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江右书生

汪藻《春日》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2: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初汪藻“所作代言之文,如《隆祐太后手书》、《建炎德音》诸篇,皆明白洞达,曲当情事。诏令所被,无不凄愤激发,天下传诵,以比陆贽。说者谓其著作得体,足以感动人心,实为词令之极则,……以大手笔推之,殆非溢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集部·别集类九·浮溪集》提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藻居士(約西元1100~1199年)

汪藻居士,字彥章,宋高宗建炎(一一二七年至一一三○年)年間歷官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屬時多事,詔令類出其手,為宋高宗所重。

宋紹興(一一三一年至一一六二年)間,他與宗杲書信來往頻繁,時時請教禪學,乃至「杜門息交,世事一切闊略」。因第五子懍病卒,念父子之情,不勝悲痛,以此請教宗杲是否有礙禪法修習。宗杲答書說:「父子天性一而已。若子喪而父不煩惱、不思量,如父喪而子不煩惱、不思量,還得也無?若硬止遏,哭時又不敢哭,思量時又不敢思量,是特欲逆天理、滅天性,揚聲止響,潑油救火耳。」所以,「要思量但思量,要哭但哭。哭來哭去,思量來思量去,抖擻\得藏識中許多恩愛習氣盡時,自然如水歸水,還我個本來無煩惱,無思量,無憂無喜底去耳。入得世間、出世間無餘,世間法則佛法,佛法則世間法也」(《大慧語錄》卷二七)。父子人倫之情,屬儒家天理天性範圍,應該得到表現;喜笑怒罵,出自佛性,天真自然,這是禪家心性論的核心。儒家的倫理原則與禪家的心性學說在宗杲的禪學中獲得統一,他把人倫之情的本質天性與佛教的真如佛性加以等同看待,為世間即出世間說提供了心性論的基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2: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与私不并行,恩与法不两立。以公灭私、以法守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绕法者乱。古今不易之道也。——宋·汪藻《奏论邢焕、孟忠厚除授当状》

公与私不能同时并行,恩和法不能两样并行。用公去掉私,用法代替恩,国家就能治理好;用私危害公,用恩歪曲法,国家就会混乱。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 藻 《浮溪集》卷二四《奏议公行状》:“公讳谷,字次元,姓汪氏。汪氏轩辕皆古国名。春秋时,童子踦以功显鲁,孔子韪之。中间谱系不传。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用高资为江左著姓。至公之父子,始以进士继踪起家,知名一时。……男六人,槃、棐、槩、楶、藻、彙。”卷二六《左朝请大夫知全州汪君墓志铭》:“新安汪氏,见于隋末唐初,五季之乱,有自黄墩徙婺源者,以赀雄饶歙间,数世而至君之高祖讳某,擢进士第。……为江南闻家。皇考讳槃。”卷二八《安人汪氏墓志铭》:“安人汪氏,世家新安,余伯兄大中大夫槃之女也。”本集中题其贯者尚有卷十七《跋叶择甫李伯时画》题:“绍兴癸亥季春朔,新安汪藻书。”卷十九《永州玩鸥亭记》末题“绍兴丁卯正月新安汪藻记”。又《新安志》卷七《叙先达》:“汪内翰藻,字彦章,婺源人。自曾祖以下三世第进士。”同书卷八《进士题名》:“崇宁二年霍端友榜:汪藻,翰林学士赠端明殿学士。”《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卷首《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诸贤姓氏》有“新安汪藻记”。《方舆胜览》卷十六《徽州·人物》:“汪藻,婺源人。为内翰。”又孙觌《浮溪集序》称:“公鄱阳人,讳藻,字彦章云。”《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上》:“汪龙溪藻,字彦章,婺源人,迁德兴。举进士。”同书卷九四上孙觌《汪公墓志铭》:“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人。……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宋史》卷四四五《文苑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宋诗纪事》卷三六《汪藻》条:“藻字彦章,德兴人。”是汪藻先世贯婺源,后移居德兴。《弘治徽州府志》卷六《选举》:“崇宁二年霍端友榜:汪藻,婺源人。”同书卷七《人物》:“汪藻字彦章,号龙溪,婺源珠里浮溪人。”(25/16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南宋四六研究——以汪藻、李刘为例

第一节 汪藻任职经历及其四六文创作

第二节 汪藻文集及其四六文概况

第三节 汪藻四六文艺术特色

第四节 流丽稳贴又典重得体的李刘四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3: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时期的特殊文体:四六

