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099|回复: 1

汪氏三子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7-27 16: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氏三子

汪文桂,初名文帧,字周士,号鸥亭。渭桐乡县人。汪氏三子之长兄。家本休宁(在今安徽南部)世族大户。公之祖父汪可镇时迁来桐乡,从此定居在县城。至公时家业愈昌,门庭日盛。康熙中,由府学贡生考授内阁中书,封奉直大夫,山西道监察御史,与弟文锌、文柏并负时名,世称“汪氏三子”。文桂公自动幼嗜学,与两弟早夕勉励。二十岁左右丧父。筑“华及堂”于桐乡县城中,又筑“裘杼楼”,聚书万卷,每日校勘不辍。与海内名流黄宗羲、王砎石、朱彝尊、汪钝翁诸先生建立深厚之谊。而魏冰叔、屈翁山、余淡心、邓孝威、顾侠君、毛大可,姜西溟、吴孟举、吴园次、汪蛟门、尤梅庵等皆诗札往来不绝。其过从更密者,有吴江徐癯庵、俞鹿床,长洲俞旅农、常熟顾雪坡、嘉兴周筜谷,沈蓝村,此六公被号为“华及堂”六客,可追元顾玉山之“山草堂”之盛。汪家本十分富有,文挂公尚义好施,康熙戊子(1708)、己丑(1709)间,旱涝相继。文桂公设粥厂、立药局,救活灾民无数。雍正丙午(1726),又水灾,复倡导赈济灾民。平时,文挂公为乡里筑城垣、修桥补路,一无吝色。年过八旬,五世同堂,四举乡饮,子孙科第不绝。玄孙汪如洋以秀水籍大魁天下。文桂公生前著述有: 《鸥亭漫稿》、《西湖近咏》、《国朗诗风》、《六州喷饭集》等数种。

汪森,原名文梓,字晋贤,号碧巢。文桂之弟,文柏之兄。弟兄皆习诗书,文梓公尤其好学。康熙壬子(1672),拔贡入京,为祭酒昆山徐公所赏识,名噪一时。不久,因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归家奉养母亲金氏。家本有“华及堂”,复营“碧巢书屋”,与兄并筑“裘杼楼”,藏书万卷,搜罗校勘。曾求学于曹倦圃、王迈人、曹顾庵三先生,学业日进,常与海内名流诗简往还,而慕名访问者接踵而至。一时文采风流名闻吴越(江浙一带)。又于嘉兴郡甪里营建“小方壶”为别业,奉母游宴。秉母训: “学宜精进,志宜远大”复出仕。由贡班注选,授广西桂林府(今广西桂林市)通判。癸酉(1693),莅任职司军粮,而粮仓大多倾圯,文梓公即捐资修茸。后摄临桂、永福、阳朔(均在今广西)三邑,曾参与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己卯(1699)摄桂林府,特辑《粤西统载》一书,以备修志,搜罗内容极其丰富。庚辰(1700)迁判太平府。壬午(1702)又摄太平府。在粤为官十年,逢其母逝世,归里守丧,三年期满。补刑部山西司员,后升为户部江西司郎中,在任克尽其职。不久辞官归里,筑“知足轩”与两昆季(兄弟)从容谈宴,年七十四卒于桐乡。文梓公生前著述颇多,有《华及堂诗抄》、《华及堂续稿》、《华及堂唱和诗》、《裘抒楼稿新咏》、《粤行吟稿》、《月河词》、《桐扣词》、《古诗萃抄》、《古乐府萃抄》、《贯珠集》、《品藻源流》、《虫天志》、《金石录》、《旅行日记》等行世。

汉文柏,字季青,号柯庭。 “汪氏三子”之老三。附贡生,在京官东城兵马司正指挥,调北城,改行人司。文柏公学问渊博,不亚两兄,海内名流皆相结纳。别建“古香楼”收藏法书名画。闲暇时焚香啜茗观赏不厌。文柏公善画墨兰,雅秀绝俗。官指挥时,治绩顾著。因性好习静,故在京为官三年,即辞归。与两兄优游林下,极唱酬之乐。六十七岁先两兄而逝。文柏工诗,曾著《柯庭余唱》,请代大诗人朱彝尊为之序,朱公赞曰: (文柏)非仅开宋元之奥窔,宜造唐人之室而哜其胾。给予极高的评价。文柏公另有《古香斋书画题跋》、《柯庭文薮》、《柯庭乐府》、 《杜韩集韵》三卷、 《古香楼吟稿》等行世。

