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250|回复: 5

《汪氏第九十二世小宗谱》及其它(一)

[复制链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发表于 2008-3-5 17: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jpg 14.jpg 13.jpg
来自书丛老蠹鱼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harvardduyu




《汪氏第九十二世小宗谱》及其它(一)   

2008-03-05 02:49:38

      二个月前,有「思绥草堂」者希望我在博客上加他为「好友」,当然我照办了,进而读了他的博客,原来是一位收藏家,专藏清代至民国家谱。他的博文写得很好,我读后也颇有受益,想了一想,索性来个狗尾续貂,也算是「大刀面前舞回关公」。

      大约从八十年代后期始,一直到今天,我大约写了将近三千篇善本书志,约三百万字,但其中属于家谱的不多,连十篇都不到,不过多是难得之本,如明嘉靖刻本《休宁荪浯二溪程氏宗谱》、清初抄本《沱川余氏世纪》、稿本《梯山汪氏家谱》、稿本《管溪徐氏宗谱》、稿本《大兴朱氏家乘》、吴骞批清乾隆刻本《休宁厚田吴氏宗谱》、钱塘丁氏传钞本《钱塘丁氏谱》等。分别收藏在上图、台北「国图」、美国「哈佛燕京」三馆。

      前些时,在「燕京」翻得一部《汪氏第九十二世小宗谱》,是光绪六年刻本。二册。时代很晚,品相却极佳,有触手如新的感觉。但我看中的却是难得,难得在何处?难得在「稀」,难得在书末有「分藏总目」,难得在此本是「第一号」。

      《小宗谱》计六卷。卷一世系、卷二前谱、卷三正谱、卷四记说志遗训録、卷五传略、卷六墓图。前有汪曾立撰凡例十一则。同治十二年(1873)汪曾立跋。

      其云小宗谱,可见凡例第一条,云:「徽有宏村旧谱,杭有迁杭支谱,详载分明,数典者考谱了然。然兹曰小宗谱,盖仿宋苏明允氏族谱之法也。」又云:「是谱十年一修,修刊各赀出于振绮祭祀公帐」。此小宗谱之编刻,乃有别于汪氏《迁杭支谱》。曾立的跋文中说:「吾汪氏自前明文宇公迁杭,迄今二百数十年矣,椒聊蕃衍,螽斯振绳,道光己丑有《迁杭支谱》之刻,分藏各房者七十部。咸丰庚申、辛酉,两罹兵燹,散佚居多。今天子嗣位之三年,王师奏功,东南底定,收罗支谱,絶无仅有。窃虑后之人数典忘祖,遂致世系、记传、茔图湮没而无考,亟思修葺而重镌之。第丧乱之后,族之耆老都已物故,其存者又散之四方,甚有音信不通者,稽核殊非易易,爰仿苏氏族谱之意,小变其例。」

      此支谱卷四崇祀乡贤录、「十村公遗训」十一则及卷五汪宪(鱼亭),汪远孙(小米)传略最为有用。宪、远孙皆为嘉道间藏书家,《藏书纪事诗》卷五有传,但不详。十村即汪諴,宪之孙,远孙父,乾隆五十九年举人,诰授奉直大夫,刑部江西司主事加一级。亦藏书家,《文献家通考》有传。「遗训」有云:「我无大志,不过要汝等兄弟都有饭吃,和气度日而已。读书固佳,能管理家务亦好,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即败类也。」「儿女定亲,不可高攀门户。为女择婿,人家自然要好些。儿子定妇,祗要杭城旧家有阃教者为妙。家业差些不妨,祗要不受累而已。总之,择婿娶妇,断不可暴发迹及做衙门二项人家,即盐商亦要斟酌,宁以不定为妙。」「我们人家除开当外,别无一事可做。但我识见卓定,无人向我引诱。汝年轻心活,必有人向汝引诱,或诱汝做别样生意,说得天花乱坠,或诱汝囤何货物,说得赚钱数倍,此等说话,断断不可理他。」「汝等若能从科甲出身做官,是荣祖耀宗,不然有碗饭吃,勿妄动做官之念。」「处我家境界,勤俭之外,待人尤以谦抑为先,如此方可自守。」这是他所谓的「一言半语」「留示诸子」者,是「暇时辄书数语,不分头绪,亦无先后,有见即书,在于汝等之寻绎。至于听与不听,我不能为政矣。」遗训说得都很实在,现今的人倒也可以看看。此是諴嘉庆十九年所写,二十四年其即逝去,年仅四十八岁。


