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464|回复: 5

湖北阳新(兴国州)汪氏白门楼原贵公、国齐公支谱

[复制链接]

32

主题

167

帖子

184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47
发表于 2015-6-27 2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阳新汪祖华 于 2016-6-8 20:23 编辑







                                                                                      平阳堂阳新汪氏白门楼支谱
                                                                                                    原国
                                                                                                    贵齐
                                                                                                      公
                                                                                                      史
                                                                                                     志

                                                                                             2015年

一、汪氏渊源与史迹考略

1、黄帝衍脉与汪氏先祖
    黄帝:相传系盘古氏八十一世、伏羲氏二十世、少典氏十二世,启昆之子,即为黄帝。原姓公孙,名伯荼,字玄律,长于姬水改为姬姓,生于轩辕号轩辕氏,国于有熊又称有熊氏。少典国第十二任国君,始为少典部落首领,后取代神农氏裔成为联盟中央国领袖,继伏羲之后为华夏文明之始祖。有四妃育子十二人、众妾育子十三人,共有二十五子,十二正子继承姬姓,余十三庶子分赐他姓,黄帝共传十四姓。公元前约2708—2598年。  

    后稷:黄帝长子曰元嚣,传少昊、蟜极、帝喾计四代,帝喾长子是为后稷。姓姬名弃,字度展,系黄帝第六代孙,夏前重臣,农业先师,早周始祖。公元前约2530—2450年。往后传嫠玺、叔均、叔望、叔重、叔农、叔辛、不窋、鞠陶、侯亚、昭臣、季坚、叔壬、启封、昆伯、公刘、施徳、行仁、庆节、皇仆、差佛、毁喻、公非、辟方、高圉、夷侯、侯牟、侯旅、亚圉、景伯、云都、木公、祖绀、公叔、诸盩、太公、太王、季王计三十七代。  

    文王:黄帝第四十四代、后稷第三十九代孙,季王长子,姓姬名昌。商纣王授为西伯侯,商末哲学家,西周始祖。公元前1060年起兵伐纣,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纣后建立西周王朝,武王奉侯父为文王,以天子之礼葬之。相传姬昌有九十九子,次子姬发即武王,四子姬旦即周公,公元前约1130—1050年。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弟,成王叔。公元前1060年姬旦被姬昌封占古鲁国即今河南鲁山县,公元前1046年任西周丞相,杰出政治家,为华夏文明之远祖。佐武王、扶成王、代政、平乱、创典制、立宗法、封诸侯,皆建殊功,是为西周礼制的缔造者,成王以天子之礼葬之。公元前约1090—1000年。

    鲁公:周公长子,姓姬名伯禽,公元前1046年灭纣建周后,领兵东征徐、奄等前纣十七盟国,讨平后封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公元前1043年受周成王始封为鲁国公,是为首任鲁公。生于公元前 约1065年,卒于公元前998年。往后传炀公、魏公、献公、武公、孝公、惠公、桓公、庄公、僖公、文公、宣公计十二代。

    成公:早期之鲁国,是西周最重要的诸侯国,周室嫡系、延制周礼,由古鲁国一直往东扩张,由今豫中东部,至鲁西中南大半。文王第十五代、鲁公第十三代孙,宣公长子,姓姬名黑肱,公元前591年袭位鲁国第二十一任国君,即为成公。成公生于公元前约620年,卒于公元前573年,娶有两位夫人,大夫人姜氏未育,二夫人姒氏生有二子,长子姬午袭位国君是为襄公,次子姬汪即为汪氏始祖。襄公之母尊为夫人,其次子亦不可贬称庶子。

2、汪氏起源与封地郡望   

    颍川侯:黄帝第五十九代、周文王第十六代孙,鲁成公黑肱之次子,鲁襄公姬午之胞弟,姓姬名汪字象文。周简王十三年、鲁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生,姬汪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有纹,左似水右似王合而曰汪,遂以为名。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因功受襄公封为上大夫、食采颍川,故称颍川汪侯。配王氏,生子一曰挺。汪侯与夫人卒葬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坐北朝南。

    颍川考:颍川因以颍水得名,秦置颍川郡的前身,辖境主以颍河流域,辐射约今河南禹州、太康、许昌、长葛、登封、尉氏、平顶山、叶县等,治阳翟,隋唐后改治许昌。颍川城原名阳翟、后名禹州、中称禹县、今复称禹州,是夏朝的千年古都。深入研读元代松寿公的颍川论,并经诸多史料考证:老谱中乱用之词颕川、颖川皆应为颍川,颍川属今河南,而非今山东。

    肇姓祖:名诵,字元通,号志道,挺公长子,史属东周~春秋~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仕周为都司马,封邑城平阳。配河间柳氏,生子三曰钺、铨、锜。诵公与夫人卒葬平阳鄯乡武丘,锜即战卒于郎的春秋童子。诵公本姓姬,依照王公贵族之法规,公子公孙三代后不可延续贵族之姓,别姓有多种途径,可封赐、可采邑、亦可自选报准。恰逢诵公因夹谷会盟、备战有功而获命氏特权,再又因觉祖名由来神祥而引以姓汪,故奉颍川侯为汪氏鼻祖,诵公实是别姓祖而称三世祖。

    平阳郡:本汪氏在唐朝前期盛于新安江流域,谓之“郡望新安”;唐开元初期盛于黄河西域,被敕封为“河西汪氏”。宋帝诏编全国经典百家姓,凡姓皆标郡望,新安与河西两地显然不能代表汪氏全体。于事,我汪氏宋代先贤们议定:汪氏郡望应总为平阳,平阳郡即始此也。都司马──军内部门统领或都城首领。城平阳──后曰东平阳,即今山东新泰市。古有十七地谓之平阳,久考确认:公之采邑即汪氏郡望为鲁之城平阳,而非晋之都平阳,亦非鲁之南平阳和西平阳。理由有三:其一,在当时唯有城平阳已名之而属鲁国,且鲁曾尝试建都如此;其二,诵公实为汪氏别姓始祖,而此前几乎没有分脉,以诵公封地为郡望可一统盖之;其三,汪氏出自鲁国公室,泰山是为鲁邦之望,则平阳可作汪氏之望,宜也。

二、平阳汪氏颍川侯先祖源系
(1世---62世)
1.平阳汪氏唐前世系(1-45世)

    1世:汪公鲁成公幼(庶)子,字象文,春秋,西周,鲁国。长而敦敏,值功于鲁,封爵为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颍河流域,中心豫东),称汪侯。娶大夫王珣之女,生子一:挺。公与妣殁后,同葬于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河南新郑附近),坐坎面离颍川,即晋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西乡靖仁里。

     2世:挺公字文质,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己酉,即鲁襄公二十一年,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年生,殁年无),仕周至司谏。妣郑君约之女,生子二:诵、芒;公殁葬于洛阳(河南)中甘山。

     3世:诵公挺公长子,字玄通,又云志道,本姓姬,成年后因觉祖父名由来神祥便以之为姓,故称颍川侯姬汪为汪氏得姓始祖,汪诵为汪氏别姓氏祖。春秋,西周,鲁国。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平阳,平阳郡始此。娶河间(今河北)柳怀之女,生子三:钺、铨、锜。

备述:平阳郡,现山东省邹城市以西区域,古时该地属于邹国,又名邾国,春秋时是鲁国的附庸,置为平阳郡。因汪姓是姬姓鲁国公室的一族,故汪氏成为平阳郡的望族,平阳郡便成为汪氏郡望。
     3世:芒公挺公幼子,其是否同愿改为汪芒?他的后裔是否姓汪?他与“汪芒之后”的渊源传说有无关联?待考。

  4世:钺公诵公长子,字智宾,春秋,西周,鲁国。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年),仕鲁至公族大夫(上爵位),封陈郡(今河南)侯,居洛阳。娶颍川钟思恭之女,生子一:嵩;续娶王氏,生子三:汶、洙、郁。
    4世:铨公诵公次子,字子殊,仕鲁至司马。
   4世:锜公诵公幼子,时值鲁齐两国交战,十八岁时为阻止齐国军队入侵,在郎(地名)之战中英勇献身,谥烈侯,亦即孔子颂扬的春秋杰出的少年英雄。

5世:嵩公钺公长子,字子高,战国,西周,鲁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仕鲁为中大夫(中等爵位,仕居应在河南)。妣江氏,济阳(今河南)人,生子一:建。因功受诏上表修谱。其同父异母的三位兄弟的史料缺,郁为锜承祧。

      6世:建公字君行,战国,西周,鲁国。周显王仕左中郎将(宫廷左卫军统领,无受封年份,应在公元前368年后;仕居应在山东)。娶兰陵(今山东)萧亮之女,生子一:考。

      7世:考公字公绩,战国,西周,鲁国。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仕鲁至司马(将军之下的军政统领,仕居应在山西)。配太原(山西)叶君楷之女,生子一:欣。

     8世:欣公字子悦,战国,西周,鲁国/秦国。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为彭城(江苏徐州)戌主(卫戌军统领)以备兵抗楚,次年楚顷襄王伐鲁攻占徐州,又五年楚灭鲁。公认定能困楚者莫若秦,故举家投奔秦国,誓报灭鲁之仇。配天水(甘肃)姜俭之女,生子一:永。

      9世:永公字子长,战国,秦国。秦庄襄王二年甲寅(公元前247年),仕秦为左监门,子承父志蓄势抗楚(仕居应在甘肃、陕西),永公曰:“余不敢忘父母之邦,且以仇楚而志吾之复也”。娶舍人(达公贵族之近亲)李超之女,生子一:陈。

      10世:陈公字宇梁,战国,秦国。秦始皇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仕秦为中郎将,助大秦灭六国,征战建功(仕居应在陕西、河南)。配陈郡(河南淮阳)袁义方之女,生子二:良、量。公殁葬长安左冯翊。

      11世:良公陈公长子,字文贤,战国,秦国。仕秦为中郎将(仕居地应在陕西、甘肃)。娶吴兴(今浙江)沈文之女,生子一:猛。
      11世:量公陈公幼子,仕秦至彻侯(最高爵位),后世居长安。

      12世:猛公字君烈,西汉。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为中军司马,后官至沛郡(今安徽相县)守。配范阳(今河北)吕迟之女,生子二:胜、拔。

       13世:胜公猛公长子,字伯勘,西汉。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为丞相王陵府(今陕西西安)长史,后仕颍州(今河南新郑、禹州)郡守,封容城(今河北保定)侯。配彭城(今江苏徐州)戌主李温之女,生子三:理、重、泰。
       13世:拔公猛公幼子,迁居北地。

       14世:理公胜公长子,字仲长,西汉。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为清河(河北)令。配琅邪(山东)吴达之女,生子二;坚、婴。
       14世:重公胜公次子,仕居颍州.
      14世:泰公胜公幼子,仕居宜阳(洛阳),后分河南汴梁(开封)。

      15世:坚公理公长子,仕居清河(河北保定)。
      15世:婴公理公幼子,字子雅,西汉。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公元前145年),仕汉至冯翊(陕西西安西)长史,再仕伏波将军。配颍州(豫东)陈度之女,生子一:晃。

       16世:晃公字文明,西汉。汉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武帝北征为中郎将(仕居应在今陕西、山东等)。配琅邪(山东)御史王评之女,生子一:性。

      17世:性公字公静,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武帝北征为中军司马,后为淮阴(江苏)令(仕居应在陕西、山西、河北等),配河北杜陵之女,生子一:进。

      18世:进公字元涉,西汉。汉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仕汉至护军司马(仕居应陕西)。赞曰:自晃来世,以武功显至。配始平(陕西中部)李则通之女,生子三:达、将、勘。

     19世:达公进公长子,字子通,西汉。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仕汉至中郎将(仕居应在陕西、安徽等)。配谯郡(今皖北)夏汉宗之女,生子三:雅、悊、卞。
    二弟汪将仕居不详,
    三弟汪勘仕居扶风(陕西)

     20世:雅公达公长子,字景儒,西汉。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仕汉至猃狁(即凶奴,今陕北、陇北、蒙西)戌主,后仕清河(冀南、鲁北)太守。配广陵主簿徐宗彦之女,生子一:勇。二弟汪悊、三弟汪卞,均仕居淮
21世:勇公字伯刚,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以功授予广武将军(仕居应在豫),配陈郡(河南)太守许陵之女,生子一:言。

       22世:言公字公辩,西汉-新-东汉。王莽天凤元年甲戍(公元14年)新授广武将军不就,新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从汉授武锋将军,讨王莽有功,任武城(今山东)太守(仕居在陕西、山东)。配清河(冀南)太守张荣之女,生子一:高。殁葬右扶风(西安西北)茂林马邑山。其墓志铭曰:周公末裔,汉代名贤;英英独秀,沉沉蒿田;麒麟卧地,松柏参天;灵龟万世,华表千年;式刊不朽,视此雕镌。

       23世:高公字元升,新-东汉。汉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凶奴寇天水、上党诸郡,马援出征,高为裨将,尝出山谷有功,高膂力善战斗,军中称猛烈将军,后从援征五溪,蛮有功,为北寨戌主,(仕居应在陇西)。配彭城(徐州)薛宏之女,生子三:洪、澄、浍。

       24世:澄公高公次子,字仕清,东汉。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取武略进士,仕征北军司马(仕居在陇西)。妣河内(今河南)荀氏,生子一:珍。
    兄汪洪仕居河西(甘肃),
     弟汪浍仕居广平(今河北)。

       25世:珍公字子玩,东汉。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14年),以父勋仕沛郡(皖北、苏北及豫东)长史,后升沛郡侍郎(应居皖北)。配沛郡宋昱之女,生子一:云。

      26世:云公字元汉,东汉。公慷慨有大节,尝谓人言孝不违忠亲,不避艰臣之职也,父残方仕。汉顺帝永建三年戊辰(公元128年)为渔阳(北京)太守,解卑寇边,云屡破之,援兵不至,力战遂殁。久战无援终阵亡。配许县(河南)祭酒(最高学位)许袁昙之女,生子一:讬。

      27世:讬公字伯寄,东汉。汉桓帝建和二年己丑(公元149年)为嘉平(地名无考)县令。配太阳(今地名无考)县令胡进之女,生子一:顗。

      28世:顗公字子始,东汉。以孝廉献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为太子洗马司。配胡公员之女,生子一:广。

      29世:广公字元洪,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破黃巾军乱有殊功,封中郎将(仕居应在甘肃)。配武都(陇西)贺韬之女,生子一:平。

     30世:平公字衡甫,东汉。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讨董卓任徐州行军司马,配颍州(豫东)参军陈通之女,生子二:文朂、文和。

      31世:文和公平公幼子,字君睦,东汉。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乱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县令,遂居会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平黟、歙二县,分汉丹阳郡,黟、歙二县地利,始新、新定、黎阳、休宁、黟、歙六县为新都郡,治所始新,初王朗为会稽太守,黟、歙尝羁属会稽西部,朗降而黟歙至是始平,文和遂家于歙,爰自其祖考沂而至于颍州,凡三十世,乃修谱牒,遂纪其德行、官爵、墓茔于各代之下,汪氏之谱盖始于此而详焉。配富春(浙江富阳)孙氏,生子二:轸、绍。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九里邵石山。
     兄汪朂,居会稽,立文和公次子绍为嗣,绍生子越,居会稽。

