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546|回复: 4

中华姓氏文化大观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发表于 2007-7-15 19: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姓氏的收集

1  宋代《百家姓》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凡503姓。
2  明代陈士元编《姓镌》共收单姓、复姓3625个。
3  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姓氏总数2587个。其中,北京市2250个,上海市1640个,沈阳市1270个,武汉市1574个,重庆市1245个,成都市1631个,广州市1802个。
4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王、李、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25%、7.19%和6.83%。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所以百家姓中“赵钱孙李”打头,是因为“赵”是当时宋代的国姓,“钱”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姓,“孙”是该诸侯王王后的姓,“李”是前朝大唐的国姓.
5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
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
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6 袁义达发现,在我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
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二 中华姓氏起源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
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ren)、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也有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明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三 从古至今的流行名字

1 魏晋六朝:五斗米道,“之”字横行,祖朔之、祖冲之、祖恒之,顾悦之、顾恺之、顾宪之。
2 南北朝:宗教泛滥。《南北史表》,什么僧绰、僧珍、僧果、金刚、力士、摩诃,梵童、法僧之类的名字随处可见
3 唐朝:唐代人名的最大特点一是名、字相同,如郭子仪字子仪,孟浩然字浩然。一是喜欢标榜排行,如杜甫《草堂诗笺》中的诗题韦十六评事、樊三十三侍御、高三十五书记适 。
4 宋朝:尊老养老,时人取名时亦常以“老”字自褒,如赵学老、李商老、徐某叟、王次翁等,。
5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观念在人名系统中的反映;汉族人名的重姓氏,且名、字、号齐备的结构亦受到刨根见底的清理;避讳制度被革除。
6 建国后:建国初期(1949一1950):建国,庆华 ;
7 抗美援朝时期(1951一1953):卫国、援朝、抗美 ;
8 五十代中期(1954一1957):建设、建强 ;
9 大跃进年代(1958一1959) :卫星、跃进、跃华、超英 ;
10 三年困难时期(1960一1962):任自力、杜更生、沈抗洪、宋图强 ;
11 六十年代中期(1963一1965) :高学雷、艾敬锋、钱志农、董加耕 ;
12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一1976) :马文革;
13 新时期十年(1977一1987):董要武、郑红卫、于立新、徐卫东、齐造反 ;
14 当代(1987年至今):

四 古代取名之道(一)

申繻(xu)取名之“五法六忌”:
五法:1.信法,按出生时的实际情况取名;2.义法,以祥瑞取名;3.象法,以身体某部位象自然界某物取名;4.假法,借万物之名取名;5.类法,以和其父相类相关的事取名。
六忌:1.不可用本国国名;2.不可用本国职官名;3.不可用本国山川名;4.不可用某种疾病名;5.不可用牲畜名;6.不可用礼器和货币名。

常见之二十四法
1、 纪时法。即根据出生的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取名。
2、 纪地法。即根据出生的地方取名。
3、 纪事法。即根据出发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
4、 纪德法。即根据出生时曾给本身或父母恩德之人的姓名取名。
5、 纪人法。即根据出生时有意无意之踩生(泛指婴儿出生后第一个进其家门的外人)者姓氏取名。
6、 应梦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母亲或父亲所梦事象取名。
7、 应筮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占卜结果起名。
8、 应兆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后某些兆象起名。
9、 应念法。即根据婴儿出生时长辈的感想意念取名。
10、 应象法。即根据婴儿出生时的相貌、体形等某些生理特征取名。
11、 表德法。即通过取名表达对某种道德情操向往和实践的意愿。
12、 仰贤法。即通过取名显示对先哲前贤的仰慕。
13、 言志法。即通过取名抒发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4、 托寄法。即通过取名寄托长辈对婴儿的种种期望,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等名;或弭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名;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名
15、 用典法。即从诗文词章成语典故中摘字取意而起名。
16、 连姓法。即将姓氏与名连成一个现成词汇。
17、 命理法,即依所谓生克理论等取名。
18、 顺序法,即以出生顺序为名,如阮小二、阮小五之类。
19、 体重法,即以新生儿体重斤两为名,如九斤老太之类。
20、 物名法,即申绍所谓假法,假借万物之称为名,天地山川、矿植动物、珍宝器用,无不可假。
21、 加减法,即姓氏笔画作加减后为名,如《镜花缘》中王主、卫玉、王三、王丰、玉五、王壬、王毛、王金八兄弟。
22、 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如关盼盼、李师师、苏小小类;亦有直接与姓字重叠为名的。
23、 镶边法,即用相同部首偏旁之字为同辈家族或家庭成员起名,是谱系起名格式的一种补充或替代。
24、 生肖法,即以婴儿出生年之生肖起名。
此外,辛亥革命以后,又有译音法(即以外国语词汇的汉语译音为名)、合姓法(即以父母姓氏合并为姓名)等相继行世。

