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风雨兼程

汪氏宗谱序大全及其他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姓起源参考之一
「汪」源出 :
一﹕ 为汪芒氏所改. 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 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国, 故址在今浙江省武康县东. 其後简为汪氏。
二﹕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 食采於汪(在今山东省) 其後以邑“汪”为氏一云, 鲁成公庶子受封於汪邑, 其後亦有汪氏.

家族名人
汪踦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代鲁国的儿童。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所以鲁人特别破例,以成人之礼来埋葬他。或作「汪錡」。

汪元量 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子,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以善琴供奉内庭,宋亡,跟从被俘的后妃前往燕京,时慰文天祥於囚所,天祥死,元量去为道士,放浪江湖以终。著有水云词、湖山类稿等。

汪兆铭(883~1944)字精卫,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早岁入同盟会,致力革命。曾谋炸清室摄政王未成,被捕系狱,辛亥光复後得释。民国成立,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对日抗战期间,潜离重庆,至南京附日,组织伪政府,为国人所不齿,抗战胜利前病死。

地望分布:山西临汾县

汪姓起源参考之二
  汪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七,在台湾排名第七十六。汪姓主要有两个起源。第一种,是出自漆姓,古代汪芒氏的后代。上古时期,有一个巨人国,称作汪芒国。大禹为天子的时候,禹在会稽大会天下诸侯,汪芒国国君防风氏,因为晚到被杀。汪芒国的子民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就是汪芒氏。后来,又把汪芒简化为汪。汪姓的第二种来源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鲁成公封自己的小儿子在汪,后代就用食邑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姓汪。汪姓还有一个来源。宋代,泉州有姓翁叫翁乾度的,生了六个儿子,让他们分别姓洪,江,翁,方,龚,汪。汪姓早期在山东,浙江发展,南朝时迁居安徽,隋初有汪姓迁居河北。唐初,汪姓首次进入福建,宋代进入广东,广西,贵州,清朝康熙年间,汪姓开始进入台湾。汪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泉州,会稽,新安,漳州,固始,绩溪等。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汪氏起源

