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679|回复: 13

江西汪氏名人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发表于 2013-10-12 1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显臣达宦----汪志伊
来源:桐城市旅游局 发布日期:2006-08-02

--------------------------------------------------------------------------------

汪志伊(1742~1818),字莘农,号稼门,桐城人,官员、文学家。
    汪志伊少读经史,融会贯通。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顺天试,充《四库全书》馆校对。历署武乡、交城、武寨等县事,叙补山西灵石知县,于田赋征收有所改进,刻印赋额清单,依次传递,使民众知所纳赋额多寡,胥吏无从舞弊。代州人孟木成杀人一案已成定案,其弟闯堂呼冤,巡抚命汪志伊前往复查,汪推翻原判,办案人不服,拒不执行,并诉之于大臣。汪志伊据理力辩,毫不退让,孟木成终得免死,由此声名大振。旋调榆次县,迁霍州知州。不久擢江苏镇江知府,后调苏州粮道、按察使。乾隆五十八年,迁甘肃、浙江布政使,时浙江漕粮积弊甚多,附加繁重。汪志伊上任后,裁减附加,严订课征条例,减轻民众负担:嘉庆元年(1796)因所属杭州、乍浦驻防营三月未发给养.汪志伊被弹劾.拟降二级调用。次年清廷诏示汪志伊平日操行尚好,加恩授江西按察使,后任福建布政使,数月后,升任福建巡抚。时海盗蜂起,汪志伊疏陈水师人才难得,副参以上人员可在本省选用,副参以下两省统筹调用,诏允行,对控制沿海盗贼颇著成效。嘉庆十一年,擢工部尚书,未几,授湖广总督。当时环洞庭湖数州府常有抢劫、凶杀之祸。汪志伊派精干官吏乔装侦破,迫使为患者纷纷倒戈悔过。滨江地带,自乾隆末大水湮没,民田未复,汪志伊亲驾小舟,实地勘察,建二闸于茅江口、福田寺,因时启闭,使数百万亩水淹田得以避灾保收。
    汪志伊洁身自好,世论毁誉参半。布政使李赓芸,为官清廉,汪志伊推举为监司。龙溪知县朱履中因渎职受弹劾,传讯中,他反诬李赓芸有勒索行为,因无佐证,朱已承认为诬告,本可结案。汪志伊却因李赓芸为己所荐,意欲追查,福州知府对此案又操之过急,致使李赓芸自杀身亡,一时舆论大哗。嘉庆二十二年被革职回乡。当时的社会名流,念其功勋业绩,写了不少颂词,镌刻于石碑上,嵌砌于汪氏宗祠旁。
    汪志伊著述主要有《西湖诗》1卷、《登岱诗》1卷、《稼门文钞》7卷、《稼门奏稿》12卷、《官鉴辑要》13卷、《汪氏家范》1卷、《近腐斋诗文集》17卷、《湖北水利》2卷、《荒政辑要》10卷、《养正诗》4卷、《节韵幼仪》1卷行于世。


——————————————————————————————————-


汪东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汪东兴(1916—) 江西省弋阳县人。
  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排长、干事、特派员、连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总支书记,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两延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直属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兼警卫处处长,公安部八局副局长、九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总参警卫局局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第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汪宗荣  汪宗荣,研究员。1933年1月出生,江西婺源人。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曾任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副司长。是中国硅盐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为配合国家发展新材料需要,60年代初负责组织开展我国特种无机纤维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先后负责和组织了镀锌玻璃纤维、陶瓷棉、高硅氧纤维、含铜玻璃纤维、光学玻璃纤维、光学纤维面板等项目研制,均取得成果,并获奖。1962年参加国家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编制并负责编写《硅酸盐工业中特种无机纤维工业部分》,为无机纤维材料发展打下了基础。1978年调国家科委工作,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以后从事科技管理,积极参与组织和促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研试制及成果应用推广等技术发展工作。1983年参加国务院组织的2000年长远科技规划的编制,并负责材料技术政策中新材料技术政策要点的编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6年参加中央领导的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的编制,负责新材料领域计划起草,组织实施,参与管理并任第二届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和证书”,1995年被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联合授予“国防军工协作配套纪念牌和荣誉证书”。参与编撰《高技术新材料要览》、大百科《材料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大全》等图书,现已出版发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应蛟在农学上有何成就
  汪应蛟在农学上有何成就
  