      此小宗谱有「分藏总目」:「此次按子姓分给挨编字号,以备稽考。将来子姓众多,修刊刷印,十六岁以上者各给一部。」接下来就是收藏此谱的名单:曾立第一号、曾唯第二号、守正第三号、曾本第四号、曾学第五号、曾复第六号、曾事第七号、曾沂第八号、曾士第九号、曾若第十号、韶年第十一号、加年第十二号、玉年第十三号、康年第十四号、鼎年第十五号、懋年第十六号、德年第十七号、诒年第十八号、嵩年第十九号、鹏年第二十号、洛年第二十一号、渭年第二十二号、乔年第二十三号、俦年第二十四号、知非第二十五号。此小宗谱共印二十七部,内样本二部,因汪曾唯监刊,故存曾唯处,并填明不列号样本。」这种分藏总目,清清楚楚,谁若保管不善,或遗失不存,那可是麻烦的事。所以,此《小宗谱》共印二十七部,所以流传至今,自然不会多,这就是「稀」。又凡例正文框外及跋文框外皆书「第壹号九十二世曾立收藏」。

      此第一号收藏者曾立,为迈孙长子,字子望,号幻梅。候选布政司经历。生于道光六年。刻家谱者曾唯,为遹孙长子,字子用,号梦师。附贡生,同知衔兼袭云骑尉世职,湖北补用知州,署理石首县知县。生于道光九年。

      版本中的刻本从大处来说有官刻、家刻、坊刻之别,其中官刻,当有经费支持,所印也不会少;坊刻因要牟利,故计算成本后,所印必多。家刻相对来说,所印有限,必不会多。家谱属家刻范围,但它又不似家刻的祖先文集,或自己的著作、或翻印前贤著述等,还可以在家中或祠堂发售,或寄存坊间售卖流通,或赠送友朋分享。家谱印出后,仅有家族子裔可分得一部,他人则不得染指。故版本在流传的过程中,家谱是十分难得的。除非是特殊原因,如兵燹或自然灾害、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后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等,不然的话,自家的家谱是很难散出而流落市肆的。


      谢国桢先生在他的《明季奴变考》中,曾说到他是江苏武进人,谢氏是武进的望族,族中印有《毘陵谢氏族谱》,约有三十多册。据他太叔祖谢霈说:族谱限制很严,印刷族谱的时节,必须事前报名。例如今年报名的九十人,那末至多印一百部。最大的原因,是恐怕他家的仆人顶名冒替,乱了家族的关系。可见家谱是家族主持编印的,因非外传,更不售卖,所以印行不多,传世也少。

      上海图书馆藏家谱中无此本,但有《平阳汪氏九十一世支谱》二卷,清汪曾立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汪氏小宗谱》三卷,清汪曾立纂修,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杭州汪氏振绮堂小宗谱》七卷,汪玉年纂修,1925年刻本;《汪氏振绮堂宗谱》四卷,汪大燮、汪诒年纂修,1930年排印本;平阳汪氏迁杭支谱六卷首一卷,汪怡、汪诒年纂修,1932年排印本。如需研究平阳汪氏,这些书都是必看的。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3-5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大学馆藏,真了不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小宗谱》及其它(二)

《汪氏小宗谱》及其它(二)   



2008-03-07 05:48:36


      我不研究家谱,但几十年来,经眼了不少。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收藏,那可是大宗的了,真可说是天下第一。八十年代的统计是15,000余部,96,000余册(现上图有一家谱研究中心,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当是最权威的)。这些书是如何搜集到的呢?还是回顾一下「历史」吧。1956年前后,自浙江遂溪等地船运至沪数十吨废纸,其中有不少古旧书籍,当时的上图、历史文献图书馆以及上海市文管会下属的文物仓库即派人去造纸厂,在化浆池旁抢救出约八千种近六万册的家谱,其中残本居多(这件事,顾师廷龙先生是当事者,他不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告诉我,还将他当年写的一篇文章「我在抢救历史文献中的一点体会」(《新民报晚刊》1956112)交我保存)。1959年至1963年间,从安徽屯溪等地采购约五千余种二万多册。为此,顾先生受到了批判,因为他同意使用采购经费,着人去大肆购买「封建主义」的糟粕。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收存了1,20018,000余册。

      上图的家谱中全本约4,000余部。据七十年代顾宗汉先生所做的统计为:所收姓氏共313姓,地区遍及全国。陈姓最多,为615家;张姓次之,为594家;王姓又次之,为529家。冷僻姓氏如吾、寻、师、生、港、青、斜等也有80余家。以地区看,浙江省居多,安徽、江苏、湖南等省次之。(详见津撰「上海图书馆的古籍与文献收藏」,载《书韵悠悠一脉香》)


