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亮翁

热烈欢呼汪氏通宗世谱亮相家网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7-17 2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国公行状                                                                                                              
                                                                                                  司业    胡伸   婺源人

        公姓汪氏讳华,新安人。其先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氏焉。(鲁)哀公时,童锜,其孙也。汉建安中,龙骧将军文和,为会稽令,避地,始家新安。公曾祖泰,祖勋明,父 僧莹,(叔僧湛)皆仕于陈。母歙西郑氏,梦黄衣少年,长丈余,拥五色云,自天而下,骇然一惊,觉而有孕。陈至德四年正月十七日夜半子时乃生,香雾覆室,三日始散。公 幼颖慧,所居上常有奇气。(父早卒)母掣归外氏(母亦寻卒),好玩弄而不羁。九岁喜为舅牧牛,出常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帅指挥状。儿有张士埙者,尝以失期不至,公击踣之,群 儿各骇散。张氏欲执之,公曰:此易耳!吾能使之死,独不能使之生乎?因抚视之,良久复苏。尝令群儿曰“处山泽间,骤遇风雨,无所庇,盖相刈茆营屋”(注:割茅草造房子)既又令曰:“勉之,屋成,吾且椎牛,以犒若等。”卒取舅牛分食之,牛尾插地。既归,舅问牛所在,对以入地矣。舅视牛尾在地中,似不可拔;既素异之,亦不予深诘。及长,公身 长九尺,广颡(指额)方颐(指颊),庞眉隆准,美须髯,不事田业,独喜昼卧。舅母苦之,伺间抽去其箦(指床席),公复寝如初。(舅母)怪而视之,若有青龙蹲负。由是乡里敬叹,舅家不敢容。公 因落魄放纵,闻睦州有演公者,习武事,往从之游,时年十八。公还,以勇侠闻。时婺源寇起,州遣押衙董平讨之,战不利。郡将张公募土豪有胆略者御之。公走应 募,即日部兵上道,直抵贼营。而贼远望山林,草木皆为甲兵,寇惊相谓曰:“郡兵盛如此,天亡我也。”因稍稍引退。公进击,灭之。张公郊劳,赐赏有差。隋大业间, 王纲不振,豪杰并起,各建号,据郡邑。公慨然叹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如百姓何?”时杜伏威起兵江淮,张公欲与相应,心独忌公,乃遣往箬岭凿山开道, 欲因事诛之。公与裨将汪天瑶领兵开拓,不日而毕,及还,张公不嘉奖,更劾以差役不均稍侵之。公怒,将士突入府闼,(指府门)欲兵之。张公惧而遁去。人人尽譟,请于公曰:“张公贪而酷,赏罚 不公,时方扰攘,何特一守?今幸已逐,而境内无所统。天子南幸江都,贼盗阻隔,诏令不至,欲求摄刺史,以镇一方,非公不可。宜以众,贼平,请命于朝,亦未晚也。”公不得 已,从焉。宣州守闻之,将遣兵来问。公分部诸屯,自以精兵八百人,先驰宣境。至溪方半渡,马跃鞭坠,遣卒取之,多时不得。公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 仆而立,人皆异之,目为东灵神。进至尘岭,驻军其上。时大暑,士马渴甚,公仰天祝曰:“事若济,是地当涌水。”乃以戈蹲鑱石,得泉脉,因加凿治,至今行旅便之。未至宣城 三十里,城中遣将陈罗明来战。罗明败走,公往击斩之。宁国冈上,宣守面缚请降,公释不问,因抚定其民,收其精锐以归。既而杭、睦、婺、饶等州,相继而下,公 奄有六州,带甲十万,威誉益隆。诸将谓公曰:“今中原纷乱,大众已集,若但以刺史、统军之号临之,恐复瓦解。天与不取,古人所戒。公宜进王号。”公辞,至 于再三,乃斋戒择日,建吴国,称王。以天瑶为右相,铁佛为左相,皆公族也。其他卿佐将校,并所常员,择贤且能者处之,然秉隋正朔不废。为政严肃,赏罚明信,远近莫不爱慕。虽四方大扰,部内赖以平安者十余年。 唐高祖起太原,已受隋禅,而秦王出师江左。公谓群下曰:“日月出矣,而爝火(指小火把)不息可乎?顷吾夜观天象,荧惑正侵太白。太白西方,于音为商,吾姓商 音也,灾异既行,吾计决矣。”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乃籍土地兵民,遣宣城长史铁佛奉表于唐,高祖嘉之。是月二十二日,高祖诏曰: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 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时杜伏威据丹阳,自称行台,十一月命王雄诞将饶洪兵万余人来侵,公遣天瑶等击之。天瑶做铁盾一百二十斤左执之以冲的。伏威军大败,死者过半。天瑶与八十人追之,贼还军合战,天瑶势蹇,因奋势越巨石,所践成迹,贼军惊异乃退,郡境以宁。及杜伏威入朝,其长史辅公祏,夺王雄诞兵以叛,伪建位号。公引兵讨之,旗帜被江而下。公祏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公振旅还,令兵民各复其业,明年遂朝军师。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授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太宗伐辽东,诏为九宫留守。公夙夜尽瘁,事无所乏。驾还,尤称其勤。

