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双子客

修水县召开谱牒研讨会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375
QQ
发表于 2010-10-18 15: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宗谱六创新

         《赣鄂四县 汪氏统谱》主编汪维仁在该谱的《后记》中写道:为体现时代特色,他在六方面进行了“创新”:

         1、观点新。通过广搜博采,内容全面充实,充分反映修水汪氏光辉历程及辉煌业绩。抛弃旧观点,贴近新观念。当今世系女姓收录不管出嫁与否,其姓名、成就、荣誉、职称都予以收录,独生女与男丁一样单列条目。
        2、内容新。增加姓源、迁徙、分布、谱牒等情况,让族人全面了解汪姓全面情况。
        3、文字新。老谱全文一段,无标点,全部是繁体字、异体字,当代中青年难予阅读,为方便族人阅读,对入选的旧谱序、传赞、家规等200余篇文章全部分段、断句、注释。改繁体字为简化字,异体字为常用字。
        4、体例新。旧谱搞“五世其昌”,新谱改革,先用瓜藤吊统一,再以文字分叙。前段“一派清”,后段“一家清”。直观清晰,一目了然。
        5、版式新。改直排为横排,改右翻为左翻。
        6、装帧新。精装美观,易于保管携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375
QQ
发表于 2010-10-18 15: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修水县文化馆馆长、修水县教育局副局长,现为省谱牒研究会会员,傅之因认为旧谱有五点“精华”:

    1、尊祖敬老之诚:谱牒中记录了家庙牌位,左昭右穆,长次有序。祭吊先人顶礼膜拜,立有族规,教育后代不要数典忘祖。尊敬祖先,寻根溯源,是当今海内外傅姓子孙心愿,利用族人恭敬乡梓情谊,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是可取的。
    2、姓氏史料之丰:打开旧谱,姓氏渊流、迁徙、繁衍、记载得一清二楚,风俗习惯、创业村史、文物胜迹、名人雅士、传统美德、姓氏文化、灿然可考。
    3、教化子孙之严:历朝历代,官有官律,族有族规,家有家教,孔孟之道,圣贤之言,历历在目,尤以家庙教育甚严,如有违规,轻责刑杖,重责沉潭,严惩不贷。此虽封建宗法,有利于封建统治;在今天对订立乡规民约、各扫“门前雪”、建设和谐社会,不无参考价值。
    4、弘扬祖德之美:历代名人凡官高爵显,德高望重,艰苦创业,孝亲睦邻,贤妻良母都立传于册或有碑记、木刻上谱。以民国25年三命堂重修《傅氏宗谱》为例,全书约6万字,而传记、像赞共74篇,31000字,占了全书篇幅一半。这对于研究历代名人和我国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因为他们的业绩和家庭、社会关系,所占有的史料,也是任何志书史籍做不到的。所谓“稗官野史”、可“续史之缺”、“补史之无”。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5、记录人丁之广:上谱人丁代代清楚,出生无论古今,年纪无论老幼,性别无论男女,出身无论贵贱,近至乡里咫尺,远至万里重洋,人丁生殁,逐一在册,记录人丁之广泛性、普遍性,也是任何史志所不可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375
QQ
发表于 2010-10-18 16: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修水县物资局副局长、《龚氏宗谱》主编:龚良才在论文中谈到:续修家谱,把握五条原则
    ①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
    ②符合团结、稳定大局,不能产生派性,促进安定团结;
    ③坚持男女平等,男女同等上谱;
    ④去除旧谱糟粕,保留旧华精华;
    ⑤坚持与时俱进,新家谱应具有新时代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375
QQ
发表于 2010-10-18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龚良才论谈一 谱牒的四大社会作用。
     
     一是有着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是为繁荣文艺创作和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是为教育后代提供乡土教材。   
     四是给海外华裔、华人寻根问祖提供线索,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经济振兴增强凝聚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3楼(临清汪氏) 的帖子

[b]谢谢“临清汪氏”本家提纲挈领式的精当的总结。[/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史笔记】                                                     荣辱鉴戒百世存


                                                             ——明《宁州志》“秩官”记述的启示
                                                                                                                                          •龚良才•

