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双子客

江西修水汪氏谱序选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4: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9  乙卯重修宗谱总序   

         自古人才之多寡,关于气数之盛衰。然不至其时则其人不出,不开其运则人才不彰,岂大造之独奇其遇哉,气数之循环有莫为而为之者矣。

        溯我汪氏开基以来,始祖颍川侯有功于鲁,封为上卿。二世祖挺仕周官至司谏,三世祖诵周敬王二十年为都司马,四世祖鉞仕鲁为公族大夫。齐伐鲁时,弟锜年十九,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称于孔子,尝见于春秋。自春秋而后,继起而仕者在置不叙。秦之时,尹公为左监门,陈公为中郎将,传至君烈公,授汉军司马,从高祖定关中,复为河中军府。伯堪公为相府长史。文帝二年除守颍川,封容城侯。又其后,至景帝、平帝,婴公拜伏波将军,勇公为广武将军。光武更始,言公除武锋将军。递传至三十一世文和公献帝兴平间又授龙骧将军,后因中原多故,渡江而南,复为吴会稽令。由是继吴而仕则有澈公、授公。仕晋则有道献公、恭公、统公。仕宋仕梁仕陈则又有叔举公、亨公、勋明、僧莹公。

        迄于唐尤称盛族矣。武德四年,华公奉表归唐,诏督歙宣杭睦婺饶诸军事,封越国公,生子九。长曰建,为朗州都督府法曹,今居彭姑、黄沙港者即其裔也。七曰爽,为岐王府兵曹参军,生处礼、处贵。贵生太原,原居太平桔子田,生仁素、仁恭。仁恭居歙县,即脉滩、古石岺、水尾塅始分祖也。仁素自太平迁泾县,生二子:长凤思,除守歙县。由凤思而五世师全公,官殿中侍御史,生道安、道兴。兴留歙。道安补卫前兵马使,差充婺源,遂卜居焉。次子濆以勇略授都虞侯,分镇三吴,封上柱国,生四子:长曰参,次中元,三步升即高公,今居白沙岺、兰竹洞、珠沙坑、湖州、水洋鄄者,皆高公之子孙也。四子中立公居大畈而生武,武生迪,迪生焱。焱随父判司婺州,平寇有功,诏封静王,镇豫章桐林,为桐林始祖。

        迨后由桐林,而迁婺山者,即六十五世承务郎礼部尚书之仲宁公也。由婺山而迁冠石者即七十五世伯漋公之子朝立公也。立生文义、文恭、文敬、文显。显迁湖广南山,即今居泰乡四都东岭支之嫡祖也。文义生二子:长良辅授山东济宁训导。次良德授浙江宁波府知府。一门中衣冠济济。谁不称我族之盛欤。

        降至今,棋布于修水者亦繁有徒矣。而究其衣冠文物仕宦之著,卒不能如他族之赫赫者;何哉?盖有前代之盛者必有今日之衰,有今日之衰者必有后日之盛。使非清其源流编其世次考其官爵而载其谱牒,将年湮世远,何从而知其盛衰乎?

        幸我族仁人君子报本水源之心,不以萎靡忘其祖德,不以气数惰其孝思。唱之和之,重加修辑,命鲁纂校。鲁不才,既无欧公藻采之文,又无苏氏豪迈之笔,加以贫而且贱,谬充乡校教员,未能与局展阅新旧文稿,诚不足以副我族之望。然幸海君留心考订参校详明,以襄其事,历八月而厥成功。倘由此籍祖宗之灵转移气数,俾后起之肖子贤孙激昂青云,扬眉吐气,上而编修国史,下而厘正宗书,加之以修饬润之以文章,则我族之光也,亦鲁之所甚望者矣。

       民国乙卯(即公元1913年)

                                                                                                                        清国庠生考授中等教员九十四世裔孙   宗鲁筱川氏顿首拜撰

      注:选自修水庙岭《汪氏宗谱•忠孝堂》1994年重修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4: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0、丙子续谱序   

         欧风东渐,海禁大开,国人宗仰异于曩昔,曩不足重轻者恒群起以竞逐之,昔之难能可贵者反若无关得失矣。如姓氏谱牒,昔人目为一姓之家乘,直与国史相辉映;今人竟有高唱国族主义以蔑视各姓之家族。一若家族美德而与国族无关,宗谱之辑修与否实无轩轾于其间者。要知一国之民族基于多数家族团结而成,家族组织愈严,国族基础愈固。在吾国,今日正谋健全中华民族组织中于固有家族之组织。诚有须臾漠视者,则宗谱之修岂可徘徊而忽缓?