    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有四。初疾,上常劳问,赐医药。及薨,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永徽三年,诸子以公丧还。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歙北七里云岚山。公娶钱氏,系唐左卫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子男九:建,朗州都督府法曹,娶黄氏;灿,费州涪川令,娶朱氏;达,以征贺鲁、龟兹、高昌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娶葛氏;广,娶陆氏;逊,娶金氏,皆左卫勋府飞骑尉;逵,薛王府户曹,娶王氏;爽,岐王府法曹,娶闵氏;俊,郑王府参军,娶罗氏;献,娶韦氏。八子(注:第九子献,早卒,未仕)诸孙,皆仕于朝,率以忠勤世其家。

    先是,公名世华,后避(唐)太宗讳,去上(世)字。王初起兵,未获立城之所,乃引弓远射,矢所坠即当形胜,遂城之,今绩溪县登源是也,后人因以立庙。庙北沟堑营垒存焉。故宅距庙才一水,乡人不忍艺锄其处,子孙环居之。目曰:汪村。而郡人自王入朝,思其恩德,即为立生祠于刺史厅西,没益严奉,逢水旱必祷。大历十年,刺史薛雍始迁于乌聊山,今庙是也。自唐刺史薛雍、范传正、吴圆、陶雅之属,皆有增葺。章圣东封,始载国朝祀典。其后褒爵益崇,事具有司,独取公所起始末,传后世,谨状。