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危素强调史志的资鉴作用,他说:“古之君子何贵于史哉?以其君之创业于初,守成于中,失国于终,故后世之为君者考其所以兴,监其所以亡,其仁明可法,其昏乱可戒,其臣之忠良正直、奸险佞邪,故使后世之为臣者思以去彼就此焉”,“可以亡人之国,不可以亡人之史,盖记载其一国之政者,其事小,垂监于万世人之者,其功大”①。因此,危素刚一上任经筵检讨之职时,即给丞相贺惟上书,一一驳斥当时朝廷一部分朝官反对编修宋、辽、金三史的种种意见,主张立即编纂三史,以助资治。经过危素等人的不懈努力,倡议了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未付诸实施的宋、辽、金三史终于得以修成。
对于写史原则,危素坚持秉中为史,据实直书。他说:“秉中为史,盖书其实事而昭示来世,过不可也,不及不可也。善善而不流于阿,恶恶而不伤于刻。若是者,其庶几乎!”②他还指出:“史官之职,尚何讳之有!”。近来,笔者反复阅读明《宁州志》,被志书的纂修者龚暹(时任宁州知州)在志书的“秩官”、“宦迹”中,秉中直书明洪武一年(1368)至嘉靖二十二年(1543)308年中宁州知州(知县)、同知、县丞、判官、典史、学正、教谕、训导、吏目等官员贤廉贪酷,使其荣辱存于史册的精神所感动。他在志书既对秩官“制民之政、导民之教、亲民之德”直书赞美,也对不恤民命、酗酒无为、苛刻之政、侵渔民利、贪贿鬻狱、淫虐粗恶等的秩官揭露无遗。明《宁州志》载,明洪武一年至嘉靖二十二年的308年中,31名知州、知县,廉能、循良之吏、文学政治有声、入列传及晋升者14名;贪虐、贪肆、弹劾者3名;22名同知、县丞,勤于赞政、廉以干济者2名;贪贿、敛财、粗恶者6名;39名学正、教谕、训导、典史、吏目,判官,贤廉者8名;贪酷、粗鄙者8名。笔者特节录志书中宁州“秩官”贤廉、贪酷者于下,以飨读者:
明朝前、中期宁州(宁县)知州(知县)贤廉者名录
表一
姓名    任职时间    籍贯    贤廉简况
徐  焕
(字秉文)    吴元年    浙江三衢    廉明于济,狱无留讼,吏不敢欺。兵寇之余,民多流散,公署残毁殆尽,补缉有方,招抚流移置业,境内稍治。
项中宣    洪武元年
(1368)    浙江三衢    严明公勤,每政暇,即读书吟咏,公署祠宇多所创建,礼请乡先生程翼为儒学师,选俊秀子弟从之。
牟彦诚    洪武十一年
(1378)    山东登州    以进士任知县。廉明耿介,达政事之休,抚字有方,差役不忧,去之民甚思之。
韩希禄    洪武十六年
(1383)    陕西乾州    政尚宽简,不事烦苛务作,兴学校以造就人才,建旌善亭60所,以表彰善类,士民咸仰慕之。
阎  赓    洪武二十三年
(1389)    山西河间
(河津)    廉慎正直,爱民如子,礼士如友。遇繁剧,区画有条,吏无为奸。建预备等仓10所,以时敛散,民甚德之。升监察御史,百姓攀呼之遮留。
卓朝用    永乐间
(1403—1424)    湖广通山    以清谨著闻,节科差,惟恐伤民,有慈祥恺悌之政。奉公檄,董民夫,赴太岳太和山,以疾卒于途,从者莫不悲泣。同事吏郑以敬护丧归其家。
汪  宪    正德已卯
(1441)    浙江黄岩    由举人授临江新淦县学教谕,升福建将乐县知县,转升守宁州。始至,值宸濠之变,不遑他务,即奉都御史王公檄,督理军饷,事还任,以公平廉敏受奖。立志以清介自恃,锄强植善,不为势怵,不为利功。治狱明爽,公事一无所滞,百姓安之。有黠役以千金私贿,为自利讣者,宪厉色叱之曰:“我守节至此,何忍污我?”其人惶惧而退。见儒学颓废,叹曰:“陈郇一义民也,前此修学之费,皆其自备,吾何为独不然?”万悉捐赀,间以公帮、羡余,补其不给,工遂成。甫任三载告休致,即日戒行,行李肃然。父老追送,有馈赠者,却之不受,其始终一节如此。
陆  普    景泰中
(1450—1456)    直隶滁州    以举人任知县。廉于守己,明于知人,严惩恶,豪强敛迹,百姓以安。民为合词,诉辨复得。遂以疾,力求解任。
罗  珉
(字文玉)    天顺三年
(1459)    福建邵武    由太学生任知事。廉明仁恕,祛宿弊,抑豪右,境内久安。一日,无疾卒,人或疑之,穷乡绝谷之民,莫不流涕。周铭以诗挽之曰:“扶枢家山埋玉处,仁廉二字土难封。”
萧光甫    成化甲午
(1474)    福建莆田    以举人授四川潼川州学正,部使以学行荐擢知安县,内艰阕,改知宁县。政尚宽满。秩满,升光禄寺署正,历后军都督府经历致仕。
杨  信    弘治庚戍
(1490)    湖广    廉能。
叶天爵
(字良贵)    弘治癸亥    婺源    由进士、崇仁知县升。改州之祁,诸务振举,锐意锄强,而事或过之。民鲜见思得无少循良之实哉。
沈  日柬
(字号明)    正德丙寅
(1506)    浙江云和    进士,平易通达,政务修饬,升兵部外郎。
牛  鸾
(字鸣世)    正德丁丑
(1517)    河间