  
  汪应蛟,字潜夫,明徽州婺源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土,授南京兵部主事、南京礼部郎中等职。在他代任天津巡抚时,见葛沽、白搪一带田地荒废,询问当地人,都说是盐碱地不可耕种。汪应蛟却不以为然,他经过调查,得出“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然有利”的结论。于是募集百姓垦田5000亩,其中十分之四为水田,亩产四五石,田利大兴。这是天津附近较大规模地改造盐碱洼地种植水稻的开始。
  
  汪应蛟后官保定,这里也是“荒土连封、蒿莱弥望”。加上天津4000驻兵,需饷6万,都是敛之于民。汪应蛟认为,如果开渠置堰改作水田,可得7000顷,每顷收谷300石,不但可资天津军饷,亦可支援附近各镇。因此上疏神宗,建议垦田,得旨允行。万历三十年(1602年),汪应蛟想根本解决河北水利问题,于是建议神宗“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即使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这一建议曾得到工部尚书和神宗的称许,后因神宗去世,明王朝走向衰落,汪应蛟的建议没有实现,但是汪应蛟这种利用众多水渠、变河北为江南的设想,不失为一个宏远规划。
  
  汪应蛟在我国北方盐碱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2: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鋐巧借谐音得天官
  
  
  新闻来源:中国婺源网 发表时间:2005年7月5日15:52
  
  
  
  
  
  
  汪鋐,字宣之,号城斋,婺源大畈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初授主事之职,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佥事,广东提刑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等职。
  
  
  
  汪鋐又名天官,这天官之名叫得很响,婺源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他这“天官”之名是怎么来的呢?说是汪鋐中进士后,任南京府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官位较小,朝中有些大臣、学士都瞧他不起。一日,汪鋐跟随皇上去翰林院,把门的门官迎皇上进去后,把它拦在门外,因他官位够不上级别。一会儿,弘治帝看看跟在后面的汪鋐不见了,返身回转,问怎么回事?为何不进来,汪鋐诉苦道:“您给的官太小,不让进。”皇上说:“哦!嫌官小,那我给你添一点官吧!”“添”与“天”是谐言,聪明的汪鋐立马跪下参拜:“谢皇上龙恩封我天官”,工连磕了几个响头。皇帝一时并没反应过来,天官?封你天官?汪鋐接过话茬:“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臣谢过了。”此时的汪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把两旁的门官一推,耀武扬威地走进了翰林院。从此,汪天官名气越来越大,从古沿袭至今。
  
  
  
  (汪稳生 搜集整理)
 
# posted by 清风斋主人 @ 2005-08-29 12:30 评论(0)

  2005年8月29日 星期一(Monday) 晴

 

经历汪宏
  经历汪宏
  
  汪钅宏(1466-1536)字宣之,行荣四,号诚斋,祖籍江西。
  
  
  
  
  
    在中国抗击外国殖民者的近代史上,我们有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当中,绝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被人淡忘了,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他就是汪钅宏。
  
  
  
  
  
    汪钅宏初登仕途并不顺利,弘治十五年(1502)登壬戍科殿试二甲,拜左少宰吴文定为师,吴文定有意提携他,去找太宰马端肃,马端肃见吴文定十分器重汪钅宏,结果在任职时对汪钅宏不升反降,中国官场的这种跟人站队之风,以人为亲实在是害死人。
  
  
  
  
  
    正德六年,汪钅宏迁任广东提刑按察司佥事;正德九年升本司副使;正德十年奉敕巡视广东海道,处理过疆戎务;正德十六年,汪钅宏迁广东提刑按察使,此间亲自参与和指挥我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入侵者的首次战争。
  
  
  
  
  
    话说正德十年九月二日,汪钅宏巡视海道和奉命出师,驻扎南头海道署。海道署,又称海南道行署,是广东提刑按察司官员巡视海疆,在前线按临经略的行署,亦即管理广东海疆边防的前线指挥部,在南头附近的屯门是汪钅宏击溃佛郎机(葡萄牙)的主战场。
  
  
  
  
  
    十六世纪,西欧部分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对海外扩张与掠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佛朗机(葡萄牙)攻占了满刺加(现马来西亚),随即侵犯我东南海面。
  
