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1162|回复: 23

转发汪氏宗族资料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267

帖子

75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7520
QQ
发表于 2012-2-29 09: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歙县志》有关汪氏宗族内容摘录

                                                                                                         汪氏源流
           尊姬汪为肇姓祖,郡望平阳郡。
        姬汪传30世文和(字君睦),汉献帝兴平年间(194——195年)破黄巾军有功,封龙骧将军。建安二年(197年),中原大乱,文和南渡投孙策,授会稽令、淮安侯。十三年,以会稽令督新都,因而家于始新(后淳安)。文和传5世道献,晋元康年间(291——299年)授歙县令,遂家于歙县。晋永昌元年(322年)道献改授黟县令,卒与曾祖澈合葬于歙县城东吴清山(在今吴山铺),墓前建祠(后称汪墓祠)。新安汪氏尊道献为新安汪氏始祖。
        道献传4世叔举,一次过临溪奇其水,又朔流30里至登(后世亦作澄)源,喟然曰:“此陶公牛眠也”,遂弃官司马侨居登源,以姓名其地方为汪村(今属绩溪县)。叔举传至4世世华,幼时父僧滢卒,随母寄居歙县郑村郑氏舅父家,成年后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习武。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世华应募平回玉乡寇有功,又殊贪酷的新安郡守,被推为郡守。不数年带甲十万奄有六州,立吴国,称吴王。唐武德四年(621年),世华奉籍归唐,封越国公,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华。生九子: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后嗣繁盛。人称新安“十姓九汪”,主要是建、达、广、爽、俊之后。华弟英传49世荣积,自登源迁歙县东关。华堂弟铁佛传9世后自歙县迁休宁双溪。
        华长子建族系,建生六子处修、处约、处正、处中、处讷、处俌。长子处修生鼎。鼎生世美、世纯,世美生琦、璹、珏。琦迁歙西寺堨(今堨田一带)。璹迁祁门赤山朴墅。珏生凝绩、丕绩二子。凝绩隐居堨田,生子质,唐永泰元年(765年)避方清起义烽火,自堨田(一说自登源)徙黄山,后迁旌德新建。质4世孙震生四子(西溪、瞻淇二谱只生二子)思言、思立、思明、思聪。因汪华祖墓在歙之云岚山,祭扫路遥,震命次子思立于唐元和元年(806年)自新建入赘唐模程氏,成为唐模汪氏始迁祖。思言留新建,后思明徙贵溪县、思聪徙绩溪坦头。
        思立4世孙廷臣生二子馗、奕,奕迁石冈,馗生三子德昇、德昌、德暹,分别为唐模下汪、中汪、上汪三大派祖。三大派祖衍为十六村派,即唐模新平里派(中汪派),德昌为派祖,生五子仁播、仁翊、仁忻、仁海、仁荣。唐模运里派(上汪派),德暹为派祖,生三子仁高、仁雅、仁侃。稠墅绣衣里派,德昌三子仁忻,开质铺而居。后世建有爱敬堂、施政堂、中和堂、逐英堂、逐世堂、大本堂等支祠。居3世淑复归唐模。大里绣衣里派,仁忻8世孙大作,生三子浤、潚、梦祥,浤自稠墅迁大里无传;梦祥生六子,第六子应端绍伯父潚,约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42年)自稠墅迁衍,生一子象先。