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007|回复: 9

南朝以前的将军名号考订

[复制链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发表于 2009-10-9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谱如修史,当以严肃客观为重,今人不比古时,博览者众多,若对家族传记研究不准,反遭外姓人笑话。

三十一世祖汪文和在家谱中记载为龙骧将军,但一般军史的研究结果时三国吴并未设立龙骧将军。所以,在网络上也偶见对此事的质疑。

但考虑到文和南渡前,汪氏族人并不繁盛,世系脉络也较为清晰,后世之人修谱断没有趋炎附势而去杜撰之理由,文和被封龙骧将军似当确有其事。

经查据史料,本人倒是有一推论:即汪文和有可能是被魏封的龙骧将军,后南渡,封会稽令。

这一结论只是猜想,目前无考证的途径。

以下附列南朝以前的将军名考列表,共作研究之用。


=====================================================================================================================

将军之名,春秋以前和卿一样,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战国起将军开始正式作为武将的官称,如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自西汉始,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以后,将军逐渐分途: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均不常设,地位崇高,位同公卿,成为重号将军;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将军,或以征伐的地名、对象,或以其所领的兵种,或以其所负的特别职务,确定官名。他们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多根据需要设置,称为杂号将军。另外,部分宿卫军将军也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四将为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号将军,如:

  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九武将军(九人,均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田禾将军、著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将军、捕盗将军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又设前后左右中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
     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
     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
     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
     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
     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
     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
     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
     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
     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
     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
     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
    建威大将军(耿弇)、
    建义大将军(朱祐)、
    强弩大将军(陈俊)、
    虎牙大将军(盖延)、
    征南大将军(岑彭)、
    征西大将军(冯异)、
    河西大将军(窦融)、
    西州大将军(隗嚣)、
    横野大将军(王常);
    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
    建威将军(邓寻)、
    振威将军(宋登、马武)、
    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
    积射将军(焦进)、
    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
    征虏将军(祭遵)、
    诛虏将军(刘隆、王霸)、
    捕虏将军(马武)、
    威虏将军(冯骏)、
    越骑将军(刘宏)、
    复汉将军(邓晔)、
    辅汉将军(于康)、
    辅威将军(臧宫)、
    武威将军(刘尚)、
    武锋将军(竺曾)、
    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
    赤眉将军(耿訢)、
    中坚将军(杜茂)、
    宣德将军(梁统)、
    伏波将军(马援)、
    汉忠将军(王常)、
    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
    荡寇将军(周盛)、
    讨虏将军(王霸)、
    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
    破奸将军(侯进)、
    刺奸将军(祭遵)、
    游击将军(邓隆)、
    楼船将军(段志)、
    孟津将军(冯异)、
    都护将军(贾复)、
    扬化将军(坚镡)、
    忠义将军(陆康)、
    扬武将军(马成)、
    威寇将军(杨茂)、
    偏将军(王霸)、
    兴义将军(杨奉)、
    安集将军(董承)等。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
     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之)、
     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
     镇东将军(后汉末曹操为之)、
     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
     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
     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曾为之)、
     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
     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为之)、
     平北将军(汉献帝以张燕为之)、
     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
     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
     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将军;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牙门、偏、裨等杂号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右大将军(阎宇)、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右骠骑将军(胡济)、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
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镇军大将军(宗预)、
抚军将军、
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
平西将军、
平北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征虏将军、
镇军将军、
辅国将军、
辅汉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扬威将军、
扬武将军、
安远将军、
荡寇将军、
昭文将军、
昭德将军、
讨逆将军、
讨寇将军、
讨虏将军、
秉忠将军、
忠节将军、
建信将军、
安汉将军、
军师将军、
镇远将军、
执慎将军、
抚戎将军、
绥武将军、
翊武将军、
兴业将军、
副军将军、
翊军将军、
辅军将军、
绥军将军、
牙门将军、
偏将军、
裨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将军名号(未见龙骧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
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
四安将军(缺安西)、
四平将军(缺平东)、
前后左右将军、
虏将军、
镇军将军、
安远将军、
平戎将军、
平虏将军、
辅国将军、
辅吴将军、
虎牙将军、
冠军将军、
建威将军、
建武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扬威将军、
扬武将军、
奋武将军、
折冲将军、
威远将军、
伏波将军、
虎威将军、
绥远将军、
荡寇将军、
昭武将军、
讨逆将军、
破虏将军、
荡魏将军、
平魏将军、
辅义将军、
扶义将军、
横江将军、
绥南将军、
安国将军、
抚边将军、
抚夷将军、
抚越将军、
威南将军、
威北将军、
威武将军、
威烈将军、
厉武将军、
灭寇将军、
牙门将军、
偏将军、
裨将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6: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将军名号