府献县    由进士授知县,以军功升山东佥事谪任。未几,左迁知宁州。才识风力过人,在任三年,吏畏民怀,风清弊绝。传载才识明敏,遇事风生,铲削累年,积弊殆尽,吏畏民怀,境内晏然。尤善鞠狱,不假箠楚,人之情伪立辩,囹圄空虚,当道移文,事或有不便,民者直言抗议,不为阿顺,卒如所论乃已。时镇守太监恃势,恣横规利,差人索取班竹、烟腊等物,肆行暴慢,州人恼恼,牛鸾叱之,令左右擒缚,解送镇守府,且传声,即此谢职面君,不忍宁民受害。太监素知其名,事竞寝。遇士有礼,不修边幅。政余,赋诗自娱,适意山水。历任三载,擢太原府同知,善骑射、兵法,一时号称文武全材云。
蒋  芝
(字世和)    嘉靖辛卯
(1531)    四川成都    由进士,升湖广武昌府同知,历升云南佥事、湖广参议。文学、政治有声。
刘  琛
(字廷贡)    正统六年
(1541)    湖广沔阳    以进士任知县,严厉有果断,明于听讼,吏不能欺,民安物阜,境内肃然。
明朝前、中期宁州(宁县)同知、县丞、教谕、训导、典史、吏目贤廉者名录
表二
姓名    任职时间    籍贯    职务    贤廉简况
谢宗文    洪武四年
(1371)        县丞    勤于赞政,优于干济,建申明亭61座,急递铺9所,桥梁道路悉修治焉。
艾  挺
(字楚玉)    洪武
二十三年
(1390)    吉水县    儒学训导    以明经举授儒学训导。有学行,善教诱人才,多所成就。部使廉其贤,荐授河南杞县知县。
邓礼则    洪武间
(1368~1398)    吉安
庐陵    儒学教谕    以明经举授儒学教谕。重厚典雅,施教有力。虽处隆暑祁寒之中,未尝少辍,将及九载考量。殁于官,葬双井钓台之侧。
向  善    永乐间
(1403~1423)    湖广襄阳房县    典史    以国子生任典史。读书稍知信义,以廉守官,上下皆爱敬之,九载考绩,升山东武城知县。
都  昂    成化初
(1465~1487)    浙江湖
州安吉    儒学教谕    以举人任儒学教谕,学问渊博,才识练达,后进赖其启沃,教亦不倦。
周  昂
(字廷举)    弘治癸亥
(1503)    徽州
祁门    儒学教谕、学正    领春秋乡荐,初授湖广永兴县学教谕,守制起复补任宁县儒学教谕。性耿介,不近势利,每日聚诸生肄业学宫,亲为课校。或衣冠言动有不循礼及所不善,必面谪,剀切谕之。邑之人有举行冠婚丧祭者,亟为赞成。其乐与人为善,类如此。预典河南、陕西文衡。弘治间,县升为州,巡视都御史嘉其贤,荐升本州儒学学正。学行俱优,士皆敬仰。寻以疾卒于官。
朱  参    弘治甲子
(1504)    福建
龙溪    儒学训导    岁贡授儒学训导,尝蠲月俸以制祭品,考察去任,诸士惜之。
林春泽    嘉靖丁亥
(1527)    福建
侯官县    同知    由进士任户部郎中,谪任迁州同知。宅心仁恕,长于治事之才,疑狱立断,民心允服。有兄弟争田,数年不决,及大家讼山地,乘岔角胜,至恳切谕之,各悔悟,退而相让,其诚感人如此。州治南门堤岸,为水冲圮,计画修治,不烦民力。诸庠士每进讲,训育如子弟,清操于自然。凡名山胜景诗文,题品殆遍。升吉安府通判,民追思之。
王  策    嘉靖壬辰
(1532)    常州府宜兴    吏目    由例贡任州吏目。性倜傥,雅好文墨,友四方贤士,物非义,毫发无所取,泊然自守。当道推委,督运南粮,粮役以常例路费馈之,乃拒。历任六年,清介如一,病卒于家。
张  奎    嘉靖甲午
(1534)    直隶
江浦    儒学训导    岁贡授山东单县训导,丁忧(注:遇父母丧事)补任。直谅多闻,恒以训士为职。暇则赋诗自适,重义轻利,士心悦服,升山东漕州学正。
明朝前、中期宁州(宁县)知州、知县等秩官贪酷者名录
表三
姓名    授职时间    籍贯    职务    贪酷简况
林文琛    正德庚午
(1510)    福建
闽县    知州    由举人授南城知县,升知州事。性贪暴苛刻,百计侵渔民利。断狱不论曲直,惟以贿多为胜。有负屈争辩者,以威胁之或箠楚至死,自是人莫敢不顺其意。罪囚遇赦告免,乃厉声曰:“黄纸不会做声,你说何益?”密访乡市富民,克殷实户,名为上谷赈济,利人私橐。里长承役有拜见,钱粮长征收,有较斛钱,刑罚偏酷,囹圄声冤。时华林贼势猖獗,上司檄,取民兵有力者卖放;悉驱老弱,就道不给粮饷,至归,饿死大半,妇子欲食其肉。凡今之弊,皆其作俑为虐,极而致怨深矣。
孙  芝    嘉靖癸未
(1523)    太平
当涂    知州    由乡贡授山东高唐州学正,升知州事。为人多欲,不恤行检,听任吏卒贿赂公行,甚至阴诱贼囚首攀结良善,倾尽家产者数十余家,拷掠而死,于无辜者数十余人。朝觐,涂易库簿,扣取官银,后于库役追赔,遗祸尤深。遇考察,调四川忠州,寻罢去。
丘  愈    嘉靖乙未
(1535)    福建
莆田    知州    由举人升云南军民府同知,寻考察去任。苛刻之政,足以济贪,肆行科罚,不恤民命,流祸之深,至今百姓怨恨。
班  聪    嘉靖壬午
(1522)    河南
夏邑    同知    由吏员朝觐,重敛民财,迹露逃去。
林奇逢    嘉靖癸未
(1523)    福建
宁德    同知    去监生授同知,贪暴,考察去任。
