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休宁汪军

武汉宗亲汪贞财休宁寻根记

[复制链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3: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福文 发表于 2015-10-20 11:08
请问本家你的帖子内容是何出处?请告知!

A.jpg


A1.jpg



A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21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发表于 2015-10-20 14: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凤湖没有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21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http://www.iwangs.com/bbs/read

积分
19515
QQ
发表于 2015-10-20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5: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如俊宇宗亲考证的 西门汪曾有一支居住在凤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5: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休宁县志》资料 ,俊宇宗亲求证的凤湖坊就是现在的川湖
A.jpg

A1.jpg


A6.jpg


A5.png


a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09: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   清 汪立正纂修  清乾隆4年(1739)_建湖家谱寻根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8b53f0101mxb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09: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宁西门汪氏迁徙仪征考(上)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
   明清两代迁仪征的汪氏主要是来处于休宁和歙县。特别是休宁西门的汪氏与仪征有着不解之缘。
一、休宁西门汪氏成为望族
休宁西门汪氏“在邑西南隅,唐越国公第七子爽之后,爽十七世孙曰接宋初由婺源回岭迁此”,遂称西门汪氏。汪接是61世,他本人二至五代为独生子,五代的汪汉有七子成年形成七大房。七大房为大公房汪文彬,二佥判房汪文义,五评事房汪端礼,六将仕房汪端智,七学士房汪端信,八修撰房汪端仁,九承奉房汪体仁。从此聚居繁衍,遂成大族。到了洪武初年时人丁兴旺,这从当时休宁教谕四明人王宾为族谱所作的序中可以看出,序中说休宁西门汪氏“历职郡县,代不乏贤,或丰资厚产,或怀才抱道,簪裾相映,乡社所居,可谓盛矣”。到了传化年间汪氏七十六世汪景清的序则说“今在乡各支,地或远近,世或先后,皆以西门为望。至弘治丁已(1497)时,已达万人。”就西门本身而言,七十一世时男子99人,七十二世时男子118人,七十三世时男子138人。百余年间,西门汪氏“治经生业者二百有奇,游乡校者四十有奇,入太学者七十有奇”。
二、休宁西门汪氏从儒到商
   休宁汪氏崇尚儒学,以儒显,不少人中了进士、举人,但明代成、弘年间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出现输粮边储,而大公房七十六世的汪武帅“家业益充”,他的两个儿子汪源宝、汪源寿在景泰间分别输粟六百石、四百石赈饥获“尚义之门”和“旌表”,后来西门中又有七十九世的汪显应、汪麒祥等“输粟边储”或“沐荣恩有尚义之褒”或“拜冠裳之宠”。八十世的汪濂三世输边(祖汪叔铭、父汪文晟及其本人)。输边本来是晋人的专利,为什么休宁西门汪氏乐此不疲,就在地理位置上而言却没有一点优势?明朝建立后,蒙古各部被驱赶到北部草原地区,但是他们常常侵扰北方边境,明政府被迫在长城沿线设立军镇,驻扎军队,作为防止蒙军南侵的屏障,这就是著名的“九边”。