        32世:轸公字公真,东汉-三国。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壬辰,破黄巾贼于故鄣(鄣郡治所,今浙江安吉西北),为弭寇将军、故鄣令。配历阳(今安徽和县)李期之女,生子四:彻、远、徐、万春。葬新都郡前都督山。其墓志铭曰:帝喾之胤,姬旦之苗;股肱周室,羽翼鲁朝;源长派远,金声玉条;文波浩瀚,笔海迢遥;烹鲜驯雉,制锦沉巫;既宰他邑,亦赞松榆;燕辞城郭,雁至衔庐;屡华廷槿,匝固荒芜;十年迅速,七尺斯须;茔来元武,兆示青乌;宗支不昧,万载无渝。
     弟汪绍,出继叔父汪勗为嗣,居会稽。

     33世:彻公轸公长子,字子明,三国,吴国。因累建功绩,仕吴至湘东郡(今湖南)太守,居湘东;后封新都(浙西、皖南)候,居黎阳(浙西)。配始新(浙西)方信之女,生子三:授、守、谦。葬歙郡(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一曰吴渚山)。
    二弟汪远,字子遐,迁南陵(皖东);
    三弟汪徐,字子爱,迁庐江(皖中);
    四弟汪万春字子先,任庐江郡(皖中)守,居庐江。

     34世:授公彻公长子,字元德,行一。三国,吴-西晋。吴赤乌末期年庚午(公元250年),仕吴至射击校尉,宝鼎三年戊子(公元268年),授右将军,仕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配新定(地名无考)余丞通之女,生子四:翊、解、演、旭。后迁居遂安(浙西),葬邵石山。(时新都太守许悌启敕新生都汪、余、方、胡自为一邦四胄之姓)
    二弟汪守,居湘东;
    三弟汪谦,任豫章(江西锦江流域)郡丞(副郡守),遂居饶州(上饶)浮梁县(景德镇)。

     35世,演公授公三子,字德敷,西晋。先后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公元294年)夏,洪水暴涨,所居地渝为溪,徙居遂安(浙西)城北。配王氏,生子一:道献。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
    长兄汪翊,任海阳(安徽休宁)令,居海阳;
    二兄汪解,任庐江(皖中)郡守,居庐江;
    四弟汪旭,先仕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任护军司马、丹阳太守、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晋成帝咸康二年丙午(公元336年),诏索诸姓宗谱,旭乃修谱牒奉表阙下。居宣城。

     36世:道献公字君奉,西晋-东晋。新安始祖。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为歙县令,遂居歙县,配胡氏,生子二:恭、威。公卒葬歙郡城东八里吴清山。

      37世:恭公道献公长子,字伯敬,西晋-东晋。东晋孝武帝初(即公元373年后),仕晋至除寇将军。公生性廉洁,不尚财物,所传唯有书史。居歙南乡,配胡氏,生子一:统。享年八十七,葬歙县向杲山。梁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建向杲院。
    弟汪威,字伯仪,繁衍至北野灵村、辇村、乌聊琶村诸支脉。

      38世:统公字容之,东晋-武帝。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公元394年)为宁远将军,晋制第五品。配程氏,生子一:元爽。享年六十五岁,葬向杲山。

      39世:元爽公字克明,东晋-南北朝,宋国。以文学著名,宋文帝云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仕宋至富春(今浙江富阳)令。配程氏,生子一:叔举。卒葬乌聊山(今休宁庙山)。

       40世:叔举公字鹏远,南北朝,宋国。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为参军司马,领兵镇歙后,勇退不仕。配江氏,生子五:皓、泰、志、聘、霸。享年九十八岁,神为扦,葬绩溪登岭山白扬坑东山下“将军踏弩”形。

      41世:泰公叔举公次子,字亨之,南北朝,齐国-梁国。先仕南齐始高帝(公元480年起),永元年间(公元499年)齐征仓曹参军,后不就;后梁欲大举伐魏,授平北大将军;享年六十三,配姚氏,生子五:然、勋明、杰、默、仁。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迁居绩溪,葬歙县横品山。因历仕有功,后宋追封基福昭佑侯。
     长兄汪皓,一子名睦,一孙名宝欢为隋大将军;
     三弟汪志,字季道,迁居葛塘;
     四弟汪聘,字季孺,迁居临溪;
     五弟汪霸,字季武,仕歙县主簿,居歙之长乐乡。

       42世:勋明公僧莹公次子,字智叔,南北朝,梁国-陈国。陈武帝永定三年己卯(公元559年),仕会稽令。因历仕两朝有功,封戴国公。后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配许氏,生子三:僧莹、僧湛、僧叔。享年六十一岁,葬歙县云岚山。
     长兄汪然,三弟汪杰,四弟汪默,五弟汪仁,俱迁白杨。

     43世:僧莹公勋明公长子,字伯玉,南北朝,陈国。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袭封戴国公,任休宁令,三年壬午(公元562年)迁任稷州长史。配歙西郑氏,生子三:世华、世英、世荣。享年五十四岁,葬歙北云岚山;因仕功显著,后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
      43世:僧湛公勋明公次子,字天卿,陈天康元年授仕鄱阳令,配周氏,生子七:秩、师、佛、罗、彪、环、珉,公享年八十九,葬溲山。其弟僧叔资料无考。

     44世:世华公僧莹公长子,字英发,号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华,隋朝-唐朝。隋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华公美髭髯,倜傥有大志,丰神凝峻,好习武事,以勇侠闻,叔父宝欢为隋将,深器之,隋大业间,群雄并起,天下乱离,公以士豪为新安郡募平回玉乡寇,于是威振江南,所至望风归附,奄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带甲十万,仍用隋正朔,众请进号吴王。唐武德四年九月甲子,奉表归唐,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二年赐以信圭,诏授左自卫渠府统军,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归葬歙北云郎山,庙食乌聊山,宋累封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配夫人钱氏、稽氏、庞氏,共生九子: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
    44世:世英公僧莹公次子,唐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配李氏,生子四:畅(娶冯氏)、操(娶鲍氏)、素(娶许氏)、术(娶胡氏)。公享年五十八岁,卒葬云郎山。
   44世:世荣公僧莹公幼子,唐武德四年敕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五年上表,功论赐采二百匹,袭戴国公,授清江令,配鲍氏,生子四:亮、光、良、秦。公年六十五,卒葬云郎山。
     44世:铁秩公:僧湛公长子,隋大业末为兄华裨将,武德四年元月归唐,诏授金紫光禄大夫,歙州总管。
     44世:铁佛公僧湛公三子,字懋族,隋末佐兄华保障六州,唐兴奉表纳土,授歙州总管府长史,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配王氏,生子八:广、密、伦、廉、雅、嶷、顺、当。其二兄铁师、四弟铁罗、五弟铁彪、六弟铁环、七弟铁珉资料俱缺无考。

2.平阳汪氏显祖华公七子爽公世系
45 世:名爽,字子开,华公七子。唐朝/ 太宗/ 高宗时期。唐贞观三年己丑(629 )十二月二十九日,庞母(名实)生,唐中宗嗣圣元年甲申(684)六月二十九日卒,享年五十六岁。考应属三房庞氏(名实)夫人出,生于武德元年戊寅(618)正月十九日,卒于咸亨四年癸酉(673)六月初九日卒,享年五十六岁。贞观十八年甲辰(644)任右武卫,唐永徽五年甲寅(654 )配左卫勋府,唐总章二年己巳(669 ),仕岐王府(陕西)法曹参军。爽公仕于陕西等地,家居绩溪。
        原配闵氏,生卒育不详;继配戴氏,江阴圭铭公女,唐武徳元年戊寅(618)二月十三日午时生,唐调露元年己卯(679)七月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生子二 ──  处礼、处贵。公与闵妣先葬云岚山,后与二妣同(迁)葬绩溪登源南十一都三图一大田中心(今属绩溪县瀛川乡仁里村七塔组,昔日的大田今成村庄,爽公墓被民宅所困),土名七塔,世称七王坟。南宋六次追封为忠德侯、忠德顺助侯、忠德顺助广休侯、忠德顺助广休协贶侯、崇和公、崇和衍烈公。  
        爽公后代繁衍众多,陆续迁徙至婺源、德兴、浮梁、饶州、瓦硝坝、歙县、休宁、祁门、宣州、安庆、桐城、潜山、霍山、金寨、岳西、庐江、太湖、合肥、池州、东至、石台、青阳、常州、江阴、杭州、衢州、婺州、泉州、四明、汉阳、黄冈、红安、麻城、孝感、阳新、大冶、通山、崇阳、信阳、南阳、黄梅、湖南、陕西、山东等诸多分派。   

46世:处贵公爽公次子,字士博,唐朝,高宗/武则天时期。约生于唐高宗贞观末年(公元648年或649年),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公元673年,父丧)后,应孝廉未捷,后或从教或从商。配李氏,生子一:泰元,生卒及享年无记,侨居安徽太平县(属古徽州的宣州,今属黄山市黄山区、古县城广阳镇现位于太平湖后部),葬宣州太平县。
     兄:处礼,字元宪,妣劳氏。

     47世:泰元公字道元,唐朝,高宗/(周)武则天时朝。约生于唐高宗乾封年间(公元666—667年),未获仕职,或从教或从商。娶鲍氏,生子二:仁素、仁恭。居太平,父卒后,因孤癖孝行而终身庐于父墓側,享年四十岁,葬宣州太平县父墓傍。

     48世:仁素公泰元公长子,字德儒,唐朝,武则天/玄宗/肃宗时期。约生于唐(周)武则天前(公元683—684),娶施氏,生子二:凤思、凤林。随子任,自太平迁居泾县桃花潭,享年八十一岁,卒葬泾县居侧。
     48世:仁恭公泰元公幼子,妣*氏,生子三:景荣、景砦、景瑞;
景砦生子文瑞,文瑞生子行乾,行乾生子四:怀玉(生子大伦)、怀珠(生子大盈)、怀珍(生子大绪)、怀仁(生子二:大修、大陵);   
      景瑞生子文弼,文弼生子三:行员、行方、行圭;行员生子二:怀凤、怀吉,怀吉生子二:大新、大功;行方生子二:怀楚(迁居篁墩)、怀璧,怀璧生子甫仲。

     49世:凤思公仁素公长子,字子仪,唐朝,玄宗时期。约生于唐(周)武则天长安初年(公元701—702年),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仕歙县令。妣程氏,生子四:文秀、文景、文相、文希。居泾县桃花潭,后迁居歙县慈菰,享年无记,卒葬绩溪汪里村南山下。
    弟汪凤林,又名汪伦,仕泾县令,居泾川,与大诗人李白至交。

     50世:文秀公凤思公长子,字焕章,唐朝,玄宗/肃宗/代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前后(公元717—719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仕绩溪县令。娶张氏,生子二:行璿、行节。居绩溪,唐上元初即公元760年为修谱作序,享年五十四岁,卒葬绩溪东龙须乡西山下。
    二弟汪文景、三弟汪文相、四弟汪文希,资料俱缺无考。

      51世:行璿公字君玉,又字察玑,行一。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前后(公元734—736年),唐代宗广德初(公元763年),任中散大夫卫卿尉。妣王氏,生子七:说言、审言、讷言、昌言、慎言、直言、谨言。享年七十岁,葬绩溪胡里村。
    弟汪行节,仕唐至左卫大将军,妣王氏,生子二:正言、察言。

      52世:说言公行璿公长子,字昌宗,唐朝,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前后(公元750—752年),约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786年)仕唐至都翰御史。妣李氏,生子三:咸、穆、晋。仕居歙县,享年七十四岁,公妣俱葬歙县。
     二弟审言、三弟讷言、六弟直言,资料俱缺无考。
     四弟昌言,生子一:师道;五弟慎言,生子二:安、迁;七弟谨言,生子二:谦、雍;其他资料俱缺无考。

      53世:咸公说言公长子,字广之,行长。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公元768—770年),约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808年)仕唐至睦州(今浙江)清溪县令。妣陈氏,生子一:浚。居清溪,卒葬资料缺。
     二弟汪穆,各项史料俱缺。     三弟汪晋,各项史料俱缺。

      54世:浚公字文渊,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时期。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前后(公元787—789年),博通经史,文武双全,举贤不第,弃文就武。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公元837年),仕唐至歙州都豪寨将西城池指挥使,仕至散骑常侍。妣吕氏,生子二:师全、师保,享年九十三岁,居歙州,葬歙西葛塘山寺前。重修宗谱。

     55世:师全公浚公长子,字义夫,唐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时期。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808年),唐会昌二年壬戌(公元842年),始仕歙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配王氏,生子二:道安、道兴,享年八十一,辛葬歙北云岚山。
     弟汪师保,生子一:锜(迁居金陵)。

                3.爽公支下英祖道安公世系(阳新)
     56世:道安公师全公长子,字元振,亦字成泰。生于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827),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7,公二十一),刺史于德海奏补充衙前兵马使,差充婺源镇都虞侯,总戎镇婺源。自歙县慈菰迁居婺源,为婺源始祖,续修宗谱。妣吴氏,生子三 ── 源、濆、淦。懿宗咸通四年癸未(863)疾卒,享年三十七,葬婺源之北武口山下。婺民怀其保镇之恩,立庙于武口思溪,世称彭王庙,誉武口大王,永享年祭,有求即应。宋追封八字平阳王,后又追封威忠德仁圣英烈王。
        弟汪道兴,世掌越国公诰命,居歙县布政乡,生子一:琏。

     57世:源公道安公长子     字深叟,随父总戎婺源始居还珠里乌水源,生子四:敏、惠、勤、强,公葬五镇大田寺。其后裔散徙于浮溪、宣城、弋阳、潜山、池州、庐江、凤阳、宁国、太平、休宁、绩溪等地。

