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410|回复: 3

传薪使命与敬宗收族--写在太湖、宿松《汪氏会谱》之际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4-1 2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薪使命与敬宗收族
--写在太湖、宿松《汪氏会谱》之际
(文/大风)

  
    大家好,首先感谢太湖及宿松宗亲的邀请,同时我代表《汪氏宗亲网》、《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及江西婺源大畈汪氏向太湖、宿松汪氏这次会谱表示热烈的祝贺!!

  有本汪氏家谱的谱序里说,“谱成,则是敬宗收族之义,表微著美之观,有立万古而不易者。后之人总期结团体以固宗支,正人心以厚风俗,务使先人创造继述之苦衷,永传弗替,是不独余之幸,亦合族之幸也。”个人解读,修谱的意义就是敬宗收族,谱成如无收族、结团体以固宗支之功效,此谱不修也罢,这次在太湖,能看到两县合谱,感到更加难能可贵,相信,会谱的理事会成员们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也听有些本家说了太湖宗亲修谱的一些动人的事,如到各地收集信息,各迁出地联谊的活动等等,所以我也很是期待能看到你们能把两县合谱的成功经验能通过网络及宗亲交流等各种方式向全国各地的汪氏介绍,使得天下汪姓人更加团结,真正地亲如一家。
 
  要敬宗收族,就必须重建我们的家族意识和祖宗信仰,正是这种宗族文化,依循着追溯同源的走向,且最终朝着炎黄始祖归结,这在凝聚民族亲情感、增强民族生命力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它迄今影响犹盛的根本魅力所在。由于历史原因,这方面出现的断层和缺失,这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正常,断层了也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也有着传薪的神圣使命。所以值此盛会,逢此盛世,我还是要重提感恩,欣有历代祖先在遥远的地方,时刻护佑着我们,同时我们也一定会永志传薪。

  敬宗方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各地修祠、修祖墓、祭祀活动越来越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有大畈中元公墓重建基本完工,就待选日子选天气立碑了,歙县汪王墓的汪王公祭活动,我们也欢迎太湖及宿松宗亲能经常到祖籍地去参加祭祖活动。
  
  《汪氏宗亲网》和《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自运行及成立以来,一直本着“务实、平稳、永续”的原则,致力于宗亲联谊平台建设,广大会员在这个宗亲平台上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继承、发掘和弘扬了中华汪氏文化,推进了家族发展。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汪姓人建立在尊重人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借网络之便捷、技术之创新,开辟出许许多多同宗同族者交流的联谊群体,有《 汉阳汪氏宗亲联谊会》《汪氏“越国堂”宗亲联谊会》《金寨暨鄂豫皖周边地区越国堂汪氏宗亲联谊会》《四川泸州汪氏联谊会》《枞阳汪氏宗亲联谊会》《合肥宗亲联谊会》《太湖汪氏联谊会》《汪氏(大埔)宗亲会》、《广东及海外汪氏宗亲联谊会》等等,融合了同宗之亲情,发扬光大亲和力,张扬人性与自由。我们也期待《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与《太湖及宿松汪氏宗亲联谊会》和各地的汪氏宗亲联谊组织和个人一起,在相互尊重、平等、友情的前提下,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创汪氏宗亲事业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贺太湖、宿松汪氏这次会谱成功!!谢谢!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9-4-2 2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不辞劳苦,继广东联谊会后,又来太湖参加会谱发放盛会,辛苦了。。。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5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博客http://blog.sina.com.cn/0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07
发表于 2009-4-3 14: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辛苦了,谢谢你来我们太湖捧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096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