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066|回复: 5

(转贴)抢救潜口兰墙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51
发表于 2006-3-4 1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口兰墙位于潜口古民居的东南方向,相距三百多米。潜口兰墙在潜口是男女老少皆知的一座颇似电视剧大宅门中的大宅院,是潜口的一座古民居院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兰墙汪氏在明清两代都出有名人。新中国建立后,从兰墙走向社会的儿女和他们的繁衍就有数十人在全国各地。其中有公务员、人民教师、解放军军官、医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还出了才女汪燕燕,就专为兰墙写作了数十篇精彩的文章,有的发表于黄山日报,有的发表于安徽日报等报刊。这些作品有的曾获大奖。
       但兰墙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机局面,实在令人耽忧,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修茸。希望黄山市和徽州区有关部门给予关心,进行紧急抢救。因为兰墙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项旅游资源。http://www.huangshan.cn/bbs/blogview.asp?logID=7491&sfsd=0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102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管理员通用帐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37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3-4 1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看到较详细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主题

369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http://www.hskaj.com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51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18: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
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6年03月23日 14时47分 来源:新华网
    安徽省黄山市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发挥徽文化和生态资源的优势,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不仅成为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新卖点、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更是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就目前黄山市的实情来看,显然还达不到以工业反  
哺农业、以城镇支持农村的水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黄山市最大的特色在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得天独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黄山市发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2005年,黄山市有近20万农民在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从业。

    黄山市市长李宏鸣说,乡村旅游开发时,要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逐步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生态、乡村相结合的旅游模式转变,在观光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伸,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以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黄山市乡村旅游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旅游开发上,而应同时将徽文化要素注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去,把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按照黄山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当前黄山发展乡村旅游正在高起点地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统筹城乡规划编制,抓好新型村镇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围绕旅游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蚕茧、茶叶、果蔬、木竹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努力构筑“一村一品、多村一业”、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从今年开始,黄山打算在全市所有村镇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治脏、治乱、治空的“三清”“三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记者王立武)
QQ:390166960   电话:0559-2354788  2354798 2354088(FA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522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596
发表于 2008-8-12 0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怎么样了呀?
走走汪家的路,叙叙汪家的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2530