谈谈汪氏起源
在古代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时期,其首领大禹为该部落的联盟首领,当时夏王朝共封有二十八个诸侯国,汪芒国就是其中之一,君主为防风氏,治理浙江省武康县的封、嵎二山一带。大禹下东南巡视到达浙江会稽时,在当地召集各诸侯开会,商讨治理天下大事,各诸侯都按时到达,唯独只有防风氏因得到通知太晚而迟到,禹认为防风氏凭自己英勇善战而又骄傲自大是故意迟到,结果就将其处死。防风氏后代为逃避灾难全部躲进湖州山林里去了,在这里改称汪氏。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便于统治广大的疆土,该王朝(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立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为鲁侯,建都在山东的曲阜。到了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一位君主叫鲁成公,成公的庶子(旧称妾所生的孩子)姬满的封地在“汪”,其后带便以邑名“汪”为姓。
  关于汪姓为鲁成公庶子姬满之说,清代学者汪琬《汪姓缘起考》中记述了一段神奇经历:鲁成公庶子生时有纹在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其后子孙遂氏之......,吾汪氏得姓,当从食采为正,盖始则以采地为氏,继则以氏为姓也。”就是说:鲁成公的庶子姬满出生时,左右手上分别长有“水”、“王”二字,两手合拢为汪,因此,将姬满取名为汪,叫姬汪,其后子孙以汪为氏,继而以氏为姓。
  安徽省《祁门县志?族氏考》记载的更有传奇色彩:汪氏得姓始于颖川侯,姓姬名汪,鲁成公黑眩之次子也。始母夫人姒氏,梦游山东汶上县的纹山,观彩虹亘天,心知其祥,觉而有孕,孕二十五月而生子,手握三月才开,发现左(手)有水纹,右(手)有王纹,两手合成是“汪”字,遂以名之为鲁上大夫采邑,颖川因此为姓,叫颖川汪侯。
  发源于浙江武康县和湖州市这一带的汪芒氏汪姓,以及春秋时代发源于河南颖川邑名为姓的汪氏,由于年代悠久,后世汪姓很难区分他们是汪芒氏还是姬姓汪氏的后代。后来汪姓族人多称自己是姬姓汪氏,供奉鲁成公庶子姬汪为一世祖,他们生活在安徽、浙江、河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省,都属平阳堂类。
  另一汪姓为翁姓所改。翁姓为了避战乱改姓是这一历史时期改姓汪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庶子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其后以邑名“翁”姓。唐朝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由中原进莆田,定居莆阳兴福里(今福建莆田高竹庄),是进入莆田的始祖。传入第五世时,生下翁乾度,翁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即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共生六子:长子叫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叫处恭,字伯虔,宋太祖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考取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太祖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翁氏六子齐荣,当时被誉为“满朝翁氏六桂联芳”传为佳话。为避乱翁乾度将六子改姓为:长子姓洪,次子姓江,三子仍然姓翁,四子姓方,五子姓龚,六子姓汪,名叫汪沼。现生活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及港澳台、海外的汪姓是翁氏改姓的后裔,都属“六桂堂”类(外地迁进的除外)。
  再就是汪古部人随汉姓汪。汪古,又称“雍古”、“旺古”,最早属于活动在阴山以东的回鹘人。金南宋时(即1127-1142年间),已称汪古部人,生活在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地区。汪古部落长期驻守在蒙古通金地带。在蒙古统一北方各部过程中,汪古部落归附蒙古政权,并辅助蒙古人击败了金、宋王朝。阿刺兀恩是蒙古统一时期汪古部落的头领之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时,授“同开国有功者”95千户,其中汪古部落占有5千户。从建元朝到元朝灭亡,期间汪古人被封为北平王、高唐王、愉王、赵王。在朝中任重要职位的多数是汪姓。如功绩赫赫世代显贵的汪世显家族,汪世显,生于1195年,殁于1243年,字仲明,甘肃漳县人,汪古族。最初在金朝为官,履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史,巩昌便宜总帅(在今兰州天水)归顺元朝后,对收复汉中成都有功,官拜便宜总帅,掌管秦、巩等二十余州之事。1320年加封陇右王。汪世显有七子:长子忠臣,巩昌便宜副总帅;次子德臣,继承父亲职位;三子直臣,巩昌中路都总领;四子良臣,巩昌副帅兼便宜都府参议;五子翰臣,奥鲁兵马都元帅;六子佑臣,巩昌左翼都总领;七子清臣,四川行枢密院副史。汪世显祖孙三代均为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显贵人物,现在生活在这一带的汪姓应是汪世显的后裔。他们属陇右堂,忠烈堂、忠惠堂类(从外地迁进的除外)。
  总之,汪氏的起源以姬姓汪氏为主脉,其后随汉族改姓汪的汪古族人和翁氏改姓而来的汪氏族人为次,用“一主二脉”的观点作为汪氏的主要来源是比较确切的。
  不当之处,请指正。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姓起源(传说之二)

姓氏:汪
祖宗:汪芒
分类:以封地为氏


姓氏起源: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汪姓是汪芒氏的后代,商朝时有汪芒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后来改复姓为单姓汪。另外,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汪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姓氏,就是汪氏。上古时汪芒国,国君叫防风氏,后被大禹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称汪氏。古代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郡望:
  1、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2、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3、六桂郡: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迁徙分布
  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 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姓起源(传说之一)

一、 姓氏源流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二、 迁徙分布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琦,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三、 郡望堂号【堂号】汪氏的堂号主要有:"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郡望】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四、历史名人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汪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有散文家汪琬;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有军机大臣汪由敦,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有女作家汪端,编著有诗集《明十三家诗选》、小说《元明佚史》。还有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网络诗人汪艾若(爱若干)。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导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而汪精卫也成为汉奸卖国贼的现代同义语。据说其后代就是当代的上海国师汪某人。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简阳)1930----1944年第四次汪氏续修宗谱序