五 古代取名之道(二)

( 1 )趋时尚
综观几千年中国取名史,断代之时尚性特征是如此强烈。自商汤的六世祖上报甲开始,历代商王均以十干取名,如成汤名大乙,以后有太丁、仲壬、太甲、太庚、太戊、仲丁等等,因兵败而自焚的商朝末代统治者纣王,名辛,所以又称帝辛。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根源于蒙昧时代的原始泛神观念还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又特别爱用动物的称谓来取名,著名的便有董狐、竖貂、阳虎、乐羊、触龙、西门豹、项燕等多人。
避忌讳
除申繻提出的六忌,相对稳定的名忌还是有:
1、忌冷僻。熟字入名容易发生雷同,但专择僻字入名,也为多数人不取。
2、忌恶字。诸如斩、亡、杀、袒、裸、刑、绞、夭、丧等, 自秦汉以来,皆为名忌,为人所不取。
3、忌谐音,包括因谐音易发生歧义的字。
4、忌狂诞。换句话说,仰慕先哲前贤而在取名时有所显示,是可以的,但如与圣贤同姓,取名则切忌狂诞,比方说姓孔姓孟而名丘名轲便属此类,不取祸便贻笑。
5、忌歧义。特指因字有多义性或出处涉及到特定的上下文,易招致谬解。
( 2 )重形式
所谓重形式,是指在讲究寓意性,即依各种取名方法择字的前提下,又兼重形式,以雅致、响亮、形体美观为首选,所谓义、音、声、形皆美是也。这种特色,是汉字文化的音韵与造型的艺术性所提供的。
( 3 )辨性别
从总体上看,中国姓名文化具有男性起名多选表现阳刚之美的字,而女性起名多选表现阴柔之美的字的特征,使人望名而辨性。
( 4 )省字格
一般说来,汉名多为一字或二字格,联上单姓和复姓全称,则成二字格、三字格或四字格,如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这两种基本格式,由汉字的一字便是一个音节(往往又是一个词或一个词根)的特点所决定,又因其或姓氏连缀,形成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整体,从而提供了一种简洁、流畅而又富有韵味的审美感受。这也是中国姓名文化的特色之一,曾激起国际汉学界的普遍称赞。
( 5 )加冠称字
表字称"表",又有和本名互相表里的意思,所以《白虎通•姓名》曾有"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的讲法。要体现表字与本名之间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按远较取名取号严谨得多的格式拟意选字。其最常见的方式有下列8种。
1、 义式: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平和原是同义。
2、 近义式:如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瑜和瑾都是美玉,是近义字。
3、 互补式:包括偏正、修饰、联想等各种关系。
4、 反义式:如曾点,字皙,点为"小黑",皙为"色白",正相反;又如朱熹,字元晦,熹明晦暗,正相反。
5、 拆名式:如刘侗,字同人,系拆"侗"而成;又如林佶,字吉人,系拆"佶"而成。
6、 加字式:如谢安,字安石;杜牧,字牧之。
7、 用典式:即名与字同出一典,如赵云,字子龙,典出《易经》"云从龙";如钱谦益,字受之,典出《尚书》"谦受益";又如《新唐书》中有人姓元,名亨,字利贞,典出《周易》"元亨利贞"。
8、 嵌行式,即拟意时采用上述各式外,又在表字中嵌入显示行第的字;
此外,女性的表字除类同上述诸式外,又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表字中带进娘家的姓氏,如班昭为曹世叔妻,而字惠班;荀采为阴瑜妻,而字女荀。一是表字和本名没有什么关系,如董白,字小宛;景翩翩,字三昧等。
历史上,以表字著称于世而本名反鲜为人知的现象很普遍。比如屈原,知道他名称"平"者不多;又如蔡文姬,知道她本名称"琰"者更少;大诗人陶潜的本名,也远不及其表字"渊明"更广为人知。

