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598|回复: 0

记石台县横渡镇文化站站长汪皖平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7-16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普通党员的情怀
——— 记石台县横渡镇文化站站长汪皖平

□ 通讯员丁长杰 查巧云
编者按:再过几天,就将迎来中国共产党85岁生日。为展现广大基层党员风采,本报从今天起,特开辟“时代先锋”栏目,以期通过对基层先进典型的报道,集中反映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光辉形象和奉献精神。敬请关注。

汪皖平,石台县横渡镇文化站站长,从事文化工作已经22年,1991年入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撰写出一段人生的精彩篇章。
贫困村里的贴心人
早在几年前,汪皖平就主动要求联系横渡镇最贫困的村———大宇坑村。面对村里一副烂摊子,汪皖平整整用了半年时间调查摸底,分析村情,寻找贫困原因,制定出先修通出村机耕路,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重点发展茶叶、枣皮、青檀三种经济作物,循序渐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脱贫的富民方案。
出村机耕路,原本就路窄弯多,坎坷不平,加上几次特大山洪的冲刷,几乎没有一段完整的路面。村民们的木材、毛竹以及大量的山货全靠人力搬运出去,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修通机耕路成了汪皖平进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在帮扶单位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路工程很快得以实施。在修路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正是酷热的夏季,他始终与民工一起吃、住在工地,大到一座桥的设计,小到一个水塘的填埋,他都亲自到场。为此,汪皖平的脸上、背上、腿上都晒出了血泡,人也瘦了一圈。当村民们在庆贺6公里机耕路通车的日子里,他却病倒在医院的床上。
大宇坑村山多地少,多属喀斯特地貌,最适宜高山茶、枣皮、青檀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汪皖平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导农民种茶、植树,特别是对低产茶园的改造和青檀林的培植,多次聘请县农艺师实地讲课,引进优良品种,将全村村前屋后都种上了经济林。短短的几年,先后发展高山茶叶100余亩,改造老茶园400余亩,栽植枣皮30000棵,培育青檀林1800亩。到去年底,农民仅茶叶、枣皮、青檀三项收入就达到人均700余元。
刚去村里工作的时候,全镇只有大宇坑村还没有通电话,没有用上自来水。为使村里能早日通上电话,他逐户做群众工作,凑足装机数量,使得电信部门顺利施工。为寻找到理想的水源,他几乎跑遍了大宇坑的十几条山坞,并计算出经济科学的建设方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全村家家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文化战线上的排头兵
汪皖平在做好联系村工作的同时,尽职尽责地搞好本职工作,用手中的笔,为横渡的文化、宣传、旅游、经济、扶贫等工作做出了大量工作。
为扩大该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他和《新安晚报》记者以及当地宣传部同志共同策划了轰动一时的系列报道《寻找失踪的奇洞》,此后他又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当地人文风情,撰写出长篇旅游报道《话说千年钓鱼台》在《池州日报》、《合肥晚报》等多家媒体连载,在省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尤其是近几年里,他先后写了近百篇十余万字通讯、纪实文学发表在省内各大报刊上。2005年,学术论文《石台目连戏》、《大宇坑目连戏及其它》分别收入有关书籍,并参加全国目连戏研讨会。参与整理出版了《七都逸事》民间故事集,编辑《牯牛降》地域文化杂志和《石台县志》重修稿中的文化志部分。
汪皖平无论是兼职的工作,还是在自身的业务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4年获得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证书,连续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被县文化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文化站站长。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