     58世强公  源公四子,亦名士强,字健行,仕建昌府滤溪县左堂,享年八十二。生子三 ── 世雄、世杰、世度,其中次子世杰出祧二兄惠为嗣。公妣同葬绩溪大障山下。
59世世雄  強公长子,仕某衙副使,生子三 ── 知古、知及、知殷。
60世知古 世雄公长子,字彦博。生于后唐时期约公元926年,官至押衙大夫、金吾将军,出入禁中,正三品。娶余氏,合葬浯镇,生子四 ── 显(大、大功、子大)、文(子、子功)、彰(四、十四)、郁  (五、十五)。 (大功支下67世有汪洋即汪应辰;子功支下68世有汪藻、74世有汪泽民、75世有汪广洋)
61世文公  知古公次子,亦曰子、子功。字希道。积而能散恤孤贫,配张氏,生子五 ── 京、景、武、成山 (阳新嫡系)约965年左右出生 .
62世 成山 字竟进,素勤学,人美之曰真成山矣。妣施氏,生子二:处厚 融                    
    63世  处厚 字坤,孝友著名,恭谦合度。妣文氏,生子一:宗                    
    处融 生子二 廷敏 廷罕 罕生震 震生宗颜 宗颜生榖 榖生盘 宋真宗崇宁二年登进士官至侍郎内翰学士,号龙溪,公居婺源                    
    64世 宗  字汝木,银青荣禄大夫 ,迁新定里官山。妣杜氏,生子二:惠 恩                                                                 65世 惠 字天成,仕福建,子孙迁汪村石田                    
    恩 字天锡,仕任唐州都曹。妣王氏,生子一:贡元                    
      66世 贡元 子奋身,博览经史,隐居不仕 妣鲍氏,生子二:岱 远                    
      67世  岱   迁水东孝里                    
远 迁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圭湖村,妣蓝氏,生子一:贺                    
      68世    贺   字瑞轩,行五,授都指挥使令常镇边圉,储蓄馀俸周贫乏,择名师立义馆,集里闾子弟教训,妣许辛之女,生子三:蒋 靖 实。公葬圭湖林曹四坞山辛乙向。妣葬陶金坞癸丁向                    
   69世    蒋   行三,讳孟和,字庆舍,号石成,一号盘谷,赐爵光禄大夫不就职,有传,生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丙申正月十五日,公由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圭湖村迁兴国(今阳新县)南濛港(今牌港)。年八十有四殁于高宗兴己未年,葬牌港居住下首梅树塅戍辰向。妣陈氏,生子一:禄                    
     70世    禄   字寿之,好学深思,事亲至孝,待人以信,自处以廉。妣程氏,生子三:珏 王亘 玩 公妣合葬老蛤坑,戍辰向。                    
      71世    珏   字仔奇,孝友自饬,乡里咸重之。妣明氏,生子二:璘 环。公妣合南岗冲霄凤。                    
     王亘 字仔充,妣李氏,生子一:珑 公妣合葬张公
硖。                    
    玩    字家珍,性行端洁俾以自牧人争羡之。妣刘氏,生子二:瑜 璜,葬南乡祖山。                    
    72世    季璘 字德寿,行小六,生于南宋绍兴廿六年丙子(1156)年。妣明氏,                    
          生子一:敬,公殁于宋嘉定戊辰年五月,公妣合葬太平林,乾巽向有碑                    
    季环 字富寿,行小十二。妣邱氏,生子一:恭,公妣合葬周家田畔                    
    季珑 字希寿,行小九。妣钟氏,生子三:坚 京 宇,公妣合葬盘底。                    
    季瑜 字文瑾,自少好游贸,至祖籍,遂家婺源。妣明氏,生子一:昌                    
    季璜 字文遇,未详                    
    73世  仲敬 字必忠,行曾八五,生于南宋淳熙五年戊戍(1178)年。妣程氏,生子四:宜 齐 卿 政。公殁于淳佑庚戍年,公妣合葬盘底,艮坤向水直流                    
         仲恭 未详,妣明氏,生子二:庆六 大八。                    
         仲坚 字正时。妣何氏,生子一:辅,公妣合葬六向南
山     
       仲京 未详,妣?氏,生子四:贵 礼 吉 德,公妣合葬盘底。                    
       仲宇 未详,妣吴氏,生子三:弼 善 泰,公妣合葬祖居屋后山                    
       仕昌 字荣发,性敏勤修,早通文学,名登仕版,授兴国教谕,卒葬兴国                    
          赞曰:长于文学,兼优武备,巍巍卓卓,无愧越裔。妣陈氏,  
   生子一:坦                    
74世  国宜 行庆一,葬盘底。失考                    
      国齐 行庆二,字正兴。妣钟氏,生子一:瑞。公妣合葬茶窝园有碑。                    
      国卿 行庆三,字正德。生于南宋嘉定十年丁丑(1217)年五月十二日。妣徐氏,生于戊寅年五月十二日,生子二:升 鼎。公殁于咸淳癸酉年,葬于大冲山,癸丁向有碑,今名黄塘尾,妣葬于老蛤坑禄公墓前同向。                    
    国政 行庆八,字正仁。生于南宋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三月十五日巳时。妣?氏,生子三:辅 明 端。公年五十有六,殁于宋的佑丙子年五月,葬西塘酉卯向。妣葬太平林祖婆明氏墓右。                    
    庆六 妣陈氏 生子一:林 迁居祁阳                    
大八 妣李氏 生子一:秀 复妣吴氏 生子二:元 青 三公迁
外                     
    原辅 未详 妣刘氏 生子三:明 浚 杰                    
    原贵 未详 妣袁氏 复妣范氏生子五:伟 信 忠 麟 德。公妣合葬长庆桥   亥巳向有碑                    
    原礼 未详 妣伍氏 生子三:举 室 震。                    
    原吉 未详 妣刘氏 生子三:诚 斌 中。                    
    原德 未详 妣吕氏 生子三:可 珍 庆。                    
    原弼 未详 妣程氏 生子四:昭 泰 寿 定。公妣合葬牌港延岳山                    
    原善 未详 妣何氏 生子三:蜚 珑 华。                    
    原泰 未详 妣余氏 生子二:奉 夔。                    
    坦   字泰源,因父葬兴国,妣忍相离,兼值宋乱,遂卜居崇庆里出户汪源(今阳新大德汪源)创建基业克昌厥后,殁葬汪宗定屋后山,老蟹眼。妣陈氏,生子一:卿十九     
                     三 原贵公派下世系
                    七四世
仲京长子 原贵,娶袁氏、范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五:伟、信、忠、麟、德。    公妣殁葬未详。
七五世
原贵长子 一伟,娶明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俊。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原贵次子 一信,字叔举。娶余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三:瑞、新、高。
公妣殁均未详。合葬徐凤山仍居牌港大源今名信户。
原贵三子 一忠,字叔厚。娶朱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俨。
公妣殁均未详,葬罗塘。
原贵四子 一麟,字叔觉。娶余氏,生子一:锐。生庚均未详,公妣殁未详,葬罗塘与忠兄同茔。
原贵五子 一德,字淑先。生殁未详。

七六世
一伟之子 文俊,字仲选。娶孙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道。
公妣殁葬未详。
一信长子 日瑞,字文咏。娶程氏,续娶王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一:进。
    公妣殁未详,葬长庆桥东边山亥巳向。
一信次子 日新,娶钟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三:元、久、厚。
公妣殁未详,合葬长庆桥乾巽向。
一信三子 日高,娶黄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一:佺。
公殁葬冷铺牛头窝嘴,妣殁葬土地垴。
一忠之子 文俨,字仲若。娶明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一:受。
        公妣殁葬未详,
一麟之子 文锐,字仲英。娶田氏,生庚俱未详。生子一:全。
公妣殁俱未详,葬屋后山。
七七世
文俊之子 可道,字伯可。生庚未详。殁葬油树坑。
日瑞之子 可进,字忠能。娶董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三:章、宝、卿。
       殁葬二十四丘田,后迁葬长庆桥花坟下首桥。(承顶国齐公裔应云兼祧为嗣)
日新长子 可元,娶李氏迁黄州。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日新次子 可久,娶明氏迁黄州。生殁葬俱未详。
日新三子 可厚,生殁未详,葬独墩丙壬向。
日高之子 可佺,字谷卿。生殁未详,葬棠梨畈乌株椿。
文严之子 可受,字赤虚。生殁未详,葬石垅。
文锐之子 可全,字志廷。娶余氏,公妣生殁未详,合葬下杨保嘴。
七八世
可进长子 谷章,字天立。娶李氏,生庚未详。生子一:五。
公妣殁未详,合葬桂家花坟后。
可进次子 谷宝,生殁葬未详。
可进三子 谷卿,生殁葬未详。
七九世
谷章之子 玉五,娶范氏,生庚未详,生子二:贤、贵。
公殁未详,葬大众林,妣殁葬坛冲口南向。
八十世
玉五长子 天贤,娶钟氏,生庚未详,生子一:琳、进。
公殁未详,葬石垅屋上首窝。妣殁未详,葬牌港老屋后山乾巽向有碑。
玉五次子 天贵,无考。
八一世
天贤长子 倚林,娶明氏,生庚未详,生子一:俊。
公妣殁未详,合葬长庆桥花坟拜台。
天贤次子 倚进,生殁未详。
八二世
倚琳之子 永俊,娶郑氏,生庚未详,生子四:文、武、潮、湖。
公妣殁未详,合葬牌港花坟山。
八三世
永俊长子 宗文,字卿名。由牌港迁居漆桥。娶谢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义。
公妣殁未详,合葬漆桥屋下首酉卯向有碑。
永俊次子 宗武,娶玉氏,生庚未详。生子二:立、辅。
公妣殁均未详,合葬来坡窝内。
永俊三子 宗潮,迁大冶,娶  氏,生庚未详。生子三:孟、生、仲。生随母回曹家。
永俊四子 宗湖,生殁未详,葬大栗林向西即六山下首垅东边。

