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197|回复: 4

春节对联的讲究

[复制链接]

18

主题

81

帖子

1526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QQ
发表于 2014-12-27 15: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汪源166 于 2015-2-16 17:46 编辑

一、对 联
对联正确的格式应该是:当你面对门的时候,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因为当中国文字竖着写的时候,应该从右向左读。但是如果有横幅,就要根据横幅的文字方向来决定上下联,如果横幅文字从左到右,面对大门,左为上联,右为下联。如果横幅文字是从右到左读的,面对大门,则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对联上下联的简单分辨方法: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是仄声,也就是3声或者4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音,也就是1声或者2声。有些对联不予讲究那就像作诗不讲押韵一样,属“三流货”。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联;为老人祝寿的对联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叫贺联;办丧事也挂对联,这叫挽联;还有书画联、名胜联、行业联等。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对联,千万不要搞错。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民族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的歌谣、谚语、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偶句,比如《诗经.小雅.采薇》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论语.雍也》记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读[厂])在桃木上题了字。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春联:“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相传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下令国都金陵(今南京)的居民都要在大年三十贴上红底墨字的对联,并号称“春联”。
(二)对联的格律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而来的,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对联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比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张贴才可称为对联。
1、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
2、句式一致。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学问、文明)一(藏、播)二(今古、东西)式”。
3、词性相当。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祖与孙还有辈分关系,属双义);“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4、平仄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三声(上声)或第四声(去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应该是第一声(阴平)或第二声(阳平)。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平声。
5、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一个主题。不能两联内容不一样,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语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征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有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时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请问这位学生对得好不好?虽然他对的格律合要求,都是四个字重复表达一种意思,但是在内容上,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上联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说是好的下联。而原来的下联和上联连起来让人想到商业的繁盛。
(三)对联的作用及故事
由于对联有这么多要求,做起来不容易,同时对联又短小精悍很适合在各种场合运用,所以,古代的文人经常把对联当作一种斗才能、斗学问的娱乐工具。
对对联不仅需要才学,还需要一些机智。像有的人出的对联非常巧妙,专门为难人。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三光日月星。苏东坡一听,倒也吓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四诗风雅颂。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对联和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可以用来寄寓个人的感情。请看这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看来这个人以前家里很穷,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就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出一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清政府的代表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读[chī mèi wǎng li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汪氏源脉分支谱(汪姓始1世 姬汪--潜山黄柏小一公支系)
http://www.iwangs.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780


2015年历信息最全,含24节气阴阳历国家节假日干支生肖,本站链接直接下载
http://www.iwangs.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4089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07
发表于 2014-12-27 17: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好,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83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总  &#1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6
QQ
发表于 2014-12-27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真高人之言也!  发表于 2014-12-27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1

帖子

1526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2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故事我看到过,正是因为有和楼上两位本家一样的感悟,才在我编的分支谱附录资料里加入了这样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