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nywjg 发表于 2006-3-23 12:57:53

从大别山走向华尔街的“神童”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CEO——汪潮涌的“创业史”,是一长段顺风顺水的传奇。

  15岁就以优异成绩从湖北蕲春一中考入武汉华中工学院(日后的华中理工大学,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属千里挑一的“神童”。

  19岁时,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幸运女神再次惠顾汪潮涌。有一天下午他跑步回来,看见副院长在门口等他,并小声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来一个留学奖学金名额,我们研究让你去。”朱院长指的就是当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基,他去美国考察,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只箱子,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在美国克服种种困难,获得罗格斯大学MBA学位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后,22岁的汪潮涌进入华尔街,其后的经历传奇色彩丝毫不减:

  ——1987年,经过十几轮严格面试进入美国三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工作,在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1990年,国际两大权威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把汪猎归门下,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他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3年,摩根士丹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急需具有广博的金融知识又兼具东方文化背景的人才开拓亚洲市场。汪潮涌进入摩根士丹利的视线。他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是当时华尔街上最年轻的驻外首席代表。

  尽管此时的汪潮涌年薪很高,但他却在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

  对此有两个“段子”有助于交代清楚一些背景。

  其一是,1986年汪潮涌还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在华尔街上“看着满街神采飞扬的银行家们,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日后当汪潮涌也在华尔街上获得成功时,却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中国人在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跨国投资银行中,充其量也就是做到大中国区的负责人,以后的发展就很有限了。”

  其二是,汪潮涌在美国收到的名片中,很多人都会标上“FOUNDER”(创始人)的头衔,这是一个特别能得到尊敬的头衔,只有那些公司的创办者才有资格标。汪潮涌的偶像和好朋友巴菲特,世界数一数二的巨富,也没有这个头衔。

  显然,世界上最大跨国投行的地区总裁还不足圈住汪的“野心”。他毅然决然地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海外融资的“布道者”

  1999年5月,汪潮涌在国内注册成立了信中利公司,专司投资银行和融资顾问业务,而主要的对象是那些无缘结识海外投资银行家又被国内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瞄向国际资本市场时,中国的企业家们面对窗外陌生的财富世界,无疑有着太多的困惑与茫然。汪潮涌看重的正是这一机遇。绝不浪费机会,正是汪潮涌至今走得很快的关键因素。

  汪潮涌说,别看这些民营企业今天小模小样,未来他们可是新经济的中坚,而我仅仅凭着早入手就得以与他们为伍,做他们的顾问,这是我的幸运,以后的华尔街回归者怕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汪乐于担任中小型企业到海外融资的启蒙者和“布道”者。

  汪潮涌离开中国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学生,中国商界的一切他都未曾感受;再加上创业之初的艰难,确实有些类似西方那些虔诚地到世界各地代上帝“布道”的神甫。过去,行必头等舱,住必五星级酒店,可现在,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去海外融资,汪潮涌总是坐经济舱,住汽车旅馆,以替客户省下一些钱。不光如此,每次出行,他还要负责准备材料、预定酒店、安排出租车,在投资银行家的身份之外给自己封上一大堆诸如秘书、司机、翻译、导游等等职务,能上能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至让那些几乎很少出国的客户感动异常,回来后就会以相当优惠的条件与他合作。对此汪潮涌笑称,客户“肯定会感动的,因为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开张一年不到,信中利已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并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任财务和融资顾问,所募集资金总额逾2亿美元。一年之后,汪潮涌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加以扩大,在投资银行业务之外兼做风险投资和网络,并组建了自己的中华资本网。

  这一时期的汪潮涌,借助网络经济的热度和自己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从业经历,一时在风险投资界运筹自如。他本人在2000、2001年连续当选“中国十大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信中利公司也于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创投公司)之一。

播种终有收获时

  当国内的风险投资处于低潮时,汪潮涌并没有感到失落。他说,“在华尔街,每个人都是铆足了劲儿干活,但是在中国,我开始学会了耐心。”他在低谷中看到希望,这希望来自于不懈的努力。

  汪潮涌颇有感慨地谈到,刚从华尔街回国时,他常常要煞费口舌地和企业家朋友们解释投资银行与银行的区别,什么是收购与兼并,企业为什么要IPO?如今,他们的对话已经上升到如何实施MBO(管理层并购)?如何设计ESPO(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引进战略投资人等专业性题目。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探讨什么是现代化的金融意识。

  让汪潮涌由衷地感到欣慰的是,周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对金融发生浓厚兴趣。他们之中有人在百忙中抽空去选修金融课程,有人到处去参加各种金融与投资类的论坛,有人花重金为自己的企业礼聘专业的首席财务官(CFO),更有甚者斥巨资参股各类的金融机构,或者在自己的企业旗下开设投资银行部门。大家见面时,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资本运作”,许多人坦承如果不懂金融、不依赖资本市场,自己的企业将很难发展壮大。

  面对企业,汪潮涌时刻不忘记自己的投资人出身。因此他不想把信中利变成和中介机构一样,从程序化出发给企业融资上市。那种只想用最简单道路上市,而不考虑企业利益的做法,汪潮涌深为唾弃。“我们的定位是财务顾问,我们和企业的利益一致,我们了解企业在想什么。”站在企业角度的汪潮涌看来并不仅仅想做投资顾问,一旦和企业融为一体,信中利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实体。汪潮涌超越巴菲特的梦想,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转自《经济》月刊2003年2月号 《汪潮涌的“顺风顺水传奇”》

   
汪潮涌简历:
汪潮涌(现为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84年 获得清华大学MBA硕士学位
同年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
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1990年 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
1993年 受聘于摩根.士丹利公司
1995年 被摩根.士丹利公司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
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9年 回国创办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
2000年 推出中华资本网
    在归国创业的时间里,汪潮涌创办的信中利公司先后为12家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2亿多美元,为20余家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担任投、融资咨询顾问,直接投资15家高科技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北大青鸟、中国家庭网、中华在线、瑞星科技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大别山走向华尔街的“神童”汪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