        吾汪氏谱,定自三十一世祖文和公,经汉晋唐宋元明清诸大儒提纲挈要,考本正源,蔚然成帙。明万历年间,我谱犹附修于徽,迨清雍正甲寅年始自行修辑,至民元壬子先后续修凡八次。岁易逝,荏苒又越二十五寒暑,白云苍狗,人事变迁。一族之中生亡婚嫁匪可指屈,吾族人士深恐年湮代远,记忆难周,岁事请修,词意恳挚,是吾谱之续难复观望而以悬顾,年复一年未能决定者,以匪扰岁歉农村破产人祸天灾未获宁岁。岁丙子萑苻稍靖,农村经济亦较活跃,族人士复申前议,而筹商数月莫敢主编,诚以纂修宗谱非寻常文帙所可以比拟,稍一不慎获疾滋深。嗣幸主编世系有梅溪晨辉、润香,综理财政有洋井绍溪,精于校对有石枧志坚、石桥映澜,绘图制表有敷坑植根,总理谱事有严阳寿人、东井达成,收集遗事胜迹有东井海澄、梅谰晏平、半源文华、洋井清平,催收捐与有霞窝福苍、石桥湛于、濯水维禄诸君。凡难而不易者悉得有人负责以总其成者,众意属毅以承其乏。

        毅德薄能鲜乌敢贸然肩兹艰巨,矧年少失学,谫陋无文,既乏鸿篇钜制以阐扬祖德宗功,复无特殊艺能而留作后人景仰,骤闻此命汗背沾襟。惟以姓中有谱修之在人,时至事起人际其会,幸生斯世难复辞焉。惶悚之余,黾勉从事。所愉快者吾族人士饶有续谱兴趣,议出惟行,与局同人复能一德一心,群策群力,越时半载,即告功成。兹谱已成帙,嘱毅为序,爰即本届续谱颠末,笔之谱端,以告后之主斯谱者。

    时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冬

                                                                                         康分子旺公裔梅澜庄八十九世孙毅润荪敬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1、忠孝堂第三次续修宗谱序       

       族之有谱,谱之有序,由来久矣,亦已详矣,余复何言。然以吾族之谱,自辛亥续修以来,迄今廿余年矣。其间经过空前之人祸天灾,历时数载,提议三次,卒能于国难临头之际,告厥成功,宁非幸事,何得无言。

        先是癸酉之冬,余避居羊城,茗溪由四十六军调鄂,偕余返里,适族祭,群以续修请。其时赤焰未熄,危机四状,安居乐业尚不可得,何能及此?明年同茗溪自县归,复兴此议,又值大旱之际,自夏徂秋不雨,野无青草、室如悬罄,甚时以草根树皮为食者。所谓救死唯恐不瞻,何暇治礼义哉?乃从事赈济之方,谱事不果于行。

        本年正月,英济王诞辰,少长咸集,佥以乱平矣。谱事再不可缓。由是推麟与茗溪担任提修职务,并确定监修、纂修、协修、会修、校对各股及总首与收费人。均自行签字负责。麟曰时哉时哉,众擎易举矣。
于是定梓人,备材料,择吉日,五月二十进局,限冬月底,蒇事数月以来,赖各同事之尽心,手氏之努力,方冀如期告竣。讵垂成之际,外患骤来,平津失陷,京沪吃紧。茗溪忙于条行,不克分身,族中一班有志青年,纷赴前方,执干戈以卫社稷。然我续修谱事不因影响故障而中止。忠孝得以两全,诚幸事也。