八四世
宗文之子 兴义,字为赞。娶郑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上。
公殁未详,葬牌港中店坑东向有碑。妣殁未详,葬左单堤有碑。
宗武长子 兴立,娶钟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应。
公殁未详,葬大元屋后山。
宗武次子 兴辅,迁新安州。无考生殁未详。
八五世
兴义之子 乾上,字洪远。娶张氏,生庚未详。生子三:镇、乡、庆。
公妣殁俱未详,合葬中店坑义公坟上庚甲向有碑。
兴立之子 乾应,娶陈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显。
公妣殁俱未详,同葬棠梨畈乌株椿。
八六世
乾上长子 国镇,字庆汉,娶刘氏。续娶叶氏,生子四,高、大、明、远。
公殁未详,葬长庆桥花坟前亥巳向有碑。刘妣殁未详,葬漆桥屋下湾宗文公坟上乙辛向有碑。叶妣殁未详,葬漆桥保上首湾朝龙申寅向有碑。
乾上次子 国乡,字养素,娶王氏。生庚均未详。
公妣殁未详,葬六山垅口前独墩戌辰向。
乾上三子 国庆,公殁葬漆桥屋下首。
乾应之子 国显,娶何氏,生庚未详。生子一,定。公与妣殁未详,合葬老屋后山。
八七世
国镇长子 志高,字云轩,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一寅时。娶余氏,生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八月二十亥时。生子一,福。
公殁于康熙廿五年丙寅四月十二辰时,葬长庆桥嘴乙辛向。妣殁于康熙廿九年庚午三月十一酉时,葬漆桥屋下首辛乙向。
国镇次子 志大,字云宏,生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三月初五寅时。娶何氏,生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正月十一寅时。生子五,珍、万、千、百、寿。
公殁于康熙五年丙午正月十六午时,葬长庆桥咀上坜腰乾巽向有碑。妣殁于康熙四年乙巳九月十四巳时,葬长庆桥咀上坜腰子午向有碑。
国镇三子 志明,生殁未详,葬方见龙下首过垅嘴上。
国镇四子 志远,生殁未详,葬中嘴坑背后子午向。
国显之子 志定,娶吴氏,生子一,衍。生庚均未详。
公殁未详,葬黄窝栗林乾巽向,妣殁未详,葬上屋后背与寿启合茔。
八八世
志高之子 福启,字命生,生于顺治十四年丁酉正月二十一戌时。娶明广生,生于顺治十七年庚子七月二十六寅时。生子二雯、霍。
公殁于雍正五年丁未七月二十六寅时,葬仁义里土名庄梁即杨槐泉南岸窝突丙壬向。妣殁于雍正九年辛亥九月初十巳时,葬长庆桥东边山嘴与伯母郑氏喜姐合茔艮坤向有碑。
志大长子 珍启,字兆兴,生于顺治十七年庚子九月十七戌时。娶明氏,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十二月二十八子时。生子二,元、亨。
公殁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二月二十四亥时,葬漆桥保上首湾庚甲向有碑。妣殁未详,葬同夫山酉卯向。
志大次子 万启,生殁未详,葬何家后背黄窝坜壬丙向有碑。
志大三子 千启,生殁未详,葬与兄万启上下二茔有碑。
志大四子 百启,字能思,生殁未详,葬黄窝坜林癸丁向。
志大五子 寿启,生殁未详,葬七桥保后亥巳向。
志定之子 衍启,字天日,娶明氏,生庚未详。生子一,勋。
公殁未详,葬六山门首独墩乡公下首左茔,妣殁葬未详。
志杨长子 名启,字顺成。娶邹氏,生子一:衡。
公殁葬响鼓垴亥巳向有碑。妣殁葬黄窝栗林乾巽向有碑。
志杨次子 开启,字金成。娶罗氏,生子一:得。
公殁葬漆桥保上首朝垅申寅向有碑。妣殁葬下屋后背。
八九世
福启长子 圣雯,字成章,生于康熙廿七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五亥时,娶张贤姐。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十月十四酉时,生子一,纯。续娶钟氏兰。生庚未详。
公殁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二子时,葬老屋上首辛乙向有碑。二妣殁未详,合葬黄窝栗林乾巽向有碑。
福启次子 圣霍,字隆周,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月二十八丑时。娶江春姐,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二月二十酉时。生子四,山、俊、岭、崇。
公殁于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十二月二十三寅时,葬漆桥保上首湾庚甲向有碑。妣殁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十一月初二卯时,葬长庆桥嘴上甲庚向有碑。
珍启长子 圣元,字用九,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二月初六寅时。娶郑氏,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二月初五辰时,生子一,明。
公殁未详,葬漆桥保上首酉卯向,妣殁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初九午时,葬黄窝栗林乾巽向。
珍启次子 圣亨,字加会,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七月十九午时。娶陈新,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二十亥时,生子一,德。
公妣殁未详,合葬黄窝栗林乾巽向有碑。
衍启之子 圣勋,娶柯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一长,随母至孙家迁居武昌,无考。
公殁未详,葬独墩与父合茔。
铭启之子 圣衡,迁郧阳,无考。
开启之子 圣得,字子爵,娶明氏,生庚均未详。生子一,勋。
公殁未详,葬栗林有碑。妣殁未详,葬独墩素公坟下戌辰向。
九十世
圣雯之子 立纯,字希万,生于乾隆四年己未四月初一戌时。娶明元姐,生庚未详。又娶王氏序姐,生未详。
公殁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七月二十五亥时,葬黄窝栗林与两母同茔有碑,明氏殁葬同夫山壬丙向王氏改适郑。
圣霍长子 立山,字添祥,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十二月十四巳时。娶陈氏,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八月二十四卯时。生子二,太淮、二淮。
公殁于乾隆十五年庚午十月初十午时,葬黄窝栗林壬丙向有碑,氏改适殁葬未详。
圣霍次子 立俊,生殁未详,葬栗林兄茔上首乾巽向有碑。
圣霍三子 立岭,字登扬,生于乾隆三年戊午十月二十一卯时。娶明静姐,生于乾隆六年辛酉四月二十一卯时。生子三,清、淮、河。
公殁于嘉庆十年乙丑十二月十九亥时,妣殁与夫合葬黄窝栗林乾巽向有碑。
圣霍四子 立崇,字宗山,生于乾隆九年甲子三月初三亥时。娶钟五姐,生于乾隆十一年丙寅五月十四寅时。生子一,海。
公殁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又二月二十六未时,葬老屋后背居左边甲庚兼卯酉向有碑。妣殁于嘉庆十一年丙寅十月十一酉时,葬老屋后山卯酉兼辛乙向有碑。
圣元之子 立明,生殁未详,葬黄窝栗林癸丁向有碑。
圣亨之子 立德,字克明,生于乾隆十九年甲戌三月十三午时。娶吴氏,盛,生于乾隆廿九年甲申正月十一卯时。生子三,贤、良、才。
    公殁未详,迁葬银山坐南向北有碑,吴氏改适明贞发田畈有碑。
九一世
立山长子 太淮,生殁未详,葬立峻公茔左。
立山次子 二淮,生殁未详,葬立峻公茔右。
立岭长子 德清,字万选,生于乾隆廿九年甲申二月初八丑时。娶向连姐,生于乾隆廿九年甲申九月十九午时。生子四,儒、仕、俊、伟。
公殁于道光十五年乙未正月二十八子时,葬屋后山上首壬丙向有碑。妣殁于嘉庆十六年辛未正月初六卯时,葬黄窝乾巽向。
立岭次子 德淮,字百川,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十二月二十三亥时。娶陈氏转姐,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十一月初三酉时。生子三,伴、侣、佳
公殁于嘉庆廿五年庚辰三月初二巳时,葬黄窝乾巽向有碑,妣殁于道光十四年甲午五月初六辰时,葬狮子垴戌辰向有碑。
立岭三子 德河,字疏九,生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五月十五午时。娶明秀姐,生于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二月二十六巳时。生子二,修、作。
公殁于道光十四年甲午十二月二十五辰时,葬老屋后背上首辛乙向。妣殁于道光十九年己亥十二月二十七亥时,葬与夫合茔有碑。
立崇之子 德海,字涵万,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二月初四巳时。娶张准姐,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正月二十戌时。生子二,杰、仁。复娶李氏,兰姐,生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五月十四午时,生子一,佺。女回弟适永冲山陈才亮。
公殁于道光廿九年己酉七月初十巳时,张妣殁于嘉庆十六年辛未十月十六巳时,葬屋下首亥巳向有碑。李妣殁于咸丰六年丙辰正月二十四巳时,与公合葬老屋后乙辛向有碑。
立德长子 德贤,字廷玉,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二月初二午时,娶钟兰姐,生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五月二十四申时。生子一,鼎早殁。以田尾庄德祥四子开承祧。
公妣殁未详,合葬北边彭山垴坐南向北。
立德次子 德良,生殁未详,葬栗林傍父茔上边亥巳向。
立德三子 德才,生殁未详,葬栗林傍父茔下边亥巳向。
九二世
德清长子 纯儒,字步黄,生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八月十五卯时。娶朱弟姐,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十一月十二辰时。生子一,书。
公殁于嘉庆廿三年戊寅十一月初一巳时,葬黄窝乾巽向。妣殁于同治二年癸亥正月初九酉时,葬与夫合茔共碑。
德清次子 纯仕,字廷佐,生于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十月十三辰时。娶成秀姐,生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九月初九戌时。生子三,元、诗、易。
公殁于道光廿三年癸卯六月初九酉时,葬竹林戌辰兼辛乙向。妣殁于同治八年己巳年二月十一寅时,葬与夫合茔同向有碑。
德清三子 纯俊,字台拔,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三月二十三巳时。娶成春姐,生于嘉庆四年己未十二月二十九午时。生子二,礼、春,以春承伟弟祧。
公殁于道光十二年壬辰十一月十五申时,葬栗林窝辛乙向有碑。妣殁于同治十一年壬申年四月十六未时,葬栗林窝戌辰兼辛乙向有碑。
德清四子 纯伟,字魁万,生于嘉庆五年庚申正月初八巳时。娶陈纳姐,生于嘉庆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五子时,立兄俊子春承祧。
公殁于道光十三年癸巳三月十二巳时,葬栗林窝壬丙向有碑。妣殁于同治五年丙寅十二月十六卯时,葬栗林窝壬丙向。
德淮长子 纯伴,字希贤,生于嘉庆五年庚申七月初三巳时。娶袁桂姐,生于嘉庆六年辛酉六月二十二午时,立三弟佳次子凰兼祧。
公殁于道光七年丁亥六月初九亥时,葬栗林窝壬丙向有碑,氏改适。
德淮次子 纯侣,字良发,生于嘉庆十一年丙寅十月三十寅时。娶胡瑞姐,生于嘉庆十四年己巳九月初九辰时,生子一,龙。
公殁于道光廿九年己酉四月二十四巳时,葬狮子垴戌辰向有碑。妣殁于光绪三年丁丑二月初五戌时,葬与夫同山酉卯向。
德淮三子 纯佳,字咸美,生于嘉庆十八年癸酉六月初九申时,娶成连。生于嘉庆廿二年丁丑六月初九酉时,生子四,凤、凰、麒、麟,以凰兼承伴兄祧,麒承高户显和祧。
公殁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十月二十六酉时,葬长庆桥坤艮向有碑。妣殁于光绪廿六年庚子九月初九亥时,葬坟林嘴卯酉兼甲庚向。
德河长子 纯修,字克治,生于嘉庆十六年辛未四月初一寅时。娶陈凤,生于嘉庆廿五年庚辰十一月初二亥时,生子二,禄、寿。
公殁于咸丰十一年辛酉四月二十四酉时,葬栗林窝戌辰兼乾巽向。妣殁未详,葬白杨窝酉卯兼庚甲向。
德河次子 纯作,字希圣,生于嘉庆廿三年戊寅正月初九寅时。娶王酉姐,生于道光五年乙酉五月初十申时。
公殁未详,葬本屋下首福神后背坐北向南有碑。妣殁于光绪廿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七申时,葬长庆桥亥巳向有碑。
德海长子 纯杰,生于嘉庆二年丁巳二月初二辰时。娶柯氏,生于嘉庆二年丁巳五月二十四亥时。生子七,荣、华、富、贵、玉、满、堂。
公殁于同治十二年癸酉又六月二十五巳时,葬与妣合茔同向共碑。妣殁于同治元年壬戌九月初四巳时,葬老屋后背辛乙向有碑。
德海次子 纯仁,字道六,生于嘉庆九年甲子十月十一亥时。娶成凤姐,生于嘉庆十一年丙寅正月十九丑时。生子四,金、银、财、宝。
公殁于同治四年乙丑八月十六申时,葬老屋后背辛乙向。妣殁于光绪元年乙亥九月十二亥时,葬老屋后背酉卯兼辛乙向。
德海三子 纯佺,字希光,生于道光二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一戌时。娶明柳姐,生于道光三年癸未十二月二十九子时。继娶陈氏登弟,生于道光六年丙戌二月初七戌时,立湖田尾亨次子祥兼祧。
公殁于光绪二年丙子正月二十九戌时,葬屋后背戌辰向。明妣殁葬栗林窝西向有碑。陈妣殁于光绪廿六年庚子八月二十丑时,葬竹林与孙媳同茔酉卯兼庚甲向。
九三世
纯儒之子 若书,字道政,生于嘉庆廿四年己卯二月二十二戌时。娶张巧姐,生于道光七年丁亥二月十二亥时。生子一,启。
公殁于光绪十三年丁亥四月十六子时,葬栗林窝丑未向有碑。妣殁于同治三年甲子正月二十二午时,葬黄窝傍祖妣朱氏左边乾巽向有碑。
纯仕长子 若元,生于嘉庆十六年辛未十月三十戌时,殁未详,葬茅垴窝向西有碑。
纯仕次子 若诗,字志言,生于嘉庆廿年乙亥十月二十二卯时。娶明有姐,生于嘉庆廿二年丁丑十月初二戌时。继娶成氏英姐,生于嘉庆廿一年丙子十月十八卯时,生子二,开、红。以开承三弟易祧。
公殁于同治十一年壬申八月初九申时,迁葬栗林窝亥巳向。明妣殁未详,葬屋后背山上首松林边向南有碑。成妣殁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又三月十四卯时,迁葬与夫合茔共向有碑。
纯仕三子 若易,字景福,生于嘉庆廿四年己卯四月十七午时。娶吴和姐,生于道光二年壬午八月二十一巳时。继娶林氏,生于嘉庆廿五年庚辰八月二十二申时,立二兄长子开承祧。
公殁于光绪二年丙子又五月二十五未时,葬茅垴戌辰兼辛乙向。吴妣殁未详,葬栗林窝南向有碑。林妣殁于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初二戌时,葬与夫合茔同向。
纯俊长子 若礼,字敦文,生于道光元年辛巳二月十二亥时。娶袁雪姐,生于道光二年壬午五月二十五子时。立弟春子祥承祧。
公妣殁于同治十二癸酉十一月十六亥时,葬栗林窝乾巽向有碑。妣殁未详,葬屋后背山上首松林边南向有碑。
纯伟之子 若春,字秀和,生于道光八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二亥时。娶陈翠姐,生于道光廿六年丙午正月初五辰时,生子三,祥、云、元以长子祥承礼兄祧。
公殁未详,葬栗林窝卯酉向。妣殁未详,葬与夫合茔同向。
纯儒之子 若凰,字谓之,生于咸丰二年壬子十二月十八申时。娶王爱姐,生于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初三亥时。生子二,诵、咏。
公妣殁未详,公葬袁家林辛乙向,妣葬白栗湾酉卯兼辛乙向有碑。
纯侣之子 若龙,字腾云,生于道光十三年癸巳六月十一戌时。娶成贞,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正月初五辰时。生子三,请、议、志。
公殁于光绪十三年丁亥十月二十五子时,葬响鼓垴酉卯向有碑。妣殁于光绪十七年辛卯三月初二子时,葬与夫同山共向有碑。
纯佳长子 若凤,字云大,生于道光廿七年丁未二月初二辰时。娶陈春姐,生于咸丰元年辛亥二月二十二亥时。复娶萧氏兴弟,生于咸丰六年丙辰正月二十四巳时,生子三,许、让、谕。
公殁于民国七年戊午九月初六辰时,葬白果湾庚甲兼酉卯向,妣殁于同治八年己巳五月初二亥时,葬栗林窝壬丙向有碑。萧妣殁于  年九月初六未时,葬花坟林艮坤向。
纯佳次子 若凰,生娶详前,生子一,训,训兼承四弟麟祧。
纯佳四子 若麟,字之大,生于咸丰七年丁巳四月二十三戌时。娶周氏长姐,生未详。立凰兄子训兼祧。
公殁于光绪七年辛巳五月二十六申时,葬栗林窝亥巳向有碑,氏改适。
纯修之子 若禄,字宝光,生于咸丰二年壬子四月初九亥时。娶郑秋姐,生于咸丰四年甲寅正月十二巳时。继娶明氏玉之,生于咸丰七年丁巳正月初十亥时。立寿弟二子盛承祧。
