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699|回复: 0

令李敖佩服的超心理学家:我的族兄汪少伦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10-25 19: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6e8390100g0ba.html
行在阳秋@汪军的BLOG

令李敖佩服的超心理学家:我的族兄汪少伦

(2009-10-19 21:01:14)标签:旧作 文化 超心理学 lsd实验   分类:旧作浏览


    以我现在的年龄,称呼二十多年前就已过世的八十岁老人汪少伦为“族兄”,似乎并不太合适。汪少伦和我同族,属桐城高林汪氏;同辈分,都是礼字辈。在古风犹存的桐南练潭罗岭一带,这样称呼又是最自然不过的。记得有一年大学放暑假期间回老家,和一位同宗的老人行走在陈冲到苗竹园的路上,我们也是一辈的,我叫他汪爹爹,他坚决不应,非要我喊他大哥哥,我见他一副认真的表情,只好改口了。如今那位老人早已在人间消逝,但那一天我和“大哥哥”在空旷乡野间的行走和谈白,却犹如刀子般雕刻在记忆深处。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汪少伦,在民国时期做过大官,是我们高林汪氏的骄傲。清代乾嘉年间桐南还出过一个大官汪志伊,做过闽浙总督,但汪志伊不是我们高林汪的。九里十三汪,汪姓枝蔓太多。汪少伦的家在横山村,距我们老家太平村只有几里路,横山村也是《画魂》男主角潘赞化和书法家潘学固的家乡。工作后有机会接触到安庆乡邦文献,才了解到汪少伦做的官其实并不大,抗战时期担任过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46年曾与朱光潜、陶因、程演生、杨亮功、高一涵等12人一起出任过国立安徽大学筹委会委员。统统算起来,汪少伦做官的时间只有5年左右,在这之前和之后的漫长岁月,汪少伦只是一个学生和教授,他先后留学的学校有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先后任教的学校有南京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大学。

  多年前金杏村老人在世时,和我聊起桐城籍国民党官僚方治,此人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娶的老婆是日本人,两个儿子一个叫方光龙,一个叫方光虎,无论是相貌还是读书,特别优秀,给金杏村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我们高林汪氏开始修谱,推举我任主编,一次我翻阅资料,见有一户人家几个子女都是清一色的留美医科博士,且名字都挺欧化,非常惊讶,再一看,原来他们都是汪少伦子女。看来,身为教育家的汪少伦教子有方。不管是方治也好,汪少伦也好,章伯钧也好,桐城人教育子女确实有一套功夫。

  以上就是我到加拿大前对我的族兄汪少伦全部印象,他如同受宋明理学熏陶的众多桐城先贤一样,中行、慎独、貌敬、谨言且教子有方。到加拿大后,经常到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看书,偶然接触的汪少伦资料却让我颠覆了以前的印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反传统的伦理学家,一个年过七旬还冒死做LSD实验的超心理学家,一个连佛学大师太虚和“狂人”李敖都表示钦佩的学者。

  奠定汪少伦作为伦理学家声誉的著作是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伦理学体系 中国道德之路》,在这本书中,汪少伦将伦理学学科体系分为道德起源,道德理论和道德规律三大块,他承继了陈独秀“伦理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思想,倡导一种面向社会现实,转化社会风气,锻铸国魂和民魂的真正化理论为德性的实践科学和价值科学。“人生佛教”大师太虚在《再议印度之佛教》一文中曾经引用汪少伦书中的观点:“注重人事,固为中国之特性。但近人汪少伦说:中国过重人事,不唯神,使宗教信仰不高超;不唯物,使自然科学不发达,为近代濒危之病根。则虽重人间,而下基无边众生,上仰最高佛陀,适救儒术之隘,足以充实国族之精力。”汪少伦伦理学著述宏富,除《中国之路》外,还有《中国命运和伦理学》、《民族哲学大纲》、《人类幸福之路》、《青年修养》等。