潜川金紫和睦里派,仁高孙承吉为派祖,自唐模运里迁衍,生二子士明、士瀚。信行派,承吉6世孙若容、若泉、若思及若虚第三子淮,自潜川迁衍,后人尊若容、若泉、若思为信行下宅祖,尊淮为上宅祖。丛睦金紫体泉里派,若虚次子淙(生三子锺、锡、镐)为派祖,淙弟淮(生子鈅),淙从弟澄(生子锳),俱自信行迁丛睦前后楼下。潜川上市和睦里派,德暹9世孙时俊为派祖,生五子镇、錤、锡、铭、铨。西山龟龄里派,时俊次子錤,借父资开质库于西山,遂居衍。松明山千秋里派,士瀚自潜川迁回唐模,传4世大有迁松明山为派祖,生三子景文、景明、景仁。古城关修集里派,士瀚子世基自唐模迁大亩(母)堨,世基子叔詹“爱其(古城关)山川之秀,且近城郭,冠盖往来,便于支接”,遂居衍。西沙溪善福里派,叔詹6世孙人鑑“因古城关庐舍适当驿道,氛恶尘嚣,概然有乔迁之志,乃眷西顾,山川环绕,沙水潆洄,于此卜居”(西沙溪汪氏族谱),自古城关迁衍。洪源永阳里派,叔詹6世孙人特,自古城关迁衍。岩镇清泰里派,仁高传4世世荣,生三子时发、时扬、时行,时扬自唐模运里迁衍。凤凰成果里派,仁高传4世世瑄,生五子希尹、希旦、希夷、希言、希声,长希尹第五子德淦、第六子德泽自唐模迁衍,希声自凤凰迁瀹川汪村。章岐孝女里派,德泽生三子浚、浩、洙,浚因双亲早丧不乐居,葬其亲后,自凤凰迁章岐(今瞻淇),生四子楫、楠、梓、杞,后嗣有迁黟县黄陂。
        由唐模外迁衍族的尚有:馗弟奕迁歙西石冈;仁雅在金陵经营木业,因遭水灾而资产殆尽,在妻方氏坚持下返里,途径黟县北祁墅(今奇墅),见松杉繁茂,水路运输良好,遂定居,重振木业;馗5世孙承辉迁郡城西,承佶迁下堠;承佶传2世蔚自下堠迁笙桥;承佶13世孙胜童自笙桥迁泉泽;65世震迁潜口;震传19世尚廉,明崇祯三年(1630年)受父命赴无锡处理盐税滞纳事,遂居江阴县清阳镇;67世勃,宋绍兴年间,宦迁铜山;勃传4世缙,赘居歙西环山方氏;缙长子成道自环山迁歙东北坦头(今属绩溪县);68世公弼,迁梅口,次子湜迁泽富(今王村),三子琮迁四都汪村(今属绩溪县)。
        华次子璨族系,璨仕唐费州涪川令,居涪川(今属重庆市),生二子处凝(一作嶷)、处崇,处崇仕衢州龙邱县尉,遂自费州徙居龙游县团石。
        华三子达族系,生三子处惠、处哲、处澄,处惠镇守陕西,居巩田,至75世洋迁安徽六安。处哲玄孙元、膏、明、成,明迁绩溪西坑,膏(一作高)生二子戬、泰(一作原),泰徙绩溪尚田。泰6世孙遇自尚田迁歙县富堨。
        华四子广族系,广生三子处元、处贞、处节,处节6世贤常自登源汪村迁歙县黄墩。
        华五子逊族系,逊生四子处斌、处筠、处宠、处则,所见谱未载其传。六子逵谱载无传。
        华七子爽族系,爽生二子处礼、处贵,处贵生太元,太元生仁素、仁恭。仁恭生景岩、景营、景瑞,景瑞自登源汪村迁祁门赤山。仁素生凤思、凤林,唐开元年间(713——714年),凤思任歙县令,自登源迁歙县德政乡归化里慈菰(汪华墓附近);凤林一名伦,任泾县令,居泾县桃花潭。汪伦邀诗仙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李白以《赠汪伦》诗赠别传为千古佳话。凤思后裔56世道安唐乾符元年(874年)领兵镇婺源,先住清华,次移武口,又扎弦高,遂自慈菰徙婺源之大田,道安孙中元迁婺源大畈;57世彦英自慈菰迁歙县尾滩;61世焱自慈菰迁歙南琴川(洪琴);66世念一自大畈迁歙县绵潭。
        华八子俊族系,俊生五子处默、处方、处忠、处厚、处静。处方传5世旻自登源迁篁墩,旻子广,避五代之乱,携子渐自黄墩徙旌德新建。渐传9世念六偕子文仁,自新建迁歙南华川琶坑。后裔自华川琶坑分迁歙南白杨、五渡、万二、木瓜湾、程家堨、鸿飞、堨川、大茂村,歙西葛山,歙北王家坦。处忠传至6世登明,守汪华墓,定居歙北清流。
华九子献,早夭无传。

                                                                  汪氏村族
