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篪

时逢“六一”,再谈“国粹”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6: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37、张旭
       张旭,盛唐时期人,生卒不详,字伯高,吴郡人。他少年时即好书法,出仕后初为常熟县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交情甚密,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张旭的书法始于张芝、二王一路。他的楷书端正严谨,规矩至极,黄庭坚誉之为“唐人正(楷)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张旭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画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中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
       《草书古诗四首》是张旭狂草代表作之一,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诗南朝诗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是草书中的巅峰之作。张旭狂草书法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汉字的基本构成,虽然大部分难以辨认,但正是这种连鬼神都不可端倪的“雄逸天纵”的书法,成了人们为之倾倒的艺术,并把中国书法推到了纯艺术的高峰。


       38、怀素
       怀素,唐朝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怀素七岁时到零陵县城河西的“书堂寺”为僧,后到东门外的“绿天庵”为僧。怀素自幼对书发怀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为无钱买纸练字,他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故名其庵为“绿天庵”。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而变黑,名曰“墨池”。
       前人评其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新发展,所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俱备。
       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怀素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贴》、《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对其书法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39、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漳)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颜真卿是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最为著名的行书有《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其中《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40、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柳书,体势劲媚,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其作品独到的特色,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其遒媚劲健的书风,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书法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著名的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41、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2),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之一。政治上与苏轼共进共退,屡遭贬谪。以文学著称,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主要传世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42、米芾
       北宋书法家。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工于书法,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芾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所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43、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中国元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赵宋宗室。宋亡后入元,经举荐仕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义通音律、精鉴赏,书画方面造诣尤深。其书法篆、籀、隶、真、行、草冠绝一时。
       他在书法上提倡复古,博采众长,初学赵构,后上追魏晋诸家,于钟繇王羲之等用功尤深,晚年又研习李邕、颜真卿、米芾诸家,兼容包蓄,发展变化,形成结构严整、笔法圆熟、气势浑健的独特书风。人称赵体,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等。


       44、《兰亭序》
       这篇文字是书法大家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在一些文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为他们书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33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然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7: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45、《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
       人称此帖为“一笔书”之祖。“一笔书”所体现的是一笔下去连绵无尽的审美特质,是书法美的魅力所在。《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46、《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是隋书法大家智永的代表作品。
       此帖书体法度严谨,笔力精到,或字字区别、个个独立,或映带相关、连绵一气。但都下笔有源,使转有法,体现所谓“意在笔先,熟能生巧”,达到了“神化自若,变态无穷”的意境。遒劲丽美,字体古雅,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多奇趣,确非唐以后人所能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7: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47、《书谱》
      《书谱》不但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最著名的草书杰作,也是一部叙述书法理论的著作,为后世学习草书的标准范本,也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文献。
      《书谱》的书风完全得自“二王”,用笔果断干净,不作上下牵连,结体空旷圆润,章法浑然天成,正是“宪章二王,工于用笔”。
       值得一提的还有《书谱》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等,都是独到的见解。


       48、《祭侄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精华,也是书法史上的瑰宝,历来被认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足以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
      《兰亭序》以典雅怡人心神,《祭侄文稿》则以悲壮夺人魂魄。此书是作者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罹难的侄子所作,写时满怀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叛臣的仇恨。开卷尚能平静,后则越写越激昂,运笔的节奏跌宕起伏,最后愤怒的激情喷涌而出,点画飞扬,动人心魄,有一泻千里之势。
       《 祭侄文稿》总共二百二十八字,三十三行,字数不多,但字字体现了颜真卿深厚的书法艺术造诣。用笔流畅、随意、遒劲;用墨浓淡、枯润相宜,参差有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7: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9、《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为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传世的佳作。
       全书从“皇帝巡幸左神策军”起至“来朝上京嘉其诚”止,约七百余字,但已有二百余字模糊不清仅就清晰的四百多字来看,其点画遒劲而富于变化,笔力凝练内含,骨力洞达,结构内敛外放,欹正相生,顾盼天成,气脉贯通,神清气健,超尘脱俗。
       清人孙承泽评此碑云:“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另一位清人安岐在其《墨缘汇观》中称:“其碑微有剥落,然字画中锋芒棱角,俨然如新,盖当时禁中,少经捶拓也”。


        50《蜀素帖》
         宋代书画家米芾以行书闻名,笔势开张,酣畅淋漓。
       《蜀素帖》是米芾中年时的行书作品。从总体看,字体开始向外展拓,笔画趋于丰肥。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
       《蜀素帖》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字体欹侧,行气多变,有王献之笔意。用笔以侧锋为主,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它与同期的代表作《苕溪诗帖》均达到了行书的最高成就。



         51、《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为苏轼最著名的墨迹,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
        这帖是苏轼的行书诗稿,作诗时正值他被贬官至黄州,心情格外沉重,所以诗的内容也充满着悲苦、凄凉、抑郁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充分地宣泄在他的书法中。其书自然奔放,激情横溢,到后来简直心手两忘,如狂风骤雨般从腕底倾泻出来,字体时大时小,时紧时疏,折射出作者不平静的心境。
        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看过此帖后,题道:“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必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从这段话中可见其对苏轼书艺的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8: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国粹”

四、【绘画】


    52‘中国画
       中国画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批,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53、写意
       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为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54、工笔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为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下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    工笔画的技法有:描、分、染、罩;所谓描指的是白描,画者分别用浓墨、淡墨描出底稿,分是指用墨色上色,用清水分蕴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用的不再是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比如整片叶子上的绿色。


       55、皴法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可谓神工鬼斧,精彩纷呈。皴擦名称一般有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卷云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40

帖子

2万

积分

认证会员

芃叟

Rank: 6Rank: 6

积分
266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56、泼墨
       相传,唐代王洽以泼墨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
       唐代张彦远认为:“泼”一不能过甚,有“吹云泼墨”之说。明代李日华《竹懒画媵》中记载:“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记载:“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
       后世把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的技法,皆称之为“泼墨”。现代亦有以彩色为主的纵笔豪放的画法,称为“泼彩”。


        57、破墨
       破墨的提法始见于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中:“或离合于破墨”。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曾见王维、张璪的破墨山水。现代黄宾虹说:“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
       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