      为了这批家谱,上图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自1958年上图与历史文献馆等馆合并后,家谱就相对集中,最初是放在「觉园」,后来都存在长乐路原历史文献馆的底层书库内,因保管条件较差,十数年下来,发现蠹鱼,于是七十年代中就组织人员除虫,但效果不彰。不久,又发现上图总馆大书库后面有小部分西文书也有虫灾,于是馆方闭馆,请上海市粮食仓库灭虫部门来馆「熏蒸」,所以家谱也受了不少折腾。不过,总算好,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已经离开),上图领导认识到家谱的作用,且是馆藏特点,所以重视有加,那是后话了。

      1986年,我在美国作研究时,对于家谱也特别注意了一下。美国收藏家谱最多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图书馆,哥大馆我去过多次,最长的一次是他们请我两个星期,就是为该馆鉴定版本。哥大藏家谱为1,041部,那是抗战期间,不少人家藏书散出,家谱也不例外,哥大即指派人员在北平、上海等地大肆收购。至珍珠港事变止,四年之间,竟得900余种。我在该馆见到此批家谱时,只见品相俱佳,均有青布函套,整齐地按四角号码排列在架。前几年,我为写作《顾廷龙年谱》,必须看苏州顾氏家谱,所以乘在纽约开会之际,溜将出来,去哥大馆将此书有用的数据全部摘录了下来。我曾多次建议哥大馆能将这些家谱编成专目,写成书志,但人微言轻,主持人又是老美,不懂中文,更不予重视,只好再搁置架上等待云开雾散的那一天了。


      话又要说回来,如果以收藏中国家谱数量含胶卷的话,那就要推美国犹他州的犹他族谱学会(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GSU)了。19862月,我在美做研究时,方才知道有这么个机构,而且还收藏了许多的中国家谱,这是很吸引人的。所以,我就写了一封信给该学会,客套话之后就是说上图藏家谱世界第一,我想去犹他参观访问,并希望将来有条件后,双方可以合作。不久,我就接到撒屈尔(中文名字是沙其敏)先生的电话,他表示欢迎我去犹他,并谈了飞机票由犹他州杨百翰大学图书馆学系出,条件是必须给一个演讲。食宿由族谱学会负担,实报实销。这当然是好事,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去犹他访问是在19871月,去了一个星期。


      从纽约起飞后,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到了犹他州境,极目四望,一片层峰华岳。每一山峰,呈锯齿状,非常锋利,真是难得一见的怪形。犹他州的原文是「Utah」,其原义具有众山之颠之意。犹他也是摩门教的势力所在,我看了摩门教的博物馆和杨百翰纪念馆等处,略略有点了解它的历史。有一天沙其敏陪我去参观山洞,那地方离市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所调「山洞」,实际上是在大山里开辟的一座大书库,是族谱学会储藏资料、文献和胶卷的地方。在山洞的门口,看不出所以然,但一入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只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在工作,胶卷整齐地放在一排排柜子里。我当时觉得这种大山洞好像在什么007的电影里看见过。据说,当年「深挖洞」时,很花了一些时间,设置也很先进,大铁门一关,即使是掷原子弹也不怕。沙兄还带我去看了一处可滴泉水的地方,即如果外面发生意仆,那内里还是可以解决水的问题。晚上,沙其敏请我去他家作客,他和我同年,居然有六个孩子,他说,摩门教过去是一夫多妻制,后来才被禁止了。他告诉我,你是中国大陆来族谱学会访问的第二人,第一位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负责人。我在犹他时,沙兄还陪我拜访了学会的会长斯卡特先生,他是摩门教的领袖之一(19887月,斯卡特先生一家在沙兄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华游览,我陪他们去了苏州。数天后,「首届中国家谱研讨会」在山西五台山举行,我们又再次相逢)。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主题

436

帖子

7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小宗谱》及其它(三)



                        《汪氏小宗谱》及其它(三)