        堨田族  系出汪华长子建派,建5世孙凝绩,因避方清起义烽火,建书楼于堨田隐居。传至13世叔筠,考宗谱知先祖有书楼在堨田,遂访其址筑室以居,号竹林。叔筠传5世景新读书于堨田,正式定居。景新传6世族蕃,子孙陆续外迁宣城、浮梁、江西、淮西、龙游、遂安、盛唐、江宁、临安、兴化、宁国、汉阳、颍上、全椒、黄州、寿州、扬州、泰州、杭州、繁昌、苏州、芜湖、江阴、含山、太仓、及歙县郡城(双喜迁)、竦口(宝狮迁)、琶村(之祯迁)。
堨田汪氏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修成宗谱,轮祚排行字“名振家邦达,恩锡授天长,光宗皆祖荫,守训必荣昌”,自89世始用,至谱成时衍至“锡”字。
        西溪族  系出建公派古城关叔詹支,叔詹六世人鑑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自古城关迁西溪。人鑑,宋淳祐壬子赴乡试不第,自此绝科举念,闭门沉酣经史,先娶薛坑张氏,继娶郑村郑氏。生三子会、介、嵩,会出继叔人恭。介、嵩二子衍脉枝繁,3世4人,4世8人,5世18人,6世43人,7世77人,8世130人,至清乾隆年间,历18世总计子孙四千有奇,时存世人口1200余人。
        自4世始分支四大份,后裔分建支祠。介派建承志堂,后人称里祠,嵩派建忠烈堂,后人称外祠。介长子炳文,生一子积德,为一份祖,析建余庆堂。积德生一子泽善,泽善生璟童、琇童、瑄童,立中门,后人尊为中门一、二、三房祖。介次子有文,为二份祖,生二子玄德、道德,玄德生一子祖荫,立新屋下门,析建积善堂,但祖荫无嗣,此门绝;道德立上门,建永庆堂,生五子祖安、祖兴、祖善、祖庆、祖德,后人尊为上门一、二、三、四、五房祖。嵩长子景文为三份祖,生二子俊德、明德。俊德立里门,生一子积善,积善生五子称五房并各立支祠。长房顺童建敬义堂,二房贵童建崇义堂,三房添童建宝善堂,四房荣童建植德堂,五房华童建敦本堂。明德立外门,生三子德善、余善、宗善,后人尊为外门一、二、三房祖,三房合建三善堂。嵩次子焕文为四份祖,立族长门,生三子文徳、驥德、尚德。文德生二子明善、长善,驥德生二子师善、义善,尚德生三子虎善、象善、良善,未建支祠。传至西溪第十五代,中门三房文波生四子,又分四房并建支祠。长房炤建善述堂,二房炳建和义堂,三房烱建善继堂,四房光建务本堂。长房无后被三房所继,四房式微,只二三两房延祚。
        明正德五年(1510年),西溪汪氏第7世裔孙、族长志荣主持建忠烈祠,为统宗祠。忠烈祠为左中右三幢左辅右弼组合式,每幢又有前门、庑门、享堂、寝室三进。中幢供奉越国公汪华冕笏命服像;东幢供司农公叔詹神主牌,其以下仕、隐有声者4世九人,主牌左昭右穆祔祀。祠前立坊三座,中为忠烈坊,,四柱三间五楼,纪念汪华,左立司农坊纪念叔詹,右立直秘阁坊纪念叔詹之子、直秘阁卿若海,二坊皆二柱一间三楼结构。
        明正德以后,西溪汪氏步入鼎盛时期。因经商等原因,“株守里门者四之一,迁徙流寓者四之三,散居八省”。据81世至88世谱载不完全统计,流寓今江苏省有南京、常州、扬州、盱眙、泗州、苏州、泰州、盐城、掘港、吴江、溧阳、徐州、邳州等;流寓今浙江省有嘉兴、绍兴、萧山、金华、兰溪、寿昌等;流寓今江西省有九江、南昌、铅江等;流寓湖北有黄梅;流寓今山东省有青州、济宁、峄县、兖州等;流寓安徽省有凤阳、归德、宁国、滁州、南陵、繁昌、怀远、婺源等。还有流寓广东、广西、河南、四川等地,许多在流寓地衍成新的支派。