帖子

5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51416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0-3-16 18: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口,古称阮溪、潜川。“阮溪”指里水坑经紫霞山麓流往塘贝的小溪。溪旁有阮公泉,在紫霞山灵官殿右侧,即今潜口民宅所用之水井。此泉在《徽州志》和《歙县志》均有记载。泉名“阮公”,一为纪念轩辕大臣阮公,二为纪念“竹林七贤”阮藉叔侄。“潜”字亦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纪念陶渊明(名潜)在此隐居,其二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是谓之潜川或潜口。
  潜口古代往东南可到渔梁经水路通往杭州,往西可达屯溪、休宁及江西,往北可至黄山,是由南面游览黄山的必经之地。因地理条件优越,曾为黄山山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被誉称为潜口“市”。因为黄山出产的木、竹、茶等产品必经潜口运销外地,而京货、南货及粮、油、布、盐等产品又必经潜口销往黄山。过去这里光当铺就有4家,称之为“市”,当属不讹。
  潜口面积约3平方公里,房屋约占三分之一。土地以黄红壤为多,肥力低下,每年需用两次肥方能保收。水田大部分为梯田,灌溉水源是水塘。
   潜口汪氏自宋代迁入,名人辈出。经商致富后,为了荣宗耀祖,建了不少规模宏大的祠堂、庙宇和住宅,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遗产,至今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该村现有1050户,4000余人,119个姓氏。历代科举进士30余人。
  潜口有座翼峰塔。翼峰塔座落在潜口街之南,205国道西侧,素来是进出黄山的必经之处,亦是潜口水口建筑群落中唯一幸存的古塔。塔之左侧有万贯山,右侧有络狮山。每当日影阑珊之时,翼峰残照,成为一道非常秀丽的景观。
  塔内底层北门内上方有红石匾额,楷书“翼峰”,上款为“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下款为“竹溪汪道植敬立”。据考,汪道植是潜口汪惇本祠87世裔,塔当建于1544年。
  塔外观七层、八角、铁顶,高约32米。塔内只有1、2、6、7四层可落脚观景,其余皆是石梯。石梯自底层西门夹壁中绕塔而上。 
  最底层是平坦形地面,外径10.6米,内径4.4米,中心高度7.6米。东、西、北三面开闺门。门洞高3.3米,南面设菩萨座。第二层是凸形地面,距地面约2米处,置塔铭一块。南面设供座,供座上左侧暗藏通道,有石梯绕塔壁而上。第六层是平坦形地面,内高7米,南壁有块高2米、宽0.5米匾额,文曰:“大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十月初三日,潜川竹溪翁汪道植谨立”。第七层为宝塔最高层,也是平坦形地面,内径3.3米,中心高度4.1米,八面均有闺门。全塔皆由砖制,每块砖都有阴雕“竹溪建立塔”、“大明甲辰造”字样。
  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23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怕塔的目标太大,曾在塔底层打炮眼准备炸毁,幸经许承尧、王允孝说情才得以保全。据汪世清长子汪永济口述,潜口翼峰塔为穆斯林教“佛”塔,据说此类古塔除潜口外只有巴基斯坦尚存一座,如能确认,该塔应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翼峰塔俗称“潜口锥”、“下街塔”、“下占塔”,有的探访者以同音相讹误指为“下尖塔”,应予更正。
  2001年12月,福建连江青兰寺和尚印文路过潜口,用两天时间将塔内全部打扫干净,令人感动。
  潜口有个“金銮殿”,实为汪氏金紫祠,属潜口下“市”汪族,又称“下祠堂”。其建筑特征是模仿北京故宫保和殿。该祠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徽州古建的珍贵范例。
  从翼峰塔沿205国道向北走100余米,折而向西,便到了誉满徽州的金紫祠。据碑文记载,金紫祠是汪族八十一世祖汪一诚承父兄之志(其父“文显”,兄“一中”),捐地千步,捐银三千两,加上汪士明捐银三百两,于万历壬辰(公元1592年)奠基修建。该祠于1601年竣工,1666年和1936年两次大修。祠前有一座四脚石坊,上有汪文显题写的“金紫祠”三个醒目大字。四脚石坊的两边各有一座两柱石坊。由四脚石坊北进,有“三源桥”横跨矩池(按古代规矩设计的矩形池塘)。越桥过一段石板路进入棂门,经甬道到戟门。戟门上方挂有“汪氏家庙”匾额,门外两边置石狮一对。戟门前檐下还有三块直匾。进入戟门后,甬道两边天井里,各有一个四角亭,亭内分别由赑屃驮着两块大石碑。抵议阖,上有“越国世家”匾额,匾额背面有左钟右鼓悬吊。经甬道登露台抵大堂,大堂内挂有10多块匾额,还有董其昌书写的对联和3个龙亭(亭内有圣旨)。由大堂经两边回廊或中间驰道及寝殿,龛座中间供汪氏先祖汪叔敖像,左昭右穆供历代先祖牌位。自棂门至龛座面积为3810平方米。祠的后面有一幢上下两间的“汪公殿”,内挂“保障六州”横匾。此乃纪念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在隋末动乱中,为保障杭、睦、歙、宣、饶、婺六州立下大功而建。
  抗战期间,该祠是新四军整训的政治课堂,又是东进誓师大会的庄严会场。“东进,东进,打到敌人后方去!”消灭敌人的号角曾经在这里吹响。这里还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皖南实施的第一个实验基地。为公小学、紫霞学校为新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紫祠自建成以来,历经沧桑。1950年起一直为潜口粮站使用至今。1950年,门前两只石狮被拆迁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大门口。“越国世家”和“汪氏家庙”两块匾额各锯去半个字用来装修板壁。1976年,除四脚石坊,棂门、戟门和龛座外,汪公殿和大堂的全部殿宇彻底拆毁,改建为粮食仓库、粮站办公室和职工宿舍。
  “潜口民宅”,是一座集徽州明代典型建筑的山庄,坐落在紫霞峰下,为明代水香园遗址。国家文物局为了抢救保护文物,于1982年决定将分散在歙县各地较典型而又不宜于就地保护的明代古建筑,采取“原拆原建”的方式集中保护。其中有祠堂、民宅、路亭、石牌坊、石拱桥等,这些古建筑经国家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的专家、学者多次考察、鉴定,认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艺术的珍贵实例。经过周密地调查研究和科学考证,以及慎重地选址后,历时6年,基本完成了原定的保护项目。在拆迁中,始终坚持“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严格遵照《文物法》的规定,做到“整旧如旧,保持原貌”。1988年,国务院公布“潜口民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民宅”按照徽州传统的村落建筑平面构图原则,依照当地普遍遵循的“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借用山林地势高下,傍山取水,采取掘出铲平、垒坝砌筑台基等营造手法,使村落的总体轮廓与所在地形地貌、山水风光自然和谐。上下左右之间,砌筑台坪、街巷、石阶和石径,门前屋后种植传统花木,民居内陈列明式家具和对联字画,形象地再现了明代徽州民宅的历史文化风貌。