(此为通宗世谱第三册中的 《 越国公行状》现点校出来,以求正于诸本家。考虑继续接着往后点校
   汪济按:《越国公行状》为宋国子监 司业 所撰,是研究越国公汪华最主要的资料,我们应 倍加珍惜,认真研究。但因其距唐代久远,对其文,仍应加以分析,择善而从。现提出四点浅见,与大家商榷:1. “公怒,拔剑斩之,尸立水中,不 仆而立,人皆异之,目为东灵神。”此文不仅是违背科学常识、迷信色彩太重,更违背了越国公品德人格,不能相信。2.“及薨,赐杂彩十床,黄金百两”,我认为“百两”应我“百镒”才合理。20两为一镒,百镒合2000两,正合情理。有的资料载万两,太多了,也不合情理吧?3. “公娶钱氏”而未及其他,似乎公仅娶钱任一人,且九子均为其所生。太不合情理和事实。这很可能是后人自做聪明修改的。我认为应以我潜阳谱《 越国公行状》中所载的为是:“公娶钱氏,次稽氏,又庞氏;既贵,娶钱氏,又张氏。男九4. 八子(注:第九子献,早卒,未仕)诸孙,皆仕于朝”,此处“八子”似也可通,我意从俗以“九子”为好。以上浅见,请诸位指教。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7-21 2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王庙考实                       宋鄂州守     罗愿
○ 行状云:王讳世华,避唐太宗讳去上字。按:初封诰在武徳中,无所谓“世”字。虽秦王威望素隆,然王以陈孤之余,方為国屈,不应于此时讳诸王二名,而預为之避也。考一时归唐者,如王世充、李世勣皆无所省。世勣在貞观时,犹复如故。至髙宗初即位,有司请改官制中有“治”字者(注:髙宗名李治),以避上名。髙宗以貞观时,不諱先帝二字诏之。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礼不偏讳。上既单名,臣子不合指斥。”以此知未尝偏讳也。后改民部,與昏葉等字,及世勣之为勣,皆在髙宗時。讳亲之典,安有当貞观时,为人主則不讳,而在武徳时,才为藩王,人反为避哉。然今相传云: 王有二弟,世英、世荣。或曰初实二名,既貴,自欲从省要(注:“要”为“约”字的通假。省要为省的意思)。不为唐讳设也。
○ 姓氏氏族之书,皆以汪姓出汪罔氏,亦曰汪芒。孔子所謂漆姓,守封嵎之山者。在虞夏商为汪罔氏,于周为長狄,于春秋时为大人。又海外西山经,有汪野李善以为汪氏国在西海外。然則汪罔其氏,而汪野其国也,顾所居,距中国辽远。而哀公时,魯乃有汪踦者,以死齐难,为圣人所褒。故内翰汪公誌其宗人司,城墓推姓所起,亦先本汪罔,又採或説云:汪,姬姓也。魯成公支子,食采於汪,因氏焉。汪罔之汪,見於傳記,而姬姓之汪,特出於今,里中所傳。故内翰兩存之。窃尝以汪罔之人,世皆長大,號十倍。僬僥氏在春秋間,盖尝至矣。兄第四人,各适一国,以死其适。魯者,曰侨如,魯之亚卿。以名其子,而太史又志其葬,以为异也。然則所谓汪罔之後者,何從而容於魯乎?藉令在魯,巳传数世,其质尚当与常人异。孔子之答吳客,何至近舍本国之汪,而远称封嵎之長狄大人以为证耶?《春秋正义》亦引蘓氏云:《国语》称大人者,屛居夷狄,不在中国。由此观之,谓汪氏为諸侯之裔,似稍近人情。至俗所传,譜自成公以下,有一世某,二世某,云者仍其旧而言也。
○ 州望行状称:汉建安三年,龙骧将军文和,为会稽令。因世乱避地家于新安。文和之名,他书无所見。沈 約《宋书》云:龙驤將軍晋武帝始以王濬居之。然則自濬之前,安得有此官也?近世临川邓名世作〈姓氏辨证〉言:王始居新安,。故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王后也。又云陈稷州刺史 汪纲,陈亡,自歙州徙河间。故又有河间汪氏。按纲之由新安徙,既在陳時,則汪氏之居此旧矣,岂得言自王始乎?(宋)太平兴国中,有为王庙记者言:王乃隋將宝欢之族子,或謂陳隋以上始处此耶?本之龙驤則荒远,就王为説則简陋,俱未適中。故内翰至此,畧而不言。若以新安之族,由王而望始著,則可尔。