公殁于宣统元年己酉六月二十九辰时,葬栗林壬丙兼亥巳向有碑。郑妣未详,葬栗林窝东向有碑。胡妣殁未详,葬栗林酉卯兼庚甲向有碑。
纯修次子 若寿,字甫山,生于咸丰五年乙卯八月初九戌时,娶陈梅姐,生于咸丰六年丙辰九月三十亥时,生子二,茂、盛。以盛兼承兄禄祧。
公殁于光绪十一年乙酉七月十八亥时,葬栗林酉卯兼乙辛向有碑。妣殁于宣统二年庚戌八月二十九酉时,葬栗林与伯母同茔同向有碑。
纯作之子 若福,字依如,生于道光廿六年丙午七月二十三戌时。娶明癸姐,生于道光廿六年丙午十月二十二子时。生子二,煌、焕。女金定,殁葬白杨垴坐北向南有碑。继娶王氏生庚未详。
公殁于光绪廿四年戊戌八月十六午时,葬与明妣合茔同向共碑。明妣殁于光绪廿八年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戌时,葬立贤屋后背壬丙向有碑。王妣殁未详,葬立贤辛乙向。
纯杰长子 若荣,字茂盛,生于嘉庆廿年乙亥十一月初四辰时。娶袁氏,生于嘉庆廿二年丁丑十月十六丑时。
公殁于光绪五年己卯七月二十子时,葬老屋后背山辛乙向,妣殁葬未详。
纯杰次子 若华,字月光,生于嘉庆廿五年庚辰三月二十一巳时。娶陈四姐,生于道光元年辛巳十二月二十八巳时。
公殁于同治元年壬戌二月二十四辰时,葬老屋后背山与祖婆钟氏右边辛乙向有碑。氏改适。
纯杰三子 若富,字有之,生于道光二年壬午十一月二十辰时。娶陈氏,生于道光五年乙酉八月二十丑时。
公殁于光绪十一年乙酉九月十八子时,葬屋后背松林上首左边壬丙向。妣殁葬未详,立弟银子树兼祧。
纯杰四子 若贵,字尊贤,生于道光五年乙酉四月十四辰时。娶柯准姐,生于道光四年甲申二月十五辰时。生子二,支、茂。
早殁俱葬东湾官山南向。公殁于同治二年癸亥七月二十三亥时,葬茅垴与五弟合茔居左坐东北向西南有碑。
纯杰五子 若玉,字吐书,生于道光七年丁亥十一月十三未时。
殁于同治二年癸亥七月二十子时,葬茅垴傍四兄若贵右边合茔共向有碑。
纯杰六子 若满,字有余,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二十七卯时。娶明氏,生于道光十七年丁酉二月十二辰时,殁葬俱未详。
若杰七子 若堂,字兰室,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十月初五子时。娶成芝姐,生于道光廿九年己酉七月初五亥时。
公殁于光绪七年辛巳正月二十九子时,葬屋后背松林上首右边与兄若富合茔壬丙向。
纯仁长子 若金,字宝光,生于道光六年丙戌九月二十七酉时。娶明春姐,生于道光十四年甲午   月十五亥时。生子二,松、柏。
公妣殁葬俱未详。
纯仁次子 若银,字进玉,生于道光十九年己亥三月二十九亥时。娶张翠姐,生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年十月二十九亥时。生子一,树。以树兼承富兄祧。
公殁于宣统二年庚戌二月二十一辰时,葬竹林酉卯兼辛乙向。妣殁于光绪十三年丁亥二月二十九辰时,葬郑家祠堂下首中坜坐北向南。
纯仁三子 若财,生于道光廿三年癸卯二月十二巳时。殁于咸丰  年二月初四巳时。葬栗林与四弟合茔酉卯向有碑。
纯仁四子 若宝,生于道光廿六年丙午八月二十巳时,殁于咸丰十年庚申二月初八巳时,葬与三兄右边合茔同向共碑。
纯佺之子 若祥,字瑞之,生于咸丰五年乙卯二月十四寅时。娶钟连姐,生于同治四年乙丑又五月二十五卯时。生子二,林、彬。
公妣殁葬未详。
纯开长子 若发,生殁未详。
纯开次子 若茂,生于咸丰六年丙辰二月十三辰时,殁葬未详。
九四世
若书之子 有启,字青玉,生于咸丰六年丙辰十一月二十六亥时。娶陈金名,生于咸丰十年庚申三月十四申时。生子一,让。让兼承红兄祧。
   公殁于光绪十二年丙戌六月二十二辰时,葬栗林与父同茔亥巳向有碑。  
    妣殁未详,葬白门楼屋后背壬丙向。
若诗之子 有红,字茂玉,生于咸丰五年乙卯十二月初二辰时。娶郑容姐,生于咸丰十年庚申三月初七寅时。继娶郑氏娥姐,生于咸丰元年辛亥九月十五子时,立启弟子让兼祧。
公殁未详,葬立贤下屋上手戌辰向。郑妣殁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七月二十一申时,葬毛垴艮坤兼庚甲向有碑。继娶郑氏殁未详,葬立贤屋上首壬丙兼亥巳向。
若易之子 有开,字怀玉,生于咸丰三年癸丑十二月十三酉时。娶胡容姐,生于咸丰七年丁巳二月初十亥时。生子二,谟、诰。
公殁于民国元年壬子七月十四巳时,葬栗林子午向,妣殁未详,葬毛垴乾巽向。
若礼之子 有祥,字云玉,生于同治四年乙丑正月二十四酉时。
殁于光绪十四年戊子正月初六申时,葬栗林坐西向东。
若春之子 有云,字腾光,生于光绪二年丙子十一月初四酉时。娶向就姐,生于同治十二年癸酉二月二十一未时。立上洛湾家宽子兴兼祧。又立鞍山庄家田子思来兼祧。
公妣殁未详,葬毛垴酉卯向。
若春三子 有元,生殁未详,葬栗林亥巳向。
若凰次子 有诵,字三百,生于光绪十八年壬辰三月初八亥时。娶郑冬季,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六酉时。立训兄长子梁兼祧。
公殁于民国七年戊午六月十三丑时,葬方林嘴乙辛兼辰戌向兄弟同茔。妣殁葬未详。
若凰三子 有咏,字藏珠,生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五月十一戌时。娶明邦友之女钰兰,生于光绪廿三年丁酉。立训弟三子晋兼祧。
公殁于民国七年戊午六月十六卯时,葬方林嘴乙辛兼辰戌向,兄弟合茔。妣殁葬未详。
若龙长子 有请,生于同治四年乙丑正月二十七辰时。
殁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八月二十七卯时,葬响鼓垴酉卯向。
若龙次子 有议,字善言,生于同治十三年甲戌三月十八戌时。娶张秀姐,生于同治九年庚午四月初四卯时。立训弟二子唐兼祧。
公妣殁未详,葬石头窝乾巽兼辰戌向有碑。
若龙三子 有志,生于光绪七年辛巳三月二十四巳时。殁葬栗林窝癸丁兼丑未向。
若凤长子 有许,生于光绪十三年丁亥二月初四子时。娶成崇贞之女,冬元,生于光绪九年癸未十一月十九未时,生子二,周、文。以文兼承仪兄祧。
公妣殁未详,葬山茶林壬丙向兄弟同茔。
若凤次子 有让,字为国,生于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二月二十六辰时。娶陈秋姐,生于光绪十八年壬辰八月初九未时。生子一,财,财兼承仪兄祧。
公殁未详,葬方林咀寅申向。妣殁于民国廿五年丙子八月十一午时,葬衍前巽乾向。
若凤三子 有谕,字生于光绪廿二年丙申正月三十辰时。娶明惠来,生于光绪廿三年丁酉五月十九未时,殁葬未详,立大兄子文、财兼承仪兄祧,公殁未详,葬山茶林壬丙向。弟同茔妣葬山茶林壬丙向。
若凰长子 有训,上庠生名垚,字圣典,生于光绪二年丙子七月二十九戌时。娶黄龙秀,生于光绪五年己卯三月二十一寅时。生子一,梁。继娶吴凤娇,生于光绪十年甲申又五月十八辰时,生子一,唐,唐兼承议兄祧。
黄妣殁于光绪廿七年辛丑九月初十未时,葬栗林亥巳向有碑。
若麟之子 有训,生庚娶氏详前,生子二,晋、杰。
公殁于民国廿年辛未五月十一,葬屋上首亥巳向有碑。
若禄之子 有盛,生于光绪十年甲申九月十六辰时。
殁于宣统元年己酉六月初六午时,葬栗林壬丙兼巳亥向与父同茔共向有碑。立茂子尧承祧。
若寿之子 有茂,字修竹,生于光绪二年丙子八月二十辰时。娶陈美桂,生于光绪元年乙亥十月初十酉时。生子四,尧、舜、禹、汤。以尧承盛弟祧。
公殁于民国廿年辛未七月,葬屋门前下首亥巳兼壬丙向,后迁葬于马垴燕子伏梁地乙辛向有碑与妣合茔。
若福长子 有煌,字凤林,生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五月初五未时。娶钟顺姐,生于同治十三年甲戌八月二十八午时,立焕弟子松兼祧,又立茂弟子舜兼祧。
公妣殁未详,葬立贤辛乙兼酉卯向有碑。
若福次子 有焕,生于光绪五年己卯九月初五子时。娶向梅姐,生于光绪九年癸未三月二十亥时。生子一,松。松兼承煌兄祧。又以茂兄子禹兼祧。
公殁于宣统二年庚戌三月初三巳时,葬茅垴戌辰兼辛乙向有碑。氏改适王。
若富之子 有树,字生发,生于光绪二年丙子三月十一申时。娶明来之,生于光绪五年己卯二月二十八子时。生子四,龙、凤、凰、麒。
公殁于民国二年癸丑五月初四辰时,葬竹林乾巽兼亥巳向。妣殁葬未详。
若金长子 有松,生于咸丰五年乙卯七月初五未时。娶袁桂姐,生于咸丰八年戊午正月十五辰时。立树弟子凤承祧。
公殁于光绪十二年丙戌二月初四子时,葬老屋后背辛乙向有碑。妣殁葬未详。
若金次子 有柏,生于同治元年壬戌十月十四午时。
殁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七月十五申时,葬栗林寅申向有碑。
若银之子 有树,生娶详前。生子一,麒。
若祥长子 有林,生于光绪廿一年乙未十二月二十一午时,娶陈青梅,生于光绪七年辛巳五月二十九辰时。
公殁未详,葬栗林亥巳向,妣殁于光绪廿六年庚子五月二十二亥时,葬竹林酉卯兼庚甲向与婆同茔同向。
若祥次子 有彬,生殁未详,葬栗林卯酉兼庚甲向。
九五世
有启之子 思让,字兴仁,生于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二十一巳时。娶明元定,生于光绪十四年戊子正月二十一未时。生子四,勤、俭、耕、作,以三子耕兼房弟祯、祥二公祧。
公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六月初四未时,葬马垴未丑向有碑。妣殁于未详,葬立贤下屋上首戌辰向有碑。
有红之子 思梁,生娶详后。
有开之子 思谟,字俊于,生于光绪三年丁丑九月十八巳时。娶王青芝,生于光绪十四年戊子十二月初六申时,生子一,喜。喜兼思诰弟祧以下湾庄思铃子君兼祧。
公妣殁未详,葬茅垴酉卯向。
有开次子 思诰,生于光绪七年辛巳七月二十九申时。立谟兄子喜兼祧。
公殁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九月十九申时。葬马垴丑未兼癸丁向。
有云祧子 思来,生殁未详,生子一,用。用兼高畈庄思垚公祧。公葬高畈窑头申山寅向有碑。
有云祧子 思兴,生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七月廿五亥时。娶郑来姐,生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正月十五亥时。
公殁葬未详,氏改适。
有议之子 思唐,字秀卿,生于宣统二年庚戌八月初二亥时。娶郑正已之女容姐,生于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初十酉时。立兄梁子孝兼祧为嗣。
公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六月十六未时,葬枫林咀卯酉向有碑。妣葬枫林咀卯酉向有碑。
有许长子 思周,字巨卿,生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六午时。娶水口胡氏改适。
公殁于民国十三年甲子 月  日  时未详,葬枫林咀甲庚向。
有训长子 思梁,字卓卿,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十九午时。娶华潭吴容姐,生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二十六亥时。生子一,孝。以孝兼兄唐祧。
公殁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十一月初十亥时,葬袁家林甲庚 向有碑。妣殁于一九八六年丙寅八月二十六卯时,葬马垴坐西向东有碑。
有训次子 思唐,生娶详前。
公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六月十六未时,葬枫林咀卯酉向有碑,以兄子孝兼祧。
有训三子 思晋,字俊卿,生于民国元年壬子八月十九子时,生娶详前。
公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六月初五未时,葬枫林咀甲庚向,立杰子悌承祧。
有训四子 思杰,字云卿,生于民国五年丙辰正月十三丑时。娶塘头陈花娇,生于民国三年甲寅九月初一亥时,生子三,悌、忠、信。
公殁于一九五三年癸巳八月初八子时,葬袁家林坐东向西有碑。妣殁于一九九五年乙亥十月十五亥时,坐东向西有碑。
有诵祧子 思梁,生殁详前。
有咏祧子 思晋,生殁详前。
有盛祧子 思尧,字弼臣,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初四亥时。娶月塘郑毛姐,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九月十六午时。生子二,金、宝。生女二:红姐、春姐。
长女红姐,生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正月初七巳时,适李家李朝忠。
次女春姐,生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三月初三巳时,适学诗陈开炳。
公殁于一九六六年丙午三月十八亥时,葬马垴燕子伏梁地乙辛向有碑。妣殁于一九七六年丙辰六月十三戌时,同公合葬同向。
有茂次子 思舜,字良臣,生于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初四巳时。娶钟氏,生于民国六年丁巳八月十四辰时,生子一,富。生女二,汪地、冬梅。
长女地,生庚未详,适七桥下边成家田。
次女冬梅,生于一九五五年乙未年月日时未详,适下桥成传志。
公殁于一九八四年甲子十一月十三丑时,葬汪家坪酉卯向有碑。妣殁于一九八七年丁卯二月初六午时,葬马垴燕子伏梁地乙辛向有碑。
有茂三子 思禹,字勋臣,生于民国二年癸丑六月十三卯时。娶陈菊姐,生于民国七年戊午七月十六亥时。生子一,开。生女一,意子。
意子,生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十月初十,适月塘郑昌枝。
公殁于一九七O年庚戌五月初九戌时,葬汪家坪酉卯向有碑。妣殁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八月二五巳时,坐西向东有碑。
有茂四子 思汤,字春臣,生于民国五年丙辰十月二十三亥时。娶钟家钟云姐,生于民国九年庚申八月初十丑时,生子三,银、贵、钰。生女二,桂花、细花。
       长女桂花,生于一九五四年甲午十月 日时未详,适阳新城关宋中炎。
       次女细花,生于一九五七年丁酉四月二十八巳时,适下元袁知榜公四子修华。
公殁于一九七三年癸丑六月十三亥时,葬立贤坐西向东有碑。
有煌长子 思松,字茂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九月十七亥时。
公殁于民国十五年丙寅五月十五午时,葬立贤乾巽向有碑。
有煌二子 思舜,生殁娶详前。
有焕长子 思松,生殁详前。
有焕次子 思禹,生殁详前。
有树长子 思龙,字云从,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正月初五申时。娶成氏八姐,生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九月十一申时。立财弟子礼兼祧四分之一。生女一,云姐。
云姐,生于民国十二年癸亥十月十三亥时,适何家深启。
公殁于民国二十年辛未八月二十八巳时,妣殁葬未详。公妣葬于竹林乾巽兼戊辰向有碑。
有树次子 思凤,字岐山,生于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二巳时。娶成冬兰姐,生于宣统元年己酉十一月十一亥时。
     公殁于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二十四申时,葬竹林乾巽兼戌辰向有碑,  
      妣葬未详。
有松之子 思凰,字凤鸣,生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月十九午时。
        公殁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一月二十二酉时,葬竹林乾巽兼戌辰向有碑。
有树之子 思其,字瑞臣,生于民国元年壬子二月二九午时。娶上湾陈就姐,生于民国三年甲寅十月初三亥时。生女一,兰香。
兰香,生于一九五六年丙申二月二十七亥时,适七桥成良海公四子传兴,以思财弟子礼兼祧。
公殁于一九九二年壬申十二月初五戌时,葬汪家坪坐西向东有碑。妣殁于一九八O年庚申三月十七亥时,葬汪家坪坐西向东有碑。
有议之子 思财,字正成,生于民国四年乙卯四月初七亥时。娶王青水,生于民国六年丁巳十一月十五辰时。生子二,礼、义。以礼又兼祧于龙、其、灯为嗣。
公殁于一九五O年庚寅正月二十五丑时,葬汪家南坐东向西有碑,氏改适。
有许次子 思文,字玉成,生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八月二十一子时。娶张氏,生于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一月二十一亥时。生子二,廉、毅。生女二,细囝、珍姐。
长女细囝,生于一九五二年壬辰正月二十五,适山西琳家仁。
二女珍姐,生于一九五六年丙申十月二十,适于七桥下边成家汉。
公殁于一九八O年庚申十月十七亥时,葬汪家萍酉卯向有碑。妣殁于一九七三年癸丑七月十九亥时,葬房后坐北向南,以毅兼灯兄四分之一。
有谕长子 思灯,生殁未详,葬小茶林壬丙向,以财弟子礼兼祧八分之一,以弟文子义兼四分之一。
有谕次子 思财,生殁详前。
有谕三子 思文,生殁详前。
                                                                            九六世:以下略   



