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江右书生

汪藻《春日》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文学家汪藻于《永州柳先生祠堂记》一文中指出"先生以永贞元年冬自尚书郎出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至元和九年诏追赴都,复出为柳州刺史。盖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闻天下。"零陵之闻名遐迩与柳宗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22: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永州的贬谪族中,有一位“累赦不宥”的人,他就是南宋诗人汪藻。汪藻江西德兴人,崇宁二年进士,高宗时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 1132)谪居永州,朝廷多次大赦而不在其列,前后滞留永州十二年。自忖 “湘水有飞枭之集舍,衡阳无过雁之传书” ,只好在愚溪畔建“玩鸥亭”,以诗会友,排遣愁怀。绍兴十四年,邑人在愚溪重建柳子祠,他作《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故有唐三百年,世所指尊者,曰韩柳而已,岂非盛!”显然,评柳子,也是评自己,其深怀复用之心与柳子几乎同出一辙。汪诗初学江西派,后学苏轼。他那《庚午岁屏居零陵》几首五古诗,已表露出对永州文雅、苍劲山水的新感觉: “暑退潦亦收,潇湘静如染。时观自跳鱼,冲破青琬琰。纤纤初弦月,不受薄云掩。近村应渐寒,已有鸦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3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永州网》上,历史人物中有柳宗元,为什么没有汪藻?一般地方网站很注重用历史人物来增加本地的历史厚重度。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23 2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首词写旅居他乡为官的孤寂情怀。新月美好,夜寒江静,远山与北斗相衔接,梅影横斜窗前,这本是一幅清幽寂静的环境。然而对独在异乡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有着无限寂寞、难以自慰的环境。所以,只能借酒浇愁。但最终也无法消解思家的“归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的研究证明,中国家族制度发展到唐代后期进入一个新阶段,六朝以来的门阀士族衰落下去,退出了历史舞台,非身分性庶族地主发展兴旺起来,成了社会的主流。“义门”大家族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对象。庶族“义门”与士族世家已经是有重大差别的家族组织了。
唐前期,士族阶层仍然身分显赫,凭借门第而来的政治经济权益和社会地位,依然是他们的主要特征。安史之乱揭开了士族衰败没落的帐幕。叛军打碎了唐王朝富强的框架,藩镇割据捣虚了王朝坚实的内体。席卷全国的黄巢大起义震撼了它的根基。朱温乘势而起,毫不留情地向士族“清流”开刀,进而杀了昭、哀二帝,取而代之。五代小朝廷像走马灯似的更替,新贵们多出身低微,所谓“黥髡盗贩,冕衮峨巍”①,他们看重长枪大剑,卑视“毛锥子”②。延续了一二百年的大动荡,使“士人以氏族相高”的风俗“至唐末方渐衰息”③。与此同时,是大批城乡残破,中原数十州之地“民无耕织,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岁既凶荒,皆脍人而食,丧乱之酷,未之前闻”④。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大迁徙,文化交流在血泪交加的惨痛中大规模地进行着。迁徙的大方向是北人南流。
南迁者定居落籍的地点说明,江西是吸纳人口的重点地域。人口的机械增长促使人口自然增长更加迅猛。从唐元和至北宋初期(公元9至10世纪),江南的苏州、温州、明州、虔州、吉州、袁州、抚州、歙州、潭州九处是人口增加最多的地区,都在三倍以上。其中虔、吉、袁、抚四州属江西,相当今天的赣南、吉安、宜春、抚州地区。北宋初期,全国诸州中户数超出十万的计五处,即开封、益州、宿州、吉州、洪州,江西占五分之二,优势仍然明显(见第622页附表)。
迁入者本是避乱而来的落难者,又因新来乍到,人地生疏,故此大多安家于冷僻的山乡。歙县的黄墩(一作篁村),是北来者落足的中心地之一,也是继续深入南方的大中转站,婺源、德兴、乐平、浮梁诸县的洪、程、朱、张、汪等著姓,都是循此路线迁徙的。在唐末五代动乱的岁月里,洪氏,由黄墩迁乐平县岩前村,后来演成鄱阳洪皓、洪适、洪遵、洪迈大家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百姓企盼安居,重振家业;封建国家需求巩固统治地位,二者在害怕动乱这点上是一致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要求的结合,使家族群体在宋代广泛发展起来。宋人汪藻对这个社会变化有一段精彩的叙述,他说:“汪氏世家新安,当唐末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之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迨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各长雄其地。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训子弟,以孝谨保坟墓,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世家新安,当唐末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之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迨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各长雄其地。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训子弟,以孝谨保坟墓,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   


[s:1]  [s:1]
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藻透过自家迁徙发达的情况,综论了全局的大变动。其祖宗原籍徽州歙县黄墩,故曰“世家新安”。新安是古郡名。三国吴始置新都郡,晋平民吴改都为新安,隋改新安郡为歙州,宋改歙州为徽州。唐末世局大乱,汪氏避险求安,力农自食,经几代人的努力,家业重兴,北宋统治稳定,遂敢“出耕”露头,称雄当地。“力田”是基础,振兴门户先要能富裕,
————————
①《张载传》“宗法”,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58—259页。
②苏轼《劝亲睦》,见《皇朝文鉴》卷一○四。
③《晦庵集》卷九九《知南康榜文》,四库全书本。
④《浮溪集》卷一九《为德兴汪氏种德堂作记》,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要保护家业并有更大发展,便需得到功名官爵,于是致力家族教育,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对朝廷忠诚,对官府服从,表现出极大向心力。一个盛大的家族,内要“孝谨”意识的维系,外要对朝廷忠诚,博取官爵与名望。德兴汪氏由此成了“室庐相望”的著名家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永州网》上,历史人物中有柳宗元,为什么没有汪藻?一般地方网站很注重用历史人物来增加本地的历史厚重度。


是啊 历史人物中有柳宗元  为什么没有汪藻?  大家如何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