王时泰        浙江
余姚    同知    由进士任工部主事,谪任同知。淫虐无官章。
章  潼    嘉靖丙戍
(1526)    直隶
溧水    同知    由监生授同知,缘事向革,粗恶。
朱守元    嘉靖辛卯
(1531)    浙江山阴    同知    例贡授同知。性险诈,酷于取钱,管造黄册,纳贿如市,夜致火烧毁,分司公暑图册一空。良善枉坐冤罪,重复攒造。每户添丁,勒取重利,怨深骨髓。署州印时,民有告,争绝户产者,彼此均受其贿,不论是非,断以产业均分。穷民无力,酷并纸米,至有将布帛、衣服、靴帽、椅桌等物,赴堂拆筭,仍发铺户,如数卖价私己。清军匠科罚尤甚,凡为民害而伤生致怨,莫有甚于此也。
章元烝    嘉靖丙申
(1536)    浙江
会稽    同知    由监生授同知。粗鄙。贪贿鬻狱。考察去任。
许  蒙    正德丙寅
(1506)    浙江
嘉兴    判官    由监生授判官。贪鄙。考察去任。
王  宣    正德庚午
(1510)    湖广
安陆卫    判官    由监生授判官。贪鄙。考察去任。
王  岳    正德丁丑
(1517)    陕西
商城    判官    由监生授判官。缘事向革,贪污。
周易凤    嘉靖壬午
(1522)    浙江
遂安    判官    由监生授判官。缘事向革。
周  贵    嘉靖丙戍
(1526)    湖广
沔阳    判官    由监生授判官。居官极贪汗,至今人犹恶之。
张  懽    嘉靖丁亥
(1527)    福建
惠安    儒学
训导    由岁贡授训导。粗鄙近利。
苏  信    嘉靖甲午
(1534)    广东
饶平    判官    由进士升福建巡按御史,谪任浙江上虞知县、州判官。贪监不修,行检无一善可称,孳孳为利而己。
萧  禾音    嘉靖丁酉
(1537)    广东
电白    判官    由监生升广东思恩县知县。酗酒无为。
以上表中所列秩官宦迹虽文字不多,但字里行间足见贤廉之荣、贪酷之辱。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一、当今,既是中共党内不正之风易发、多发期,也是腐败的突发、高发期,“国之重器”应有“制民之政、导民之教、亲民之德”,时刻铭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身教重于言教,做到“不为私心所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权力变为谋取私利的乐趣,变为口言善、身行恶,贪钱、贪色、舍人格、舍性命,逐权力的“国妖”,最后身败名裂,堕落为历史贪欲之史的典型。
二、从严治党,才可遏制腐败。28年前,邓小平曾说:“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的‘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④“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党和国家要抓紧制定《反腐败法》、《干部财产申报法》、《举报人保护法》、《监督法》、《反腐败机构设置条例》,势在必行,把反腐倡廉纳入法制化,这是治官治权治风治腐的治本之策。
三、弘扬正气,树立贤廉标兵。在中共党员、干部队伍中确有一批廉明干济、严明公勤、政尚宽解、爱民如子、礼士如友、政治有声、锐意锄强、诸务振举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弘扬,大胆提拔、使用,同时还要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对那些吹牛拍马屁、不干实事或干坏事的人给予处罚。
朱元璋在总结元朝衰亡教训时曾对腐败作了概括:“近睹元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求,罪以情免,台宪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⑤可想而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被这样一群奸臣玩弄于股掌之中,统治框架的崩溃是必然的。近者有1991年12月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
愿主政者多贤廉,具有亲民之德、导民之教、制民之政,真正成为人民敬重的“国器”、“省器”、“县器”。凡公务者如此事之,乃国民、省民、县民之幸。
注:①②《危大朴文续集》卷八《上贺相公论史书》。
③2010年1月31日,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④李永忠:《从严治党:好制度才能改变行为模式》,2010年7月1日《南方周末》31版。
⑤吴宽《平吴录》,转引《江西历史研究论集》第153页。



