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809|回复: 1

山寨鼻祖,民族英雄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802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发表于 2011-5-8 14: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寨鼻祖,民族英雄

——考证中国山寨业祖师爷,为五百年山寨史正名
转自http://bbs.3dmgame.com/showtopic-608608.html



2008年最流行的网络词汇就是“山寨”,从手机开始,手机能山寨、MP3能山寨、笔记本电脑能山寨,甚至熊猫、鸟巢和春晚都能山寨,山寨产品不仅无所不在,而且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比如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农民的祖师爷是神农氏,读书人的祖师爷是孔子,甚至连性服务工作者都有祖师爷(管仲),三百六十行,不仅行行出状元,而且行行都出祖师爷。这些祖师爷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这个行业里最杰出的从业人员,比如鲁班;还有一种就是因一人之故开辟了这个行业或者为这个行业正名的人物,比如管仲。扶栏客想既然山寨业在中国如此强悍,颇有野火燎原之势,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这行必然也是有来历的。

饮水思源,做人也好,发财也好,都不应该忘了根本,这是中国人根本,其实也是人的根本。可是如今你要是在中国的山寨界打听打听:谁是中国山寨业的祖师爷?恐怕没人能说出来个所以然。

扶栏客认为这就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了,——历史不是博物馆里的坛坛罐罐,也不是发黄的古书典籍,而是那些发生过的并且与现在一脉相承的东西。历史就像河流,从上游流下来水灌溉了下游的良田、养育了下游的人民。如果找不到山寨的源头、说不清山寨的祖师爷,也就说不清什么才是山寨的精髓,到最后山寨难免就会沦落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这行早晚要毁在咱们手里。所以说历史学家的责任重大。


据扶栏客考证:

1、中国山寨业的祖师爷是明朝正德和嘉靖年间的名臣汪鋐;

2、从汪鋐往下数,中国山寨业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将近500年了;

3、中国最早的山寨产品是高仿的葡萄牙“佛郎机铳”(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和蜈蚣船;

4、因为利用山寨产品装备军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抵御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战争“屯门海战”大获全胜。


说起这段中国山寨业的开山公案,不得不说说葡萄牙这个远在西欧的海盗古国。看过央视版《大国崛起》的朋友一定记得里面有一集专门讲到葡萄牙,这个国家早在十五世纪就开始了海上争霸,探险和海盗成了那个时代葡萄牙的历史发展主旋律。那年头葡萄牙皇家海军和海盗没有本质区别,在人类航海史上没有暴利驱动而能九死一生、远涉重洋除了郑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汉武帝刘彻曾经在诏书里写道“匈奴以盗窃为务”,一个国家以掠夺为主营业务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毕竟勤劳致富太慢,而利用国家机器掠夺无疑是最暴利的盈利模式。翻看人类发展史,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那是扯淡,全世界人民热爱占便宜才是真理。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人类的劣根性:西方文明世界总是批评中国人不重视知识产权,可是来到中国的洋人们回国之前却都少不了大量采购盗版光盘甚至假冒名牌手表,——只要能确保回国不会被抓起来坐牢,洋人占起便宜来一样勤勤恳恳、不知疲倦。资源匮乏而又缺少圣人教化,十五世纪的葡萄牙人和公元前的匈奴人一样,酷爱掠夺和侵略,依靠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武器战术横行大洋,四处占便宜。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佛朗机”)进犯满剌加(又名麻六甲,十四至十六世纪马来西亚之马来亚封建王国)。满剌加是个小国,民风淳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人居然为了占便宜而不远万里打到自己的家门口。满剌加顶不住葡萄牙的野蛮进攻,岛国很快沦陷,满剌加国王也被赶跑了。在此之前满剌加的国王历来受到明朝政府的敕封,葡萄牙人吞并了满剌加、赶跑了国王就是打了明朝皇帝的脸。然而此时的葡萄牙人似乎并不在乎明朝皇帝的情绪和面子,更不满足在这个小岛上占的便宜,于是他们继续侵犯中国东南海面,企图进一步向中国扩张,与满剌加相比,马可波罗描述的富庶中国才是葡萄牙梦寐以求的便宜天堂。


鬼子从海上踏着波涛而来,带来了大洋彼岸的先进技术和野蛮价值观。

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首任满剌加守将勃列多派遣阿尔华列士率军舰,在中国商人(明朝版的汉奸)的向导下,抵达新安县的屯门(即今香港屯门),并于岛上树碑立石。葡萄牙人在屯门立碑类似于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总之就是以实际行动宣告这里已经是他们的领地。从此,屯门便成了葡萄牙鬼子的据点,被称为“贸易之岛”。