  
  
  
  
    正德十二年(1517),佛朗机驻满刺加总督卧亚派安达拉率军舰四艘前往中国,随行还有特使皮利司,到达屯门后,留下两艘军舰,其余继续向广州进发。
  
  
  
  
  
    佛朗机入侵者的暴行,连葡萄牙人也不得不承认。伊斯特氏所著《葡人在中国之居留地》中载:“西眇(安达拉的弟弟)于一五一八年驾一大舶及三小艇至屯门港。此人秉性贪暴,所在劫夺财货,掠买子女;并于此建筑堡垒,以示有据此岛之意。”另葡萄牙史学家巴罗斯撰文亦载:“……西沙统帅葡人,起壕障,虐待大门岛(即屯门)土人,故中国人当初对葡人之美意,至是变为恶意……”
  
  
  
  
    佛朗机一边在屯门等地营建据点,干着海盗的勾当,一边大事贿赂宦官江彬、布政使吴廷举和总督陈西轩,得以在南京被引见武宗,“通事”火者亚三为武宗所赏识,被留下来。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突然病故。宦官汪彬因失去后台而被处死,接着充当汉*的火者亚三亦被诛。五月皮利司被逐出北京,九月回到广州,被作人质关进监。随后朝廷下命广东按察使汪钅宏率军驱逐屯门之佛朗机。汪钅宏得令后在南头设立海防前线指挥部,具体部署与佛朗机进行决战。
  
  
  
  
  
    当时佛朗机势力强悍,船坚炮利。佛朗机船的船体庞大,非常坚固,“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杖,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佛朗机铳,人们也称之为“佛朗机。”“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是年六月,汪钅宏奉旨指挥了驱逐佛朗机的第一次战斗。封锁了屯门澳,晓喻佛朗机离开。佛朗机根本不予理睬,仗其船坚炮利及岸上坚固的军事堡垒,据险抵抗。“汪钅宏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第一回合,明军失利。
  
  
  
  
  
    第一战失利,汪钅宏更加坚信必须以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师夷制夷。他秘密派人以卖米酒为由接近佛朗机,见有两位中国人杨三、戴明在船上,便偷偷与之通话,劝谕其回头为国效力,并相约某夜以小船接应,见汪钅宏。汪钅宏听了杨三、戴明对佛朗机船和铳的具体描述令其如式制造,后经试验,果属利器。
  
  
  
  
  
    是年七、八月,汪钅宏再次亲临南头,这时仿制的佛朗机铳和小蜈蚣船源源不绝地运到军中,明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
  
  
  
  
  
    当时佛朗机的十多艘蜈蚣战船泊于屯门澳,另在岸上设有军事营垒,居于明军以北。等到秋天南风起,汪钅宏乘此向佛朗机发动进攻。先命仿造的佛朗机火炮向佛朗机开火,然后用火舟冲击,火借风势,直扑佛朗机蜈蚣战船,敌船大乱,汪钅宏一声令下,明军小蜈蚣船纷纷冲入敌阵,陆上明军也同时发动猛攻。水陆夹攻,敌军大部分被歼,岸上营垒尽被摧毁,残存余寇逃往外海,明军大胜。
  
  
  
  
  
    汪钅宏攻伐屯门佛朗机取胜,朝野倾动。为表彰其功绩,朝廷于正德十六年十二月,特敕加汪钅宏一级,使食一品俸。汪钅宏仍留驻南头,命令明军舰队巡视珠江口,将佛朗机彻底驱逐。
  
  
  
  
  
    嘉靖元年(1522)九月,佛朗机首领别都卢率其所属千人准备劫掠新会县茜草湾,汪钅宏得报,令明军舰队迅速出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生擒别都卢。至此佛朗机可以说是闻“汪钅宏”二字而丧胆。
  
  
  
  
  
    此后,汪钅宏历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钦差提督、刑部右侍郎等职。
  
  
  
  
  
    入京后,汪钅宏三次上疏嘉靖帝,推荐朝廷推广佛朗机铳及蜈蚣船。为了证实佛朗机铳凶猛,汪钅宏令何儒、杨三等带原获佛朗机铳进京实验。
  
  
  
  
  