  学者李敖与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在有关人类潜能开发的对话中,曾言及很多年前汪少伦《人类幸福之路》一书对自己的影响。在这本书中,汪少伦对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鬼神做了非常认真的探讨,他超越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科玄论战时期双方略显偏颇的意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所谓的鬼神现象。循着这条理路,汪少伦五六十年代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大学期间,六七十年代移民巴西圣保罗期间,逐渐转向超心理学研究,成为台湾地区超心理学研究的奠基者。众所周知,自从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学以来,心理学领域可谓是大师辈出,流派纷呈。在我读大学时期,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社会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及自我实现理论,都对我发生了影响。超心理学正是这众多心理学流派的一支,以美国杜克大学莱恩博士1934年发表的论文《超感觉的知觉》一文为发端,简称ESP,成为一门新兴的学术科学。汪少伦七十年代由台湾中华书局出版的《多重宇宙与人生》,是超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汪少伦提出绝对宇宙和相对宇宙的观点,绝对宇宙是光,无始,无终,永恒无限的存在;相对宇宙是由绝对宇宙的光源流出而形成,由于一部分光源流出之后振动频率降低或速度变慢,便形成了不同层级的时空世界,多重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正在此。由于这种理论与佛教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十三种时空世界观点有相通之处,所以该书不仅在学术界,在宗教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汪少伦生于1902年,1972年已经七十岁,这一年,汪少伦在美国医院工作的女儿汪蓓蒂夫妇回巴西圣保罗省亲,他向女儿表达了由于创作《多重宇宙与人生》一书需要,希望能亲自到美国去做服用心灵膨胀剂(LSD)实验,把体验报告写入书中。一开始,女儿坚决反对,因为服用LSD危险相当大,有可能危及生命,而且亚洲还没有一个人做过这个实验,以父亲七十岁高龄,确实风险太大。但经不住父亲一再要求,汪蓓蒂回美国后,还是帮父亲联系了美国超心理学研究的泰斗、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艾荣生和马里兰州立医院精神病研究中心葛若夫博士。第二年5月,汪少伦搭乘圣保罗飞往纽约的班机,开始了他的人体实验之旅。实验前,医生最后一次问他:“此药有时亦发生危险,你不怕?”汪少伦坦然道:“年已七十,坚信无死,死已置之度外,尚有何怕?”5月21日上午11时,汪少伦开始服用第一个半剂二百极微格兰姆LSD水,反应并不明显。12时半,又服用第二个半剂二百极微格兰姆LSD水,葛若夫博士在旁边观察,并不时询问。“大概在第二半剂服下不久,似乎到了一个美丽光明世界。一切房屋街道皆如水晶,光明,透彻又含着许多彩色珠宝。大屋四方形,在一个屋角悬着两个透明相反的元宝形东西,似乎在告诉我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它即为普通所谓之幻想(FANTASY)。人生即是梦,梦即是人生。此时极为有趣,极为快乐”(《多重宇宙与人生》第386页)。实验进行了六七个小时,但汪少伦感觉“心灵宛如一瞬”。醒来后,汪少伦要求将剂量加大至四百极微格兰姆,再进行一次实验,但医生以安全为由拒绝了。实验结束后,葛若夫博士记录了汪少伦的口头报告,并祝贺汪少伦成为第一个接受LSD实验的亚洲人。

  由于对生命和未知领域的好奇,汪少伦忘却了对死亡的畏惧,由此他实践了自己的伦理学思想———超越“人事”面向“自然”。这也是根植于皖江深层精神结构的传统,从方以智的“质测”到陈独秀的“民主”、“科学”,一以贯之。汪少伦辞世于1982年,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所以,我之愿意称呼汪少伦为我的“族兄”,这不仅是从辈分来说的,也是从他的思想的传承来说的。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勇气,不仅属于过去之中国,也属于现在和将来之中国,在求索的道路上,他永远是我们身边一位可亲可敬的“兄长”。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