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935|回复: 4

我们也是滑伯仁的后代但是我们姓汪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8-27 0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也是滑伯仁的后代但是我们姓汪

2006-08-27 03:17:37 来源: 都市快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宁波的网友Dennise看了昨天快报第6版《大家都叫我滑络头子其实我是个实在人》后,在msn上和记者说,自己也是滑伯仁的后代,但是自己姓汪,关于这个姓氏还有个好玩的故事呢。

  Dennise:我是余姚马渚镇滑家桥村的。我们村里流传最多的故事也是滑伯仁的故事,老爹小时候还看到过他的祠堂,还有滑太婆(就是滑伯仁的母亲)和滑伯仁的画像,现在只有祠堂的穿堂的一个角还孤零零地立着。可奇怪的是我们村的人不姓滑都姓汪。

  记者:为什么呢?

  Dennise:小时候听我爷爷说,滑伯仁到了娶妻子的时候了,滑太婆就托人介绍,后来找了我们村子后面的村子———夏王宅王家的独生女儿。生了个大胖儿子,滑家的人当然要他姓滑了,但是王家的人就要绝后了呀,就想了个办法,拿了滑的左边,放在王的左边,就变成了汪,这就是我们姓氏的由来。不过这只是村子里经年事的人说的话,可能县志里面会有记载吧。

  (都市快报)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9: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送信件

   存储文件

   打印文件

  字体:【 大 中 小 】


滑伯仁


滑寿,字伯仁,晚号樱宁生。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家。约生于公元1304年,卒于公元1386年,享年83岁,死后葬于余姚黄山九枝松。

滑寿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元初他祖父到江南一带作官,因而迁到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余姚(今属浙江省),元朝时曾为乡举,后来对做官从政失去兴趣,转而攻读医籍。正好京口(今镇江)名医王居中旅居仪真,滑寿多次去拜访他,请教歧黄之术,王氏向他讲解了《难经》、《素问》,见他机敏好学,于是鼓励他学医,并赠送书籍给他阅读,滑寿乃拜王氏为师,对《内经》、《难经》作了深刻研究,深得要旨。他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素问》、《难经》中论述虽然详尽、深奥,但原书结构层次上有欠分明,文字亦有个别缺漏之处,于是询问王氏能否将原书内容加以分类注释,便于阅读理解,王居中表示支持,滑寿就根据读书的体会著述了《难经本义》、《读素问钞》等书。

《难经本义》共分二卷,作者鉴于《难经》原书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的情况,而历代注本又不够理想,于是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诠注《难经》,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订辨论。释义能融会诸论,结合个人见解予以发挥,在《难经》注本中影响较大。

《读素问钞》共分三卷,书中选录了《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荟萃十二类,并作了简要注释。明·汪机为本书作了续注。在汪氏《续素问钞自序》中指出:“予读滑伯仁氏所集《素问钞》,喜其删于繁芜,撮其枢要,且所编次,各以类从,秩然有序,非歧黄之学不能也。”

滑寿还根据研习古书的心得和诊治病人的经验,撰写了《诊家枢要》。此书仅一卷,为脉学著作,开头论述脉象大旨及辨脉法,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接着阐析浮沉迟数等29种脉象及其主病,最后讲述妇人及小儿脉法。


滑寿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并参会了张仲景、刘完素、李杲三家之说,贯通古今,医术大有长进,诊疗水平已远远超出其师,愈疴起痼,所治无不奇中,且医德高尚,不论贫富,一视同仁,有求立刻前往诊治,活人无数。因此在江浙一带负有盛名,凡有得大病的,以得到他断定生死的一句话才不会遗憾,人都称他为“神医”、“老仙”。
滑寿不仅精通内科疾病的诊治,而且拜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为师,学习针灸,得以精通针术,曾经用针灸治疗难产等多种病证,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有《十四经发挥》,共三卷,考订腧穴六百五十七个,详加训释,有所发挥;并重视脉的分部及其与脏腑的关系;提升奇经八脉中任督二脉的重要性,提出任督二脉与十二经并称十四经学说。此书为滑寿一生中之代表作,翰林学士宋濂、姑苏西阊进士盛斯显等均为本书作序。

