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321|回复: 1

异姓联宗活动的根据、过程与类型

[复制链接]

625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9 0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异姓联宗活动的根据、过程与类型
钱 杭    (摘录)
莆田 翁氏94年编著的《京兆翁氏族谱》,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谱系,从翁氏始祖周昭王起始,家族世系条条有序,支脉衍派分明,几乎无断代之虞。从唐何公由中原入莆为始祖至宋明清编就15个谱序来看,大都提到翁乾度生有六子: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六桂联芳”之说,但均无片言只语提及避难改姓之事. 《翁氏族谱》世系图表中自改姓的第四十代至六十五代子孙中一律清一色的满堂翁氏原姓呢?仅此乾度第五子改为姓龚的处廉来看,他生五子:谭、咏、谏、锷、浩由第40代至65代其子孙分支到莆田境内北高美兰东西翁、涵江南埕翁、庄边洋尾、秀屿其垅翁,却始终未见其分姓龚氏呢?似此却难以自圆其说. 再从六桂大宗祠六桂坊来说,宋景德四年创建的大宗祠、明朝重建、清代整修现存黄石清江部分石碑来看,其六子在碑上有名有姓均刻上姓翁,可谓早已盖棺论定,纯属翁氏六桂,这与其他五姓毫无关联.     广西《翁氏源流分派序》即是六桂中的老大处厚公所作。以后还有几篇又序和跋,其中长官房(六桂老四处朴公后裔)十八世孙在善公在〈记谱跋〉中写道:“乾度公生六桂,分六房,长礼部,居清江;次涂洋,官检法;三少府,居竹啸;四竹啸,历任长官;五朝请、六判官居美兰于东林是也,举皆吾祖之正派,然时所慕,不曰漆林翁,而曰六桂派,要之谱系不明,多有附支接派,吾备录一谱,分于房族,欲内外分明,宗支不紊,传之亿万年如一日矣。”六桂当官后都有自己的府第,即处厚公住清江,处恭公住涂洋,处易、处朴公住竹啸庄,处廉、处休公住美兰于东林。六兄弟每人都有几个儿子,处厚生允修、允成,处恭生琏、珏、珎、瑰、珪,处易生绢、缓、绅、纪,处朴生铣、纬、绎,处廉生谭、詠、谏、谔、诰,处休生楚、桢、幹.
古代莆田科举文化非常发达, 兄弟六人同登进士的有三家, 称"三氏六桂", 指方, 翁, 龚 各有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
可见这三家六桂是毫不相干的, 翁、方、龚三姓都有自已的六桂堂。发源于海外的"六姓联宗"其他五姓出自翁姓之说, 纯属侨胞在海外谋生,为了团结互助,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宗会性质的联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史实.   海外还有"世界至德宗亲会”,成员为: 吴、周、蔡、曹、辛、柯、洪、江、翁、方、龚、汪等12姓,被称为至德宗亲12姓. 该会以吴姓为核心, 这个组织和六桂堂可以说是同一性质的联宗.异姓联宗是民间联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地。尤其在汉人移民集中聚居的地区(比如港台地区),发生得最为频繁。
二、异姓联宗类型之二:源于同一父系关系的联宗
  此一类型与源于某一共同古姓的异姓联宗不同,在各姓形成之初,互相之间的父系血缘关系相当确定,参与联宗的各姓的始祖为同父所生;至少在促成联宗的传说依据上是如此。
  一,翁、洪、江、方、龚、汪六姓联宗
  1959年,台湾省出版了一部由台北六桂宗亲会编印的《六桂堂族志》,系统地记录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由翁、洪、江、方、龚、汪六姓组成的六姓联宗活动。由于六姓的始祖是同父兄弟,因此可作为源于同一血缘关系的异姓联宗之典型。
  《六桂堂族志》中有原载于旅菲六桂堂宗亲总会所编《族志》、翁益强所撰之《六桂渊源》,相当于六桂简史概述,是六姓联宗的基本依据。因资料宝贵,特转引如下:
