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986|回复: 1

普仁寺:河湟汪家的文化记忆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10-25 1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仁寺:河湟汪家的文化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07:48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2008年12月的一天,3个陌生的身影出现在甘肃省漳县的汪家祖坟前,他们面对累累坟茔虔诚膜拜。他们来自青海,是汪家祖先散落在河湟谷地的后裔,他们的到来,在汪家的族谱上书写了又一段动人的故事。

  大凡上了岁数的西宁人都不会忘记,在西宁市饮马街中段曾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它飞檐斗拱的建筑技艺和极具传奇色彩的身世与命运曾是许多西宁人津津乐道的谈资。年逾九旬的地方史学家魏明章先生告诉我们,这座庙宇名叫普仁寺,它是河湟汪家的家庙。

   河湟汪家情牵西宁

  河湟汪家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中的时间大约是在清顺治年间。据苏铣编撰的《西宁志》记载,明正统年间,汪氏先祖汪清曾任西宁守备。这个类似于今天青海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在明朝的军事建制中是很重要的角色,汪家的血脉由此从陇西大地迁至河湟谷地。

  但在汪家后裔的传说中,汪氏家族从陇西来到西宁的时间要比这还要久远许多。

  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汪氏祖先是一位镇守边关的将军,他有一头能腾云驾雾的黄牛,每天早晨,将军都要骑着这头牛去千里之外的京城上朝。

  将军有位女儿,她看黄牛久未清理,十分腌臜,就将黄牛牵到河边梳洗了一番。当她解开黄牛的牛尾时才发现,一只五彩的鸟竟然在牛尾中做了巢,将军的女儿就随手将鸟巢摔在了地上。

  因为失去了神鸟的庇护,当天上完朝后,黄牛失去了腾云驾雾的本事,将军沿途一边乞讨一边往家赶。没想到这时,敌军兵犯边关,因为没有指挥,戍边的将士们乱作一团,朝廷决定严惩失职的将军。

  将军回到住处时已经是一个月后,当他听说朝廷要降罪于自己时,慌忙带着家人一路西逃,一直到了西宁才停下了逃亡的脚步。

  来到西宁后,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将军就削发为僧,并在今天西宁市饮马街中段修建了普仁寺,于是河湟民间就有了“先有普仁寺后有西宁城”的说法。

  魏明章先生说,据史料记载,普仁寺修建于明天顺元年,而西宁卫城修建于明洪武年间,两个时间相差了七十多年,可见民间传说的“先有普仁寺后有西宁城”的说法并不确切。但据此推测,汪氏祖先来到河湟谷地的时间似乎要比史书上记载的要早许多。

   汪清修建普仁寺

  据汪氏族谱记载,汪清是1442年来到西宁的,他担任西宁守备(后改为参将)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

  据《青海通史》记载,1440年5月,罕东、安定两卫官兵抢掠当地百姓的牛羊,明英宗敕令汪清彻查此事。汪清明察秋毫,他不仅严厉惩罚了肇事头目,还归还了被官兵们抢夺的牛羊。

  魏明章先生说,罕东卫和安定卫是下属于西宁卫的两个机构,设立在今天的柴达木盆地。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汪清算得上是一位清官了。

  汪清在西宁任职期间最大的功绩就是修建了普仁寺。

  据编撰于清康熙年间的《陕西通志》记载,普仁寺修建于1457年,是当年西宁卫中首屈一指的家庙。

   为西宁百姓做善事

  汪氏后人说,普仁寺主要是供汪家人祭祀祖先用。逢年过节时,汪家后人都要聚于普仁寺中,朝拜先祖,祈求庇佑,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西宁的老百姓因此将普仁寺称为汪家寺。

  今年90岁高龄的汪得春老人是普仁寺最后一代护寺人。他说,普仁寺是一座具有典型河湟地区建筑风格的宗庙建筑,寺院中不仅有数座砖木结构的大殿,而且还设有戏台和厨房,解放前汪氏子孙时常在这里集会娱乐,气派得很,在当时算得上是西宁一景了。