西晋开国,立八公,大将军为其中之一。此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骠骑以下及诸大将军若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则品秩第二。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亦品秩第二。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西晋以领军、护军、左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为六军,为宿卫亲军。前后左右军将军为四军,也属京城及宫内外宿卫军。各种杂号将军略同于魏。东晋变化不大。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鹰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以下杂号将军。

   十六国的将军设置略同于西晋,如汉―前赵设有上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龙骧大将军、都护大将军、中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四征镇安平(大)将军、灭晋大将军、前军大将军、右军将军、忠义大将军、前将军、右将军等以及各杂号将军:建武、虎牙、平晋、左卫、右卫、护军、平虏、辅汉、卫军、征虏、镇远、讨虏、荡晋、冠威、中护军、骑兵、振威、镇军、辅威、安国等将军。其他诸国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9-10-9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 世:名文和,字君睦,平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乱
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县令,遂居会稽。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部平黟、歙二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今屯溪)、休阳(休宁)六县立新都郡(含浙西、皖南),又
举家迁居歙县。遂整撰史料,续修宗谱。妣富春(浙江富阳)孙氏,生子二 ── 轸、超。次子超出继兄文朂为嗣。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
九里邵石山。
-------------------------------------------------------------------------------------------------------------------------------------------------------------------------------------
        楼主是位很热心历史资料研究的人,一连发了三个主题和许多续帖,你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此,我谨以此一帖回敬你《南朝以前的将军名号考订》、
《三十一世时代存在会稽县令这个官职吗》、《建安二年发生了什么大乱》三帖。不知你意下如何?
        其一,龙骧将军是因战功在中原所封的,五年后才渡江南迁。
        其二,公元前秦朝设置的会稽郡,其郡治是吴县即今苏州。郡辖十几个县,其中有因会稽山而得名的会稽县即今绍兴。有会稽县就有会稽令,这很正常。
        其三,黄巾军乱爆发引起的后续动乱。黄巾起义大规模爆发是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各地主力与汉政府军的激战共经历九个多月至全面溃败。这之前发
起及秘密发展过程有十余年,而之后残余势力坚持斗争和南移又有二十多年。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九华星云于2009-10-09 21:07发表的 :
        31 世:名文和,字君睦,平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乱
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县令,遂居会稽。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部平黟、歙二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今屯溪)、休阳(休宁)六县立新都郡(含浙西、皖南),又
举家迁居歙县。遂整撰史料,续修宗谱。妣富春(浙江富阳)孙氏,生子二 ── 轸、超。次子超出继兄文朂为嗣。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
九里邵石山。

---------------------------------------------------------------------------------------------


        其一,龙骧将军是因战功在中原所封的,五年后才渡江南迁。
        其二,公元前秦朝设置的会稽郡,其郡治是吴县即今苏州。郡辖十几个县,其中有因会稽山而得名的会稽县即今绍兴。有会稽县就有会稽令,这很正常。
        其三,黄巾军乱爆发引起的后续动乱。黄巾起义大规模爆发是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各地主力与汉政府军的激战共经历九个多月至全面溃败。这之前发
起及秘密发展过程有十余年,而之后残余势力坚持斗争和南移又有二十多年。
.......



      其一:仍未解释清楚龙骧将军是汉室所封还是曹魏所封;
      其二:是否有那个时代会稽郡下设会稽县的准确史料;
      其三:用黄巾起义的持续时期来解释“建安二年的中原大乱”并不合适。我不认为家谱编写人会那么狭窄,死抓着个“大破黄巾贼”的事迹反复写。根据同期史料对比看,倒是更有可能是孙策在江南广纳中原名门望族的结果。渡江以前,汪氏当为两汉时代的门阀贵族之一,否则,不会出现众多的与王侯将相通婚的记载(这是从其他姓氏谱牒检索到的信息)。
     其四:“从河南禹县南迁”,按照同时代的史料,禹县当为颍川郡,属豫州刺史部。直到1913年才称禹县,之前不设州时,称阳翟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