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605|回复: 3

祖籍休宁潜阜的清末民初驻日公使汪荣宝

[复制链接]

82

主题

350

帖子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发表于 2016-8-21 1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籍休宁潜阜的清末民初驻日公使汪荣宝
汪荣宝(1878-1933)字衮父,号太玄,江苏吴县人。祖籍安徽徽州休宁县。15岁入邑庠。1897年丁酉科拔贡。1898年应朝考,以七品小京官入兵部任职。1900年入南洋公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


在东京加入国民义勇军。回国后,仍在兵部任职。1906年任京师译学馆教习,旋改任巡警部主事。巡警部改民政部补参事,仍兼译学馆教习。1908年任民政部右参议,兼宪政编查馆正科员。1909年任简字研究会会员。1910年任资政院议员。1911年4月,奉派为协纂宪法大臣。1912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读音统一会会员。1913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同年3月,参加进步党,任法制主任。1914年2月,任驻比利时公使,在驻比利时公使期间,于1915年7月,任宪法起草委员。1919年1月,任驻瑞士公使。1922年6月,任驻日本公使。1931年7月回国后,旋赴北平,任陆海空军副司令部行营参议,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3月,国联调查团来华,被派为北平方面之招待委员。1933年6月病逝。年55岁。著有《清史讲义》、《法言义证》、《法言疏证》、《思玄堂诗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等。