        可惜者,江右上久,南岳诸庄,因道路险阻,未能远来,不无遗憾。夫上久于桐林迁来,我伯川公故居也。自南山、濯港建祠,折修已丑合焉,辛亥合焉。后之人须存寻源报本之义,敬宗收族之诚,知上久因不能合而予之分,知上久不可分而必为之合,则祖宗在天之灵必垂鉴而默荫焉。

        余不文,幸生于汪姓。前者有名公之笔,翰院之才,以光我谱牒。兹不揣续貂之嫌,将荒乱之概,成功之幸,志诸简端,序云岂敢。

    民国廿六年风反丁丑仲冬月至前二日

                      自治研究所优等毕业、职员、湖北提学使王考取优等捡定教员,92世裔孙  炳麟星湖氏  谨序

    注:1、文中所指“赤焰未熄”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烈火正在燃烧”。系违时之语,不当之辞,但为了保留“序”之原貌,故仍留之。
        2、蒇(chan音“铲”),“(书)完成、解决”之意。
        3、此序选自湖北通山《汪氏宗谱•忠孝堂》民国丁丑年重修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2、忠孝堂第三次续修宗谱序   

     一国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一族之兴替察其八德之修废而已矣。纪纲八德者因也,安危兴替者果也。所作者因,所受者果。欲受如何之果,先作如何之因,亦在人之自为之耳。故一国之间纪纲振其国必强,一族之内八德修其后必昌。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葺谱之道乎?

    夫谱者普也,谱其世族之所自出也,录其先人之立德立功立言以垂训后裔也。盖茸谱所以敬宗也、睦族也、亲亲也。敬老而慈幼,嘉善而矜,不能教孝教忠,敦厚崇礼而大有补于世道人心者,不然奚以谱为也。故谱之义在使人人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于家则尊卑有别而九族睦焉;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修八德、明人伦、正风化,先民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之遗意也。岂只以一族之生齿浩繁而为之籍录也哉。

    吾族自鲁桓公锡姓而后世有达人,自晋而唐而宋以迄于今,由皖而赣而鄂以及各省瓜绵葛庇,代有阀阅。至于系统之明晰,先贤言之其详,历历可考,非如其他之夏五郭公付作传疑者可比。其跨布九洲、显荣百代也,宜哉。

    兹以吾族氏谱,自清末叶葺修,而后迄今已二十六年,于兹一举矣。其间历受苦雨凄风,而人心易于涣散,而吾族能于破碎支离之余,彬彬然济济然,有条有理,不淆不混,全先人忠孝之遗命于不坠者,即吾先人所作之佳因而方有此今日吾侪所受之美果也。所有遗憾者,赣之上久,吾迁通始祖伯川公根本地也。自来珠联璧合,集订大乘。近以世局之风云险阻,已另修葺。后之人须知先人仁孝渊源,必有以合之地。今者当强邻环伺之秋,际沧海横流之会,法权未一,众志不宁。倘须互助以图存,尤视声气之联合,吾今之于谱亦若是焉。窃有进者,吾历考吾先人之嘉言懿行有莫能忘者,吾甚愿后之人不忘乎先,犹今之人不忘乎祖也。当念先人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志先人之志,学先人之学,则于葺谱之道得而美果有自矣。

    民国廿六年岁次丁丑仲冬月冬至前二日

                                                                               县高等毕业生 96世裔孙 文焕 谨序

    注:选自湖北通山《汪氏宗谱•忠孝堂》民国丁丑年重修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3、汪氏族谱序