在这九边共驻扎了军队80万人,这么庞大的军队形成了一个军事消费区,广大士兵的粮饷则成了政府的一大负担,虽然实行了“军屯”,但是仍不能满足其需求,所以明政府开始实行“食盐开中制”。商人只要把粮食运往边地,就可以换取盐引,然后凭借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销售,山西的地理位置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九个边镇中,山西、宣府、大同三镇规模最大且都在山西境内,所以晋商“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良好的条件进入了北方边境贸易市场。但还有许多东西得不到满足。徽州虽与北边相距数千里,但徽人也看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不畏艰难,北上中盐。虽然徽州介于万山之中,徽州人走出徽州的道路是极其坎坷的:盘亘环峙的群峰峻岭,蜿蜒崎岖的羊行山道,为徽州人构筑了第一道出外的天然屏障,但是这里水路系统却相当发达,大自然在造就连绵不断的黄白山岳的同时,还给徽州留下了一张四向幅射的水网,这对于徽州来说无疑是幸运的。集汇绩溪、敦县、休宁、婪源四邑水源的新安江横贯其境,沿新安江而下可达杭州,进入江浙最富庶的杭嘉湖地区。这里还有内河航道,通过内河可以连接苏、松、常、太各府州,通过这些纵横交错的水网,徽州与长江、鄱阳湖、钱塘江开始连为一体,水的开放突破了山的封锁,由于水路运输都是顺流而下,便于将徽州的土产如竹、木、石料、药材、纸、茶叶等外运,回程则可运输丝绸、百货等相对价高质轻的商品,如此良好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徽商的发展。歙籍盐商汪玄仪早先曾“聚三月粮,客燕、代,遂起盐荚”。休宁盐商王全也曾“蒙故业,客燕、赵、齐、楚间”。西门汪氏从输边的实践中找到发财捷径就是盐业。汪福光是比较早和成功的西门人“乃学陶朱公师研乘心算,贾盐于江淮间,艘只千只,率子弟贸易往来,如履平地,择人任时,恒得上算,用是资至钜万,及与人约,剂然诺不苟,张驰有方,识者谓得富之道,里人争用其术,率能起家。”他是较早来仪征和扬州经营盐业的西门人,带动族人来到淮扬。汪氏中有些人以仪征为发家根据地,安家于仪征或占籍仪征。可见,西门汪氏后来向外迁徙有着各种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三、休宁西门汪氏迁徙仪征
   休宁西门汪氏从七十三世开始外迁,这里有许多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下家族内部。随着家族的繁衍壮大,一是辈份差距加大,那时父母有的子女多达七八个甚至更多,长子与幼子的年龄相差二十岁,几代人下来同辈的人相差悬殊,血缘和亲情关系松懈。二是资产上矛盾增加,长子是资产的主要传承人,而人口中男丁不断增加。如六将房的七十七世汪岩福四儿一女、七个孙子、七个孙女、曾孙10人,曾孙女7人,玄孙15人。经济压力很大,家长权威下降,大家庭中分家的状况越来越多。宗族维系的力量在日益减弱,这从修谱的时间跨度上也看出,开始不超过一世(30年为一世),后来甚至三世一修谱的大事都难以完成,从清顺治以后就没有编刻全族的宗谱,而是以支谱出现。再来看外部,前面讲到国家政策的变化造就了徽州盐商后来居上,取代陕晋北商成为江淮盐的主力军,他们的足迹开始向外。其中迁徙及移居淮安、杭州及扬州附近的仪征(仪真)者尤多,其次则是江苏省的金陵、松江、苏州、无锡、昆山、浙江与江西两省邻接徽州的各县、芜湖、武昌等地,甚至湖南长沙、湘潭以及四川、贵州都有该家族的迁徙者。
因为仪征地理位置特殊,是长江的运河的节点,自唐以来是国家漕运盐运的重镇。休宁西门汪氏有前期输边的实践,因而来仪征的大多从事盐业。大公房和七学士房、八修撰房、九承奉房都有人来真州从事盐业。仅九承奉房从78世至84世都有人迁至仪真,最多的83世有13人,而80-83世每年平均达9人。大公房76世的汪景贞在嘉靖年间就来仪做盐商 ,并设义冢。大公房后有79世汪文美(汪文奇)来仪,他原先娶了金姓妻子没有生子,后来来到仪真经商,当地吴姓望族中一人看到他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典型的“高富帅”,也不嫌弃,把自己的16岁女儿嫁给他做了侧室,七年后生了儿子汪湖。大公房80世汪狮“乃起盐业,北游淮扬,南贸迁荆、鄂、洪、鄱诸都会”,可见这时他还没有在外地定居,他父亲汪仕荣早逝,弟弟汪新他小很多,等到弟弟成年后在母亲主持下分家。汪狮配金孺人没有生子,后以盐业贾真州,娶胡氏、黄氏,一下生了四个儿子,汪应时是老二,为胡氏所生。七岁时他的父亲汪狮就死了,他开始也想读书求功名,后来寻弃,帮助同族伯兄汪惟行贾往来真州。“先生有心计,多奇中,渐起富。”