滑寿还是诊治麻疹病的专家,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著有《麻疹全书》四卷,书中论证108条,设方三百六十余首,论药处方,性味功效则逐条详注,在护理方法上也作了论述,并且明确指出了麻疹具有传染性和终身免疫力,尤其是对内疹的发现,即麻疹前期,出现口腔粘膜疹,并证实此疹决非鹅口疮,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五百余年,成为我中华民族的骄傲。

滑寿一生著作很多,除上述主要作品以外,还有《医韵》、《伤寒例钞》、《本草发挥》、《五脏补泻心要》、《医家引彀》、《滑寿脉诀》、《痔瘘篇》等,可惜大多都已佚失。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1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姓滑,但没准还是华佗的后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11:23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本报征集“姓氏的故事”

  关于您的姓氏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对于自己的姓氏又有什么奇特的经历,都可以拨打电话87682646、87682635告诉我们。

  本报讯“你姓滑,是不是化名啊?”今年40岁的滑永建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滑姓

虽然少而古怪,但在余姚却还有一个滑家村,目前还有六七十人姓滑。

  有意思的是,民间一种说法,这个滑姓的由来还与历史上的名医华佗有关,有人甚至推测,姓滑的可能都是华佗后代。

  余姚有个滑家村

  从小在余姚的滑家村长大的滑永建,来宁波市区生活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一家运输公司工作。“不过,我祖籍是河南的。”滑先生介绍说,他们滑家村也是宁波仅有的滑氏一族聚居的地方,村里三四十户人家基本上都姓滑。

  由于姓滑,滑永建结交朋友特别快,别人与他见面后就不容易忘记他了。不过,姓滑也有烦恼。

  有一次滑先生去医院看病,跟挂号的护士小姐解释了半天,可对方还是把他的姓写错了,最后滑先生亲自签上大名后,对方还将信将疑地问他:“你真的姓滑吗?不会是蒙我的吧?”在单位,时间一长,同事们也习惯叫他滑稽、滑络头子,倒把他的真名给忘了。不过,滑先生也知道同事在跟他开玩笑,“实际生活中,我可是一个做事认真,讲究诚信的人!”

  女儿差点取名“滑铁卢”

  滑永建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叫滑露婕。正在江东实验小学念五年级,小姑娘能歌善舞,画画也很棒,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她。小姑娘对自己的姓有“意见”。“大家都喜欢编一些外号来叫我,什么滑滑梯啦,滑雪山啦,最气人的是上次我不小心滑倒了,大家还幸灾乐祸地笑着对我说,没办法,谁让你姓滑呢!”

  由于姓氏特殊,为女儿取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成了一件麻烦事。为此,当年滑先生和他夫人可没少费劲。甚至连砖头一样厚的辞海都给翻了个遍。“因为我夫人姓卢,所以有几个好事的朋友甚至开玩笑建议我们取名滑铁卢,当时我还确实心动了一下,不过最终没同意,虽然它大名鼎鼎,可毕竟是一败涂地的意思!”

  滑姓来源的两个版本

  “虽然这些年,我在宁波市区没碰到过同姓人,但我查过资料,滑姓人口在全国排在196位。”对身世有着浓厚兴趣的滑先生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搞清了自己姓氏的由来:滑姓出自姬姓。当时西周有一个滑国,国君与周朝王室是同族,最初建都于滑(今河南境内),后迁都费,直至被晋国所灭。亡国后,原先的滑国臣民便以国名为姓,于是有了滑姓。“滑姓到目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古代中原地区长年战乱,民不聊生,后来那里的百姓纷纷向南迁徙,可能其中一支来到了余姚,开始在现在的西站一带定居下来。”

  另外,滑先生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滑姓起源的非官方版本。他曾听老人说起,姓滑的都是名医华佗的后人。华佗因为治病得罪了曹操,怕曹操灭他三族,于是就托人告诉家人从此改姓为滑了。元末明初,余姚滑家村还出过一个名医滑寿(字伯仁),现在余姚还保存着滑伯仁的故居。(实习生江天宇记者丁晓虹)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8-27 20: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则姓氏趣闻.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8-28 2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