    丁丑十月之交,日本侵凌中国。自晋至沪,南北战线数千里,吾忠勇将士,为全民族生存者甚烈。
    汪君茗溪以其族修谱请序于余。余曰异哉,此何时也。昔人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余与君久共袍泽,以身许国,且新近君自蜀中调鄂,正吾侪戳力之秋也,何急急私族事耶?
    茗溪曰不然。我华族立国数千年,迄今犹巍然独存于世,被称文明古国者,诚以各民族之联合团结。今兹国难方焉,允宜坚强,故有组织,俾扩而大之以与强邻相角较,则族谱之修未必非奠定国家之基础也。且吾汪氏一世祖颍川侯肇姓于周,四十四祖越国公当随末中原鼎沸,奄有闽浙徽衢廿四州,安民保境,献土于唐,子孙蕃衍,大江南者竟有十姓九汪之盛。七十五世祖于元季始由武宁之上久迁通之濯港,分支于南山。其由南山迁者有井湾、富家山各庄。由濯港迁者有龙崖、山下、粉铺各庄。迄今男女数千人,频年遭逢变乱,族中老成凋谢。吾又奔走南北,深恐一族文献无徵,故每欲重修家乘,以资昭示来兹而未有间。今幸服务本邦,得随族中诸君子,而偿吾愿。倘他日获展寸长,则将推吾爱一族之私,为全民族效力不成,吾已无憾。其成则吾祖之灵,亦全民族之福也。何异而不许我乎?
    余曰:君言亦孝子慈孙所应尔也。余不文雅,不愿随俗,所谓饮水思源,收宗睦族之语,笔诸简端,爰记其请序旨意。
    以为序。

                                                 陸军中将  黄安李亚芬  敬撰

    注:1、选自湖北通山《汪氏宗谱•忠孝堂》民国丁丑年重修本。2、该次修谱有序4篇,今选了3篇,还有一篇为“乙卯高等文官,历署黄冈第一刑庭推事,黄陂县知事、通山、安陸、汉阳各县府秘书朱怀宣”所撰,特留笔者名讳,以褒其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4、丁丑重修宗谱总序

    从来敬宗收族之说,莫不以为承先启后之宏仁也。然敬宗莫如修祖庙,收族莫如辑家乘。祖庙者所以安祖宗之精神,既敬而聚于堂上也。家乘者所以察姓氏之源流,万殊而归一本也。
    溯我汪氏,谱传得姓肇于轩辕,始祖则宗鲁成公之次子。海初阅之,甚为诧异。夫得姓既自轩辕。当以轩辕为始祖,况考史书。黄帝时代既有汪芒氏,虞夏商又有汪罔氏,又有汪野氏。考得姓源流图,由黄帝而生元嚣,嚣生蛟极,极生帝喾,喾生后稷,稷生不窋,窋生公刘,至鲁成公之次子者,四十世也。前有汪芒、汪罔、汪野之可证,复有源流之可查,犹不以黄帝为始祖而宗颍川侯者,独何欤?忆者黄帝时代之得姓,盖其得姓之由渺漠无凭,无确实之据也。成公次子手纹著异,姓因以称,确实可据。圣人不言三皇五帝之道而遵尧舜者即此意也。前辈如是,海何深求,亦当以鲁侯为正也。
    稽我汪氏得姓以来,人才辈出,历朝仕宦,罄竹难书。最可慕者童子之战,孤忠见称于孔父;状元之雨,膏泽普被于生民;慈母害病,孝妇披肝;不蓄货财,官封除寇,其忠孝节义,竟何如也?至我四十四祖华公,当隋末老之乱,保障六州,后奉诏归唐,加封越国,生子九,俱封公侯,真所谓花萼联辉,棠棣棣秀,子孙蕃衍,无殊瓜瓞,簪缨世胄,不啻蝉联也。自是棋布星罗,散处寰区者多矣。其所以支分派别,世远年湮而亲疏长幼全无紊乱之虞者,有谱之力也。故至今我姓董事深为注意。
    覩此际世乱时危,变端百出,既匪患又有日灾,兵厄叠罹。有因残匪而裘命者,有为国难而捐躯者,有因时疫而致死者,更有流离而失所者,生死日繁,迁徙不一。爰是提倡复修,设局于冠石良辅公祠。命予入局经理。海不才,自问生平毫无善状,以报宗功。第毕业归来,孜孜然有敬宗收族之意,今族有命,海何敢辞?只可援笔以存其实而阙其疑,因其旧而增其新,俾我姓之生者死者出亡外者以及葬埋之所,胪于指掌,纲纪人伦俨同沙分泥划,以表寸衷已耳。
    虽然修谱重典也,修祠美举也,回忆清宣统元年已酉,海与南林、雁门、凤忻、文照、凤鸣等建修祖祠于修治之东,迨民国四年乙卯又与豁秋、济元、海清、时雍等重辑家乘,迄于今二十余年矣。而修祠同事均已先后逝世矣,而修谱同事亦多继续而亡矣。不料是岁谱牒重修,而海年近六旬,又得与志道、性和、于民、义全等共襄其事,岂不快哉!