后汪惟行去滇南当幕僚,汪惟行的二弟惟正授太医,小弟惟几游南雍(。明代称设在北京的国子监为“北雍”,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 )。时大司成(祭酒的别称 )同麓余公器先生,数优遇之,数试京闱不得第。后来汪惟行自滇还,汪应时也就把产业交还给他,汪应时用分得的钱放高利贷,亏了,回乡建别墅有斋曰“半闲”, 寄情于山水,不问世事。七学士支80世汪从周“甲辰(1604年)治盐策真州,散财自喜,娶于张,丙午举子暹,后连举二子”。八修撰支79世汪伯清也在仪经营盐业。九承奉房迁仪的人最多,78世的汪铣就以盐业迁居仪征,但最为成功的还是78世的汪尚权的儿子。汪尚权有五个儿子,有两个儿子汪早和汪昱和他一起在芜湖治铁,规模很大,有工人一百多人。但兄弟俩看到盐业给家族带来的暴富,决定转身盐业。兄弟合计“吾家故以铁治起,奈何形家称地脉若有不利者,其何可以托箕裘,吾其徙而之盐荚可乎?伯兄跃然。当其罢铁冶,诚虑有司必重禁,未几而有司之禁,下从服公有早见,比治盐荚,真州部如棋布,以任人审时为枢碍,凝然重镇于其中,不一失然诺…。”兄弟二人抽资到真州投向盐业,由于经营得法,赚取了大量利润,富比王侯。盐业成为九承奉房的主要行当。特别是汪昱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允贤、允让、允祯,孙子中汪宗翰(允贤子)、汪宗玮(允祯子)都继承了盐业。这一支盐业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人,到了汪宗翰时他已经厌倦了繁琐的生意往来,他的妻子程氏在哺养几个孩子的同时扛起了重担,她广泛招贤来帮助经营盐业。在真州的代理人是张省吾,淮安则用项林皋。特别是张省吾,对盐务十分熟悉,在业界很有威望,程氏放手让他经营,家业日丰。同时为了儿子们能让祖业发扬光大,在真州城南筑书室,延请老师上课,而且把儿子们托付给张省吾严加管教,以期他们能够成才。九承奉房80世的汪廷进、汪廷诏兄弟在老家成亲后也离开父亲汪一初,迁居仪征,到了第二代与仪征人就通婚了,汪廷进儿子汪士騄娶仪征汤氏,汪士騄儿子汪姬衍娶原籍歙县在仪征定居的方氏。九承奉房82世汪汝蕃,字生伯, 少孤贫,倜傥贫有奇略。十一岁时外出谋生,中年来到仪征以盐筴起家。后来汪汝蕃迁居扬州,“镇师高杰争驻扬州时肆屠掠,蕃慷慨抵营开陈,杰为怒解”,盐商“群推祭酒”,“姻戚寓淮扬”,“待以举火者多人”。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邗上三先生”之一的汪楫,汪楫以盐筴占籍仪征,岁贡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充册封琉球正使,不受馈赠,国人建却金亭志之。出知河南府,治绩称最。历迁福建布政使,著有《崇祯长编》、《悔庵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


参考书目:
①明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新安名族志》前卷《汪》
‚《休宁西门汪氏本宗谱》
ƒ《休宁西门汪氏宗谱 太学应时公传》
④李斗《扬州画舫录》
⑤道光重修仪真县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休宁--休宁故事(一):汪吴朱夏何
http://www.xiuning.gov.cn/html/news102_10118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72

帖子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5-10-21 1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汪军宗亲提供了如此多的资料!
但愿早日找到凤湖汪的家谱!凤湖汪氏宗祠这么出名,相信族谱总有保存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72

帖子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5-10-22 15: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黄市老三 发表于 2015-10-21 15:45
深谢汪军宗亲提供了如此多的资料!
但愿早日找到凤湖汪的家谱!凤湖汪氏宗祠这么出名,相信族谱总有保存着的!

请查看:2009.7.16.11.8关于凤湖汪的帖子,看来楼主手里有凤湖汪的家谱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