编写宗谱的目的是"序源流,详世系,别尊卑,垂法戒"这是一个家族文化水平的标志.有了谱虽时间隔百年以上,距离在千里之外,族人仍可寻得血统世系.由此可见修谱的重要.我汪氏宗谱,在清光绪年间,经先辈们辛苦考核对续编完成,当时是很完备的.但自民国以来文明进化,变动甚多,旧例三十一修,现在距前次修谱,已近四十年到七十年之久,人事变迁,子孙繁衍,如不及时修谱补记,就有误把亲人当路人的可能,这是急着要修谱的第一个原因,其次,中日战争已好几年了,兵灾之后,往往赤地千里,就算当年的原谱还存在,但如疏忽了当前的记录,那么后来的贤明子孙要想续修宗谱也将无法着手.这就是我们急欲要修谱的第二个原因.但我们现在续修宗谱的困难很大,当前生活费用高昂,纸价飞涨,要复印一本这样巨大的宗谱,很不容易.
  我本璜从幼读习儒书明晓事理,历年曾主持修大小桥二十余座.便利行人,这是善行.造谱追宗报本,却是孝行.百行孝为先,只修桥不修谱是舍本求末,不知先后,所以我一心要修好宗谱,这才上可以对历代祖宗,下可以对阁族大众,倘不修好,死不瞑目.
  我本璜曾几次在宗祠会上提议,苦于无人赞助,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1942年春才在宗祠会上获得族众一致赞成.我本璜于是搜求资料,参考外姓家谱,进行彻底整编,经多人赞助,一年多来,大功告成,即将付印.从此祖德彰明,可慰先人在天之灵.伦常有序,能与子孙无穷之福,排行不乱,派系分清,循规蹈矩,守业上进.我本璜深望族人在此抗战吃紧之际,科学竞争之世,我汪氏虽族大人繁,若不突飞猛进,造极登峰,不但将遭受他人族步自封的讥讽,而且有惨被淘汰之虞,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大家勉励.
    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1942年治理整顿汪本璜..号夏珍..永矜公一支汪治化,永茂公一支汪金相(知县)等序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简阳----1714年第一次汪氏清公原谱序

第一修谱是康熙57年(1714)春2月22日,和父亲世友公(1638--1718)在家中静坐,爸已年老,他对我说:“你有功名是在学生员,能有今天是祖宗恩德,我想到的当年战乱中,人民遭殃,在那烽火战乱之后,父辈中只存有我父亲金吉公一人.那时我年幼,未能想清前代祖先情况。现在想来只知道自硐湾起到这辈来共有十代......”。我当时请父亲把记忆中各代祖先的名讳顺序----记录在宗谱里,以后传子孙后代一辈写一辈,辈辈记在谱上,全族共记,分别流传,这就可以百代永存了。
  我族自义通公分支传自我世字辈已九代,当时正值清朝开初建立,人民苦难尚多。随后渐好转,现在我们弟兄子侄辈人丁逐渐居多,恢复从前旺气,许多家择地迁居,现在一州三县(简州,资阳,仁寿,乐至)都有我汪氏后人,正继续复兴,发辉光大。
  我担心后来子孙中,如有心高气傲,不依排行辈分顺序取名,发生辈数错乱,那就不但会被他人耻笑,也是辱没了我们祖先。凡居后代子孙,个个都要清理好辈数。按排行顺序取名,记在谱上,留传后代。以待将来有出类拔萃的子孙做出卓越成就。光辉全族,这一点务望都能牢记。
  1671----1731年为金吉公长房长孙:汪清,庠生序。   
               
                                  ( 此谱早已失传)

                                        摘自2006年八月新编的四川.简阳<<汪氏宗谱>>,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