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042|回复: 3

河图才子汪瑞芳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8-4 2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图才子汪瑞芳
1、瑞芳、凤梧同学
汪瑞芳(1900——1978)家住河图镇、凉亭村、汤家河。少时与古坊大户子弟刘凤梧同学。两位均是才思敏捷之人,深得先生赞赏,同学青眼。一日几位同学到一地下馆吃饭,旁有一人,见凤梧相貌神俊,出言不俗,便上前搭话。问道:小先生家在哪里,怎么称呼?凤梧答道:鄙人家在古坊,姓刘,家父讲我出世时,有一只凤凰飞落在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上,就起名凤梧。那人知道凤梧年轻狂傲,便不再理睬。汪瑞芳听了也不是滋味,就趁那人出去时,跟上去说:你告诉他“幸得你家门前没有芭蕉树,要是一只鸡飞到芭蕉树上,你就不好起名字了。”那人果然以此语告诉凤梧,凤梧嗫嚅半天无语。
2、娶妾刘金定
汪瑞芳从小就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一房妻子。后来他到司空学馆教书,与当地一个叫刘金定的女子相互爱慕,并且已经暗度陈仓,珠胎暗结。于是准备娶回家里做二房。刘姓在太湖县后北乡是大户人家,闻此消息,通户反对。就连同窗好友刘凤梧也极力阻止。如此情况汪瑞芳有苦难言,只好与刘金定商量徐图后策。后因汪瑞芳逃难江西,美满姻缘竟成镜花水月。金定为了信守诺言,竟然将孩子生产下来,并且抚养成人。解放后这孩子在湖北某县做了公安局长。这也算是给了才子佳人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
3、扯对联
汪瑞芳才气横溢,名盖一方,颇为狂傲,目中无人。他曾在凉亭颖华学馆教书,此学馆办在汪氏宗祠里。该校规模颇大,校长汪良才、教师刘哲斋,均是前清秀才,加上才子汪瑞芳,该校闻名于太湖一县。某年开学,校长请刘哲斋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汪瑞芳看见,觉得太俗,便一把扯下。刘老师一气之下要辞馆而去。
汪校长便责问汪瑞芳,汪说:“那种俗文,有辱校名,该当除去。”
汪校长说:那就请你写一副。汪瑞芳铺纸提笔一挥而就:
藉寝庙而办学堂,馨香钟鼓,书香钟鼓;
本热心以扶党国,中华有人,颖华有人。
此联的确大气,且思想丰富,言近旨远,汪校长便在大门上贴了此联。家长看后无不称赞。
此事激怒了刘老师的学生,大家要联手打汪瑞芳,为自己的老师讨回公道、面子。汪知道了,就拿了一只水桶,到河里打了一桶水,用嘴衔回学校厨房,同学们只好知难而退。

4、登黄山
中国读书人一贯秉承“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理想。但是往往又报国无门,因此’常使英雄泪满襟”。汪瑞芳曾经以联语抒怀:
穷儒忧国终何补;
达士济世教童生。
有一年,汪瑞芳与朋友一起登黄山。站立在高高的峰巅,放眼四方,胸襟开朗,豪情万丈,瑞芳当即口占一联曰:
感慨千秋,溯历朝虎踞龙盘,识看他寿长时,几得流芳青简;
登临一笑,问此地猿朋鹤侣,可许我寻仙客,常来选圣黄山。
5、与王勃媲美
汪瑞芳历来对土豪劣绅十分憎恶,特别瞧不起那个当乡长的绅士。有一年汪姓做大清明,族长本已写好了祭文,但是那个当乡长的绅士,为了让汪瑞芳当众出丑,就装腔作势地说:今天还忘记了写祭文怎么办呐?于是就有人讲,这还不好办,有才子在这里,现在就叫他写。那乡长就讲:那就请我们家的才子写吧!
一听乡长的话,就有人磨墨铺纸,汪瑞芳也不推辞,提笔就写。写了几个字,他说,不用写了,我就念给大势听听吧。于是朗朗念去,一篇约五六百字的骈文,大家听来字字珠玑,声声入耳。人人都叹服不已,称是王勃再世。
6、号召乡民打官军
     汪瑞芳在司空学馆教书,司空距英山县桃花冲较近。某日桃花冲唱戏,汪瑞芳与几位乡里朋友一同去看戏。这时来了一个排的国民军,到演出现场点名带人去当兵。当时有人听到名字后逃跑,军队立即就当场捉人。现场一片混乱,哭爹喊娘乱成一片。汪瑞芳看到此景,义愤填膺,当即登上戏台高呼:“大家打这些狗日的!”一片混乱、激愤中的群众,马上清醒过来,人人抄起板凳、棍棒朝士兵打去。士兵在人群中无法施展,个个被打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
之后,湖北省与安徽省交涉,要治汪瑞芳的“聚众滋事,妨碍公务的造反罪。”刘凤梧此时已在安徽省做事,闻知此信,立即暗中通知汪瑞芳。汪瑞芳便远走江西,后在江西教书,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他在江西又娶了一个妻子。
解放后从异地他乡归来,汪瑞芳深感共产党好,毛主席好。他在中堂悬挂毛泽东画像,旁书一联:
历代君王的贼子;
今朝人民的救星。
7、乡野两寒儒
解放以后,汪瑞芳回到了家乡。刘凤梧也以安徽省文史馆员的身份闲居乡里。因时事变化,两位遗老深感寂寞,常常不顾奔走辛劳,相互拜访盘桓,日则吟诗,夜则作对。凤梧为了培养儿子梦芙诗词功底,常于假期让其向瑞芳师叔请教。有一年暑假,梦芙在汪家住了二个月。后来梦芙果然在诗学方面有所造诣。
汪刘二人都是民国遗老,国学精湛,相互盘桓之时深感身后无人能够理解自己。二人时常对酒当歌,泪雨滂沱。
有时二人互作挽联,寄兴抒情。
平生眼里无人,说当年,共读西窗,酒之豪士诗之杰;
今日灵前相约,倘再世,仍投东土,君化梅花我化松。
——(瑞芳挽凤梧)

生死所作皆非,七秩华年三鼓梦;
死后有谁相伴,一溪明月四山花。
——(凤梧挽瑞芳)
这副躯壳,毕竟是无味的东西,忧什么一生贫贱,爱什么一世豪荣,万千事昼夜寻思,屈指多同三鼓梦;
至嘱亲朋,到此来可不烦吊唁,也读过几卷诗书,更佞过几年仙佛。七十载沧桑迭变,惊心已阅九朝人。
(汪瑞芳自挽联,1975年作)

注:几年仙佛,指汪瑞芳曾经信奉佛教做居士。九朝,指清以后的时代变迁。
从联语中可以看出,经过人世颠簸过来的两位老人,已是大彻大悟,了然无碍的高人了。他以联遗嘱子孙曰:烧掉也好,丢掉也好;生又何如,死又何如。
其侄汪嵩俊曾以联语挽于先生灵前:
问叔到底是何仙,慧眼隘三千,同仁输八百;
诔公毕竟无别话,凄凉诗坛静,惆怅竹林寒。
此语可为山翁毕生作结,亦可为山人悼词,读来令人泪眼潸然,唏嘘不已!
——写于2009.8.1上午与响肠家中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9-8-4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儒忧国终何补;
达士济世教童生。

--------妙!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发表于 2009-8-5 07: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是岳西人?拜读了!!
真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8-5 15: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一读
奇才子,遗名千秋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