   岁维丁丑(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冠石良德裔九十四世孙 宗海镜平氏 拜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5、己巳续谱新序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是以探本思源,凡为人子者,不可不为也。
    夫我汪氏,自周姬鲁成公黑肱次子,生而有纹在手曰汪,遂以名之。有功于鲁,为上大夫,食采颍川,号汪侯,居平阳(即今山东新泰县,编者注),后世子孙以汪为氏。至三十一世祖文和公渡江南,汉献帝封为龙骧将军,遂居严州淳安(即今浙江淳安)。爰自其祖考溯至颍川凡三十世,乃定谱牒,汪氏之谱盖始于此。四十四世祖世华公唐封越国公,生子九。七子爽公为唐歧王府兵曹参军,追封衍国公,居徽婺。从此我族子孙椒衍,生齿日繁,世代相传迁徙九州,不可一一而喻,故曰:无越国不成汪。
    衍至宋,迪公长子焱祖镇豫章,居桐林,籍为桐林始迁祖。传五代曰寿、宁、福、康四大支,瓜绵椒衍。今之石桥、上久、梅溪、半源、濯水、渔塘、潮田、石枧,湖北通山、濯港、南山、井湾,永修青岚、麦源、新里,皆寿公裔。婺山、银炉、修水鸡冠石(即今庙岭乡)皆宁公裔。湖北兴国、阳新、锡州、排市、高庄坂、赤颜山系福公裔。武宁东井、碎石、龙腹、洋井、芗田乃康公裔。至于南岳邓家山,始祖赞成公系中元公裔。武宁巾口,修水脉滩、古市,永修拓林,乃爽公三世孙仁恭公之后裔。因郡县不一,亲疏莫辨,行派难分,是以未共谱故。若究其因,需后贤访知。
    自万历附修于徽州起,议定三十载重辑一次。我焱祖支下曾于桐林合纹堂、三策堂、聚林堂,通羊忠孝堂,上久丛盛堂续修多次。我庄于民国癸酉年(1933)重辑,迄今五十七载,旧谱残缺,造成后世瓜绵椒衍,支分派别,难以稽查,合族人等实感家乘重辑十分紧迫。于是与梅溪、半源、通羊等各庄贤达商量欲加重辑,不意因意见未合,导致分修。我庄众等同心同德仍设局上久丛盛堂续修。于今合修未成心实难安。望今后我庄能人志者尽力与各庄协商,千方百计促成统修。实现一本骨肉,全其本源,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是为叙事。

                                                               上久庄八十八世孙  显扬 拜撰

   注:1、已巳即公元1989年。2、选录自《汪氏宗谱•丛盛堂》己巳年重修本卷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46、已巳续修宗谱新序