    嘉靖九年八月初四,嘉靖帝御览汪钅宏的奏稿后很高兴,命户兵工部议处。但当时的兵部尚书李承勋等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人不是物,拖着不办。嘉靖帝一气之下免了李承勋,命汪钅宏取而代之。
  
  
  
  
  
    嘉靖十三年,汪钅宏一品考满,进勋柱国。世宗特授予敕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这是汪钅宏第十七次任职,也是最后一次任职。自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丞相府,朝廷大政归之六卿,而六卿之中又以吏、兵二部最重要。明代先后任两部尚书者有其人,但同时任两部尚书者只有汪钅宏。
  
  
  
  
  
    南头人们十分拥戴汪钅宏,不仅因为他抗葡卫国。他在南头心系民众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当时南头时遇大旱,汪钅宏为民祷雨,恰值天降甘霖,其德望益高。汪钅宏离开南头时,南头乡亲想为其建生祠,汪钅宏不允。嘉靖八年,汪钅宏进京为官,南头乡亲又开始合议立生祠之事,于是将旧废乡校维修为“都宪汪公遗爱祠。”至万历元年,分东莞立新安县,知县吴大训重修并易名为“汪刘二公祠”。该祠前殿,于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寇拆毁,现仅存后殿,1988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posted by 清风斋主人 @ 2005-08-29 12:28 评论(0)

  2005年8月29日 星期一(Monday) 晴

 

汪鋐与西方国家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2
  西方国家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二)
  
  
  2005-05-10 15:00:38
  
  
  
     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
  
    对于执行海禁政策的明朝看来,允许佛郎机莅华朝贡已经是莫大的宽容,但对方以德报怨,侵占属国满剌加,加之西芒在东莞屯门的暴行,似这样的外化之民只能以武力驱逐出境。对葡萄牙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是非常宝贵的,不经过一场斗争就让他们放弃这一新兴的、前途无量的市场是绝对办不到的",葡萄牙打破海禁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明朝政府为了靖海安民,一场军事上的角逐不可避免。
  
  
    正德十六年(1521年),对于葡萄牙的挑衅,明廷下决心武力驱逐,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命令广东"敕镇巡等官亟逐之,毋令入境"。这时广东的最高军事长官为张嵿,"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剽劫满剌加诸国,复率其属疎世利等拥五舟破巴西国,遂入寇新会。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而具体战役由汪鋐指挥。汪鋐,字宣之,在正德九年(1514年)署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巡视海道,正德十六年任按察使,直接指挥了屯门之战。明朝中叶的两广地区,少数民族联合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散布在沿海的所谓"海盗"活动,已经严重地威胁王朝统治。但由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明军怯于力战,而戕民纵敌的事件却屡有发生,为此汪鋐还受到了处分。
  
  
    初,广东海洋贼数百人,屡入广海卫城劫掠,无敢捕之者。间捕得送官,指挥赵茔、朱椿辄纵之。至是,巡按者置茔等于法,且劾守巡参政张恩、副使汪鋐、兵备就佥事程文隐匿贼情及都指挥欧儒、布政使方良节、按察使王获麟,不能举察,俱当究治。
  
  
    汪鋐率兵驱逐葡萄牙船队,从出师到凯旋历时一年多,而他究竟是用何种方法获胜却是个谜。按照明代的相关文献和国外记载,可以概括为四种说法:
  
  
    第一种为"凿沉说"。《广东通志》记载:"檄海道副使汪鋐帅兵往逐,其舶人辄鼓众逆战,数发铳击败官军。寻有献计者,请乘其骄,募善水人潜凿其底,遂沉溺,有奋出者悉擒斩之,余皆遁去,遗其铳械"。该条指明了在交战初期汪鋐遇到了败仗,同时还提出冲突后期所用的军事策略,即派人潜水凿沉敌船,然后力战退敌。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官军获得佛郎机铳的方式--即由敌方遗弃的。《东西洋考》肯定了上述说法,将冲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官军力战不能退敌,第二阶段派人潜水凿沉敌船,打败了佛郎机。"海道副使汪鋐帅兵至,犹据险逆战,商人凿舟用策,乃悉擒之,余皆遁去"。而顾炎武全文转录了《广东通志》的说法:"海道副使汪鋐帅兵往逐,其舶人辄鼓众逆战,数发铳击败我军。寻有献计者,请乘其骄,募善水人潜凿其底,遂沉溺,有奋出悉擒斩之,余皆遁去"。
  