        木坑族  系出建公派绩溪汪村支(原属歙县四都,宋歙南梅口琮与次子万政迁衍)。万政生子宗一,宗一生三子获、兰、满。明初,满因躲抽丁入卫,避入歙东深山结茅樵种,满在一片水竹坦烧炭,炭取走后三日后余烬复燃,识为望地遂定居,以周围树多而名木坑,后人也称木坑坦(今属溪头镇)。时征兵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之制,满仍入军籍,遣戍贵州普定卫。满生二子宇、时来。长子宇成年袭军籍替回父亲,宇之孙文科定居贵州普定卫汪家潭衍成盛族。次子时来居木坑多代单传,6世富师、羽,羽传5世止,富师传2世关、安、荣。荣无传,关、安子孙分为两大支,长房关之后居下木坑祖宅,二房安之后居上木坑。两支共建宗祠光德堂,轮祚排行字自木坑12世始用,先为“社文应尚,福礼芝水”,后续用“德泽光宗烈,嘉猷启嗣贤,诗书承景运,仁义世家传”。2005年已衍至“猷”字。清代,上木坑二房析建支祠爱敬堂,编有轮祚排行字,但至今未用。木坑汪氏外迁子孙不多,13世长房支文梓、15世二房支尚斌迁郡城,未衍成派。
        瞻淇族  系出建公唐模派凤凰支。唐模迁凤凰始祖之一德泽,生三子浚(后人亦写作俊)、浩、洙。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浚迁章岐,娶章岐江氏生四子楫、楠、梓、杞。后嗣分八支,建宗祠继述堂,析支祠敦和堂、敦睦堂、四友堂(从敦和堂析出)、敬义堂、敦叙堂、嘉会堂、余庆堂、四维堂。轮祚排行字为“承鼎礼明立,达徳睦仁和”,起讫世数未详。
        富堨族  系出汪华三子达公派绩溪尚田支。达次子处哲传至4世泰,约在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中意绩溪尚田山水清幽,遂卜居,建正心堂、清德楼。泰生一子护,护传至4世遇(字清和,又字恒德),丰姿俊雅,颖悟孝友,娶歙北沈氏女,不乐仕进,喜丘林之游。唐光启二年(886年)游黄山,道经凤凰岭,见山水奇胜,沃野宽平,乃谓里人:“辟此野以充仓廪,不亦善乎?”里人告知:“辟野不难,得水为难。”遇斟酌再三,自尚田携家居凤凰岭下,募工拦溪成堨,辟野为田,里人惠之,相率依居,以堨名村为富堨,亦称富溪。(按:民国《歙县志》载,富堨唐初由沙溪凌姓创始,此处引谱载)。遇传至6世德旺,生五子善政、善度、善美、善芝、善和,分门立派。善政居村东边上坦建仁本堂,善芝居东边下坦建仁孝堂,善美居村前山之阳建大本堂,善度居咆哮田及前头山建嘉庆堂、嘉德堂,善和支下分上三门和下三门。上三门建绥远堂、敦本堂、余庆堂、余善唐,下三门建仁安堂、仁和堂、仁德堂、仁亲堂。
        大本堂善美传至8世有富,幼时孤苦伶仃,依亲寄居汪家段,后人建永宗堂支祠。有富传至4世文仁,携子、侄学益、学义、学曾、学善、学鲁五人复归富堨祖宅。时祖坟圯毁,祖业散失,大本堂倒败,后经商置产,复造大本堂于临溪之上。
        大本堂轮祚排行字云“仁玄文学士,元世大昌宗,裕德应承志,经书启后昆”,自富堨17世始用,今已衍至“书“字。上述排行字使用11世后,一些支祠自行编续排行字,如仁安堂编”学道承家训,敦伦立本源,心存鸿厚念,贻集复其延“,自富堨27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本”字;余庆堂编“宏开光正大,永备裕昌荣”,自富堨27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永”字;绥远堂编“绍承宜本立,克正大家升”,自富堨27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克”字。
       金锅岭族  系出汪华七子爽公派衢州开化云台支。爽四传至凤思任歙县令,自登源迁慈菰。凤思传6世师全(字义夫),唐会昌二年(842年)授郡城西城副都指挥使,迁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掌先祖王诰,守王墓。师全生二子道安、道兴,道兴生琏,琏生记,记生四子永固、彦时、进智、范。后唐时,记袭副都指挥使,驻守衢州之开化,不久移镇云台,遂居云台,进智随父居云台。永固留歙守王墓,彦时迁西安,范迁浮梁县凤栖。进智传5世远,自云台回迁慈菰祖宅,后访得东乡金锅岭有石煤资源,约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卜居,以采煤烧石灰营生。
