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hllm 发表于 2013-10-21 22:04:18

清乾隆59年版多一篇按语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清乾隆59年版一百三十五卷里多一篇按语
《汪氏通宗世谱》清乾隆59年(1794)版,第一百三十五卷 《梧村續修通譜序》后,《吴公下六十四世諱念乙分遷梧村至八十三世圖總計二十五圖》下有一篇按语,是清乾隆52年(1787)版没有的,请谱牒专家确认是否。
澤按:梧村之祖曰念乙者乃宋進士知饒州軍彥中公四世孫由汪村而析居焉講讓興仁培基裕德至孫徐奄有文名工詩善詠不樂仕進循跡林泉時人稱為斗山先生郡誌採入風雅生二子曰汝盛汝榮汝盛六七傳……
另,谱中按语大部分都由汪玑或汪嘉祺公作,这里的“泽”是何人?

汪封林 发表于 2013-10-21 22:10:26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汪氏通宗世譜
                                       爽公派和門邑梓溪 士寬(字敬存)重輯
                                       爽公派黟邑黃陂   嘉祺(字自蘭)纂修
                                       俊公派休寧邑富昨   璣(字玉衡)總理校正
                                       爽公派婺源邑浯村   澎(字滙川)編輯
                                       建公派歙邑追遠   錫魁(字履曾)編輯
没有“泽”人啊! 是不是“澎”呢?

汪德林 发表于 2013-10-21 22:30:02

回 楼主(lhhllm)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3-10-21 22:36:17

      “知饶州军”应是“知饶州亊”。

lhhllm 发表于 2013-10-21 23:11:43

回 3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59年版按语、世系图及52年版世系图,都是“知饶州军”。难道是我老眼昏花? 请再复查。

汪封林 发表于 2013-10-21 23:13:45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有:知饶州军州事 。
如“龙图阁侍制,知饶州军州事范仲淹疏。”

lhhllm 发表于 2013-10-21 23:15:24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0 编辑

60代 彦中公宋绍兴戊午进士知饶州军

lhhllm 发表于 2013-10-22 18:52:48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1 编辑

供学习参考
在宋朝,管理一个省的官员叫什么?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县一级的官吏,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 府州军监以上的大区称“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因此,安抚使下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安抚使兼禁军首领又兼地方长官,权限较宽。为防止安抚使权力过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抚使要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的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的职官,因而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3-10-22 19:31:40

      我仔细查阅了乾隆52年版光影谱碟、乾隆59年版光影谱碟,又査阅了乾隆52年版影印谱书,都未看到那篇按语。
      真不知是怎么回事了,有请楼主发张图片上来吧。

lhhllm 发表于 2013-10-23 09:23:38

本帖最后由 汪高山兵官 于 2015-10-15 11:01 编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清乾隆59年版多一篇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