1999年发表论文《小额信贷承诺》(The Microfinance Promise),质疑格莱珉银行低于1.6%的不良贷款比率不真实,实际数字应该是7.8%;他又称格莱珉银行只是依靠捐款来生存,如要自给自足收支平衡,贷款的实质利率要高达25.7%。

    对此,尤努斯教授称:“我认为不需要反驳乔纳森·莫多克,格莱珉银行的现状已证明他的预测全部是错误的。我们自1995年停止接受捐款后,不但可以继续生存,而且盈利是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不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我们的实际利率只是10%,近期还在研究调低利率,因为我们的利润太多了,盈利并非我们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账目每月都会在网上公布,自1976年以来,所有数据一直是公开的,任何经济学者都可以研究我们,从而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成功。”

汪乐志祥 发表于 2013-7-6 11:49:31

实地走访“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

    她们只需要57元

    孟加拉首都达卡以东50公里的小农村Kashimpur,最繁忙的街道是一条单线双程行车的泥路。Rahima在路边一个露天小摊子上,动作麻利地烤着米饼,她的米饼烤得外面脆里面软,每块只售2塔卡(1人民币约等于8.7塔卡,折合人民币0.23元,下同),一天可以卖到100块左右,Rahima可以赚得50塔卡(5.7元),这点小钱已足够维持她与8岁儿子Shwon两人温饱。

    Rahima只有30岁,但脸上布满被生活折腾的痕迹,看起来像50岁的样子,她的左眼在3岁时便瞎了,令她看起来再添一丝愁苦。然而相对于一年多前,她的生活已快乐多了。6年半前,她的丈夫得病死了,她和儿子的生活顿失依靠,开始行乞生活,靠别人对她的施舍养活自己及儿子。

    “我以前挨家逐户乞讨一些剩饭剩菜,自己吃一些,再卖掉一些,赚得一些小钱买其它必需品,这种日子过了5年。这对Shwon影响很大,他因为我是乞丐而感到自卑,现在我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大家都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Rahima说。

    2005年6月,Rahima得悉格莱珉银行有“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便向当地分行申请了500塔卡(57元)的免息贷款,用来买些米及炉具,开始在街上卖烤米饼。

    一年多过去了,母子俩的生活有所改善,Rahima还花了近年最大的一笔钱——用800塔卡(92元)买了一把电风扇,并可以负担每月100塔卡的电费,让Shwon可以在孟加拉酷热的晚上得到安睡。

    Rahima希望生活进一步改善,日后可以成为格莱珉银行的正式成员,借贷更大金额的款项,建造一家有房顶的小店,在下雨天也可以继续卖烤米饼,不用望天打卦。赚到更多钱后,便可以送Shwon到学校读书。

    格莱珉的“乞丐贷款计划”始于2003年,当时格莱珉银行的业务已上轨道,社会上有些舆论批评尤努斯教授已变成一个资本家,已经忘记了如何帮助最穷苦的人。尤努斯教授决定设计这个帮助社会最底层的计划:参加计划的乞丐不需要组成五人小组,贷款不需要缴付利息,还款时间也较有弹性,参加者甚至不需要放弃行乞,但不能用乞讨回来的钱还债。

    Kashimpur的Rani是这个计划的首批试点。现年40岁的她,1995年因为丈夫及儿子突然患病而沦为乞丐,2002年12月,Kashimpur的分行经理Yasmin遇到Rani,得悉Rani希望脱离乞丐生涯,但需要800塔卡(92元)买些香蕉再零售赚钱。Yasmin向总部建议向Rani发放免息贷款,并免除她要加入小组的规定,由Yasmin直接监察其个案。Rani的贷款于2003年初获批准。之后,格莱珉银行在多个分行进行类似试验后,2003年底正式推出“求存者(乞丐)贷款计划”。

    目前,Yasmin的分行有53名乞丐贷款者,另外有8人已转为正式成员,包括Rani在内。Rani在2004年12月已转为正式成员,借了2000塔卡(230元),之后多次还清贷款后再借,除了改善自己的家居外,还有资金修整附近两家房屋租给有需要的人,每月有800塔卡收入,加上卖香蕉每天约90塔卡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有保障,并有能力存款,目前已存了1.5万塔卡(1724元)。

    相对Kashimpur的“金牌成员” Hasna,Rani的成绩只算一般。从Hasna现在充满自信的笑脸上,难以想象她在15年前有多彷徨。当时她的丈夫突然离开了她,逃离Kashimpur后音讯全无。她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和经验,幸运的是她没有遇到人口贩子,也没有沦为乞丐,她遇到的是格莱珉银行。

    1991年,Hasna参加了当地的小组,借了4000塔卡(460元)买了一头奶牛,靠卖牛奶维生,她的聪明及勤奋,加上在村中有很好的人缘,令她的生意快速扩展。今天的她,已是村中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娘,出售美洁用品,主要收入来源则是格莱珉电话。她有两部手机,一部自用,另一部租给村民打电话,另外她代理格莱珉电话的手机充值服务,她是格莱珉23万名“电话女士”之一,每月电话服务为她赚得约8000塔卡,小店的其它业务赚得约2500塔卡,合计10500塔卡(1207元),在村中已是“小富婆”。

    这种成功个案在孟加拉每个村子里都有。在达卡以西45公里的Kanmbur的Sufiya,现年35岁,已参加格莱珉银行10年,她与丈夫Moajjam一起经营一家村内规模最大的杂货店。两人关系良好,但丈夫以工作忙为由,一直由妻子出面参加格莱珉的小组及中心会议,这也是格莱珉银行的贷款人96%是女性的最大原因。Sufiya在10年前借第一笔4000塔卡的贷款,开了一个小摊,业务逐步拓展,现时的贷款额已增至5万塔卡,杂货店每月有约5000塔卡的利润。

    “我最喜欢格莱珉银行,因为别的银行都要我们去城镇存钱和借钱,只有格莱珉银行的人走到我家门口。” Sufiya直率地说出格莱珉银行最独特之处。

蓼城汪老本 发表于 2013-7-6 17:24:17

诚实、守信,首先相信他人是诚实守信者。解决“诚信缺失”己经是不少人为之思考的问题。他山之石,值得借鉴,我们需要重塑诚信。

固始汪德进 发表于 2013-7-8 11:32:29

引用第3楼蓼城汪老本于2013-07-06 17:24发表的 :
诚实、守信,首先相信他人是诚实守信者。解决“诚信缺失”己经是不少人为之思考的问题。他山之石,值得借鉴,我们需要重塑诚信。 http://www.iwangs.com/bbs/images/back.gif

另有专人分管.五人小组等措施,其实也是一种监管.联保的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构格莱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4:03 《中国商业评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