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572|回复: 7

汪沆命名“瘦西湖”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3 1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瘦西湖,是扬州的璀璨明珠,中国的园艺奇葩,闻名海外。它形象而通俗的名字,得自清代乾隆年间《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的主修者、《津门杂事诗》的作者汪沆。

  汪沆(17041784),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从著名文学家厉鹗学诗。乾隆初年,他到天津,客居查氏水西庄,赋诗治学。他应邀与吴廷华主修《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由于他学极奥博,在修志过程中,大至典章制度,小至草木虫鱼,都能稽核精详,对天津掌故尤为注意,所以府、县两志修毕,他也写完了自己的百首竹枝词(风俗诗)———《津门杂事诗》,并与《天津县志》同时刊行。


  汪沆的百首《津门杂事诗》,是天津历史上第一部竹枝词,不仅诗意优美,特色鲜明,而且对天津地方史进行了大量认真的考证。如天津的得名,前人众说纷纭,而汪沆则直接指出:天津名自长陵赐,三卫新军驻羽旗。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天津一名就是朱棣于1404年所赐,当时为军事建置,即天津卫1961年天津南门外发现的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天津三官庙碑记》有明确记载: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因赐名天津,筑城凿池,而三卫立焉。证明天津之义实为天子津渡,乃朱棣所赐,与汪沆的说法完全一致。《津门杂事诗》每首都有十分详细的注释,系汪沆从大量史书、方志中钩稽而成。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调查,访求根据。如他描写灵慈宫(天后宫)卖小金鱼的诗句琉璃瓶脆高擎过,争买朱砂一寸鱼,如未身临其境,是不会把这种风俗写得如此真切而生动的。


  瘦西湖,在扬州城西北,原名炮山河、保障湖,又名长春湖,历史悠久,景色迷人。康熙、乾隆先后下江南巡游,扬州官员和盐商为助皇帝游兴,不惜重金沿湖筑园,乾隆极盛时有二十四景。当时天下叫做西湖的名胜有36处,除杭州西湖最著名外,还有福州西湖、惠州西湖等,其中并不包括扬州。汪沆来往于天津、扬州与杭州之间,深感扬州之湖与杭州之湖比较,燕瘦环肥,异曲同工,且扬州之湖别有一种清瘦含蓄、娇妍秀丽的风韵,于是诗兴勃发,欣然命笔:

垂杨不断接残芜,

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

故应唤作瘦西湖

销金锅,指杭州西湖,元代周密《武林旧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之号。汪诗一出,瘦西湖之名遂流传开来。

  汪沆的《瘦西湖》诗与其《津门杂事诗》风格一致,都是化风俗为诗意,容易引发人们对相关历史文化的联想,且形象、生动而通俗,便于口耳相传。

瘦西湖.jpg
瘦西湖1.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1: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沆《红桥秋禊词》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干九曲红。
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西湖.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我来了

——考证瘦西湖

(作者:雪岭寒薇 发表于 2006-4-17

来瘦西湖之前,我对她没有太多的企盼,因为第一次听到“瘦西湖”的名字时,我认为她一定是在借用杭州西湖的名气推介自己,也许风光也不错,只是水域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就叫瘦西湖了。但当我站在乾隆游览瘦西湖的起点――御码头,尤其是乘上木船,顺着静静的湖水慢慢行驶时,我发现我误解了她。

好清丽蜿蜒的水道啊!脑海中充盈着杭州西湖美丽风光的人,第一眼看到瘦西湖的时候,就会立即明白 这个“瘦”字的含义。与杭州西湖的丰韵秀美不同,瘦西湖的美在于她修长曲折的水道和窈窕婉约的神韵。

瘦西湖全长4.5公里,窈窕曲折的一汪湖水宛如一条翠绿色的玉带静静地漂浮在扬州的西北角,湖的两岸春柳依依、桃花争艳,亭台、水榭、白塔、古桥又如颗颗珍珠点缀其中,为瘦西湖增添了清丽的神韵。古时候,瘦西湖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古扬州繁华似锦、富甲一方的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盛极一时,当年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水上游览瘦西湖时,当地富商在其两岸争建亭台楼榭,于是,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这里又增添了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动人故事。

据说,瘦西湖原名叫做保障河,后来又叫长春湖。第一次提出“瘦西湖”这个名字的人是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当时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后,有感而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

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说过汪沆这个人,更没有读过他的诗,但是在瘦西湖命名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汪沆不简单,这个“瘦”字的确概括出了这片水域最直观的特点,他几百年前的一点感受,没有让今人费尽思量,而是很自然地与之有了默契和共鸣,以至于今天,我依然觉得除了“瘦”字,很难再找出另外一个字更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这里的风貌了。

至于沿用“西湖”二字的原因,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解。这里婉约清丽的景致已足以震撼世人,是无需再借他人的枝头来为自己造势的,那究竟为什么世人还要用“西湖”一词,而没有创造出一个更美的名字来为这汪碧水命名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原来西湖不是杭州所独有的,中国有很多湖泊都叫西湖,凡大小城市,只要城西有一片水者,无不以西湖名之,有人作过统计,大约有十七个,或者还要多一些。可能当年汪沆提出“瘦西湖”三个字的时候是受到了杭州西湖一定的影响,但从地理方位上来看,瘦西湖正位于扬州城的西北,加之,多少年来,“西湖”二字也不单单是一片水域名称,而是成为秀美湖泊的象征,所以,“瘦西湖”三个字获得了世人的首肯,并传诵至今。

要离开瘦西湖时,天上开始下起了小雨,整个瘦西湖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不知这时二十四桥的玉人们,是否又在盈盈碧水边,淡淡翠柳下持萧,开始吹响扬州的古韵,吹尽人生的浮华。我缓缓地走着,任凭雨水打湿我的衣襟,不知完美是一种什么境界,但只知这次心中没有缺憾。

a.jpg
b.jpg
c.jpg
d.jpg
e.jpg
f.jpg
g.jpg
h.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3 1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钱塘汪氏多名人啊     [s:1]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8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51
发表于 2006-6-3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扬州四年了
五亭桥
24桥
汪氏小院
何园
。。。
都玩完了
江苏连云港九十七世 安徽歙县迁自连云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3 14: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哉!瘦西湖。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3 15: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3 1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学习,见别人比自已多认识一个人,即求教之,称为"一字师",
古人作诗,常为恰当选用一个字反复推敲,说"一字拈断数根须",
汪沆写抒情诗,只因在通俗的"西湖"二字前加了一个"瘦"字,
致使他的名字与扬州这一美景的名字,一同叫响千秋万代.
俗话说,一字值千斤,还真有点道理!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