        远生三子孔昕、孔旼、孔日志。孔昕传13世社华谱未续载,孔旼、孔日志则被后人尊为上门、下门门祖。上门支传至金锅岭9世琯、祥、伯通、伯达均无嗣,祥摘下门珠之次子祖绶(寿)承祧衍脉。上门派建支祠槙义堂,下门派建支祠叙云堂,其后又分支宝善堂。轮祚排行字,上门派自13世始用“永伯社(又作“宏” 、 “积”、“太“)明,以国正天”,四五代后改用“国正天心顺,士清廷自安”,续用“长发其祥,功昭祖训,德昌克俭,世振家声”;下门派自13世始用“彦士志应文,嗣正宗元配,芝启”(以下谱未载无考)。明初,下门派文焕以骠骑将军督镇贵州镇远府凉伞城杨平营,滥子孙定居镇远府施秉县衍族。文焕孙正谧(讠旁换氵)任贵阳府修文县训导。正谧(同前)曾孙宗启清雍正时任浙江贵溪知县、福州连江知县。
       汪满田族  系出爽公婺源道安支。道安(字成泰),唐大中元年(847年)补衙前兵马指挥使,乾符元年(874年)领兵攻克婺源并驻守之,自歙慈菰携眷卜居婺源大田,生三子源、濆、淦。中和四年(884年),濆领兵攻克婺源县三梧镇黄巢起义军,守三梧,建别宅于婺源大畈,景福二年(893年)阵亡于铜步。濆生四子,次子中元,父殁后移居鳙溪及大畈别宅,至其曾孙惟厚定居大畈,尊中元为大畈始祖。惟厚传4世王尚,为婺源大畈迁汪满田亨、奴二支共祖。
        大畈14世亨,贸易江湖遭难失事,年几半百,归乡不得,约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辗转流落歙东松源,依附村中程姓。相处半年,程姓主人见其虽落魄,依然“表正行端,辞严法肃”,便妻以女,遂定居,生二子诚让、诚正。传4世族蕃,“不意福建贼夤夜潜至,遭杀殆尽,(仅剩下)大贵、大富、大中三公”。其后或迁他乡,或数代单传,迨至太平天国,族人又遭兵燹,族元气一直未能复振。派裔建有支祠竹林堂,约从松源8世起用轮祚排行字“惟永得良,文天长老,汝宗启福,明智国昌”,民国初以支祠楹联续用“亲顺承纲,嗣续象贤垂世训;端严律品,慎修作圣振家声”。2005年已衍至“承”字,前后计传25世。
        大畈17世奴(又名应奴,后人嫌奴字不雅,改为胪,字殿传)。其父润一(字阳)官泉川,奴随宦。时值“海贼叛作,遭难散逸,潜归新安”。元大德四年(1300年),奴自婺源大畈来投松源同宗亨族,结茅佣工度日,生伯千、伯一、伯二、伯三、伯乐、伯久、伯十七子,临终遗训“不愿名标金榜,只愿义满门庭”。伯六、伯十无嗣;伯千、伯一、伯三亦再传无闻;伯乐传6世回祖迁歙北旧宅(今属桂林镇)开族,传7世大关外迁,此支在松源绝;伯二在松源延族,子孙繁衍。到伯二7世孙其叶时,开始聚族七世同居,每世推选男、女家长各一人,分主内外,“一钱寸布,不入私房;勺粟杯茶,不敢私食。尊卑大小,内外协和。”明隆庆三年(1569年),官府给予“百忍余风”、“彰义”、“七世同居”匾额表彰,家族因此荣耀,改村名松源为汪满田。清代,族人开始分居。
        天禄(其叶7世)支先建支祠雍睦堂,后扩建为族祠,为老屋下派。其他支祠有敦睦堂,奉奴13世正元为支祖,正元生四子,长子文彬生五子永煜、永炤、永燤、永煋、永煇,后世称五房;汉虎(一作火)堂自敦睦堂分支,奉永燤为支祖,永燤生六子良培、良垍、良垙、良塏、良垣、良墂,后世称六家,即六家派,其居村上部称上六家,其居村下部者称下六家,其居于村中部者称中桥头厅上派。六家派为奴族最盛支派,按五世排行字,计丁有“一永六良十八德,三十六光一百零八大”;端五堂,奉奴10世添衬为支祖,添衬孙元钅圣生正恒、正恺、正恬、正惇、正恮五子,后世称上五家;德懋堂,奉奴13世正茂为支祖,后世分支有柏枝园派;玉庆堂,本为先祖文彬经营的徽城药店名,谱载文彬看田水捡得县衙税银及黄册,命子坐等失主还而不受酬,县令感其仁义,出资在郡城开办玉庆堂药店,招文彬经营,子孙钦仰袭以名支堂。此外,尚有继叙堂、德盛堂、嘉会堂等支祠,奉祀支祖不详。各支祠自汪满田9世起统一使用雍睦堂轮祚排行字“伏添尚玄(元)正,文永良德光”,自19世始以宗祠楹联续用“大启芳徽,在笃伦常昭祖训;高怀善庆,惟敦道义绍家修”。2005年已衍至“昭”字。