六 避讳杂谈

避讳起源于西周,春秋时鲁国大夫有关取名六忌的见解,以及《礼记》中追加的“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等讲究,便说明当时已经有不少具体的避讳要求,即常人取名,应避开那些已经为国君和法定继承者使用的名字。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形成过一整套制度。
秦汉以降,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固,君主之尊无以复加,儒学在封建上层建筑领域中逐渐占有统治优势,避讳制度也日臻完备。五花八门的讳禁有如网罗,兜揽了臣民的全部言论行为,稍有触犯,轻则遭谴,重则罹祸,乃至灭家灭族。于是避讳之道自然而然地发达起来,成为所有人不可不懂的一门学问。
讳有“国讳”、“家讳”、“圣贤讳”、等具体区分。
国讳:秦王嬴政,“正月”改为“端月”。唐“虎子”改为“马子”。皇帝的具体特称,还有谥号、庙号、陵号、年号等等,在许多朝代里,这些名字的别样表现形式,也都算"国讳"。
在历代古籍中,应避讳字的书写方法有:
1、改字法,即对成讳之字不用,另择它字代替。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先秦时叫"启蛰",汉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乃改作"惊蛰",沿用迄今。
2、空字法,即对成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直写"讳"宇。
3、缺笔法.即不写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如林黛玉逢"敏"字必减笔画一样。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388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7-15 21: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7-7-15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楼主辛苦了!
建议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起名习俗

  古人在选取名字时在结合自己生辰的基础之上尽量从字的义、形、音等多方面考虑,试图通过名字来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负、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给人视觉、听觉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们能领悟到命名者的深刻含意。其形式分析其粒子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尊古。古人命名时也多表出对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类似于孔子所说的"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如曹子舆,字希孟(孟轲字子舆);吴中旦,字希周(周公旦);范学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雷渊,字希颜(颜回);祖蒙正,字希吕(吕蒙正)。有些仰慕先达昔哲者,则直接在名字中间加仰、幕、宗等字。如钱宗尼、于慕渊、方敬舆、鲁希良、明式鸿、吴仰何、聂景白等。

  第二,述志。中国人在命名时非常看重伦理道德和功业。以德命名者有曹孟德、刘玄德、朱德、李德邻。以仁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贵、王守仁、康广仁等。以义命名者有刘义庆、刘义隆、李义府、李义山等。以忠命名的如杨国忠、名将韩世忠、张献忠等。以孝命名的有郭奉孝、方孝孺。以信命名的有韩信、单雄信、李信等。以谦命名者多套用,如吕祖谦、于谦、钱谦益。以圣人之志表示自己心迹者如吕必用,表现出强烈的用世之志;他后来仕宦无望,改名为吕不用,字耕田。

  第三,祈福。就连大圣人孔子也曾承认富贵是人之欲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所以人们在取名字时,有时也不免将这种对优裕生活和高贵地位的祈求,通过命名表现出来,如李广利、刘传富、盖宽饶、王富贵、钱广、吴寿富、孙福寿等。现代人们命名也常有这类词,如王永贵、李冒富、张得利等。对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隋唐以来,人们一般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求取功名富贵,一旦金榜题名,那么荣华富贵就会自然而然到来。所以,在命名中多有范新科、裘状元、唐殿魁、许占魁、黄开榜、魏魁士、王延魁等。

  第四,消灾。人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示消灾免病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命名有时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如霍去病、司马消难、辛弃疾、冯去疾、黄去疾、石保吉、孙逢吉等即属此例。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7: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3亿人中,重名最多的前50排名

    近日,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公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根据此排名,“张伟”成为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全国共有290607人叫“张伟”。排在第二的是王伟,重名数达281568。该博客称所有的数据由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供。

    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向新民网证实,这些数据的确是他们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现通过相关方面发布。

No    REALNAME     CNT
1 张伟 290607
2 王伟 281568
3 王芳 268268
4 李伟 260980
5 王秀英 246737
6 李秀英 244637
7 李娜 244223
8 张秀英 236266
9 刘伟 234352
10 张敏 233708
11 李静 232686
12 张丽 232533
13 王静 231914
14 王丽 226724
15 李强 223950
16 张静 221483
17 李敏 213606
18 王敏 213603
19 王磊 209757
20 李军 199772
21 刘洋 199642
22 王勇 198720
23 张勇 197859
24 王艳 194371
25 李杰 191759
26 张磊 191065
27 王强 190266
28 王军 189999
29 张杰 189117
30 李娟 187701
31 张艳 181752
32 张涛 177993
33 王涛 177978
34 李明 177898
35 李艳 176676
36 王超 174891
37 李勇 173615
38 王娟 171785
39 刘杰 166929
40 王秀兰 166111
41 李霞 165189
42 刘敏 164133
43 张军 162773
44 李丽 162497
45 张强 159914
46 王平 155617
47 王刚 154600
48 王杰 154113
49 李桂英 153218
50 刘芳 152189


以上数据来自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