  
  第二种为"火攻说"。《东莞县志》不同意上述说法,指出:"屯门澳口与南头切近,佛郎机夷人谋据南头,众思弃庐墓避之。事闻鋐,召募海舟,指授方略,亲临敌所。藩舶大而难动,欲举必赖风帆。时南风急甚,鋐命刷贼敝舟多载枯柴燥荻,灌以脂膏,因风纵火。火及敌舟,通被焚溺。众鼓噪而登,遂大胜之无孑遗。是役也,于正德辛已(1521年)出师,嘉靖壬午(1522年)凯还"。该材料准确地点明了冲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没有将冲突分为两个阶段,汪鋐取胜的关键是在准确料敌后采取的火攻,丝毫没有提到"凿沉说"。清朝的《新安县志》淋漓尽致地发展了"火攻说":
  
    事闻于公(即汪鋐),赫然震怒,命将出师,亲临敌所。冒犯矢石,劬劳万状,至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召募海舟,指授方略,皆有成算。诸番舶大而难动,欲举必赖风帆。时南风急甚,公命刷贼敝舟,多载枯柴燥荻,灌以脂膏,因风纵火。舶及火舟,通被焚毁。命众鼓噪而登,遂大胜之,无孑遗。是役也,于正德辛已出师,至嘉靖壬午凯还。
  
    第三种为"火铳说"。《殊域周咨录》在肯定"凿沉说"的同时,又附加了一种"火铳说"。该说最大的特点在于火铳取得的方式,否定了是在战后缴获,肯定了是在战役之前通过传奇性的手段取得,使交战过程更加扑朔迷离。它前文坚持"凿沉说",指出:"海道宪师汪鋐率兵至,犹据险逆战,以铳击败我军,或献计使善泅者凿沉其舟,乃悉擒之";随即又介绍葡萄牙人的快船利器,和中国人是如何得到此物。
  
  
    有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朗机船,见有中国人杨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国,备知造船及铸制火药之法。鋐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赍,彼遂乐从。约定其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鋐举兵驱逐,亦用此铳取捷,夺获伊铳大小三十余管。
  
  
    第四种为"天气说"。与中国史料的多种说法相比,国外史学家的认识相对简单而且较为一致,即恶劣的天气帮助了西芒。"最后,他遭到了一支中国舰队的包围和攻击,只是由于一阵暴风雨把船只驱散,才使他得以逃生并回到马六甲。明朝皇帝命令葡萄牙恢复先前统治马六甲的王朝,双方关系完全断绝"。龙思泰也认为是天气的原因。"一队中国士兵围攻这座堡垒。如果不是一次对他极为有利的风暴非常及时地刮起,西芒将会死于饥饿。他利用这个时机,带着三艘船逃跑了(1521年)"。
  
  
     概括中外多种说法,可以肯定汪鋐率领明军击溃佛郎机,是经过多个回合反复斗争得来的。一开
  
  
  
  概括中外多种说法,可以肯定汪鋐率领明军击溃佛郎机,是经过多个回合反复斗争得来的。一开始汪鋐并不知道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凭借手中武器据险逆战,使明军在交战初期没能获胜。之后汪鋐在劣势条件下,改速决战为持久战,长期围困将近一年以待敌疲。之后,明军利用台风或暴风雨的恶劣天气,在火铳威力不易发挥之际,全线出击打败了对手。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代价大而收获少的胜利。当时的人已经认为:"不数年间,遂启佛朗机之衅。副使汪鋐尽力剿捕,仅能胜之"。屯门之战使明朝认识到蜈蚣船和佛郎机铳的威力,在引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为紧接着的西草湾之战取得胜利积累了战争经验。
  
    嘉靖二年(1523年)的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正史中不但写明了战争经过,而且还有战果。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疏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在他到达满剌加的时候,获悉屯门船队与中国关系恶化,但仍打算冒险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样暴躁,他劝告"部下力避冲突行为,于入港投锚后,急上岸求见广东地方长官,请求许其和平贸易。广东地方长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门港退出,然已遭中国舰队之追击"。这是因为广东当局在经历了屯门之战后,已经下令"不准中国人与葡萄牙人接触。反而发布命令,要中国战船一旦遇上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由于明朝水师求战的坚定与急切,同时哥丁霍在是否开战上犹豫不决,西草湾之战一开始明军就占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
  
