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3049|回复: 2

洪 姓 溯 源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9 16: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 姓 溯 源?
??
??
一、溯源?
??
??
洪姓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传说源自共工氏。共工是尧帝时的水官。《书·尧典》载: "共工方鸠亻孱功。"东汉郑玄《注》曰:"共工,水 官名。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也"。认为洪氏源自共工的最早文献是唐元和年间林宝著的《元和姓纂》:"共工 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共工之后所建的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后为周文王所灭。但宋代学者洪迈在他所著的《容斋随笔》说:"姓 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又说:"《元和姓纂》,诞妄最多"。极力否定《元和姓纂》中关 于"共工之后避仇改洪姓"之说。他认为,洪氏源出于共工,"本曰'',《左传》所书 晋左行共华,鲁共刘,皆其裔也。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而为''"。另,今河南辉县西周时曾是功臣的封国,也称"共国",后来为卫国兼并。共姓后代在姓氏旁加水,改为洪姓后,不断西迁,秦汉以后,定居于汉中一带,尔后又迁徙蕃衍于甘肃敦煌 ,故以敦煌为堂号。至唐代,洪氏后裔分二派南迁。一派居安徽歙县(后南迁江西乐平), 一派居河南光州固始。宋以后,又不断向东南一带迁徙,足迹遍及江南各省。?另有一派是避讳改姓洪的。历史上曾有弘氏、宏氏,因避北魏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唐明皇李隆基字宏犹的名讳而改姓洪的。
?
??
??
洪姓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敦煌(今属甘肃)、豫章(今属江西南昌)、宣城 (今属安微)、武荣翁山(简称"翁山",今属福建泉州)等郡望。?此外,另有一支据说是由翁氏改姓的洪氏,堂号为"六桂堂"。称翁氏世代官宦,有翁乾度 者,生有六子,均中进士,分迁各处,分姓翁、方、江、洪、龚、汪六姓,称"六桂联芳" 。然从目前有关"六桂堂"渊源的资料看,诸说纷芸,分歧甚多,自相矛盾。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在其所著《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一书列举了六桂渊源三种说法的资 料:一、晚唐说。 云霄《云阳方氏谱牒》载六桂联芳始于晚唐昭宗年间。二、北宋说。《六桂堂族志辑要》、《六桂渊源总述》则称翁乾度居莆田竹啸庄,生六子皆为宋朝进士。三、避乱说。台北六桂宗亲会记载,宋太祖建隆年间,翁乾度生六子。家住河南洛阳,时因世乱,胡夷侵袭,迫而 化姓逃匿,六桂遂此分支。因此,他认为"六桂联芳"虚构的成分很大,传说的成分很多, 不一定真有"六子分六姓"的血缘关系。也有的研究文章指出,翁乾度系五代十国时的闽国 人,确生有六子。后闽被南唐所灭,为避祸,六子分六姓。入宋后六子全部恢复翁姓参加考试,都中进士,故称"六桂联芳"。因此,现在的"六桂堂"是一种联谊,不是宗亲。但从南安洪姓各派系的族谱看,南安的洪姓并无任何一派的先祖从""改姓"",与六桂堂 毫无血缘关系。
?
??
??
二、 入闽

??
??
关于洪姓入闽的记载,主要见于各地族谱。其主要途径及时间如下:
?
??
??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河南光州固始县58姓军校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相传其中有洪有道,后裔居闽中、闽南一带。又据传唐末五代,有河南光州固始人洪十四郎(朝奉)偕二子随王审知入闽,驻武荣泉山,后迁居晋江英林。?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江西乐平人洪皓之弟洪皎丞福州府。后其长子迁居建宁府。次子洪道于南宋年间遵父训移居同安小嶝岛。
?
??
??
南宋乾道五年(1169),江西乐平人洪迈(洪皓之子)知泉州府,其子十九郎暨诸从兄弟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随洪迈到泉州,后裔分居武荣石竹(今南安丰州)、同安柏埔、金门烈屿等地。?宋乾兴元年(1022),江苏吴县人洪仁王遂任长泰知县,其后 裔定居长泰县。洪仁璲被尊为洪氏开漳始祖。
?
??
??
三、 蕃衍
?
??
??
在漫长的岁月中,洪姓通过多渠道迁徙南安,不断蕃衍生息,形成的主要派系有:
?
??
??
石井古山洪氏 始祖菊轩,宋太平兴国年间由仙游迁入。裔衍水头后房等 。
?
??
??
石井岑兜洪氏 明洪武丁卯年(1387)自同安小嶝岛迁入。
?
??
??
华美洪氏 始祖洪天凤。宋末咸淳间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大演。并分支码头洪山。
?
??
??
杏埔洪氏 宋末从武荣迁入。裔居霞美镇杏埔。
?
??
??
英都洪氏 宋末元初,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后裔陈顺斋,携子温斋为避 元兵追剿而入英都,温斋入赘洪家,生子良斋,始承母姓为洪。考洪家先世,系十六郎洪权之孙洪天锡后裔。洪天锡子洪俊卿,因避难从武荣石竹迁英山,埋名隐讳别号九使。九使身后仅存一女,温斋入赘后,生子改姓洪,自立堂号"翁山"。裔居英都10个村。?丰州西华洪氏 由石狮蚶江洪窟迁入。
?
??
??
丰州仙河洪厝崛洪氏 由晋江屿头迁入。
?
??
??
石井仙景、崛斗、营前,丰州沃柄,水头油园,东田官田 等洪氏,从晋江英林分支。
?
??
??
四、迁移

??
??
历史以来南安洪姓迁居外地极多,不及细载。摘其要者:
?
??
??
古山洪氏有十三世洪源迁同安 岗头。华美洪氏有十二世洪日放迁福清县镜洋。码头洪山洪氏后裔,曾于明代分居仙游黄沙 、金田及浙江的平阳桥墩。英都洪氏东三房、东四房后裔在明万历间各有分支迁居浙江平阳塘坡,还有一支分居福清县江口。丰州洪厝堀洪氏曾有分支福清龙田。至于历代以来各派系 均有外迁南洋诸国谋生而定居的,后裔遍及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香港、澳门自治区。近年来又分衍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国。改革开放以来,洪氏族人驰聘商海,遍居八闽各地,同时还分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江西、湖南、湖北、东北三省及西部地区。
?
??
??
五,谱 牒

??
??
各派系洪姓均有族谱,但历经各种动乱,散佚损毁严重,旧本族谱所剩无几,近年来普遍重修。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
??
??
《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英都洪姓)

??
??
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其版本为:一、明弘治版(1488)。洪阳道首编,载1-7世世系。二 、明万历版(1595)。洪庭时、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历时二十年,载1-12世世系。三、清乾隆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该族谱收录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并续修第1317世世系。东四房洪佑生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该族谱工程浩繁,文风严谨,记载详实,公允直书,且极具文采,堪称谱牒中之精品。现存乾隆版手写本一套5册(共6册,佚1册)。为海内外仅存孤本。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又有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套,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四、民国版(1944)。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铅印本。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科第缙绅名录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县长李天赐题词。该书现在所剩无几。五、19 92版《翁山谱志》。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分上下二册。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古今人物志、文化风土志、山川经济志四卷。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 十五世""字辈的宗支世系图。洪瑞生主编。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封面、题签,著名历史学家、党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 陈泗东分别写序。该谱志特点是""""兼容,体例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备受称赞。其中,上册又于2003年由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校正后再版重印。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在其所著《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版)一书列举了六桂渊源三种说法的资料:

[s:1] 我刚在《超星》找到《福建族谱》这本书了,抽空我把相关部分放上来。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1-9 21: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