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298|回复: 1

《国宝档案》十大谜案之真假李斯碑

[复制链接]

53

主题

399

帖子

590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908
发表于 2013-7-13 14: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庆乾隆5年<1740>年,山东泰山 碧霞祠
深夜,碧霞祠内忙碌了一天的道士们已是进入了梦乡。碧霞祠也退却了一天的喧嚣,在月光的笼罩下,显得宁静而祥和。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片火光,火势转瞬就蔓延了整个碧霞祠,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似乎要把碧霞祠烧为灰烬……  

  此时,人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大伙忙着泼水灭火,可无奈,火势太大,碧霞祠最后被烧了个面目全非。  

大火过后,面对着满目疮痍,人们唏嘘不已----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李斯碑还在祠里呢,不会给烧坏了吧?众人听闻赶忙跑进去一阵扒拉,结果到处都找不到李斯碑的踪影。难道,一块偌大的石碑就这样不翼而飞了吗?  

据说在碑刻如林的泰山寺庙里,保留下来的历代石刻有1400多块。可是有一块碑啊,年头最早、价值最珍贵,这就是秦代李斯碑。据记载,秦始皇东巡各地,喜欢刻石以记功德,而泰山封禅意义重大,于是秦始皇命大臣李斯在石碑上篆刻了铭文以歌功颂德。然而一场大火却让这块国之瑰宝神秘失踪了。那么,李斯碑究竟到哪去了呢?  



清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  

一天,泰安府衙内,新上任的知县汪汝弼正焦急地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消息。  

原来,这个汪知县久闻李斯碑的大名,却无缘一睹它的风采,于是让人到处张贴告示,悬赏重金寻碑。眼见告示张贴数日,可一点儿消息也没有,汪知县心急如焚。  

这时候,一个叫王保年的年轻人在泰安府衙大门外,自称自己知道李斯碑的下落,要求求见汪知县。这个人被带上了大堂,对汪汝弼说:大人,在下曾经在泰安城外的河岸边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不是大人所寻之物。随后,王保年又把碑的形状、颜色等情况,一一告知。  

汪汝弼听罢大喜过望,如果这个年轻人说的没错,此残碑十有八九就是李斯碑。汪汝弼立即派人跟随王保年一同前往,果然在河岸边的杂草堆里找到了一截落满泥灰的残碑。冲洗后,只见碑上79个小篆体大字历历在目,正是他寻觅已久的李斯碑。  

找回了李斯碑,汪汝弼十分高兴,不仅悬赏了王保年一百两白银,还下令工匠三十天之后,要在泰山东岳庙西筑造一座读碑亭,用来安放李斯碑。  



25天后……  

离立碑之日还有5天,泰安城内已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汪汝弼喜上眉梢,期盼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就要到了。这天晚上,汪汝弼和随从来到一家客栈,品着美酒,不知不觉有了几分醉意。这时闻听身后传来一阵对话,汪汝弼的酒立刻醒了……  

只听一个老翁对另外一个人说:老夫是个瓦匠,以前在碧霞祠西墙外的玉女池干活时,曾经见过一截残碑,也是小篆体书写,本以为是那李斯碑呢,谁知真碑就找着了,真是空欢喜一场啊……”  

汪汝弼听罢眉头紧锁:碧霞祠?玉女池?小篆体?莫非……”汪汝弼决定亲自上山一探究竟。  

第二天一早,汪汝弼和几个随从一起上山了。山高路险,时值中午几个人才到达山顶。还没休息,汪汝弼就命随从仔细搜查玉女池。果然,随从从玉女池里打捞出一截残碑,但是残碑上只有十个小篆体大字。这时汪汝弼犯愁了,这两个碑都是小篆体书写,一个79个字,一个10个字,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  



汪汝弼回到府衙后,望着这两块石碑,越看越生气。眼看离立碑之日没几天了,汪汝弼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这两块真假石碑成了他的心病。突然,汪汝弼想起了什么,急匆匆地出了门……  



泰安城外,树木林立,一个茅屋。  

汪汝弼推开茅屋大门,只见一个老头正在盘腿打坐。汪汝弼说明来意后,老头交给汪汝弼一个盒子,汪汝弼便回去了。  

回到府衙,汪汝弼打开盒子一看,原来是一块拓片。汪汝弼急忙命人搬来两块残碑, 汪汝弼手拿拓片,看看残碑,再看看拓片,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汪汝弼笑了。  



立碑之日  

这一天,读碑亭顺利完工了,立碑仪式如期举行。泰安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争相一睹《李斯碑》的风采。  

可是,这传说中的《李斯碑》让许多老百姓都倍感失望。只见碑上只有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十个小篆体大字,其中斯、昧、死3个字已经残破不堪了。但是泰安知县汪汝弼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挂着难以掩饰的微笑。汪汝弼知道,《李斯碑》得来不易,虽然仅有10字,却是真正的国宝啊。  

那么,汪汝弼又是如何分辨出真假李斯碑的呢?  

原来,茅屋内的老头是隐居多年原碧霞祠的道士。他交给汪汝弼的东西正是《李斯碑》失踪前珍贵的拓片。  

汪汝弼回到府衙后,发现拓片上有29个小篆体字迹,所以王保年提供线索找到的李斯碑肯定是假的。那么这10字的李斯碑难道也是假的?这时汪汝弼突然想起《李斯碑》75年前曾被大火烧过,于是又仔细比对了拓片和10字李斯碑的字迹,结果完全吻合。  

那么,79字的李斯碑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王保年一家世代以刻碑谋生。王保年闻听泰安知县汪汝弼悬赏重金求《李斯碑》,忙四处打听《李斯碑》的消息,竟真找到一块李斯碑的拓片,并连夜赶制出一块79字小篆体的假李斯碑,还故意把石碑做成残破不堪的样子。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没想到:经过岁月的磨砺,当年显赫天下的李斯碑,如今只剩下秦二世诏书中的 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10个字了。  

最终,汪汝弼找到了真碑,王保年被打入了大牢。真假李斯碑一案水落石出。  



清朝乾隆年间,《李斯碑》神秘丢失,县令悬赏寻找,突然出现两块李斯碑,真假难辨。县令找到高人,揭开真假《李斯碑》谜团,修建读碑亭,陈列十字真碑。  

李斯碑,也称秦泰山石刻。原碑高约1.6米,铭文144个字,现存10个字,为小篆体。李斯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山东省泰安岱庙东御座内。

寻找同宗同门宗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3-7-13 2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