                                                                                  国齐公支谱序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忘祖而追远,则谱不容已也。吾族自蒋三公由饶来居兴邑之濛港。越七世至我云公,一瑞公之子,国齐之孙也,公昆季有四:长曰宜,无传,次我齐公,三曰卿,四曰政,卿、政二公之裔宅尔宅田,尔田世乐桑梓,独我信公当宋元之际辗转于武昌之东,生瑞、高、新三公居武昌,日念先人卢墓不忘,因扶其父母棺归厝于旧卢北麓,仍居濛港之大园。传六世宗文公由濛港迁漆桥,与卿、政二公裔壤相接,二公裔特繁,我漆桥得以守望相助,出入相扶持焉,抑又思之朱,陈之先,不谓有村也。王、谢之先,不谓有巷也,以一人衍百,十人衍千万人无难耳。我漆桥何妨,作如是观也,因于系谱以是弁之。

                      裔孙 立崇 敬撰



珏公派下国齐公支


七四世
仲敬次子 国齐,行庆二,字正兴。娶钟氏,生子一:瑞。
公妣合葬茶窝园有碑。
七五世
国齐之子 一瑞,行兴二。娶邓氏,生子三:雷、电、云。
公妣合葬长庆桥东边山亥巳向有碑。
七六世
一瑞长子 应雷,字正大,迁居武邑,生殁葬未详。
一瑞次子 应电,字照夫,适居武邑,生殁葬未详。
一瑞三子 应云,字作夫。娶吴氏,生子一:进。生庚未详。立原贵公裔可进兼祧为嗣。
公妣殁葬未详。
七七世
应云之子 可进,字志能。娶黄氏,生子三:章、宝、卿。
公妣殁未详,合葬二十四丘田。
七八世
可进长子 谷章,字天立。娶李氏,生子一:五。
公妣殁未详,合葬桂家垅。
可进次子 谷宝,生殁庚葬俱未详。
可进三子 谷卿,生殁庚葬俱未详。
七九世
谷章之子  玉五,娶范氏。生子二:贤、贵。
公殁未详葬大坛冲门南向,妣殁葬未详。
八十世
玉五长子 天贤,娶钟氏。生子二:琳、进。
公殁未详,葬石垅屋上首窝,妣殁未详,葬牌港老屋后山乾巽向。
玉五次子 天贵,娶赵氏,生子三:宪、称、政。
公妣殁未详,合葬坛冲口。
八一世
天贤长子 倚琳,娶明氏,生子一:俊。
公妣殁未详,合葬长庆桥花坟拜台亥巳向。
天贤次子 倚进,娶黄氏,生子二:全、道。
公妣殁未详,合葬土地垴大坟林。
天贵长子 倚宪,生殁未详,葬与父天贤同茔。娶王氏,生子一:保。
娶生殁葬未详。
天贵次子 倚称,生殁未详,葬铜钉塘。娶江氏,生子一:容。妣殁葬未详。
天贵三子 倚政,生殁未详,葬桂家林杨塘窝。娶吴氏,生未详,生子三:万、辅、仪。妣殁葬未详。
八二世
倚琳之子 永俊,娶郑氏。生未详。生子四:文、武、潮、湖。
公妣殁未详,合葬长庆桥万十公茔内边。
倚进长子 永全,娶谢氏。生子四:宁、宇、辅、洲。
公生殁未详,葬独墩。妣生殁未详,葬花坟下首窝四公迁居未详。
倚进次子  永道,娶张氏。生子二:仪、儒。
   公殁未详,葬花坟拜台。妣殁未详,葬石垅上首二公迁居未详。
倚宪之子 永保,娶王氏,生子二:哲、选。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倚称之子 永容,娶郑氏。生子四:淮、河、汉、海。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倚政长子永万,娶成氏。生子一:林。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倚政次子 永辅,娶柯氏。生子二:先、梅。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倚政三子 永仪,娶杨氏。生子四:道、理、清、泗。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八三世
永俊长子 宗文,字卿名由牌港迁居漆桥。娶谢氏,生子一:义。
公妣殁未详,合葬漆桥屋下首酉卯向。
永俊次子 宗武,娶王氏,生子二:立、辅。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永俊三子 宗潮,迁大冶。娶  氏,生子二:孟生、仲生。随母适曹家。
公妣生殁葬未详。
永俊四子  宗湖,生殁未详,葬大栗林六山下首东边垅酉卯向。
永宝长子 宗哲,生殁未详,葬坛冲口上首嘴。
永保次子 宗选,娶钟氏。生子二:贵、恩。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大山独墩嘴上首巳亥向。
永容长子 宗淮,娶张氏,生殁俱未详,俱葬坛冲大峰上下两茔。
永容次子 宗河,生殁未详,葬松林垴与万两茔。
永容三子 宗治,娶谢氏。生子一:美。
公妣生殁未详,葬土地垴与兴儒左边美迁外未详。
永容四子 宗海,娶钟氏。公殁未详,葬来坡窝,妣殁葬土地垴。
永万之子 宗林,娶王氏。生子三:河、渭、清。三公迁外未详。
公妣生殁葬未详。
永辅长子 宗先,生子二:容、万。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永辅次子 宗梅,二人迁外未详。
永仪长子 宗道,娶  氏,生子四:成、宇、辅、洲。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永仪次子  宗理,三人迁外未详。
永仪三子 宗清,迁江北。娶  氏,生子一:汉。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永仪四子 宗泗,迁瑞昌。娶  氏,生子一:林。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八四世
宗文之子 兴义,字为赞。娶郑氏。生子二:上、高。
公生殁未详,葬牌港中店坑东向有碑。妣生殁未详,葬左堤有碑。
宗先长子 兴容,娶赵氏,生子四:淮、河、汉、海。
公妣生殁未详,俱葬河冲左右中三茔四公,迁外未详。
宗先次子 兴万,娶吴氏,生子一:林。迁外未详。
宗道长子 兴成,生殁未详,葬石墩下首窝。
宗道次子 兴宇,生殁未详,葬与兄同茔。
宗道三子 兴辅,娶郑氏。生子二:先、梅。
公妣殁未详,合葬郑家塘窝内二子迁外。
宗道四子 兴洲,生殁未详,葬松林垴兴迁万公同茔。
宗理长子 兴仪,娶陈氏。生子二:道、秀。
公妣生殁未详,葬中坑内墩上。
宗理次子 兴儒,娶赵氏,生子四:湖、潮、清、泗。
公妣殁未详,合葬土地垴。
宗清之子 兴汉,娶  氏,生子一:美。
公妣殁葬俱未详。
宗泗之子 兴林,娶  氏,生子三:河、渭、清。
公妣殁葬俱未详。
八五世
兴义之子  乾上,字洪远。娶张氏,生子三:镇、乡、庆。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中店坑义公坟上庚甲向有碑。
兴义次子 乾高,娶王氏,生子一:相。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大成山。
兴选长子 乾贵,娶成氏,迁大冶。生子一:应。
公妣生殁葬俱未详。
兴选次子 乾恩,娶郑氏,生子二:家、成。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上店。
兴汉之子 乾美,娶王氏,生子一:邓。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长坳。
兴林长子 乾河,娶明氏。生子一:庆。
父母三人迁大冶,生殁未详,葬洪木桥。
兴林次子 乾清,娶钟氏。生子二:林、橙。
兴贵之子 乾应,迁外未详。娶陈氏,生子一:显。
公妣生殁未详,葬棠梨畈乌珠桥显公迁外未详。
兴恩长子  乾家,殁葬江夏。
兴恩次   乾成,生殁未详,葬大山独墩辰戌向。
八六世
乾上长子 国镇,字爱溪。娶刘氏,殁未详,葬漆桥屋下湾宗文公坟上乙辛向有碑。复娶叶氏,生子二:高、太。
公殁未详,葬长庆桥,迁花坟前亥巳向有碑。叶妣生殁未详,葬漆桥保上首湾朝垅申寅向与妣同茔有碑。
乾上次子 国乡,字养素。娶王氏。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六山垅门前独墩戌辰向。
乾上三子 国庆,生殁未详,葬漆桥迁屋下首。
乾高之子 国相,娶余氏,生子二:名、远。迁居北乡。
公妣生殁未详,葬方昆皆垅屋下首。
乾恩长子  国家,殁葬江夏。
乾恩次子 国成,生殁未详,葬大山独墩辰戌向。
乾美之子  国邓,殁葬南市未详。
乾河之子 国庆,娶邹氏。公妣生殁未详,合葬大冶洪兵桥。
乾清长子 国林,娶蔡氏。生子二:仕、杨。
公妣生殁未详,合葬枫树坳。
乾清长子 国橙,生殁未详,葬大成山嘴上戌辰向。
八七世
国镇长子 志高,字云轩。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一寅时。娶余氏,生于万历四十二年乙卯八月二十亥时。生子一:祥。
公殁于康熙廿五年丙寅四月十四辰时,葬长庆桥嘴上乙辛向。妣殁于康熙廿九年庚午三月十二酉时,葬漆桥屋下首辛乙向。
国镇次子 志太,字云宏。生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三月初五寅时。娶何氏多,生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正月十一寅时。生子五:珍、万、千、百、寿。
公殁于康熙五十三年丙午正月十六午时,葬长庆桥咀上历腰乾巽向有碑。妣殁于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十四巳时,葬长庆桥咀上坜腰子午向有碑。
国相长子 志名,生殁未详,葬方见垅下首过龙嘴上。
国相次子 志远,生殁未详,葬中嘴坑背后子午向。
国林长子 志仕,生殁未详,葬黄窝栗林乾巽向。
国林次子 志杨,娶矍氏,生子二:名、开。
公妣生殁未详。



国齐公派下志高公长子祥启公支


八八世
志高之子 祥启,字瑞生。生于顺治丙戌年正月初四辰时。娶郑氏喜,生于道光六年己丑八月二十五寅时。生子六:霞、霹、雳、露、霖、霓。
公殁未详,葬漆桥上保上首湾庚甲向有碑。妣殁于康熙四十三年乙酉七月二十八巳时,葬长庆桥东边山咀与婶田广同茔艮坤向有碑。
志大长子 珍启,字兆兴。生于顺治十七年庚子九月十七戌时。娶明氏,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十一月二十八子时。生子二:元、亨。
公殁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二月二十四亥时,葬与祥兄同山庚甲向有碑。妣殁未详,葬同夫山酉卯向。
志大次子 万启,生殁未详,葬何家后背黄窝坜壬丙向有碑。
志大三子 千启,生殁未详,葬与兄万启上下二茔有碑。
志大四子 百启,字能思。生殁未详,葬黄窝栗林癸丁向。
志大五子 寿启,生殁未详,葬漆桥保后亥巳向。
志杨长子 名启,字顺成。娶邹氏,生子一:衡。
公殁未详,葬响鼓垴亥巳向有碑,妣殁未详,葬黄窝乾巽向。
志杨次子  开启,字金成。娶罗氏,生子一:得。
公殁未详,葬漆桥保上首垅申寅向有碑,妣殁未详,葬屋下后背垴。
八九世
祥启长子 圣霞,字子英。生于康熙九年庚戌正月十四午时。娶王氏勤,生于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十七子时。生子五:恭、宽、信、敏、惠。
公殁于乾隆九年甲子四月十七卯时,妣殁于乾隆六年壬戌九月十八亥时,合葬老屋上首林艮坤向。
祥启次子 辉霹,字远明。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十一月十一寅时。娶王氏,生于癸酉年十月十二子时。生子一:寿。
公殁于乾隆十五年庚午十一月初三亥时,妣殁于雍正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二寅时,公妣合葬何家后山癸丁向。
祥启三子 圣雳,字功迅。生于康熙十九年庚申八月十六卯时。娶郑氏,生于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十月十四子时。生子五:富、贵、福、全、康。
公殁未详,葬何家后背垅上山壬丙向。妣殁于乾隆廿二年丁丑五月初五卯时,葬漆桥保上首卯酉向有碑。
祥启四子 圣露,字清杨。生于康熙廿二年癸亥正月三十丑时。娶夏氏,生未详。生子一:文。
公殁未详,葬老屋上首竹林庚甲向,妣殁未详,葬何家后背隔珑子午向。
祥启五子 圣霖,字时若。生于康熙廿四年乙丑九月二十四寅时。
公殁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二月初二亥时,葬与二兄同茔有碑。
祥启六子 圣霓,字淇一。生于康熙廿九年庚午十一月十六戌时。娶王氏佑,生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初二戌时。生子三:标、榜、相。
公殁于乾隆十三年戊辰四月十七巳时,葬茅垴杨窝辛乙向。妣殁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二月十八丑时,葬长庆桥嘴上首湾申寅向。
珍启长子 圣元,字用九。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二月初六寅时。娶郑氏,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二月初五辰时。生子一:明。
公殁未详,葬漆桥保上首酉卯向。妣殁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初九午时,葬黄窝栗林乾巽向。
珍启次子 圣亨,字加会。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七月十一午时。娶陈氏,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二十亥时。生子一:德。
公妣未详,合葬黄窝乾巽向。
铭启之子 圣衡,迁郧阳。
开启之子 圣得,字子爵。娶明氏。生子一:勋。
公殁未详,葬六山垅独墩素公坟下辰戌向。氏改适孙家。
九十世
圣霞长子 立恭,字咸五。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初十巳时。娶郑氏,生未详。
公殁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四月十六午时,妣殁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五月初六卯时。公妣合葬茅垴未丑向有碑。
圣霞次子 立宽,字洪庆。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十二月初八戌时。
殁于康熙五十年辛卯正月二十五巳时,葬与兄同茔。
圣霞三子  立信,生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八月初五子时。娶明氏引,生未详。生子一:琮。
公殁于乾隆六年辛酉十月十五子时,葬与二兄同茔。氏改适张,葬毛畈南向有碑。
圣霞四子 立敏,字有功。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八月十九戌时。娶何氏,生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二十一巳时。
公妣殁未详,合葬毛垴辛乙向有碑。
圣霞五子 立惠,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七月十四子时。
殁于雍正十年壬子九月初六辰时,葬毛垴乾巽向有碑。
辉霹之子 立寿,字南大。生于雍正四年丙午六月二十一午时。
殁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四月二十九辰时,葬何家后背与父同茔。
圣雳长子 立富,生于康熙廿年辛酉六月初一亥时。
殁于乾隆十七年壬申九月十八辰时,葬毛垴乾巽向。
圣雳次子 立贵,字克廷。生于雍正三年乙巳正月二十二戌时。娶郑氏满姐,生于雍正五年丁未正月十六子时。养侄代老。
公殁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月二十四巳时,葬何家后背与父同茔。妣殁于乾隆十四年己巳七月初五辰时,葬屋后背戌辰向。
圣雳三子 立福,生殁未详,葬漆桥保下首亥巳向。
圣雳四子 立全,生殁未详,葬老竹林坤艮向。
圣雳五子 立康,字永林。生于乾隆二年丁巳四月初七戌时。娶袁氏菊姐,生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一月初一辰时。生子一:云。伯娘养成人。复娶陈氏,生于乾隆十三年戊辰九月二十六午时。
公殁未详,葬栗林与父共茔乾巽向。袁妣殁于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十一月二十八辰时,葬黄窝乾巽向。陈妣殁葬与袁氏同茔。
圣露之子 立文,字开周。生于雍正七年己酉五月十三巳时。娶王氏明。又娶吴氏菊,生于乾隆六年辛酉四月二十五辰时。生子二:麒、麟。
公殁未详,葬老屋上首竹林与父同茔。明妣殁未详,葬老屋后背竹林东向。吴妣殁于嘉庆十五年庚午七月十五,葬栗林乾。
圣霓长子 立标,字正南。生于雍正九年辛亥三月初二亥时。娶明氏戴姐,生于乾隆五年庚申七月十五辰时。生子二:凤、凰。
公殁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十二月初二午时,葬何家后背隔垅子午向。妣殁于嘉庆庚申年正月二十五午时,葬茅垴辛乙向。
圣霓次子 立榜,字金名。生于雍正十三年乙卯六月初四午时,殁未详,葬何家后背壬丙向。
圣霓三子 立相,字赞廷。生于乾隆十二年丁卯三月十九辰时。娶胡氏带姐,生于乾隆廿年戊寅十月十一亥时。生子二:鸿、鹏。
公殁于嘉庆廿五年庚辰四月十四未时,葬茅垴戌辰向。妣殁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二月二十未时,葬下屋下首有碑。
圣元之子  立明,生殁未详,葬黄窝栗林癸丁向。
圣亨之子 立德,字克明。生于乾隆十九年甲戌十月十五午时。娶吴氏森姐,生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正月十一卯时。生子三:贤、良、才。
公殁未详,葬栗林亥巳向,迁葬银山向东有碑。氏改适明,殁葬明贞发田畈有碑。