        注:错发。此文不是谱牒研讨会材料。不过看看也有好处。既然发了,就不删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是宝贵的文明成果,需要安全可靠地收藏与保管     

                                                                                                                                                            修水县档案局局长  孙彬

    我们组织召开我县首届家谱纂修研讨会,是为了加强对家谱纂修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指导新时期家谱纂修、整理、研究、保管和利用。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与探讨,我就家谱的理解认识和收藏保管两方面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对家谱的理解和认识

    家谱,也称族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或家族某一分支的宗族氏系和历代祖先的名号谱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天南海北,家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一份子。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集,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记载着炎黄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包含着华夏山河的人杰地灵,渗透着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家谱是史籍,与方志和正史构成了中华史籍大厦的三大支柱。
    家谱是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记得曾有报道:1988年,菲律宾总统科拉松 •  阿基诸夫人访华时,首先去她曾祖父的故乡福建龙海县鸿渐村认祖;多次访问中国的新加波总统李光耀,根据《古野唐溪李氏族谱》知道自己祖籍在福建上杭丰郎村,自己是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的28代孙;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访问,除与胡锦涛主席会谈外,还到陕西拜祭黄帝陵和本家祖先;前些年,香港船王包玉刚据包拯家谱查到自己是包公后代,夫妇专程来到安徽合肥瞻仰包公祠;1998年4月,毛泽东之女李纳曾专程到云南寻“根”,得知毛家远祖是江西吉水,毛氏始祖毛太华随朱元璋大将蓝玉、沐英出征云南有功,遂落户云南,后又有一支迁移湖南,毛泽东是毛太华第20代孙。诸如此类,不计其数。炎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依据的,古老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 •  五帝本纪》启其端,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它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了民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家谱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二、家谱收藏和保管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找到许多资料。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百家姓氏同为炎黄子孙的涓涓血脉;家谱传承的不仅仅是血脉关系,更重要的是维系历史、发扬华夏的民族精神。正因为家谱在传承文明、宣扬名人、正史补史、促进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存档留史,这也是家谱具有文物收藏价值和强劲生命力之所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因此,江西省档案局在2002年就下发了赣档字【2002】30号文件——《关于做好家谱征集收藏工作的通知》。现就我县目前家谱私人家庭保管存在鼠咬、虫蛀、火烧等不安全情况,就家谱的收藏保管和利用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县档案馆要为家谱的收藏提供永久性保管的便利条件。县档案馆是国家级综合档案馆,是全县各类档案资料收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基地,具有家庭私人保管所不可能具备的现代科学的专门保管设备,具有防火、防潮、防蛀等“八防”要求的技术措施和专业保管人才。家谱要作为一种永久性的档案资料接收进馆,为家谱的永久性收藏提供可靠保证。
    二是各地各个姓氏的家谱都要送交一部到县档案馆收藏保管。县档案馆无偿提供收藏和利用服务。现有邹、邱、冷、胡、曾等姓氏都已送一部到馆。希望大家在会议之后,多宣传、多解释,争取有更多的家谱到馆,确保各姓家谱能永久性的安全保管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修水图书馆对家谱的收集工作
   