○ 境土行状所载王事,出于故老所传。凡有初起假奇怪以动人者,不暇 決择。然其本末,犹得以相见。承议汪公所作传,特为整洁。至王师正,刪畧太甚。师正,他郡人,不深为稽考,务欲每事贬损。如言兵,則云得数千人;言地,則云据郡以守。夫以数千人守一列郡, 而遽建号,虽妄庸不为也。方隋亡时,蜂起之将,不可胜数。其以姓名载于《唐新书》本紀之首者,四十有八人,,王之名在十书人之中,此非小弱也。功济六州之民,而心识天命所在,亦岂可忽 哉!史之所书虽畧,然《资治通鉴》,载王据黟、歙等五州,有众一万,則与行狀及汪传所书畧相类矣。唐之命王以六州,盖因其所有,就畀以节,不然王特以一州内附,唐何所利,复割他郡附益 之哉!然云五州,犹有未合者,盖《通鉴》特载于归附之日。岂疆场之设,一彼一此,在当時存者五州欤?抑欲言据黟、歙外,复有五州,故畧其文欤?較其实,則所谓六州者,盖皆尝有之,不可掩也 。至于兵之多寡,則据一時籍献之数,容有罢归者。《通鉴》及《新书》(指新唐书),又言王甲兵甚鋭。夫以鋭兵而数至一万,則余卒固不止此矣,岂若师正之云者哉!
○ 治所新安,郡治自昔屡迁,今治歙县。乌聊山之西,則实始于王。乌聊者,郡之形胜。自汉建安之乱,县人毛甘以万户守之。逮王之起,复屯其上,后因迁治其旁云。而行狀及传乃言王初起時,以箭所下处立城,指绩溪县东之祠,为其故处。按今绩溪虽有故城,而图经载,隋开皇十一年,州治黟;大业中,为郡,治休宁;义宁中,治歙县之烏聊山。义宁所治,非王孰始之。其城于绩溪,当是草创营垒,其后卒迁今治尔。此王所 规划,故表之。
○ 納欵  愿尝以王庙食此邦,踰五百年而民爱敬之乆而愈新者,不惟能出云雨、御災厉,亦由其起不失正道,始終出于靖民。故天下方乱,則以身蔽六州之人;及其粗定,闻真 王而遂归之,事合天心,为天所相。是以生享其祚,而沒食其土,以能悠乆。然則不斗一民,不煩一旅,间关自托于唐者,乃王之大节本意,不可以不白也。今武徳诰命具存,所以褒表者,其語 明甚.而<<旧书>>(指旧唐书)本紀不著归唐月日,新紀虽于武徳四年九月甲子书降,至列传,杜伏威遣王雄誕來伐,又不著其巳受唐命,反更追书称王時事,遂使览者徒見紀传所书,皆在四年,因指为一事。意王負固累岁,而伏威、雄誕以天子之命來討,力穷势蹙,至是始降尔。则与诰命所谓远送欵誠\者,豈不相戾耶!盖雄誕來伐,虽亦以此年,然王送唐欵实先之。所謂九月甲子者,月九 日也。诰命以此月二十二日下,則欵之至唐,与其封拜,皆不出九月中,而雄誕之来,乃在是冬。谨按《資治通鉴》:王遣使归唐载於九月,而雄誕來伐,别载於十一月,則是归唐之后,巳受封拜。 而伏威、雄誕自以私意伐之尔。是時伏威之于唐,未为純臣,王之归唐也,必思以忠自列,耻因之以成事。故籍其土地兵民,遣使间道越伏威之境,以归之天子。意伏威之党,相与窃议,疾王 归唐之事,不出于己,因袭之以为已功。此淮阴击巳降之类,初不害王之先识也。若夫王之屈於伏威,虽出于不得巳。然彼方以行台自名,而雄誕实左右之。吾为唐行台屈尔,肯遽出其下 哉!说者又以雄誕既战之后,,唐室以其前后功,亦除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疑若右雄誕者。不知唐於此時,亦未能全制东南来者,斯受之尔。王既以六州自归,則因以六州畀王。逮伏威 自以行台而袭王为己功,唐亦不得而郤也。此正淮阴之事也,岂天子亦欲見王而为之遣代耶。故未几遂朝于京师。尝试考王归附之初,髙祖以大国重使見处,与其一時褒崇之語,及貞 观之間,典宿卫者二十年,太宗远伐,委之管钥,非夙嘉其节,而深信其心,何以及此?诰命所表,虽汉甲令称忠,殆不若此之明也。不考此而云云,岂不誤哉!