  潜口还有“水香园”。园址在“潜口民宅”处。远在康熙年间就有“水香园”之称。只因年代久远,已鲜为人知。
  水香园有梅树百余株,还有丹桂、紫荆、菊花、海棠、芙蓉、月季等各种花木。荷花池里的红白荷花,成了水香园内花中仙子。夏日漫步池头,饱览荷池秀色,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园中梅花造型因品种而异,开谢随花期不同,因有荷、梅、溪水,“梅花虽落流水犹香”,加以四季花木“生香不断树交花”,名“水香园”。
  园中亭台楼阁俱备霞山草堂、索笑轩、碧汜楼分布于溪水荷池花木山石之间,错落有致,构成一个完美的园林景观,是看花戏水,把酒吟诗的幽雅佳境。。。
  “水香园”是汪沅家别业。汪沅(公元1622—1690年),字右湘,号砚村,潜口汪金紫祠84世裔。工诗,著有《水香园诗》等。乾隆后汪家迁徙扬州。居扬州时,汪沅孙朝燮曾返潜重修一次,后因家道衰落,将园卖给汪应庚。咸丰年间绝大部分毁于兵火。
  潜口现存古迹甚多,兹择其要者简述之。
  “新牌楼石坊”。位于潜口马头山脚,建于1740年。三间四柱三楼,东向刻“恩褒四世”,西边刻“卿月郎星”。中间记汪应庚四代人名。
  “新福桥”。位于潜坑中村,跨阮溪而造,拱上有红石匾额“新福桥”。左面下款:十五部、六十一图孝悌乡和睦里保宁里信士汪信铭。右面上款: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重阳月初四日詹以 立。桥上有亭,亭中有木靠,并有明天启年立的禁约石碑。这是公路开通前进出黄山的必经之道。
  “祠堂”。潜口街自明至清,先后建有30多座大小不同的祠堂。过去的潜口街俗称为“祠堂街”,在街上可做祭。
  “和尚寺”。佛子岭和真武坝各有一座。
  “尼姑庵”。分布在潜口古镇四周,俗称“七星庵”。分别叫雨花庵、福胜庵、因是庵、宝月庵、长生庵、上庵和下庵。
  “院”。即保安院,五代时期建于紫霞山,俗称“观音山”,现已改建为“潜口民宅”宿舍。
  “园”。潜口除“水香园”外,还有“桃花园”。水香园原为汪沅别业,后出售给汪应庚。“桃花园”见载于汪济淳《紫霞十里桃花记》。潜口古镇在明朝时四周均被桃树所包围,故有桃花园里潜口镇之说。
  “石坊”。除现存四脚石坊2座,已毁四脚石坊3座,两脚石坊5座。
  “庙”。有双忠庙,天都庙,下庙,海公庙,七贤庙,太子庙,土地庙,皆已毁。
  “会、社”。保宁里社2处,文会馆1处。
  潜口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传说有黄帝率大臣阮公来轩辕坛炼丹,有“竹林七贤”来土地堂约会,东晋陶渊明曾于陶坞隐居,宋宗泽在后村暂住,梅清等游来水香园吟诗。
  1938年4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驻潜口杨宅,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中共皖南特委训练班”曾在潜口开办。粟裕亦到潜口汪金紫祠对社会各界进行抗日宣传。
  汪应庚(公元1680—1742年),字上章,号云谷,工诗及书法,后住扬州。雍正间,成为扬州雄资百万之盐商。在扬州出资修平山堂、栖灵寺、五烈祠等。雍正九年起,海啸成灾,连续三年洲民仳离,他慷慨解囊,出银五万,运米数万石救灾,设药局治病除疫,共救治九万余人,授光禄少卿。在歙城修“徽州学宫”,在潜口建石坊,是《平山揽胜志》的编辑者。
  据潜口汪养德堂宗谱记载,汪如质(1815—1869),金紫汪氏89世裔,字朴堂,号福财。襟怀慷慨,授登士郎。曾在潜口推广种植烟草,给村民带来实惠。咸丰末,清兵和太平军在潜口血战。战后双方弃陈而去,此间则血流成河。街头巷尾,遍地横尸。其时正值天气炎热,苍蝇扑面,臭气逼人,当地百姓几乎不敢出门,在江西经商的汪如质闻及此事,告假返里,解囊雇工,并躬身以义冢分两处掩埋了400多具尸体。至今潜口还保存有梅树岭“千人坑”和双月塘外“万人?”遗迹。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667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淮南洛河汪氏[潜口金紫分支]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819
QQ
发表于 2010-4-27 2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潜口镇十一五规划;迁出潜口粮站,维护金紫祠,并拨款500万用于古建筑维护,很是欣慰,再现徽州金銮殿辉煌,指日可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