——摘自:《侗乡文史资料》第四辑《桐乡县历史名人史料》(二)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12-6 2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文桂,初名文桢,字周士,号鸥亭。清桐乡县人。汪氏三子之长兄。家原系安徽休宁世族大户。从祖父汪可镇时迁至桐乡,定居在县城。康熙年间,文桂由府学贡生考授内阁中书,封奉直大夫,山西道监察御史,与弟文梓、文柏并负时名,世称“汪氏三子”。弟兄三人皆自幼好学,朝夕勖勉,各有成就。

       文桂二十左右丧父,以养母为重,不就铨选。家境殷富,筑“华及堂”在县城中,又建“裘杼楼”,聚书万卷,每日校勘不辍。与海内名流黄宗羲、朱彝尊、汪钝翁诸先生交谊深厚,时有书信往还,探求学问。与魏冰叔、屈翁山、余淡心、邓孝威、顾侠君、毛大可、姜西溟、吴孟举、吴园次、汪蛟门、尤悔庵等亦皆诗札往来不绝。其过从尤密者,有吴江徐癯庵、俞鹿床、长洲俞旅农、常熟顾雪坡、嘉兴周筜谷、沈蓝村,号称“华及堂六客”。文人雅士,游宴聚会,直可追元代昆山顾瑛“玉山草堂”之盛。

      文桂尚义好施。清康熙戊子(1708)、已丑(1709)年间,旱涝相继。文桂设粥厂,立药局,救活无数灾民。雍正四年(1726),又遭水灾,复倡导赈济灾民。平时,文桂为乡里筑城垣、修桥梁、浚河渠,为民义举,一无吝色。年逾八旬,五世同堂,四举乡饮,子孙科第不绝。玄孙汪如祥以秀水籍大魁天下。文桂生前著有《鸥亭漫稿》、《西湖近咏》、《国朝诗风》、《六洲喷饭集》等。

      汪文梓(1653-1726),名森,字晋贤,号碧巢,文桂之弟,文柏之兄。弟兄皆习诗书,文梓尤为好学。清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入京,为祭酒昆山徐公所赏识,名噪一时。不久,因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归家与长兄共理家政,奉养母亲金氏。

      文梓警敏嗜学,与兄筑裘杼楼藏书外,又筑碧巢书屋,搜罗校勘,日无暇时。曾求学于曹倦辅、王迈人、曹顾庵三位先生,学业大进。常与海内名流诗简往还,慕名造访者接踵而至。一时文采风流,名闻吴越(江浙一带)。又于嘉兴甪里故址,营建“小方壶”别业,奉母游宴。秉母训“学宜精进,志宜远大”而复出仕。由贡班注选,授广西桂林府(今广西桂林市)通判。康熙三十二年(1693),莅任职司军粮,而粮仓大多圮毁,文梓即捐资营葺,并制订出纳条规,使粮政井然有序。大府知其卓有才干,令兼理临桂、永福、阳朔三县。康熙三十八年,摄桂林府;次年,改任太平府通判。康熙四十一年,擢知河南郑州事,因母丧归,未赴任。服丧三年毕,起补刑部山西司员外郎,后升户部江西司郎中。在任克尽其职。不久辞官归里,筑“知足轩”与两昆季(兄弟)从容谈宴。居乡多行义举,人感其德。年七十四卒于桐乡。

      文梓在粤西多年,遍寻山川遗迹,搜求郡邑志乘及历代名流迁客诗文,编辑《粤西诗载》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粤西丛载》三十卷,以备修志所需(《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又增补朱彝尊所编《词综》十卷(原书二十六卷),《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另著《旅行日记》、《金石录》、《虫天志》、《品藻源流》、《小方壶存稿》十八卷(古体四卷、今体十一卷、词三卷)、《华及堂诗稿》、《裘杼楼稿》、《浮溪馆吟稿》、《桐溪新咏》、《古诗萃钞》等多种。

       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汪氏三子”之三。附贡生。康熙时,任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后调北城,改任行人司行人。学问渊博,不亚两兄。海内名流,皆相结纳。为官正直廉明。诗能抒写性情,反映民生疾苦。康熙三十九年(1700),不顾激怒司空,作《庚辰秋琉璃厂监造屋宇册籍走笔书怀》五言长诗,呈请制止占地扰民。性好清静,任京官三年后,即辞官归里与两兄优游林下。别筑“古香楼”收藏名家书画,暇时焚香啜茗,摩挲观赏。诗文之外,善画墨兰,雅秀绝俗。六十七岁先两兄而逝。著有《柯庭余习》十二卷,朱彝尊为之作序。另有《古香斋书画题跋》、《柯庭文薮》、《柯庭乐府》、《杜韩集韵》三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古香楼吟稿》等行世。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