    乾为父坤为母,万姓统归一本,中华儿女即为炎黄子孙。我始祖汪侯肇自姬姓,鲁成公黑肱次子,生时有汪纹在手,因对鲁有功,食采颍川,遂以为姓。自汪侯传至汉龙骧将军文和公,因中原多故渡江,孙策表为会稽令,家居徽州。传至唐越国公华,除隋效顺,世封王。公生子九人,椒聊蕃衍,绵延宇内。其七子爽公十二传而衍道安公,经六传衍宋静王焱,焱公为桐林始祖。经五传而衍寿宁福康四大支,其子孙棋布星罗于吴楚和陕西,可谓族散万殊。万殊而统归一本,即正本清源,惟谱是问。
    谱真实地记载着姓氏人口发展史,它有助于后人研究氏族兴衰,承前启后,饮水思源,缅怀先祖。研究血缘关系,以正人伦和婚娶,即近亲不能结婚,搞好优生,分清亲疏尊卑,尊老爱幼。维护国法,完成父母有抚养子女和子女有赡养父母之义务,争创文明之家即五好家庭,具有现实意义。
    对修谱有少数人却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修谱是搞封建迷信。无古不成今,修谱是正本清源,光宗耀祖,后继有人,坚持历史事实而续谱。自民国丙子(即1936年)至今,谱残缺不全,古人云:亡史之罪胜于亡国。因为国亡尚可復,史亡难以弥补,故续谱是当务之急。            
        我寿分石桥、梅溪、半源等庄,几经商筹,已成立谱局,革新修谱。采取各庄包世系,做到不错不漏。理财兼校对有梅溪维民,石桥维港,亦含各庄自己校对。总理谱事有半源南元,银炉治月。谱局同仁,同舟共济,尤其是得到各庄族人大力支持。时越冬春即四个月,谱已成帙。自忘谫陋,为振兴中华而寄语于谱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仲春谷旦

                                                            寿分梅溪庄九十世孙  向阳 敬撰

    注:1、已巳即1989年   
          2、选录自《汪氏宗谱 •  聚林堂》己巳年即公元1989年重修本卷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各支分迁序

                                     序1、少六公分迁序

    七十世祖少六公乃荣卿公之子,寿公六世孙也。公博学通经,为文简古。因屡试未博一衿,遂抱逸兴,观玩山水。适过上久,见夫平原沃野,山逶迤而环,翠水映带而洁迴,流连不忍去,喟曰:美哉斯地,若得而居可以久也。爰问其主,则曰:李氏之遗业,货而不售。公价而有之,由桐林迁为上久始祖。
    厥后两传曰德斋公,生子五。长学文无传,次子敬文由上久分迁梅溪,三子景文生子四:长复谅乏传,次子复春居敷坑,三子复钦与景文公父子居故址,四子复琳生子三:长伯永次伯川三伯彩。川字朝会由上久分迁湖广通山濯港南山,三子伯彩分迁通山一都水湾中畈。公之子孙载咏椒聊,世采芹藻,则上久地脉灵长,与公积厚流光,并可徵矣。老谱容有脱误,未可传信。今续修详核原本,用识行端,俾后来知支祖迁徙确有所自始云。
    公殁葬内窝大塘下眠犬形,酉山卯向,有碑。娶王氏,葬坳背垅半边月形,辛山乙向。子一仁甫。

    乾隆壬寅年(即公元1782年)冬月
                                                              裔孙 湛若 愚 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序2、上久汪氏谱序

    国有史记,可知兴废;家有谱系,始识根源。而吾人亲亲之道莫甚于此。上久汪氏,始祖少六公由桐林迁居此地百有余年,而先朝越祖支派爽、安诸公故系犹存,无不可考。而知万历庚辰复续根源,至今九十余世,谱系残废有年,代远派繁之下,有不知所由来矣。
    康熙丙申年间,正庵先生首举盛典,无不欣然。无如未能成功,仍尔茫然莫识。今日者先祖有灵,窃幸桐林巽映等,东井瑞栋等及诸宗先生念嘱一本之亲,倡举盛事。各支各族莫不惠然。不惟敝支知所由来,而各族亦不失其统绪。
    少六公生子仁甫,盛衍于上久,子孙繁多。嗣后而折君梅溪、半源,播迁于通山、浊港者亦赫赫可纪。幸今盛事厥成,根源流正而亲亲之道果有甚于此否焉
    谨叙。

     雍正甲寅年
                                                                焱公二十二世孙  尹第 廷魁 敬撰

   注:1、雍正甲寅即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甲寅岁。2、选录自《汪氏宗谱•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