○ 官閥 王入唐,除左卫白渠府统军及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及九宫留守。按六典,左右卫有諸曹及亲勋翊五府及武安、武成等五十府。所謂白渠积福盖五十府之列也。始武徳初,依开皇旧名,置骠騎將軍 以掌府卫。七年,改为统军,后又採隋折冲之名,改統軍为折冲都尉。然則統軍及折冲,一官也。忠武將軍者,与冠軍、云麾等,凡十將軍,謂之散号將軍。以为加官其有职事,則髙者为守,卑者 为行。此于官带行字者,忠武正四品上,折冲乃统军所改,統軍正四品下故也。然自始封国公,則巳在一品矣。九成宫守,亦环卫官。
○ 夫人行狀及传皆云:夫人钱氏,唐功臣九陇之女。按九陇家世,虽本東南人,然以《新旧书》考之:自其父在陳時,为隋所获,沒入为隶。故九陇事唐公,以善騎射常置左右。則钱氏当隋初巳在太原。兩家方微,不应渉千里而聘;若王入唐始婚,則王 以隋开皇六年生,至武徳五年,年三十有七矣。中间称王十余岁,亦不应未有配偶。又丞相汪公云:王以六州兴,未几,挈八子归諸朝。天子嘉其忠,封越国公,命諸子班环卫。則王未入朝之 先,巳有八子矣。計錢夫人之前,容有夫人逸其姓氏者。以其時考之,当如是。不敢臆断也。諸子名位,既大抵出于入朝一時恩命,則历官皆不当止此,而王之冑嗣,亦將不止於八。今自歙及 杭、睦间,往往祀所謂汪九郎者,云王之幼子,岂钱氏之出欤?抑在八子之中而其羣从相于为次第,故至九欤?当以待知者。
○ 庙貌  汪台符庙記称:贞观二十三年,父老请建祠堂於厅事之西。大历十年,刺史薛邕迁于烏聊東峯。元和三年,刺史范传正又迁于南阜,即今庙是也。中和四年,刺史吳圆克荷冥应,复新棟宇。按今乌聊山之祠,相传云邕尝以王功徳,奏闻,奉勑立庙。 然必於山者,則以王初起,尝驻兵其上故也。山起州之東北而極於南,所謂東峯者,今人别謂之東山;所謂南阜者,即此山之最髙处,今人呼为庙山。薛邕者,蒲州汾阴人,髙宗相元超之曽 孙。有宰相望为吏部侍郎典选。大歴九年五月乙酉,坐事贬歙州刺史。范传正鄧州順阳人,自比部员外郎,出为刺史,寻历苏湖,皆以政事修理闻。《旧史》在良吏传中,吳圆之名,不見于史,今 歙县士人汪徳符藏其所补十將,郑稹兩牒,乃光啓元年三年所給也。圆中和四年在郡,明年改元光啓,其褒稹詞畧云:登陴将匝於星灰,御侮頗劳於蚤夜。当是时,秦彦逐宣歙观察使窦潏,而陈晟逐睦州刺史韦诸,四封方扰捍御之事,盖无岁无之。所謂冥应者,必尝控王以求助,而感其阴相也。圆任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
○ 碑记  汪台符记  唐末所作。时杨行宻有江淮,其將陶雅实守此郡。記所称:僖皇岁,庚子盗起曹南者,黄巢也。淮王、弘农公者,王。則行宻尝封淮南王,而公則其子渥也。司空浔阳公者,雅也。行宻以景福二年八月取歙州,逐唐刺史裴枢。自池州召雅,既修庙,又尝崇王墓而垣之,复立石人、石兽之属。雅在郡凡二十余年。龙集壬戌者,昭宗天复二年也。自始至盖十年矣。台符本郡人,好学力耕,号有霸才。宋齐丘忌而 杀之,江南野史有传。
○ 從祀  今所在王庙,有二武士介而兵,立于门首。土人謂之毛甘将军、汪节將軍。毛甘者,歙县人。汉建安之乱,率众保乌聊,为吳將贺齐所破,因此置新都郡,事見吳志。 汪节者,绩溪人,唐神策將軍,家在大徽村。其母尝避疟於村西福田寺外,感于金刚神,巳而生节。及壮,有神力。长安東,渭桥石兽重千斤,节独徙置之;又能負石碾,碾上以木架牀,设龟兹乐, 一部曲終,畧无难色。徳宗甚加宠异。事見太平广記。記所引歙州图经,今不复载矣。二人与王虽异世,民间特以有功及材武故类而祀之。又庙中有绘宣城长史、淮安長史,云者或曰即王二佐:天宝、铁佛,入唐所得官。
○ 右考实之文,先是郡太守郏公,精意在民,祷王必应。政成,欲传广其威灵。得诰命于官府,得诗文于金石,复訪求遗事。于是,州之人士及耆老王实辈,各致所 闻。既巳詮次。愿于公辱礼闱,知己之分,窃從假观之,亦欲一出意見,而巻帙既定,方亟于攻木,不敢有所动揺。独念王归唐大节,自我先侯及丞相、内翰兩汪公,今致政尚书金公,皆有翰墨, 力为发發明,辄复考其歀附月日,与王雄誕战伐先后,可以益信前説。説始萌芽,又旁訂凡語及王者十一事,以备採择、考實,辨疑先侯詩語也。故宋之乾道五年九月朔。州民罗愿述。