  溯吾族之始,实姬姓,乃周昭王庶子。夫人观白虹而有孕,生子,压拳不开,昭王喷之即开。左手有纹曰“公”,右手有纹曰“羽”,加公于羽为翁,遂赐姓曰翁,名曰溢。食采翁山,其地属青州,山东盐官郡。卒谥端明王。传二十四世弥伦公时,值赧王政衰,诸侯互相侵夺,公耻之,不忘厥祖,因指其地为姓翁。又历九世,宏公避新室之乱,隐居南阳,与邓禹为邻,不复出仕。及至十一世名轩公者,唐赐甲榜进士,官福建,为闽州刺史,乐山水之胜,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之始祖。及至十一世[6] 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厥孙维庠、维序,不忘母训,皆登仕籍。迨至十四世有讳何公者,生子乾度,官至郎中,娶夫人陈氏生六子。长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7] 进士,特授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分姓洪,号敦煌,居朱紫坊。次处恭,字伯虔。宋雍熙二年[8] 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林氏,分姓江,号济阳,居淮阳。三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长兄通榜进士,官剑南少府。本姓翁,号盐官,居竹啸庄。四处朴,字伯惇。宋开宝六年[9] 进士,官泉州法曹。*陈氏,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庄。五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陈氏,分姓龚,号武陵,居马栏。六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陈氏,分姓汪,号平阳,居东林。当时六子齐荣,人称之曰“六桂联芳”,建坊于莆。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东坡有言曰:“吾与相亲如路人者,其初兄弟也;其初兄弟者,一人之身也。”[10] 即此而推可想概已也。吾族六桂自民国廿二年以来,菲律宾、新加坡、槟榔屿、仰光、厦门、泉州、安海、石狮、漳州,各处先后成立宗亲会,以联族谊。然吾族之灵苗,散布几于全国,以及南洋岛夷,无地不有吾族人立足之地,仕宦、闻人、农工、商贾,不可胜数。非有祖德之厚,祖泽之深,曷克臻此乎?欲知来之有自,爰立序以联族谊,溯以往之无由,绘真容而崇祖德,从此宗风宜联于六桂族谊,复振乎一家,是强之所深望哉!
  以上引文中,“吾族之始实姬姓”一句,过于渺茫无稽,故置而不论;对六姓本姓“翁”及各“分姓”[11] 的产生过程则介绍得较为详细,可以满足六姓联宗对历史依据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关注此事的研究者来说,却有很多可以深加讨论之处。
  比如关于六姓的来源。“翁”有所谓公、羽二字合体,及有翁山地名作依据的说法。这类姓氏起源传说常见于各类记载,如汪姓也有类似的神奇经历。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卷一有《汪姓缘起考》,其中关于汪之得姓过程是这样说的:
  吾汪当从姬姓裔为正。又按旧谱,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其后子孙遂氏之。……吾汪氏之得姓,当从食采为正。盖始则以采地为氏,继则以氏为姓也。
  所说几乎与“翁”之得姓故事完全一致。可见《六桂渊源》关于翁姓的记载是同类早期文献的转录、嫁接,并非原创。此外,对翁姓为什么会分出洪、江、方、龚、汪五个分姓的理由,也未见《六桂渊源》作明确交待。中国古代姓氏,特别是一些著名大姓的命名和分化,都有大致的规律可寻。以五个分姓为例。郑樵《氏族略第二》,江、龚、洪,属“以国为氏”者。其中江为“周异姓国”:“嬴姓之国,颛帝玄孙伯益之后也。”龚、洪则为“周不得姓之国”,龚可能与商末一个以“共”为号的侯国有关;洪也“本共氏,因避仇改为洪。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讳,亦改为洪。”《氏族略第三》,方,属“以字为氏”者:“宋朝方氏为著姓,闽中为多,望出河南。”《氏族略第四》,汪,属“以名为氏”者:“汪芒氏之裔,……宋朝为著姓。”可见五姓并非随便能够攀附的。但在本例中,无论是分姓的过程,还是选此五姓的原因,《六姓渊源》都缺乏必要的说明,显得过于随意;真相似乎有所隐瞒,故令人难以置信。