    佛朗机国人别都卢寇广东,守臣擒之。初,都卢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思率思船截海御之。转战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众人齐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俘被掠男妇十人,获其二舟。余贼米儿丁甫思多减儿等复率三舟接战。火焚先所获舟,百户王应思死亡,余贼亦遁。巡抚都御史张巅、巡抚御史史涂敬以闻,都察院覆奏,上命就彼诛戮枭示。
  
  
    西草湾之战沉重打击了葡萄牙殖民者,从此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年),在中国的文献中没有发现葡萄牙在广东沿海的冒险经历。这当然不是说葡萄牙从此放弃,而是转移到条件较为宽松的福建、浙江继续走私。"自是,佛郎机诸番夷舶,不市粤而潜之漳州"。另一方面它也转变了进入的方式,"在随后的三十年内,佛郎机继续游弋于中国沿海,他们有时在地方官员的默许下进行贸易,有时则完全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由于最初是在广东相当严厉地执行那道明王朝禁止其贸易的诏令,葡萄牙人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较北面的沿海省份--福建与浙江,他们在那里荫蔽、无名的诸岛屿及港湾内越冬"。与此同时伴随着始于嘉靖二年愈演愈烈的"倭患",中国与葡萄牙的海上交往就同"倭寇"事件相联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立信
  汪立信《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迹上》:“汪紫原立信,字诚甫,婺源大畈人,迁安丰。淳祐七年进士。”《宋史》卷四一六《汪立信传》:“汪立信,澈从孙也。立信曾大父智从澈宣谕湖北,道六安,爱其山水,因居焉。”考同书《汪澈传》:“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六:“汪立信者,徽州人。《与贾似道书》云……。似道得书大怒。”又按汪澈墓志,1965年出土于江西景德镇,《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1期1983年1期有录文。《弘治徽州府志》卷六《选举》:“淳祐七年张渊微榜:汪立信,婺源人。”同书卷九《人物》:“汪立信字诚甫,号紫源,婺源大畈人。六世祖开徙休宁之下坦。大父智从浮梁族人湖北京西宣谕歙澈至安丰,因寓居焉。立信又寓居建康。”《宋诗纪事》卷六六《汪立信》条:“立信字诚甫,号紫源,先世新安人,自浮梁徙六安。淳祐七年进士。”
  
 


汪澈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婺源大畈]徙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显仁皇后攒宫讫役,议者欲广四隅,士庶坟在二十里内皆当迁,命澈按视。还奏:“昭慈、徽宗、显肃、懿节四陵旧占百步,已数十年,今日何为是纷纷?汉长乐、未央宫夹樗里疾墓,未尝迁。国朝宫陵仪制,在封堠界内,不许开故合祔,愿迁出者听,其意深矣。”高宗大悟,悉如旧。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会金使高景山来求衅端,澈言:“天下之势,强弱无定形,在吾所以用之。陛下屈己和戎,厚遗金缯,彼辄出恶言,以撼吾国。愿陛下赫然睿断,益兵严备,布告中外,将见上下一心,其气百倍矣。”除御史中丞。
    寻遣马帅成闵以所部三万人屯荆、襄,以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诏凡吏能否、民利病悉以闻。过九江,王炎见澈论边事,辟为属,偕至襄阳抚诸军。鄂帅田师中老而怯,立奏易之。时欲置襄守荆南,澈奏:“襄阳地重,为荆楚门户,不可弃。”敌将刘萼拥众十万,扬声欲取荆南,又欲分军自光、黄捣武昌。朝廷以敌昔由此入江南,令吴拱严护武昌津渡。拱将引兵加鄂,澈闻之,驰书止拱,而自发鄂之余兵戍黄州,俾拱留襄。敌骑奄至樊城,拱大战汉水上,敌众败走。时唐、邓、陈、蔡、汝、颍相次归职方。未几,金主亮死,澈乞出兵淮甸,与荆、襄军夹击其归师。未报,而金新主罢兵请和,召澈入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同赞内禅。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隆兴元年,入奏,还武昌,而张浚克期大举,诏澈出师应之。澈以议不合,乞令浚并领荆、襄。谏议大夫王大宝论澈“无制胜策,皇甫倜以忠义结山砦,扼敌要冲,澈不能节制,坐视孤军堕敌计。赵撙以千五百人救方城,败散五百余人,澈漫不加省。乞罢黜。”澈亦请祠,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大宝疏再上,落职,仍祠禄。
    明年,知建康府,寻除枢密使。在位二年,以观文殿学士奉洞霄祠,寻知鄂州兼安抚使。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致仕。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
  
