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362|回复: 0

汪氏小苑文化漫谈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1 0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氏小苑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而反映最集中的则是东纵第一进“春晖室”。这是汪竹铭老先生的四个儿子合力扩建于民国初年的厅堂。“春晖室”出自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室内一副阴刻填绿篆体楹联由近代扬州乡贤陈含光所题,上联为“既?构亦?堂丹?茨喜见梓材能作室”。?,既肯。?构?堂,出自<<尚书.大诰>>篇“若考作室既底法子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丹?”、“?茨”、“梓材”出自<<尚书.梓材>>篇:“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上联的意思是说,既架屋,又立堂基,还用好的木材建造,用好的色彩涂饰。喜见汪氏兄弟忆能继承父业了。下联为:“无相犹式相好竹苞松茂还从雅什咏斯干”。出典于<<诗经.小雅.斯干>>篇第一章:“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意思是:兄弟间要和相好,没有藏族,家庭兴旺如松竹一样茂盛,还应从<<诗经.小雅>>中吟咏<<斯干>>篇来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陈含光:名延韦华,生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真州(今仪征)人,是民初有名的书画大家,精篆书。1948年随子云台湾,1957年离世。
屏风上端,“春晖室”匾下,一块白色篆体字迹的横匾内,刻有清嘉庆年间邓石如所书写的白居易<<草堂记>>中的内容:
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权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承骈织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据屋岩积石嵌空奇森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
                嘉庆十年完白山人
(注:此文个别字与原文有异)
完白山人即邓石如的别号。邓石如,安徽人,生于1743年(乾隆八年),卒于1805年(嘉庆十年),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横匾内容描写的是庐山景色。屏风上六块天然大理石壁画均匀镶嵌于横匾之下,而壁画的画面分别是古木老干,涧水清流,云海翻腾,双龙游潭,悬崖峭壁,奇草异木,恰与文中描写的庐山景色相对应。每一由点到面在理石壁画上都是中国山水画,然而它又是极富特色的,因为它不是画在纸上,而是天然形成,没有经过任何人工的雕琢,故十分珍贵。
在“春晖室”一旁放有两块可挂于屋柱的半圆形毛主席语录板牌,见证了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做为当年扬州制花厂精品陈列室的“春晖室”,怎样有效地得到了保护呢?原厂长用毛主席语录替代了陈含光所题的楹联,而<<草堂记>>文和天然大理石壁画则被覆盖,使历史文物很好地保存至今。
在小苑后面有一室两用房间,西为浴室,东为花房。花房门为月洞圆门,门楣上是“花好月圆人寿”六个篆字,也为陈含光所题,并作跋:
伯平先生及诸昆促既构新居复辟小园于其后幽榭曲廊带以花木每碧云初合明蟾甫园诸昆季情怡其间不知太白之宴桃李园有此乐否嘱篆此六字榜之楣间即以祝诸君皓首相娱如一日也
其中“太白之宴桃李园”典出于唐朝李白与众兄北欢聚桃李园,作<<春夜宴桃李园序>>。此文大意是汪家弟兄于花好月圆之际不在此享受天伦之乐,不知李太白所描写的桃李园春夜宴可有此乐趣?从而希望汪氏兄弟和睦友好相处直到白头。
另外,中国书法艺术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在汪氏小苑的题额中表现得恰到好处。“调羹”、“惜馀”、“迎曦”、“小苑春深”、“遣庵”、“可栖彳犀”、“挹秀”、“绮霞”等石额、匾额,不但书法精妙,而且意韵深长。
汪氏小苑可以说是集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儒家文化于一体的古典园宅。“树德堂”既反映了他家以德治家、以德兴业的治家之道,又反映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内涵。苑内各种雕刻图案则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具体诠释。四角花园的建筑形成,又遵守了园林建筑的规律。这在画理成园、叠石造山、早园水意、要素集成等诸方面都得到了升华。
扬州盐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扬州的盐文化,其综合性的特点反映在建筑、园林、雕刻、戏曲、饮食、沐浴等各个方面,这一点,我们游览汪氏小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
5.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