        汪满田汪氏,尚有系出金锅岭一支,金锅岭上门派裔永华以外甥身份,承继上梓坑(今属溪头镇)叶姓娘舅。第三代宏富四兄弟出道,恰值叶姓造祠堂,宏富不忘根本,暗在梁头榫处刻“汪”字,事发而被驱逐还宗,宏富耻归金锅岭,约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汪满田借居于一过间楼下,后人遂称楼下派。至今已衍十六代,建宗祠德庆堂,轮祚排行字自第3世始用“积满万正时,启嘉承天益”。后以宗祠楹联续用“日永朝宗,蔚起文光延世德;家余善庆,恒昭秩序重伦常”。2005年已衍至“蔚”字。
        汪满田三支汪氏,衍有望岭后、上黄音坑、下黄音坑、破亭下、伴娘坑等村支。
       绵潭族  系出自爽公派婺源大畈支。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念一自婺源大畈迁绵潭,生二子元五、元六。元六居中村,后人尊为上汪,建有宗祠承惠堂,析建支祠叙伦堂。元五居下村,后人尊为下汪,析建支祠承恩堂。后世析分堂派有珠振堂、存雅堂、清辉堂、荣寿堂、荣禧堂、荆菊堂、存耕堂、一经堂、是政堂、利义堂、荷花堂、玉麟堂等。叙伦堂编轮祚排行字:“玄云明德之,光启绳其元,存立自绍延,邦正昌时济,嘉兆可由先。”自绵潭12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正”字,计传28代。承恩堂编轮祚排行字:“国守时财本,烈泽铭浦根,忠义昭宏绪,荣华懋大恩。”自绵潭14世始用,2005年已衍至“绪”字,计传28代。
        清溪族  系出爽公派休宁资村支。爽15世孙玑自婺源环珠里迁休宁资村,传14世威由资村迁居长丰,传4世周权、周员,爱歙南仁爱乡清溪山水秀丽,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自长丰同迁清溪(今绍濂乡)。周权衍脉残谱未及。周员支衍至17世有男丁55人,延后只有4人。周员支建有支祠嘉庆堂,编有轮祚排行字:“万有起士世,家国庆新谟,承启兴礼让,积裕发昌荣。”9世始用,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谱成,已衍至“新”字,计传17世。
       清流族  系出汪华八子俊派绩溪登源汪村支。俊第三子处忠,生四子太微、太庚、太象、太初。太庚失传,太初迁池州,太微、太象在登源汪村衍族。
太象曾孙三章生一子登明,乾符六年(879年),应歙州刺史陆希声召入州献策拒黄巢军。其间,赴云岚山谒拜先祖汪王墓,有感于居绩路远,祭祀不便,又见歙山川清淑,遂有意留居。于是溯昉溪,探布射,选址而居,名居畔之溪为清溪,自号清流居士,子孙以其号名村为清流。登明传17世震住、十二,震住生三子,长、二子无传,三子三十衍11世止,其间有裔孙外迁老洲头、溪西等处,谱称树下汪,与祖宅失去联系已久。在村衍族的主要是十二一支。十二生二子千二、千三,千二无传,千三有五子六孙,六孙中只有霖保一支续传。明洪武年间,因洪水之患,霖保迁居于清溪之东,衍为东清流支。震住支裔居住的溪西祖宅,称西清流支。霖保生二子寄住、胜住,分家析产时抓阄定居宅,寄住抓得下宅,后人立下门派,胜住抓得上宅,后人立上门派。
        下门派先盛后衰,至民国3年(1914年)修谱,除一房衍13世外,余皆衍11世。
