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和云

部分省市汪姓支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185

积分

侠客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4-4-19 08: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至怎么只有两支,没有我们,光东至龙泉就有两支,祠堂在龙泉镇古楼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8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2
发表于 2014-4-19 1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帮我查下安徽巢湖汪家嘴的汪,和学清立广长。我是广字辈,谢谢。1315655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2

帖子

4375

积分

精灵王

汪俊

积分
4375
发表于 2014-4-19 2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江西省会昌县一支汪氏从87世起:大振动家声承先泽,长发祺祥万世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2

帖子

4375

积分

精灵王

汪俊

积分
4375
发表于 2014-4-19 2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江西省会昌县一支汪氏从87世起:大振家声承先泽,长发祺祥万世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5-3-3 1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ok.kongfz.com/item_pic_10033_188667488/

这个就是福建永泰龙门汪氏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5-3-3 1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汪氏祠与兴教奖学



[日期:2008-07-22]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王少春 张玉祥

[字体:大 中 小]



    龙门汪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两次重修,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两层两进厅,土木结构,四梁扛井,七柱全缝。厅里神龛古朴典雅,有木刻金字楹联15副,匾额60多面,植有绿树鲜花,为回廊式、花园式祠堂,居全县宗祠之首。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起源地在山西平阳郡,历史悠久。东晋时曾一门两宰相,南唐时曾九子占鳌头,65世翰林学士汪藻居婺源,曾六代十进士。汪藻著有《浮溪集》录入《四库全集》的原木刻版本。唐越国公华公祖孙五代九封侯。龙门汪系的鼻祖汪公乃鲁成公支子(即庶子),源头在徽州(今安徽歙县),后裔迁江西婺源,又迁居皖城,传到80世,汪翰辅佐明太祖入闽征陈友定有功,被皇帝授予武略骑尉,命他驻卫延平(今南平),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红牌定居永泰县大洋高盖山下龙门,迄今600多载,发展至2万多人,多分布于永泰、闽清、古田、闽侯、福州、南平、三明及港台、东南亚等地。
    近代的龙门,名人贤士层出不穷,从民国起有任县长、将军、团处级以上40多人。其中有为国捐躯的英烈,如汪齐金同其堂弟汪齐善服役,1894年参加中法马江海战,壮烈牺牲,其英名刻于马江海战烈士墓碑;汪子祥曾任福鼎、宁德警察局长,秘密参加中共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率部起义,迎接解放军进城。有中科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汪子春,其业绩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词典》;有一家两博士的汪相波,原籍永泰龙门,迁居闽清,又移居南洋汶莱国,毕业于英国林肯法学院,法学博士,现任国际律师;其弟汪启虎,日本东京筑波大学法学硕士,电机工程博士,现居日本。
    龙门汪氏为何人才辈出?祠内有一副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对此作了诠释。汪氏宗祠不仅是祭祖会亲之所,而且对弘扬先进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他们建立了汪氏宗祠理事会,将兴教奖学写入族规,设立汪氏教育基金会,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子予以奖励和慰问,对特困生给予资助或无息贷款。按惯例,每年汪氏宗祠理事会和教育基金会都会组织报喜队,给考上大学的族亲子弟报喜。彩车队伍由祠堂出发,一路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给考上大学的学子送去奖学金、助学金。然后组织他们到汪氏家族祠堂拜祖感恩,教导汪氏子孙后代们莫忘祖先,奋发图强,报效家乡。此举旨在激励后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使整个村庄兴学重教蔚然成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5-3-3 14: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宗祠位于衣锦坊,始建于清道光甲申年(1824年),由福州、永泰、闽清、闽侯等县汪氏宗亲集资兴修。翌年农历八月竣工大吉,遂合族首祀宗祖,订有族规、祠训,并著有《汪氏敦睦堂谱牒》(现存福建省图书馆)。从此,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和八月十八日为其春秋二祀之期。民国十五年(1926年)祠曾重修。20世纪50年代初遭特大洪患,1958年夏末又经各房捐资修复。在过去的岁月里,祠堂还兼具联络中转与信息交流的驿站作用,为汪氏族亲的学习、赴考及驻城办事提供了便利。

该祠坐南朝北,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以祠厅为界分前后两进,建筑面积约490平方米。大门后即为天井,一棵老樟树以游龙之姿冲破灰瓦的禁锢,在高空舒枝展叶,抖落一片浓阴,仿佛一段开宗明义的宣言。过天井,进祠厅。厅内正中,一张红木雕花的供案,上承“平阳汪氏宗祖”之香位与2002年7月入编《八闽祠堂大会》之证书。与厅毗连之二层走马楼阁,曰“文昌阁”,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增建。

近年来,“汪氏宗祠”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族亲前来参观探贤、寻根访祖,它已不局限于纪念汪氏先祖,更延伸为爱国思乡、弘扬中华美德之所在。族中代有人才,使汪氏子孙引以为荣且深受激励。自唐迄清,历出文状元5人,武状元1人,榜眼、探花各4人。其中,唐越公汪华、宋大学士汪藻、明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汪道昆等声名尤隆。

天井中立有一块双面镌刻的“名宦碑”,对文韬武略皆备的汪道昆其人作了简介。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又号南溟,歙县(今属安徽)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授义乌令,即教民习武以备倭寇,人多能投石超距,世称“义乌兵”。后升福建备兵道,与戚继光在福清杨家寨(今江阴)全歼倭寇一万八千余,以功擢按察使、佥都御史等,累官至福建巡抚、兵部左侍郎。万历二年(1574年)致仕归乡。道昆是诗人和杂剧作家,为“新安诗派”创始人、文坛“后五子”之一,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二司马”。曾署名“天都外臣”作《水浒传·序》,赞扬书中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又称颂此书“纪载有章,烦简有则”,在文艺史上首次给予《水浒传》很高的评价。汪道昆的传世之著有《太函集》120卷、《南溟副墨》24卷、《太函子》1卷,文、史、诗合璧;杂剧《五湖游》、《高唐梦》、《洛水悲》、《远山戏》,合称《大雅堂杂剧》,为万历刻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5-3-3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15-3-3 14: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5

帖子

291

积分

侠客

积分
291
发表于 2015-7-31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有东北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