  
  -选自<<宋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淑珍
  汪淑珍: 女一九六二年,比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毕业后一直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在设计中注重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文化与哲学的结合,作品曾在全国、省、市级评中获奖十多项、创作了特大型瓷壶“三国名将”,箭筒“清明上河图”,“五百罗汉图”等佳作,特别是开发设计的景德镇瓷壶系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称“壶王”,作品被收入“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实用美术”、“景德镇百事通”、“景德镇陶瓷全集”等书籍,“景德镇日报”对个人及作品作专题报道,故其作品深受海外各界人士的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12: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桂英世家
  汪桂英世家
  
    汪桂英:女,室名"平山草堂"。原籍江西省乐平市,1931年8月出生于景德镇。现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研究。任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1978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汪桂英出身于陶瓷美术世家,其父汪野亭力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桂英擅长陶瓷器型设计、高温色釉综合装饰,兼长中国画。工粉彩山水、釉下彩花卉。她的粉彩山水瓷画,既得其父遗韵,又借鉴西画技法,广采山水画名家名画的画风画技,其构图简洁明了,意境宁静高远;用笔或不拘成法,雄浑豪脱;或工致秀丽,细密清妙。写意工笔,各有所长。她的色釉综合装饰,气韵生动,形意自然。她在陶瓷造型和装饰设计结合上,长期实践,苦心探求,作品型巧而画美,技法圆熟,笔法纤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150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072
QQ
发表于 2013-10-13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727

帖子

7476

积分

新手上路

让友谊和亲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积分
7476
QQ
发表于 2013-10-14 0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5世爽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安公-57世源公......69世浙公(婺源迁湘始祖)......89世洪能(字德佳)——浙公支派语:“浙允衍志文思孔子可龙之水毓友应宗世达名理德育隆嘉惠书香庆继承声华遗美荫俊杰锡荣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18: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汪为新 又名止亭,江西永新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现为职业书画家,独立撰稿人。出版个人画集5种,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50余万字。主要展览个展:“汪为新书画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琅园无声•汪为新书画艺术展”(山东省博物馆)联展:“当代水墨探索展”(中国台北) “北京青年美术作品展”(当代美术馆) “中国画家五人展”(1998 中国美术馆) “当代艺术家精品展”(2001 北京) “INK AND PAPER”(2002 法国) “第2回中韩书法家交流展”(2002 汉城) “中国当代书画家邀请展”(2002 北京大学) “三人水墨画邀请展”(2003 北京民族文化宫) “首届花鸟画邀请展”(2003 广州美术馆) “李津、汪为新、王晓辉三人现代水墨展”(2004 巴黎) “山水画邀请展”(2004 广州美术馆) “中韩书画家邀请展”(2004 河北迁安) “美术市场、名家邀请展”(2005北京中国画研究院)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全国政协礼堂) “2006浙江美术年之写意临海 全国当代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台州艺术馆) “2006传承与融合 当代中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杭州大剧院) “天光云影 水墨联展”(北京上上美术馆)刊载:《美术》、《国画家》、《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东方艺术》、《国画大家》、《艺术状态》、《美术市场》、《名家逸品》、《艺术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1999-2000》、《中国书画》、《当代艺术家文献》、《国画文献》、《艺税集、花鸟》、《艺税集、山水》、《中国书画收藏》、《书画收藏》、《藏画》、《中华书画》、《艺术与投资》、《水墨味》等媒体介绍:1996 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专题介绍、山东电视台“时代美术”专题介绍,《中国文化报》、《中国商报 收藏版》、《中国信息报》、《中国音乐报》、《中国桥》(英文版)联系电话:画家网络专业代理:010-51657843 E-mail: songyx126@g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08

帖子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3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1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标题.bmp
汪为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