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717|回复: 1

阳都一支74世先祖考证

[复制链接]

16

主题

97

帖子

24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13
发表于 2009-5-21 1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言:“七十三世贞保公,字以元。尧公之子。淳实古朴,以淡自守。不尚华饰。平日读书明理,善闻奥论,应门户对,上官言简而中理,居乡处事公直见称。壬辰夏四月寇扰郡城,里中强横从而接引之,良善多被害。九月元兵克复。公指其姓名陈於官,绳之以法。冬十一月寇复陷城,公虑不免受其抱负遂携老幼徒居以避之。贼至,焚其居,得撄捕不已,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其余家人幸而无恙。及至时定还乡,渐理家业,又值苛差繁杂,支应无暇,日然接待亲友,延师训子犹如承平时未有失。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复以君所植从桂,经乱犹存,有以验堂名之。益彰而手泽之不可忘也。乙酉中秋刲羊酾酒招邀亲朋,如伯原鲍公,士恒郑公,白云唐先生与夫石泉周先生,更与夫族之俊秀咸预其晏。以随吟风弄月之兴。公谓诸公曰:此事大里之丛桂也,各淮南子小山之丛桂也。愿有以发明之。於是咸赋诗而白云撰序,以纪一时之盛,亦斯文之一泰也。生於元壬辰,殁於洪武壬子。享年八十有一。娶长林郑氏,卒葬前山坞,乙山辛向。生五子福谦、益谦、恳都、忻都、悛都。续许氏同公墓葬八亩坪,巳山亥向。七十四世公名讳失考。”------汪振国本家供

据族谱记载:
    73世  贞保  娶郑氏。生五子  福谦  益谦  垦都  忻都  悛都
    74世  悛都  生五子  雷童  僖  儒  仪  信 ------见汪氏总图
    然而,有益谦公一子名后(75世),后生祖德、宅德,宅德生社生、庆生、泰生,社生生寿安,寿安(78世)生道新、道良、道明,道良生伦宗、佩宗、堂(左边一个单立人)宗,佩宗生晟阳、昊阳、景阳,81世景阳公于嘉靖年间迁至江苏。(江苏一支族谱证明)
    可见,我75世代祖,只能是福谦  垦都  忻都的后代。
    按照《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记载:“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既然遇害,何来江苏始祖。想来遇害未必,可能当时失踪,或抓丁派役之类,后随军北上颠沛流离至江苏,遂成江苏一支。三子恳都也有可能有类似经历或者真已遇害也未可知,既然有如此背景,那能从事科举或者受良好教育,就不可能从歙县出来到沂州府东莞县做官。
    据此推断,我辈山东阳都一支祖宗可能是福谦、忻都公的后代。
    贞保公享年八十有一,其一,福谦为长子,父母在不远游,而且家中“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总得有人来看守家业,所谓家有长子国有大臣,父母老了,只有靠老大来主持门庭了;其二,老大年龄大,子孙相比也多,需要照顾父母看护子女的任务也比较重;其三,老大肯定成家早,又值战乱,哪有时间读书参加科举。所以认为老大出远门做官的机会和可能性不大。
    最后继承家业的是悛都公,为什么呢?因为家里五个孩子他最小,族谱的记载也以他为最详细,通过记载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歙县大里,而且还繁衍壮大,子辈中没有潜公和桂公的名字。
    那么我们山东阳都一支73世贞保公的儿子暨75世潜公的父亲最有可能的是忻都公。他在家排行老四,在家庭后期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从事科举的可能,到沂州府东莞县任职是可能性最大的,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大儿子潜公也带去了,后来回家省墓,死后葬在老家歙县,而潜公守丧后回山东沂南遂发展成大小汪家庄。潜公的弟弟桂公在安东石臼所一带驻守海防,建文四年“靖难之变”后,潜公回到阳都,桂公也在石臼所一带的汪家台(即今天的日照东港区石臼街道汪家台村人)定居下来。
    纯属推测,希望能得到族谱验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7

帖子

24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0: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沂南汪氏族谱部分提到的年代商榷

《山东沂南汪氏族谱》言:“七十三世贞保公,字以元。尧公之子。淳实古朴,以淡自守。不尚华饰。平日读书明理,善闻奥论,应门户对,上官言简而中理,居乡处事公直见称。壬辰(1352年)夏四月寇扰郡城,里中强横从而接引之,良善多被害。九月元兵克复。公指其姓名陈於官,绳之以法。冬十一月寇复陷城,公虑不免受其抱负遂携老幼徒居以避之。贼至,焚其居,得撄捕不已,次子益谦,三子恳都具被获迂害。其余家人幸而无恙。及至时定还乡,渐理家业,又值苛差繁杂,支应无暇,日然接待亲友,延师训子犹如承平时未有失。晚年业已复,家声再振。复以君所植从桂,经乱犹存,有以验堂名之。益彰而手泽之不可忘也。乙酉(1345)【估计是明己酉1369年】中秋刲羊酾酒招邀亲朋,如伯原鲍公,士恒郑公,白云唐先生与夫石泉周先生,更与夫族之俊秀咸预其晏。以随吟风弄月之兴。公谓诸公曰:此事大里之丛桂也,各淮南子小山之丛桂也。愿有以发明之。於是咸赋诗而白云撰序,以纪一时之盛,亦斯文之一泰也。生於元壬辰(1292年),殁於洪武壬子(1372年)。享年八十有一。娶长林郑氏,卒葬前山坞,乙山辛向。生五子福谦、益谦、恳都、忻都、悛都。续许氏同公墓葬八亩坪,巳山亥向。七十四世公名讳失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