  据《六姓渊源》所追溯的翁氏族史,自唐代始,翁氏就已立足于闽州莆田,是官宦世家,代有名人,绝非等闲之辈。《通志略·氏族略第五》翁氏:“五代有谏议大夫翁承赞,莆田人。”北宋初年,翁氏兄弟六人先后科举得意,为人羡称为“六桂联芳”,“建坊于莆”之后,更成了莆田地方著名的望族。但六房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就宣告分裂:同父六子,继承“本姓”的是老三,其余五兄弟分别以五个著名大姓为“分姓”,所“号”亦为各大姓原有之地望。子孙的关系不仅相当疏远,而且形同路人,所谓“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对于如此匪夷所思的结果,笔者有一个自认为颇具可能性的解释:在古老的翁氏家族中,也许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否则断难想像,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中,出现一姓之六房突然间分裂为独立的六姓,而且分裂之后竟然由老三继承本姓,各姓子孙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件?程度如此深刻的家族分裂,在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往事越千年,不堪回首的一页终究翻过,恩怨的沟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平。源于福建莆田的翁、洪、江、方、龚、汪六姓后裔,终于从1933年开始陆续结成了异姓联宗关系。本来就是一姓之六房,故无须再作多余解释。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
  其他可能性当然也存在,比如同出于福建莆田的地域联系,亦可使散居各地、飘流海外的六姓子孙,依*宋代“六桂联芳”的历史佳话,结成异姓联宗关系。因为很明显,非莆田出身的六姓不属同一系统,故断无可能参与其事。如秣陵(江苏江宁)翁氏和浙江龙游翁氏,[12] 在其历史上就从未发生过分姓的故事,无论“六桂联芳”多么热烈轰动,它们也不会响应。再举一例。1975年出版的《江氏大族谱》,[13] 编入1928年江蕴和所撰之《江姓缘起》一文,其中对福建地区的江姓来源有详细的说明,可资参考:
  江氏溯源,始于伯益;凡有谱系,罔不从同。……周惠王时,江灭于楚,(江)贞率族避居济南而家焉,吾姓济阳之号其始于此。济与淮相通,间有称为淮阳者。……洎晚宋,历百零四传至镐公,迁于江西南康府都昌县,簪缨相继,盛极一时。又传至晔公字八郎,生三子,长万里,次万载,三万顷。兄弟共事宋室,力扶帝昺,以维国祚。及元兵陷饶州,万里公死节,其弟侄辈由赣避闽,是为吾族入闽之始。凡散处于八闽各县属及台湾者,皆万里公兄弟之裔焉;自闽至粤暨西南各省,凡我亲族惟此血统之遗欤?只以年远代湮数典或忘,虽宗亲,恒莫往来,至以为憾。
  源于翁氏之江姓,“分姓”于北宋初年,显然与宋末元初始入福建的江姓无关。以江万里为始祖的福建、台湾各江姓,不会参与六姓联宗,应是可以想见到的事实。
  必须指出,导致莆田六姓泯除千年恩怨而实现联宗的原因无论为何,都不能改变各姓“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这一业已形成的历史结果。异姓联宗只是在现有各姓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联宗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不是血缘性的,而是地域性的。《六姓渊源》反复宣称之“吾族”,实际上并不存在。
同姓联宗主要不以个人为单位,而以同姓宗族为单位,形成的是一种同姓地缘联盟。这一联盟的性质介于血缘与地缘之间:其具体的组成单位,是各地各村中独立的宗族组织;各宗族原有的权力关系、祭祀关系、财产关系、继承关系,并不因参与联宗而有任何改变;形成的联盟在功能和结构上也远远超越了各宗族原有的范围。与同姓宗族的联宗一样,异姓联宗不涉及各参与宗族的内部关系。它所形成的,是一种比同姓地缘联盟更为松散的地缘联盟。在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中,异姓联宗问题一向未能得到学术界充分的关注。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疏忽。凡有异姓联宗现象出现的地方,其族群特征、构成过程和文化氛围必有其特殊之处,应引起社会史研究者高度的重视。  (本文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9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全文,大开眼界!六桂联芳而出汪氏的确有点不可置信!还等待有识之士来研究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