袁行霈


  汪藻和南宋初期的四六 南宋后期的四六

  四六这种文体经过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不同于唐代骈文的特点。南宋的四六作家正是在欧、苏的影响下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方面都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南宋前期的四六名家有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等人,其中以汪藻的成就最为突出。汪藻(1079~1154),南渡后任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当时的朝廷诏令多出其手。汪藻当天下危难之时,受命拟诏,其处境与唐代的陆贽相似。汪藻所拟的诏令也与陆贽的作品一样,既明畅洞达,曲尽情事,又具有激动人心的情感内蕴,最著名的是《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和《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等篇。前一篇作于靖唐二年(1127)四月,当时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哲宗废后孟氏临朝,议立康王赵构为帝。汪藻奉命为拟手令,既不能回避四海崩溃、宗庙倾覆的严重局势,又要维系人心,号召天下共御外侮,确是一篇很难做好的文章。但汪藻仅用不足三百字的篇幅就把上述内容委曲周详地表达出来,而且措辞得体,真切动人。比如后面一段:

  缅惟世祖之开基,实自高穹之眷命。历年二百,人不知兵;传序九君,世无失德。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我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共定安危之至计。

  这篇文告公布之后,天下传,人心感奋,成为宋代四六中的名篇。

  陆游、杨万里等人虽不以四六名,但都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

  某去国八年,浮家万里。徒慕古人之大节,每遭天下之至穷。登揽江山,徘徊祠宇。九原孰起,孤滋无从。虽薄奠之不丰,冀英魂之来举。

  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相近。杨万里的四六则工于偶对,清新自然,如其名作《除吏部郎官宰相启》中的一段:

  方揽牛衣而袁卧,惊闻驺谷之冯招。蓬门始开,山客相庆。载命吕安之驾,旋弹贡禹之冠。搔白首以重来,问青绫之无恙。玄都之桃千树,花复荡然;金城之柳十围,木犹如此!

  虽然多用成语典故,但语气流畅,颇似其诗风。陆、杨的四六中渗入了各自的诗歌风格因素,所以较有个性。

  南宋中期以后的四六作家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丽妥帖,代表作家有李刘、李廷忠等。李刘是宋代最用力于四六的文人。他的四六作品多达1100多篇,名作也多,在当时享有盛名,如《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中的一节:“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风移俗易;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气夺胆寒。风声鹤唳,不但平淮;雪夜鹅鸣,更观擒蔡。信君子不战,战必胜;知人臣无将,将则诛。”此启是祝贺平定叛将李全的,典故成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对仗工巧而又稳妥,风格也比较典重浑成。然而李刘的多数作品却未能达到如此境界,过分追求工巧妥贴造成了纤弱靡丽的缺点,自北宋至南宋初期四六的浑厚之气、奔放之风渐趋泯灭。如其《上任中书》的“玉堂草罢,又吟红药之翻;金匮?馀,还对紫薇之伴”;“幽桂遗榛菅,底敢累犯严之口;江梅托桃李,但欲熏自洁之香”等句,刻意求工,雕琢过甚,气格不高。李廷忠等人的四六也有类似的缺点,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宋亡,使南宋后期的四六在总体上呈轻靡卑弱之势。

  当然,南宋后期也有一些作家如真德秀、刘克庄等,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或以理学家著称,或以诗人驰名,都不是专写四六的作家,但他们的四六作品却自具面目,与李刘等人异趣。真德秀的四六遣词造句虽然比较拘谨,但未染当时的浮靡之风,高华典重,卓然名家。刘克庄早年的四六颇好雕琢,至后期则趋向雅淡清新,笔致流畅。到了宋末,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在国家倾危之际,写出了一些四六名篇,如文天祥的《贺赵郎月山启》、陆秀夫的《景炎皇帝遗诏》,词伟气壮,慷慨激越,一扫晚宋四六的衰弊之气。由此可见四六这种文体同样可以反映时代风云。宋代四六是文学史上一种重要文体,虽然有些作家把它写成徒具华美而内容空洞的作品,但四六这种文体自身是不任其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3: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恺
汪恺(一○七○~一一四二),字伯疆,德兴(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常州晋陵县主簿。历知抚、袁、江等州,江西转运使,终知全州。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七十三。事见《浮溪集》卷二六《左朝请大夫知全州汪公墓志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3: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壬申,诏右承奉郎徐度,令中书舍人试策一道。左迪功郎胡理,左朝散郎、主管江州太平观钱B112常博士张宦,并召试馆职;左朝奉郎、新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汪恺,左承议郎、新通判潭州王棠,并与升擢差遗。度,处仁子;宦,守兄也。士以士科荐用者自此始。
三月,甲戌朔,建武军承宣使、提举江州太平观王?燮,降授濠州团练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0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顶   

  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所谓三十六峰者,骈列舒张,横绝天表,众岫叠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元人汪泽民游记)。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0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县秋粮折纳记(元·汪泽民)

太平县秋粮折纳记(元·汪泽民)

太平县秋粮折纳记(元·汪泽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