      1988年,沙其敏先生来上海图书馆,就犹他和上图藏家谱复制事宜进行商谈,最后的结果是由上图提供所藏家谱,美方提供胶片、药水并负责训练上图复制工作人员,最后完成拍摄工作后,上图留一套胶卷保存。至于付费是关键,我知道犹他在东南亚及香港、台北地区付费多是1012美分,付台北是12美分。我当时的想法是上图是大馆,家谱藏量丰富,故奇货可居,钱应该较别处高一点,我提出每一拍(一页)应要15美分。这个意见得到了当时上图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馆长吴世文、聂佩华的首肯。所以在和沙兄谈判时,我就咬住15美分不放。最后的价钱定夺,是沙回到香港他的办事处后,打来电话认可的。他说:我没有办法了,就15美分吧。第一次的合作,上图提供了一个可供拍摄的书目,由美方查核后定下。后来上图得到第一笔付款9万美金,第二笔是3万美金。这在当时来说,不是小数目。19904月,我离开上图去香港,就不再管此事了。


    日人多贺秋五郎的《宗谱の研究》(资料篇),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为东洋文库论丛第四十五种。第一部分是解说,包括宗谱的意义、目的、内容、印刷、机构、保存、分类、分量、间隔、年代、分布及现存的宗谱。第二部分为目录,列日本现存宗谱目录、中国(北京、中科院、南京、上海、广州中山大学馆)及台北地区、美国哥大、哈佛燕京所藏。第三部分为数据,义庄规条等、家塾规条等、家训家范等、家规宗约等、祭法祠规等、凡例谱例等。当然作者在大陆所见不多,只是根据早期书目所列,故收藏数字差之甚远,如上图仅列出6种(当是据50年代的《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所载)。做研究者读此或可有一些启迪,前些时读《顾颉刚书话》P257讲到家谱事,云:余姚戚焕埙君为我搜集彼处劳氏、戚氏、谢氏之家谱,来信云:「家谱本数多得很,带时很不便,而且许多本关于某人生死的记载,于先生研究家族上也没有什么用处。我以为我的意思,倒不如只带头几本,内载章程、族规、族箴等等的。关于传、行状、节孝录的第三四本,不知也有什么用处否?」答之曰:家谱里族箴、族规自为最有用,但传与行状等也约略可见家族缔造状况,并其发展痕迹,所以我想请你一同寄来。

      家谱的提要,不大容易写,我孤陋寡闻,所见到的大约数《台湾文献书目解题》第三种「族谱类」写得最好。书仅一册,是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编印。此解题以各族派源流迁移为主,修谱经过、内容大要、祖祠、祭祀公业等为副,后略述各谱特色及数据价值。整整一本,346页,费时两年,写了43篇黄氏族谱的解题,每篇6,000至万字,真是详细之极。这种解题对于研究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前几年,我写了一篇「其始也简  其毕也巨」的文章专门介绍此书(见《书城风弦录》)。

      「哈佛燕京」善本书库内有中国家谱65部,(普通书库不计)最早者推明嘉靖十九年休宁程氏刻《休宁荪浯程氏宗谱》。其它的皆为清代之本。清刻本中也有数种为国内所无者,那是我曾查过《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而知道的(前目不包括上图所藏)。如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灰汤蒋氏族谱》不分卷、清光绪八年崇仁堂木活字本《桃溪黄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三十年集义堂木活字本《周氏宗谱》八卷、清同治八年世清堂木活字本《杨锺氏宗谱》十二卷、清乾隆三十八年修五十二年续修道光九年补修诒谷堂木活字本(萧山)《郎氏宗谱》四卷、清同治四年世德堂木活字本《璩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等十多部。至于清代的稿本也仅有五部而已。抄本多部,有一种是《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不分卷,15册。书口上书「钮祜禄氏家谱」,红格。首二册为勋绩,盖始迁祖额宜都,19岁即追随清太祖,崇德元年赠开国佐运功臣,追封弘毅。


      近年来,家谱汇刊印得不少,最大宗者或为《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共收140部,共100册。第49册开始为韩国家谱,即49-100册,共50册,收61种谱。我将之和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相较,则差之甚远,盖燕京有486部韩国家谱,占此《丛刊》大部。我曾询之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郭又凌先生,郭说:韩国家谱多藏吉林延边自治州图书馆,是借摄的。当然他也想不到燕京居然有那么多。
45爽公-46处贵-47太元---55师全-56道安-57源公-58参公---60-知古---63道融-64延罕-65德震----70应宗-71思诚(楚地始迁祖)-72文显-74万友-75谅公-76必恭-77谦公-78自湘-79启圣---91世汪睿      wangrayy@tom.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01

帖子

6186

积分

风云使者

见证家族的点点滴滴

积分
6186
发表于 2008-9-6 1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8-9-7 09: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宏村始祖是汪公楫,和我汪九是不是同一人呢?名九子公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