        上门始祖胜住生三子社寄、进寿、寿庆。明初胜住从军,以功授都督佥事,后因事谪戌凉州。进寿求代父行,皇帝嘉其孝,改调陕西山丹卫,定居山丹,数岁一归探亲扫墓,传5世后与清流渐失联系。寿庆传5世止。社寄在清流衍脉,至民国初修谱已衍27世。社寄生寿童、关童、添童、海童四子,析为长、二、三、四分。长分族寿童生四子佛、员、和、福政,员、福政数传而止,和传9世,裔孙兆斌居苏州。佛在清流衍脉,传12世积高,支派始蕃。二分祖关童玄孙天曙、天昊、天晞,天曙生九子,天昊生九女一子,后人称九家;天晞之孙应春复居西清流之上,后人称外村,相对称东清流上门祖宅为里村;应春生六子,号为六房,后衍为四分中最盛支派。三分祖添童生二子祖应、关保,祖应生三子积安、寄德、积宗,唯寄德曾孙岩禄、良铭及关保支社恩有传,尤其至岩禄玄孙德昌、德荣、德盛、德仁,子孙更蕃。四分祖海童生六子,唯三子太保、四子四保有传,但后人皆外迁他乡,太保四传至友昇自宣城回迁清流,延续四分宗祧。
        清流汪族子孙外迁有江苏扬州(三分81世观寿、82世积富、积良迁)、苏州(长分83世兆斌迁),北京(二分82世文尧、四分81世孟辰,顺治、康熙间迁),浙江常州浮河(二分82世文有迁)、乐平(二分83世一全、一美、一进迁)、兰溪(长分84世长顺迁)、龙游(长分84世长安迁)、开化(四分88世世荣、世禄奉母倪氏客居),安徽亳州(二分82世文遂迁)、宁国府华阳祠堂前(三分81世守二迁)、和州乌江镇(四分77世耀迁)、宣城鰕鱼沟(四分77世辉、80世应聘迁)、池州青阳(二分87世来喜、德喜迁)、歙县江村(二分81世尚宾约于明万历初迁)、徐村(二分81世尚德约于明隆庆、万历间娶徐村徐氏,依岳家定居,生五子,其中文龙、林文、奇文三子有传)。
       琶坑族  系出俊公旌德新建支。俊公长子处方传4世旻,唐末迁居黄墩,旻生子广,值五代乱,用箩担稚子渐自黄墩迁新建,后世称渐为“担来公”。渐生子宝,宝生四子令蔡、令昭、令规、令郢,分掌四庄之地,人称“四令”,“四令”之后连续八代聚族同居,最盛时有1300余人。上报时加上四令祖渐与父宝两世,计十世同居,宋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赐以“义门”旌表其闾,自此称“义门派”。
        令郢传7世念六携子文仁(琶坑1世,肇姓61世),自新建迁歙南华川琶坑(今属深渡镇),子孙兴盛,衍至17世(溯肇姓77世),编用乾坤(男女)二道轮祚排行字。乾道为“文明能秉祖,士期应时兴,大廷惟嘉庆,永世必康宁”,后续编“志学先希礼,修齐通乃昌,盛期隆作育,经国著贤良”。坤道为“成家全婉顺,助德喜贞媛,兰芳芝馥秀,媺懿善嗣贤”,后续编“柔惠为常则,观型式令仪,至冠厚载福,定静协坤宜”。
        琶坑3世始有子孙外迁,有的衍成较盛支族。文仁之孙(琶坑3世)万元(溯肇姓63世)迁休宁。66世绍隆迁富阳。75世长得,明天顺八年(1465年)迁歙白杨汪村,后转居汪干,继卖汪干,买进梅干产业居之,梅干村头有新桥,遂更名梅干为新桥头村,谱写作新川;此支族外迁主要有79世茂自新桥头迁五渡排关、80世葵居白杨上汪、80世通迁八亩坦、80世汰迁周公坑源王二家(今万二街),82世士庆迁周公坑源木瓜湾、83世智迁程家堨。75世长得弟应得迁逢川,一传止。75世杭得迁堨川,传九世期章、期祥,自堨川分别迁大茂、鸿飞。75世胜得传四世良用迁霍山。81世文诚迁歙水南古稔源关山。82世士节迁金庄大坳山白石。83世期恒迁七贤。85世时淞迁横关里门。86世兴杞迁宁国瓦窑铺。87世大渊、大吉迁休宁野山。88世廷铭迁江苏黄土桥。廷成居镇江溧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663

帖子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2-2-29 0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738

帖子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2-2-29 0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会长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2651