汪济按:本文为宋鄂州守罗愿所撰。实为研究越国公的重要资料。其从改名、姓氏、族望、境土、治所、納欵及夫人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實、辨疑,均很有见地,尤其是《唐书》中对汪华的不公正待遇,其极为不平,力为考辩,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9-7-25 0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明本家辛苦!


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7-25 1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3楼(汪的秋)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亮翁于2009-07-02 20:28发表的 回 13楼(汪的秋) 的帖子 :
已注意到此字,不过,通宗谱中颖川、颍川交替出现,编者对此字似未特别强调,不知何意?



汉碑隶书“颍”都是写作“颖”,所以在隶书中颖、颍互通。。。
a0294511.jpg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9-7-25 22: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3楼(大风) 的帖子

在过去的很多老谱中,确实多数都是“颍”与“颖”混用的,没有深究而不求精准。但是毕竟还有若干个版本的老谱是很讲究的,坚持用“颍川”而不用“颖川”。但在《辞海》上,这两字的定义和词解,是既不相近又更不相同的。

我认为: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我们现在就应该以《辞海》、《辞源》、《新华词典》等现代权威工具书为准,对各种老谱都要广泛深入地研究、鉴别和考证,以力求精准。无论是有关年代、地名、人名、事件、词或字等,对已发现并取得共识的明显错误之处,就应该坚决地改正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7-26 0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4楼(九华星云) 的帖子

同意楼主意见:对各种老谱都要广泛深入地研究、鉴别和考证,以力求精准。无论是有关年代、地名、人名、事件、词或字等,对已发现并取得共识的明显错误之处,就应该坚决地改正过来。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29

积分

侠客

积分
129
QQ
发表于 2009-8-2 1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upload=1] 汉阳汪氏家族支系是源于婺源道安公长子源公支系??

我们也是道安公支系的,请给个联系方式。谢谢汉阳本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4: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6楼(汪正南) 的帖子

QQ634631849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97

帖子

24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13
发表于 2009-8-6 16: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0

帖子

83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35
QQ
发表于 2009-8-23 16: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河南新野汪堤村91世。据我们家谱记载属俊公之后,与明洪武六年即1371年由73世祖汪洪从安徽徽州歙县汪家桥迁移河南新野。但从45世俊公到73世祖汪洪之间无任何记载,请本家提供帮助,不胜感激!QQ:648511339@qq.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