  不仅如此,民国期间汪氏后人还利用普仁寺为西宁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善事。

  魏明章先生回忆说,马步芳统治下的青海,民不聊生,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来到西宁城靠乞讨为生。看到这一幕后,汪氏后人就打开普仁寺,接纳那些没有住所的流民,普仁寺因此成为了许多流浪者聊以栖身的地方。有不少进城的乡下人为了节约盘缠,索性将普仁寺当成了免费的旅馆。

  每年祭祀祖先时,汪氏后人还要准备大量的吃食,这一天不论是否汪家的后裔均见者有份,这一天也就成为了不少流浪乞讨的难民的节日,西宁人因此对汪家后人更加敬重了。

  普仁寺还曾是不少西宁市民存放棺木的地方。解放前,魏明章先生家并不是宽展,他们就曾将给爷爷预备的棺木寄放在了普仁寺。当年,像这样将为老人预备的棺木寄放在普仁寺的西宁市民还有许多。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普仁寺造福西宁市民。

   普仁寺饱受劫难

  汪得春老人还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41年6月23日,侵华日军的二十多架军用飞机从山西运城机场起飞,经河南、陕西、甘肃,由东飞进西宁城区,在城关、韵家口、乐家湾等地狂轰滥炸,普仁寺也成为了轰炸目标之一。

  汪得春老人说,当时飞机投下的一枚炸弹落在了普仁寺的大殿上,可是并未爆炸,而另一枚击中了普仁寺的山门,一座气势恢宏的山门就这样在顷刻间化为了灰烬。

  1947年,马步芳因为要扩建西宁女子师范学校,强令汪氏后人拆除普仁寺,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后,普仁寺就这样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马步芳不仅拆除了普仁寺,还派人将普仁寺供奉的泥塑菩萨拉到北川河畔砸毁,马步芳的士兵在砸毁菩萨的时候意外发现其中藏有金银,结果引发哄抢,上演了一出被大家嗤之以鼻的闹剧。

  就在拆除普仁寺的时候,汪氏族人还在普仁寺的地基里挖出了一块柏木牌,木牌上用生铁铸造的大字翔实地记录了汪清被授予定国将军的经过,只可惜这件有着很大考古价值的文物最后也下落不明了。

  普仁寺被拆除后,马步芳当局迟迟不给汪氏后人补偿,好在当时有位汪氏后人和马步芳的亲戚是同学,在这位亲戚的斡旋下,汪家后人总算是得了4000块银元和一百匹毛蓝布的赔偿。

  魏明章先生说,普仁寺是西宁一段历史的见证,虽然汪家后人获得了赔偿,可是拆除普仁寺造成的文化损失绝不是能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汪氏后人在青海

  汪家族谱记载,1464年汪清去任后,还在甘肃肃州做官任职。肃州就是今天的酒泉。1478年汪清在酒泉去世,享年76岁。汪清去世后,他的后人就将他葬在了汪家位于甘肃陇西的祖坟中,陇西古称巩昌府,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许多汪家子孙认祖归宗的地方。

  汪清离开西宁后,他的4个孙子分别留在了青海互助、湟中两地,他们在青海娶妻生子繁衍后嗣,世世代代承继着汪家的血脉。如今在河湟地区,汪氏后人已经发展成为一千多户九千多人,可以说是河湟地区的旺族。

  虽然有关普仁寺的故事早已成为了陈年往事,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被汪家的后人们缅怀和传扬。魏明章先生说,普仁寺的修建,是西宁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河湟流域和中原文明的文化交流的标志之一。(作者:李皓 胡星)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柏木 厨房 标志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00

积分

侠客

积分
100
QQ
发表于 2010-7-14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没想到爷爷是最后的守寺人。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