帖子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7170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2-2-29 0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收藏了。
ww4909@163.comQQ:5991092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125
QQ
发表于 2012-2-29 1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收藏了。领导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发表于 2012-2-29 12: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九华星云于2012-02-29 09:33发表的 :
        好资料,会长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12-2-29 13: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拜读了!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422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汪有冬

积分
13378
QQ
发表于 2012-3-7 2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九华星云于2012-02-29 09:33发表的 :
        好资料,会长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653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5725
QQ
发表于 2012-3-8 14: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重要的資料。
汪树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帖子

261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613
发表于 2012-3-8 16: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族  系出爽公派休宁资村支。爽15世孙玑自婺源环珠里迁休宁资村,传14世威由资村迁居长丰,传4世周权、周员,爱歙南仁爱乡清溪山水秀丽,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自长丰同迁清溪(今绍濂乡)。周权衍脉残谱未及。周员支衍至17世有男丁55人,延后只有4人。周员支建有支祠嘉庆堂,编有轮祚排行字:“万有起士世,家国庆新谟,承启兴礼让,积裕发昌荣。”9世始用,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谱成,已衍至“新”字,计传17世。

又一重要佐证证明玑公属于还珠里源公派系,同时也说明九华本家对我黄陂版家谱祖脉校正的正确性!

那也就说明红安老谱载明为濆公系是错误的,但愿红安本家能尽快纠正,以免给后世子孙带来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