汪荣宝及其家族深受江 南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形成了具有江南文化特质的家学传统。 汪荣宝的籍贯为元和县,隶属于苏州府。元和县建制较晚,清雍正二年 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鉴于“江南州县庶众、征比赋税繁重”的史实, 奏呈清廷将苏州、松江所属的大县重新划分。查弼纳奏称:“苏、松所属大 县,额征地丁、漕项、杂税、银米多者至四十余万,一县粮额与四川、贵州 一省之额数相等。”然“州县钱粮纳户,零星款项繁杂,民情巧诈,百端诡 隐,征比倍难”。他提议析苏州府属长洲县,另置元和县,长洲县治东北隅 ,元和县治东南隅,与吴县同城而治,“俨然鼎足之势”。雍正皇帝允准。 时苏州府领有吴县、长洲、元和、昆山、常熟、吴江、新阳、昭文和震泽九 县,自此元和县正式成为苏州府属的一个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江苏巡抚 程德全在苏州成立苏军都督府及军政府,同年11月24日苏军都督府裁撤苏州 府及长、元、吴三县,设苏州民政长署管辖三县,“元和县”之名不复存在 。1912年经江苏临时省议会议决,由江苏都督府颁布《江苏暂行地方制》, 宣布废除江苏各地府、州旧名,一律归并为县和厅,苏州改称吴县。因此, 汪荣宝在辛亥以前多自称“元和”人,民国以后多称“吴县”人。 汪荣宝 所在的汪姓家族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是为娄门内北街汪氏。清代殊卷中收 入该支家族四人,即汪凤池、汪凤梁、汪凤藻、汪荣宝。这支家族在苏州甚 至整个中国都很有影响,是一门出三拔贡凤池、风瀛、荣宝、四知府凤 池、凤藻、凤瀛、凤梁的外交官世家,参与了晚清民国历次重大事件,如 甲午战后的中日交涉、晚清宪政改革、晚清钦定宪法的起草、与保皇派的论 战、辛亥革命、民国议会、反对袁世凯称帝、民国外交谈判等事件,对晚清 、民国政局都有深远影响。然而,这支在江南乃至全国颇有声望的汪姓家族 祖籍并非苏州,而是从安徽徽州迁徙至此的。 这里追溯一下汪氏家族的起源。汪氏家族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据 说春秋鲁成公的仲子,生而左手有纹似“水”,右手有纹似“王”,故取名 日“汪”。“汪”长而敦敏,有功于鲁,被封颍川侯,此为汪氏始祖。其后 ,子孙以汪为姓,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庞大的汪氏家族。其三十一世孙,名 文和,字君睦,东汉受封龙骧将军。四十二世孙,名勋明,字督叔,陈武帝 时任会稽令,封戴国公,生有三子,即僧莹、僧湛、僧淑。四十三世孙,名 僧莹,字伯玉,其人识度宏远,遇事有法,陈文帝时再封为戴国公。四十四 世孙为汪世华,后改名为汪华,字国辅,隋末时守歙、宣、杭、睦、婺、饶 六州而不失,后归顺唐朝,被唐高祖李渊封为越国公。僧湛生有七子,其三 子名铁佛,字懋族,辅佐其兄汪华,被封为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由于汪氏 第四十四代孙汪华、汪铁佛的封邑在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 一带,汪姓一族遂在此地定居下来。汪氏族人虽有不少支系外迁他乡,但他 们都把皖南徽州作为祖籍,可以称之为徽州汪氏家族。 徽州汪氏家族作为徽州第一大姓,房支繁衍茂盛,人丁兴旺,其宗族组 织在不断裂变中迁徙。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徽州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 统,汪姓家族初以经商为业,发展至明朝中期,汪姓商人在东南经济生活中 崭露头角,为经商之便,汪姓支系在明朝中后期纷纷向商业区迁徙,迁徙的 方向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多迁至现在的扬州、苏州、杭州一 带,特别是苏州地区尤为集中。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家族不断发生裂变, 因而分支出很多家族,这些家族对始祖的认同并未丝毫减弱,但家族之间的 交往,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若干代之后明显有所减少甚至互不相认。因 此,迁到苏州的汪氏存在很多支派,经考察主要有吴趋汪氏、东花桥巷汪氏 、盘门内梅家桥汪氏、阊门内汪昌一支、汪登瀛一支、休宁迁苏汪氏包括 娄门内北街汪氏等,汪荣宝所在地这支汪姓即是从休宁迁徙至苏州的。 根据汪荣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拔贡卷记载,其“始祖为铁佛 ,唐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另据汪荣宝二伯父汪凤藻光绪 九年1883年癸未科会试碌卷载,其家族“世居安徽徽州府休宁县潜阜”, 其“高祖为大泽,字楚川,号养斋,国学生”。由此可见,汪荣宝的祖籍为 徽州府休宁县,其先祖为唐开国公铁佛。至于家族何时迁移到苏州,史无明 确记载,但汪荣宝在拔贡卷中透露其始祖“名高樘,字怀耀,号沁园,议叙 从九品,由皖迁吴,入元和县籍”,这表明汪荣宝所属汪姓一支是至多在雍 正二年1724年之后迁徙到苏州的,因为元和县于该年方正式建制。既然汪 荣宝先祖汪大泽为国学生、始祖汪高樘又有从九品之职,我们大致可以推测 ,这支汪姓家族先以经商为业,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开始让其子孙 读书应试以迈入仕途,渐渐形成重文的传统,在迁到苏州之前已开始迈入官 场由商入仕了。 这支汪姓在苏州定居后,其子孙后代也以读书应试和入仕 做官为业。据资料记载,其高祖“名承焕,字念勤,号砚田,为太学生,国 子监典籍衔,奉直大夫,五品顶戴,任镇江府训导”。汪承烘之弟“名承焕 ,字念典,号西亭,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鼬赠为奉直大夫,五品顶戴, 任镇江府训导”。曾祖“名元圻,字肇封,号湘芷,议叙从九品,例授登仕 郎,诰赠奉旨大夫,五品顶戴,国子监典籍衔,镇江府训导。后叠遇覃恩, 黜赠奉旨大夫,内阁中书加四级,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加四级,中宪大夫 ,起居注主事,刑部山东司主事加四级,刑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加三级” 。可见,汪姓一门多为饱读诗书之士,虽非为官场中高官显贵,但亦有一定 的政治地位,可谓仕宦之家。另外他们的政治活动多以教育事业为主,二代 三人均曾在镇江府任过训导,掌管这一地区的科举教育。请参看汪荣宝家 谱图 汪荣宝的祖父汪亮钧1827—1910,字秉衡,号和卿,元和县廪贡生, 官至镇江府学训导。据《吴县志》载,汪亮钧颇具胆略,他在前往镇江府学 赴任之时,正值太平军围困镇江府,“上下游皆为敌据,镇江以孤城扼敌。 冲敌兵攻,扑无虚日”。而汪亮钧作为一介书生,竟然“单车赴任”。到镇 后他“奉檄治团防,昕夕徒步衢巷讥察”,以致“奸尻间谍无所容,城守益 固”。因守土有功,江南肃清后被清廷奏奖五品顶戴。其后汪亮钧专心授学 ,在镇江府“别创冬荣春满斋”,“会课评陟精当,捐给花红”,其时“大 江南北能文之士争先投卷以待品题,先后得科第以去者踵接一时,称盛会焉 ”。汪亮钧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仕人,其思想和处世之道未能摆脱维护封建王 朝统治的思想影响。他反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反对外来势力对原有社会 秩序的破坏,是一个护守封建秩序之人。但汪亮钧具有洞察时事的眼光,生 活在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时代,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形势的巨变,毅然把自 己的二儿子汪凤藻送到上海广方言馆中接受西学教育。由祖父汪亮钧传承光 大的家学遗风,对后来的汪荣宝有直接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56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婺源还珠里,桐城石马岭

积分
38325
QQ
发表于 2016-8-21 16: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84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用平常心看不平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150
发表于 2016-8-21 16: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汪军宗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4089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我是汪洋大海一滴水。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05
发表于 2016-8-21 19: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家族.书香门第,教学育人.名载千秋。
祝汪氏家族枝繁叶茂与日月同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