                                                                                                                                                                                                                     
                                                                                                                             修水县图书馆馆长   韩山兰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千年文明古国,历经沧海桑田,身处其中的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家谱是形成公共图馆富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社会史学、国民经济、科研生产和广大群众服务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家谱,为当地国民经济建设和科研生产服务,促进地方国民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的一项费省效宏,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改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的重要工作。
收集家谱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和保存家谱史料,是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是本地区书刊文献情报的集散中心,担负着保存国家、地区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开发智力资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切实做好家谱的收集工作,不仅是实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前提,而且能丰富馆藏,为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充足的物质基础。
        2、为本地区各项地方事业提供文献情报服务。由于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因而,它为地方史志的编撰提供基础素材。经过地方文献工作者收集、整理后的家谱文献资料,可作为地方编撰各行各业史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础资料源。   
        3、为科学研究提供史料及服务。家谱资料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人口学、民族学、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史、华侨史、法制史、伦理学史等方面都有应用家谱资料进行研究的上乘之作。其中利用家谱资料最多,研究成果最大的是社会史的研究。社会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部分,属于微观史学研究范畴。过去史学界重视宏观研究,偏重于讨论社会、朝代发展更替的原因。现在随着家谱资料的重见天日,以家谱作为重要史料基础的社会史研究得到发展。有不少论著是以家谱作为史料基础的。如《中国古代的家》、《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国的宗族社会》等。还有是姓氏学方面,利用家谱资料梳理血缘亲族的源流的著作有《中国姓氏通书》,详细介绍每一个血缘亲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史,以及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家族文化等。

       家谱收藏的意义重大,我县图书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收集工作。
        1. 大力向各级组织和民间征集家谱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馆就在全县各地征集地方文献,其中包括家谱。2008年县文广局向全县各单位、各个乡镇发放了《关于开展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乡镇、社区、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内设办公室(或有相应职能的科室)负责收缴辖管单位和本单位的文献资料,同时向社会和个人征集文献史料,家谱位列其中。这期间接受赠送新谱6种,32册。这项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扩大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建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为了加强家谱的收集工作,图书馆要建立健全家谱收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集。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了解本地的族谱,并随时随地注意捕捉信息。
         3、掌握家谱出版情况,建立家谱出版信息档案
    通过新闻出版局摸清本地区现有多少种公开或内部出版物,这些出版物的编辑单位和个人及发行方式,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把家谱名称、出版单位、编辑姓名、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制成表格,多方联系,请求赠送或订阅。
        4、加强对家谱的开发整理
    家谱收集的目的在于开发和利用,使馆藏家谱充分发挥作用。在此我县图书馆会对收集的家谱资料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对不同时期的家谱按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加工,建立馆藏家谱目录,实行专架保管,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5、 开辟家谱阅览室
     我馆将在新馆建成后,开辟家谱阅览室,供广大读者查询、阅览,为读者查阅家谱,开展谱学研究、寻根问祖提供第一手资料。



                                                                                                                                                                                                                                                                              2010年9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0: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_DSC9665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_DSC9665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