九一世
立信之子  德琮,字映玉。生于乾隆三年戊午九月十三寅时。娶袁氏引姐,生于乾隆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九辰时。生子三:龙、虎、豹。
公殁于嘉庆十一年丙寅三月二十三卯时,葬茅垴过葬老屋基辛乙向有碑。妣殁葬未详。
  立贵之子 德昌,生于乾隆十二年丁卯,殁未详,葬栗林傍祖茔右边。立弟荣三子安承祧。
立康之子 德荣,生于乾隆四十年乙未三月初四申时。娶明氏桂姐,生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十二月初六卯时。生子三:泰、和、安。以安承房兄昌祧。
公殁未详,葬屋后山乾巽向。妣殁葬未详。
立文长子 德麒,字惟仁。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二月二十四卯时。娶袁氏,殁葬未详,老屋上首竹林庚甲向。立弟麟次子碧承祧。
公殁于嘉庆十六年辛未七月初三巳时,葬栗林壬丙向。
立文次子 德麟,字玉书。生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二十四酉时。娶何氏,生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二月二十五巳时。生子二:珪、碧。以碧承兄麒祧。
公殁于嘉庆十二年丁卯八月初一辰时,葬栗林巽乾向。妣殁未详,葬老屋上首竹林庚甲向。
立标长子 德凤,字鸣岐。生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九月二十九辰时。娶陈氏东姐,生于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月十五亥时。生子一:珍。
公妣殁未详,合葬屋后山乾巽向。
立标次子 德凰,字鸣山。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三月二十八酉时。娶郑氏桂姐,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二十八未时。生子一:玉。
公殁于道光十二年壬辰八月十一巳时,葬屋后山戌辰向。妣殁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五月初一丑时,葬屋后山乾巽向。
立相长子 德鸿,字时英。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三月初四戌时。
殁于道光三年癸未十月二十四戌时,葬栗林亥巳向。
立相次子 德鹏,字万里。生于乾隆五十年乙巳五月二十丑时。
殁未详,葬屋下首戌辰向有碑。
立德长子 德贤,字廷玉。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壬寅二月初二午时。娶钟氏闰,生未详。立田尾庄德禄四子开承祧。
公妣殁未详,合葬北边盆山边向北有碑。
立德次子 德良,生殁未详,葬栗林伴父茔上边寅申向。
立德三子 德才,生殁未详,葬栗林傍父茔下边亥巳向。
九二世
德宗长子 纯龙,字衔书。生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六月初三未时。娶黄氏菊姐,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二十七辰时。立二弟虎子辉兼祧。
公殁于道光三十年庚戌九月初六辰时,妣殁于道光三十年庚戌四月二十六巳时,公妣合葬老屋基辛乙向有碑。
德宗次子 纯虎,字隅烈。生于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十七未时。娶黄氏癸姐,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月二十六辰时。生子一:辉。辉兼承兄龙祧。
公殁于道光廿七年丁未三月初二辰时,葬家婆林与母同茔居右边亥巳兼乾巽向有碑。妣殁于道光五年乙酉八月二十二寅时,葬与夫同山与婆同茔居左边有碑。
德宗三子 纯豹,生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八月十七卯时。娶王氏,生子一:耀。
公妣殁未详,葬茅垴与母同茔有碑。
德昌之子 纯安,字钦明。生于嘉庆十三年戊辰三月二十八辰时。娶张氏秀姐,生于嘉庆廿二年丁丑六月初一子时。生子一:芝。
公妣殁未详,葬屋后背戌辰向有碑。妣殁葬屋后山戌辰向有碑。
德荣长子 纯泰,字国平。生于嘉庆五年庚申正月二十五亥时。娶陈氏全姐,生于嘉庆二年丁巳七月十二亥时。
公妣殁未详,合葬屋后山戌辰向有碑。
德荣次子 纯和,生于嘉庆八年癸亥二月二十二子时。娶陈氏英姐,生于嘉庆十八年癸酉四月十二巳时。
公殁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二十六午时,葬家婆林乾巽向。氏改适。
德其之子  纯碧,字廷石。生于嘉庆七年壬戌三月十三午时。娶成氏秋姐,生于嘉庆八年癸亥七月十二申时。又娶何氏英姐,生于嘉庆五年庚申十二月初九辰时。立长兄珪子杞兼祧。
公殁于光绪三年丁丑月十二午时,葬漆桥保后下边乾巽向。成妣殁未详,葬和家后背垅栗林与祖妣夏氏同茔居右子午向有碑。何妣殁未详,葬家婆林乾巽向。
德麟之子 纯珪,字廷珍。生于嘉庆三年戊午正月十二亥时。娶周氏徐姐,生未详。生子一:杞。杞兼承弟碧祧。
公妣殁未详,合葬茅垴向东。
德凤之子 纯珍,生于嘉庆十五年庚午十月初三子时。娶陈氏定姐,生庚未详。立弟玉子传承祧。
公殁于道光六年丙戌四月三十午时,葬栗林艮坤向有碑。氏改适。
德凰之子 纯玉,字麟书。生于嘉庆廿一年丙子五月初四亥时。娶邢氏喜姐,生于嘉庆廿四年己卯五月初六未时。生子二:传、红。以传承兄珍祧。
公殁于同治二年癸未正月十八未时,妣殁于同治四年乙丑三月初五未时,公妣合葬屋后背乾巽向。
德贤之子 纯开,字进玉。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二月十一巳时。娶王氏龙姐,生于嘉庆廿一年丙子二月二十九亥时。
公妣殁葬未详。
九三世
纯龙之子 若辉,生殁详后。
纯虎之子 若辉,字顺源。生于嘉庆廿四年己卯二月初八卯时。娶明氏徐姐,生子一:盛。生女一:爱姐,适袁。复娶张氏纳姐,生于道光八年戊子九月二十一亥时。
公殁未详,葬竹林辛乙向。明妣殁于咸丰十一年辛酉六月初一未时,葬家婆林亥巳向有碑。张妣殁葬未详。
纯豹之子 若耀,生殁未详,葬毛垴下边与父母同茔有碑。
纯安之子 若芝,生于道光廿四年甲辰二月二十辰时。娶陈氏登弟,生庚未详。
公殁未详,葬父茔左边南向。氏改适成。
纯碧之子 若杞,基本情况详后。
纯珪之子 若杞,字新开。生于道光廿四年甲辰十一月二十二亥时。娶郑氏执姐,生于道光廿六年丙午十二月十七辰时。生子二:春、夏。
公殁于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二月初八巳时,葬茅垴辛乙向。妣殁于宣统元年己酉七月十九申时,葬栗林壬丙兼亥巳向。
纯珍之子 若传,字必开。生于道光廿四年甲辰二月二十子时。娶成氏辛姐,生于道光廿八年戊申七月初六辰时。
公殁于民国二年癸丑六月初八辰时,葬刘家垴乾巽兼亥巳向。妣殁未详,葬栗林子午兼癸丁向。
纯玉之子 若红,字又开。生于咸丰八年戊午七月十三亥时。娶郑氏早  
       殁。公殁未详,葬刘家垴乾巽兼亥巳向。
纯开之子 若发,生殁葬未详。
九四世
若辉之子 有盛,字发生。生于咸丰六年丙辰九月初九辰时。娶郑氏春枝,生于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戌时。
公殁未详,葬茶园窝下首乾巽向。氏改适黄。
若杞长子 有春,字生枝。生于同治六年丁卯二月十四酉时。娶明氏禄姐,生于同治八年己巳九月初十巳时。生子二:祥、祯。
公妣殁未详,葬刘家垴亥巳向。
若杞次子 有夏,字发枝。生于光绪元年乙亥二月十一卯时。娶袁氏秋姐,生于光绪十年甲申六月二十。复娶明氏,生于光绪十年甲申七月十二未时。生子二:发、贵。
公殁于民国十六年丁卯正月初十亥时,葬屋下首子午兼癸丁向有碑。袁妣殁未详,葬栗林坐北朝南。明妣殁葬未详。
九五世
有春长子 思祥,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二十三辰时。娶杨龙陈氏满姐,生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六月二十二巳时。立让兄三子耕兼祧。
公殁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四月十六巳时,葬屋下首子午向有碑。妣殁葬未详。
有春次子 思祯,生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七月初七辰时。娶张氏桂姐,生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月初八辰时。立让兄三子耕兼祧。
公殁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三子时,葬于屋后背有碑。妣殁于一九七六年丙辰六月十三寅时,葬于屋后背有碑。
有夏长子  思发,生于民国三年甲寅正月初一辰时。娶陈氏正姐,生于民国十年辛酉十一月二十六寅时。
公妣殁葬未详。
有夏次子 思贵,生于民国十年辛酉十一月二十六寅时。娶成氏桃姐,生于民国十三年甲子十一月初四申时。生子一:金。妣改适。复娶陈氏信姐,生于民国十一年壬戌九月十八亥时。
公殁于二OO二年壬午九月初七时,妣殁于一九九三年癸酉十月初三申时有碑。公妣合葬屋后背有碑。
                                                                                               九六世以下略



四、汪王越国公年谱
纵观汪氏宗族,从一世鲁国上大夫汪侯,到越国公世华,即我中华汪氏第四十四世祖,亦为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世代显赫,名门望族世家。
越国公汪华,出奇不凡,地位显赫,是汪氏宗族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名世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省掉“世”而改名“华”,为四十三世祖僧莹公之长子。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华公一生,百象皆奇。现将《越国公年谱》(资料源自汪氏宗亲网),整理撰编如下:
    从来,天生奇杰必有奇兆,亦必经奇难又历奇穷,而后得奇遇以显奇才,因奇才而建奇功。此一奇而无不奇,有大不可解之,究其确然可据者,越国公之生平,源自云岚志。
    隋开皇五年乙巳(公元585年)三月十五日夜,公之母郑氏(43世戴国公僧莹夫人),梦一黄衣少年,长丈余,拥五云自天而降,遂之有孕。
    次年,即隋文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凌晨一点以前),公诞生(公一岁)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香雾饶室三日,噫嘻,公之生奇甚矣。
    公二岁(公元587年),襁褓栖山(母婴住房及住地)常有祥云覆其上(雾绕屋顶、云盘上空;落低为雾,升高即云)。
    公三岁(公元588年),公之父(戴国公僧莹)卒,始茕茕幼孤焉(从此轮为失去父亲的幼年孤儿了)。
    公四岁(公元589年),公之母携归舅氏家(歙州郑村公之舅父家)。
    公五、六、七岁(公元590—592年),,亦如之居无何(这三年也住舅父家,没什么殊奇之事值得记叙)。
    公八岁(公元593年),公之母郑氏卒,是失怙而并失恃也(从此成为无依无靠、父母双亡的真正的无助孤儿了)。
    公九岁(公元594年),为舅氏牧牛,出即踞坐磐石,气使群儿,如将帅指麾状,群儿每如期至,听其令。(在众牧伴中自成王者,言听计从,一呼百应)
    公十岁(公元595年),有一儿姓张名士埙至失,期公踣之死,群儿惊走,公笑曰:“之生而致死之,独不可之死而致生之”,乎抚之果复甦。
    公十一岁(公元596年),有一天,公率众牧童上山放牛,突遇风雨交加,独公衣不濡,爰令群儿刈茅营屋以避风雨,工毕曰“吾且椎牛以落成即食牛,”徒归,舅氏问牛所在,对曰“入地中,力挽之仅拽其尾,迹之穴,有牛尾竟不可拔及。(注释:众牧伴山上遇大雨,而公的衣服竟不湿,为关照大家,公令众伙伴割草搭棚以避雨,并将自己所放的牛杀了烧给大家吃了,将牛尾子栽在山坡上,造牛足迹至坡穴处。而后空手而归,舅问:牛哪去了,答道: 牛已钻入山中,在我努力挽救之下仅剩尾巴在山外,现有牛尾和足印为证……)
    公十二、十三、十四岁(公元597—599年),仍食宿于舅家,独善书卧(独自一人闭门读书,食宿读于一间房内而不轻易出门)。舅母觉怪之(感觉奇怪和疑惑),一日潜去其箦寝视之如初阴,视床下有若青龙(有一日趁公离室时偷偷入室欲看个究竟,竟发现卧铺处象天将阴雨般薄雾状潦绕,床席下有似青龙戏游之状),蹲负然噫嘻,此亦事之大不可解矣。
    公十五岁(公元600年),公长成英俊美男,身高九尺,广颡方颐,庞眉隆鼻,美髭髯昂,乡里惊异之,舅氏亦不敢容之,公遂去(因种种异象,郑村惊恐,舅父也不敢断续容留,将公撵出郑村)。
    公十六岁,即隋文帝仁寿元年辛酉(公元601年),公落魄放纵于山泽间。
    公十七岁(公元602年),公游历睦州,从演公练习武事。
    公十八岁(公元603年),自睦州回归歙州故里,独以勇侠著(独往独来,以勇夹著称)。
    公十九岁(公元604年),选据新安,纳勇结邦,且气势相当,揽得如具备英雄气概的堂弟铁佛及天瑶等多从焉。
    公二十岁(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婺源寇起,不安遂甚。新安郡府遣兵平乱,力不敌寇而败归,郡守无奈公告全境,召兵募将。公即率众士应征,遂即部兵剿寇,一举灭之,因功获任新安州裨(副)将。
    公二十一至二十八岁(公元606—613年),俱在新安为州郡裨(副)将。期间郡守将张公妒才藏私,曾多方迫害,终因赏罚不公,激众将士群愤欲反,张公逃之。
公二十九岁(公元614年),受众推任守将,再平歙州回玉乡寇乱。
    公三十岁(公元615年),娶休宁钱氏──端彦公之女,首婚,始有家室。
    公三十一岁(公元616年),时逢隋末大乱,受众官兵拥戴自立为新安州刺史,以镇保一方平安。
    公三十二岁(公元617年),宣州守将不服,欲起兵征讨,又仗炀帝来扬州,仅一江之隔,以为声援,遣将陈罗明来战,公遂率精兵八百应战并追击之,一举攻克宣州,宣守将请降,公纳降并优待。应拼宣州惜乎,妣钱氏亦卒于是年也。
    公三十三岁(公元618年),即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遂杭、睦、婺、饶等州守将感德摄威,相继归顺。至此,公已功德日盛,威誉益隆,统领六州(今浙江、安徽及江西三省近半区域),带甲十万。
    公三十四岁(公元619年),时至中原大乱,南方割据渐多,隋帝已无能控制,以一州刺史统领六州,恐名威不足,若遇外力入侵极易瓦解,六州诸将忧患以谋,一致奉请华公立国称王,公再三推辞。
    公三十五岁(公元620年),形势所迫,众望难推,遂权于歙(定都歙州)始称吴王焉。
    公三十六岁(公元621年),公终究恍然于天命者也,观天象则知天意攸归。唐王建国三年余,尽显强盛且德政惠民,汪华自认不及,视唐王为真命天子,为促华夏一统,唐高祖武德四年辛巳九月,遣堂弟铁佛往西京奉表归唐,唐高祖欣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封汪铁佛为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并任歙州刺史。
    公三十七岁(公元622年),朝京师(京城──唐首都西京长安今西安,供职和暂居),复娶唐大将军巢国公钱九陇之次女──钱氏名任(湖州长城光化里人),完二婚(首妻已亡六年空室且无育,此婚钱氏实为正房)。
    公三十八岁(公元623年),妣钱氏首胎挛生双子──长子汪建、次子汪璨。
    公三十九岁(公元624年),于京师又娶庞氏,三婚(实为二房)。
    公四十岁(公元625年),妣钱氏二胎生子一──三子汪达,妣庞氏首胎生子一──四子汪广。并因俩室皆待产或哺育,而再娶嵇氏,四婚(实为三房)。
    公四十一岁(公元626年),妣嵇氏首胎生子一──五子汪逊。
    公四十二岁(公元627年),妣嵇氏二胎生子一──六子汪逵。
    公四十三岁(公元628年),即唐太宗贞观二年丁亥,太宗诏援左卫白渠(今陕西)府统军,锡信圭,长居长安。同年,唐太宗诏高士廉等编辑天下谱帙,华公亦奉诏上谱表。
    公四十四岁(公元629年),妣钱氏三胎生子一──七子汪爽。
    公四十五岁(公元630年),无殊事略记。
    公四十六岁(公元631年),妣庞氏二胎生子一──八子汪俊。
    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岁(公元632─634年),无殊事略记。
    公五十岁(公元635年),妣钱氏卒。
    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岁(公元636─640年),皆无殊事略记。
    公五十六岁(公元641年),妣嵇氏卒。
    公五十七岁(公元642年),无殊事略记。总之,四十四至五十七岁,均在京师任左卫白渠府统军之职也,且夫我公以奇才立奇功犹有未罄者。
    公五十八岁(公元643年),唐太宗改援忠武将军、右卫积福(今陕西)府折卫都尉。
    公五十九岁(公元644年),奉唐太宗诏再娶张氏,五婚。 同年,唐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辅掌朝政,益封赐五顶花冠诏一品服于众夫人,诰公夙夜尽瘁上,弥嘉其勋。
    公六十岁(公元645年),张氏首胎生子一──汪献。
    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岁(公元646─648年),佐命匡时裕如也。
    公六十四岁(公元649年),即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因病于三月初三日卒于京师长安。上用是赐杂彩(各种彩色丝绸)十匹,黄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或24两,百镒=2000两或2400两)及东园秘器恩礼之。
    三年后灵柩运回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公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安民,忠心护国。徽民讴歌,大朝嘉誉,后代唐王多有加封,宋元明清后朝大帝亦追封十余次。汪华生前先后为吴王、越王、汪王、越国公;身后被称为汪公大帝,江南保护神,开徽州民族融合、繁衍生息先河的领袖人物,徽州第一伟人等。统观我公生平:真是千古奇杰也!