正德十二年(1517),佛朗机驻满剌加总督卧亚派安达拉率军舰四艘前往中国,随行还有特使皮利司,到达屯门后,留下两艘军舰。

葡萄牙一边在屯门等地营建据点,巩固已经到手的便宜,一边开始了外交讹诈,他们派出使者到达北京向明朝政府提出了通商的建议,企图把生米煮成熟饭。

葡萄牙人要在广东占便宜,广东人民和中国人民当然不能答应。而在此之前,满剌加国王控诉佛朗机的文书也送到朝廷,满剌加国王知道自己背后站着一个大个子,这个大个子叫“明朝”,只要有这个大个子在,满剌加人民就相信这世上还有公道。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曾任顺德县令的御史丘道隆、顺德人御史何鳌前后上奏:“乞悉驱在澳番舶及番人潜居者,禁私通,严守备,庶一方获安。”两位坚持正义的御史要求以武力驱逐外敌,以维护明朝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正德皇帝明武宗立即命令命礼部与兵部作出决断。五百年前的明朝政府对外政策非常强硬,根据礼部的建议朝廷立即在北京驱逐了葡萄牙使者,然后又命令广东按察使汪鋐率军驱逐屯门的葡萄牙鬼子。

丘道隆和何鳌两位御史的建议被完全采纳,但是明朝远没有到扬眉吐气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的御史向来以坚持真理和嘴硬著称,如果没有山寨鼻祖、民族英雄汪鋐汪大人和他的山寨产品,两位御史很有可能像后来清末的御史一样落个轻谈误国的名声,而香港很可能和澳门一样都会成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可能会完全改写。因为那时候明朝和葡萄牙人在海战方面的武力对比根本不占上风。

汪鋐(1466-1536),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大畈乡人,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生于成化二年(1466)九月十八日,六岁入学,十岁随父在学宫读书。弘治二年(1489)应天乡试,以《春秋》中己酉科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登壬戌科殿试二甲,时年三十八岁,后任职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掌管院事、刑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

在接到正式开战命令之前,时任广东提刑按察使的汪鋐就开始了大战前的准备。孙子曾经曰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葡萄牙人远道而来,之所以有恃无恐并不是倚仗人多势众,而是因为船坚炮利。因此,汪鋐重点了解了葡萄牙人的武器装备,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明朝的武器装备跟葡萄牙人根本不是同一代产品。

据汪鋐在《奏陈愚见以弥边患事》在奏折里的汇报:“臣先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适有强番佛郎机驾船在海为患。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枝,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后来嘉靖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经描述过佛郎机炮的厉害:“其火气不泄,有明星供瞄准;子、母铳比例合适;出炮有力而准,制作精工且精微”。根据汪鋐和戚继光的描述,这种“佛朗机铳”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深圳、东莞甚至香港乃至整个大中华区都不能生产加工这种知识产权属于葡萄牙的高科技产品。

武器装备的差距这么大,这个仗还怎么打呢?后来的历史提供了标准答案:“山寨”。

正德十六年(1521)正月,东莞县白沙巡检司巡检何儒向汪鋐提供了这样一个情报:何儒曾经登上过葡萄牙人的战船,并且见到了中国工程师杨三、戴明,因为常年为葡萄牙人打工,这两位工程师已经精通了造船铸铳以及弹药的技术。汪鋐当时立刻拍板做出了重要批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科技力。马上启动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何儒同志全权负责,速办!

当时葡萄牙人虽然占据了屯门,但是补给还需要中国人来供应,所以中国商人可以出入葡萄牙人的据点做买卖。只要鬼子还要吃饭,保护知识产权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何儒秘密派人装扮成贩卖大米和酒的商贩来到了葡萄牙人的据点,然后找机会和杨三和戴明等人接上了头。何儒派来的人是政工干部出身,政治思想工作做的很到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劝杨工和戴工回来报效祖国,并且提出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条件:北京、南京、广州,大明朝的落户指标随便挑,家属随迁解决工作,孩子上学免赞助费;工资、奖金、安家费、项目启动资金,葡萄牙人能给的,明朝一样能给,葡萄牙人给不了的,明朝也能给。

杨工和戴工当时正在郁闷。

葡萄牙人天生就是海盗,四海漂泊,死了就扔进海里喂鱼,杨工和戴工的祖坟却在大陆,当初跟着葡萄牙人混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眼看葡萄牙人要跟中国人开战了,再跟着他们混下去自己注定要当铁杆汉奸,以后死了怎么在地下跟祖宗交代?而且杨工和戴工心灵手巧,技术上早就是大拿了,可是在这种外企混到头也就是个资深工程师,技术总监、首席科学家这种头衔永远不可能落到黄皮肤的中国人头上。早先明朝只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技术人才,因此杨三和戴明这样的没有通过科举、没有文凭的人才在祖国只被当成民工,混好了也就是个工匠,连城市户口都解决不了,俩人觉得没前途才投奔了葡萄牙人。如今朝廷派来的使者分明是把自己当成核心人才来请,跟着他们回去不仅可以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更能实现自己技术强国、实业兴国的理想。

就这样,祖国派来的使者很顺利地做通了杨工和戴工的工作,两位外企工程师当时拍着胸脯表示自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大明正德十六年的某个深夜,杨工和戴工趁着月色,驾一叶扁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抵御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战争和中国山寨业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37

帖子

429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298
QQ
发表于 2011-5-8 21: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76_126504_e8b92c4923f9a37[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