、湖北黄石汪姓人家简介
         黄石地处鄂东南,居楚尾吴头,古属江夏郡兴国路领地,现辖阳新、大冶两县市。隶属湖北省辖市,铜都钢城,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称。纵观汪氏宗史,从一世祖史在春秋,西周,鲁国时期。食采颍川(颍河流域,中心豫东),称汪侯。出自於姬姓,周文王第十六代孙,系黄帝第五十九代嫡传。故称颍川侯姬汪为汪氏得姓始祖,三世祖汪诵为汪氏别姓氏祖。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平阳,郡号平阳。到四十四世祖越国公世华,亦为汪氏历史长河中第一显祖,世代显赫,名门望族世家,黄石汪氏为正统汪王国公之裔。五十六世道安公徙鹜源为始祖。为我汪姓开户大宗之一 ,裔孙散播江南。
         先祖道安公支下裔孙贺公 ,居江西乐平县金山村,生我蒋、靖、实三公,三祖先能文善武,凡天文地理兵法无不精通,时称三杰。蒋、靖、实三公於公元1100前后迁往湖广兴国州,阳新、大冶、通山、蕲春等地繁衍生息,开拓领地,析出村庄百门,现居人口4.5万余众。占黄石市总人口1.8%,接近中国汪姓人口1%属我汪氏人口聚居地之一。
        据家谱资料记载,汪蒋公裔居阳新南乡濛港汪高,析出八角亭前后十五里汪也,为忠孝门弟。汪靖公后裔陆续徙大冶汪拳三门八庄属武术之乡,汪实公先居乐平县金山村,裔孙迁大冶湖畔汪仁兴家立业,以仁义名扬乡邑……
         附一:阳新汪蒋公(福户)派行:孟寿仔季仲,国壹应通朝。添从用元月,云一自之文。圣德纯若有,思大承祖训;宣昭迪前光.
经书理明达,忠厚庆衍芳
         汪蒋公(高户)派行:孟寿仔季仲,国益应德朝。从用丙退月,以宗正立必。可绍显克家,声太承祖训;宣昭迪前光 . 经书理明达,忠厚庆衍芳
     朝俊公二子 添禹公支迁大冶灵四里派行:添子文志伯,友栋潮汐胜;永之懋道德,兴隆承祖训;宣昭迪前光 .经书理明达,忠厚庆衍芳

        附二:大冶汪靖公(汪拳)派行: 靖资玉孟先,举宝有兴拳;蒸道世伯得,惟文大信宗;应之天地元,黄懋修从训 ;宣昭迪前光经书理明达,忠厚庆衍芳
           楼下庄派行: 靖资玉孟先,举宝有兴安;万启荣凯永,浩源大桂思;应之天地元,黄宇承祖训;宣昭迪前光……经书理明达,忠厚庆衍芳
        附三:大冶汪实公   汪仁庄派行: 实四珍小曾,祖万文仁友;子澄大兴德,之祚映宗学;绍祠建乾隆,时敦本崇伦,纪齐百代昌
         现将汪姓道安公裔孙贺公支下蒋、靖、实三公子孙徙居黄石地区及周边村庄如下:(不完全统计)  
          一:阳新县(汪蒋公子孙世居有3500多户)首迁汪高,桐埠,塘梨畈,析出八角亭十五里汪姓,具体有刘市上下四门,老汪科八门,下湾、高畈、西垅,冷水坑,白塔、官庄、塘尾,造屋下等诸庄,北河有汪佐,汪武颈、太子汪朋万、大泉塘,大王上汪,白沙汪天,三溪汪畈,富水汪家垅……全县大小有70多庄门。
          二:大冶市(分五庄)1:茗山汪明庄,居蒋公支下文七公子孙,有廖山庄,走马坜,上汪、下汪,洋湖、牛头山,新塘林,细汪明诸庄门。有600多户人家;与阳新汪氏国卿公支汪佐是同宗。   2:灵乡汪畈庄,居蒋公支下朝俊支下添禹公子孙,上下北山,清水潭,金牛,中屋畈,畈东、畈西,汪家墩等 有300多户人家    3:金山店六门庄,居蒋公三孙仔玩公子孙,分迁大子山、汪家畈、汪家垴,汪廷璋,柏家垴,汪家巷等庄门有400多户人家。    4:金湖汪拳庄 ,居汪靖公孟六公子孙,分居汪拳,汪德,楼下等三门八庄有700多户人家     5:汪 仁镇汪仁庄,居汪实公子孙;居汪仁老屋,汪仁街、东湾、西湾、陈贵七,盛家湾,汪贤,白茅弄,河口 汪、分水岭 诸庄有800多户人家            
       三:蕲春县张榜镇汪坝,汪瓢,河西等村居汪靖公三孙珉公孙有一万五千多人,分迁汪岭、东山冲、马鞍山,大坪、柳坪,花亭,六溪等诸庄门是蕲邑汪姓聚住地。


六 阳新汪氏源记(汪蒋公支)

     巍巍汪姓,源远流长。汪氏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姓姬,周文王之后;黄帝公孙氏第五十九世嫡传。鲁成公是鲁国的第二十一位君主黑肱(公元前572年)生庶子取名满,周始母夫人姒氏,观彩虹亘天,心知其详,觉而有孕,孕二十五月而生子,握手三月乃开,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合成汪字得姓,封颍川侯。受姓祖汪侯娶夫人王氏——大夫王殉之女。生子一挺字文质。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年),仕周至司谏。妣郑氏——郑君约之女(一日许氏女);生子二——诵、芒;公殁葬洛阳牛耳山。世居平阳,本支诵之裔。   
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字君睦,在东汉(公元l96—229)年间,被汉献帝封以龙骧将军,后离汉投吴,任会稽令,新安郡始为汪氏江南祖籍,文和公为江南始祖,会稽派。
     四十四世祖世华公,字英发,隋文帝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公诞生于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在隋末年问,天下混乱,与弟汪铁佛一道,于隋末一举平定了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动乱,为政英明,拥有精兵十万,威镇江南,在歙之乌聊山筑城池,建王宫,称吴王,仍奉隋。后汪华响应秦王李世民昭布,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主动向唐王朝称臣,武德四年,被唐高祖授予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并封汪铁佛开国公。越国公华,地位尊荣无比,又拥有实际的兵权,使汪氏家族此后在皖南地区的基业,稳如盘石。汪华生有九子,均被朝庭赐封侯爵。自此汪姓家族“一王九相公”,二十五贤孙,螽斯蛰蛰,兴旺发达,遍及江南,散布九州。华公卒于贞观二十二(公元648)年三月在长安(今西安)封忠烈王,三年后华公九子扶柩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立汪王庙祀之。本支七子爽,任岐王府法曹参军,六封至崇和衍烈公;
    五十六世道安(为华公七子爽公支下)师全公长子,字元振。生于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唐宣宗大中元丁卯(公元847年,公二十一岁),准刺史于德海所奏,充衙前兵马使,差充婺源都虞侯,总戎镇婺源。自歙县慈菰迁居婺源,为婺源始祖。妣吴氏,生子三——源、濆、淦。懿宗咸通四年癸未(公元863年)疾卒,享年三十七岁,葬婺源之北武口山下。宋追封八字平阳王,后又追封威忠德仁圣英烈王。本支源之裔一强公一世雄公。

    传至六十八世祖贺公居乐平县金乡圭湖村,生我蒋、靖、实三公,三祖先能文善武,凡天文地理兵法无不精通,时称三杰。蒋公裔孙居阳新,靖公居大冶马叫汪拳,实公后裔居大冶汪仁。
六十九世祖汪蒋公字孟和,号盘谷。乃贺公长子,远公之孙;汪姓第69世孙也.生于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正月十五由江西饶洲府乐平县金山乡圭湖村,迁兴国南朦港(今排港)而居,为兴邑始祖.其三世发脉各处.生于宋嘉佑元年丙申(公元1056年),寿终于南宋己未年冬月(公元ll39年),享寿八旬有四。蒋公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且才华出众,光禄大夫职不就,深谋远虑,胸怀兴业大志,单戈匹马远离家乡,云游四海,访贤问达,经江浙巡两广至湖广武昌府——“江南聚宝盆”兴国州,顺富池口而上,独恋富川山水,一览雉城风光。立足阳新南岸长乐里,见此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西南地势开阔,东北湖泊纵横,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可耕可读,为”鱼米之地”、”发祥之源”,定居颜子仙山南麓,蒙港岸边,开垦良田,美化荒山,辛勤耕耘,和邻睦友,造福后裔,宏开世族,繁衍生息,为兴国始祖。本支为恒公之裔孙.国卿为高户;政为福户。
汪蒋公宋元佑年间1090年徙居兴邑(今阳新),单传一子寿禄公,三孙仔(珏、垣、玩)公,三公孙曾林立,先辈们历经艰苦创业,开拓多处发源地,先后从祖基汪高分居桐埠、排市八角亭前后十五里皆汪也;本县富水、太子、白沙、三溪、王英、浮屠、韦源口、黄颡口、兴国等乡镇、大冶茗山、灵乡、金湖等地居住星罗棋布,庄分百门。居地或冠以汪名,或异地同名,上下分庄,前后而居,或以市以楼、或以铺、以店、以塔、以畈、以垅、以塘、以坑、以井、以湖、以潭、以寨、以山以窝、以墩以垴、以桥、以路以街、以门、……总之,老屋新居,称湾称庄,地名各异,先辈以八角亭地貌祥瑞,钟灵毓秀,兴建汪氏宗祠在此。设堂号为“忠孝堂”。阳新汪氏宗族为轩辕黄帝后裔,贵胄世家,系出江南平阳世族。繁衍至今近千年,有三十余世,宗亲散布天南海北,人口数以万计,可谓是枝荣叶茂,兴旺发达,才人辈出,梅不胜举。究其渊源蒋公与平阳王道安公一脉相承!历以“忠孝传家”居世。
“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这是对汪氏宗祖的真实写照,汪姓一族受姓于春秋,创业于汉唐,蕃盛于大宋,到了元、明两个朝代汪氏成了安徽和江西、湖北、江浙等地极负声望的大族之一。阳新汪氏蒋公宗亲在大清康乾盛世时期,倡议尊祖敬祖之风,追慕宗祖功德,规定每年九月九重阳节为祭祖日,南乡长乐里设十案九祭,各案轮流供祀显祖汪王越国公、平阳王道安公以及兴国始迁祖汪蒋公。以训后昆莫忘根本、追溯其源。上承吾族祖训家规,敬祖睦宗,定辈正名,下启汪姓孝子贤孙,团结互助,缮修族情。

高畈庄:汪承淼 敬撰于2010年春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67

帖子

184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4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支原贵公支下77世可元公、可久公有迁入黄州,国齐公支下76世应雷公,字正大,迁居武邑, 应电公,字照夫,适居武邑,如有宗亲与本支是同宗的请与我联系:QQ360670950,裔孙汪祖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84
QQ
发表于 2015-6-28 19: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84
QQ
发表于 2015-6-28 1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75

帖子

328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283
QQ
发表于 2015-7-12 2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贵公支看了几遍,依我之见,宜分立岭、立崇、立德三个支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5-7-13 0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上这么多资料,祖华本家辛苦了!

看来阳新及其周边还有许多资料未整理,望再接再厉,一干到底,不达目的不收兵

另盼当地宗亲组识速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联系,争取早日办理入谱事宜!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